杨明;杜鹏;子树明;翁子毅
目的:利用pGenesil-1质粒构建靶向sunrivin基因的2个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表达载体.方法:设计2对shRNA,GC比在40%-55%之间,进而应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剔除,保证所得shRNA序列靶向survivin基因,分别克隆至带有U6启动子的质粒pGenesil-1中,构建质粒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扩增.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后测序分析.双酶切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成功构建靶向survivin基因的2个shRNA质粒表达载体.经双酶切鉴定及质粒测序结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结论:经鉴定设计的2条shRNA已成功连接于质粒上,可以应用于进一步RNA干扰试验.
作者:熊英;郭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鼻腔异物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之一,病情急,危险性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轻者引起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的生命.我科于2004年11月至2008年5月接诊并治疗小儿鼻腔异物63例,应用回形针取鼻腔球形异物4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全权;温利敏;杨永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腔镜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将46例女性单侧甲状腺肿块依据患者意愿分成腔镜手术组及传统手术组,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手术后1个月内的心理状况,并分析手术并发症对术后心理状况的影响.结果:腔镜组患者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4个因子评分明显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腔镜组术后颈部不适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出现颈部不适或吞咽不适的患者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4项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甲状腺手术,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传统甲状腺手术.
作者:易占波;丁国平;陈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用血清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水平,比较不同冠心病类型及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血清HSP90的水平差异.方法:选择冠脉造影确诊并分层的冠心病患者65例[稳定性心绞痛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42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27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其中冠脉1支病变组20例,冠脉2支病变组23例,冠脉多支病变组22例;以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血清HSP90水平.结果:Acs组血清HsP9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显著增高(P<0.05),冠脉造影2支及多支病变组血清HsP90水平较1支病变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清HSP90水平在各种冠心病类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且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朱惠民;曾高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的临床细菌分布及药敏监测检查资料,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使用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菌株91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共750株(82.42%);革兰阳性菌共160株(17.58%).750株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氏不动杆菌256株(34.13%),大肠埃希茵204株(34.13%),铜绿假单胞菌131株(17.47%),肺炎克雷伯菌78株(10.40%),阴沟肠杆菌60株(8%),产气肠杆菌21株(2.8%).革兰阴性菌综合抗生素耐药率低的分别是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派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对所有的革兰阴性茵都保持了90%以上的敏感性:亚胺培南除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为22.6%,对绿脓杆菌的敏感率为74.1%外,其余的均为100%的敏感率.在160株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67株(41.88%),粪肠球菌42株(26.25%),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21.25%),屎肠球菌17株(10.63%).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对革兰阳性茵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所有革兰阳性菌都产生了β-内酰胺酶.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病原学检测、监控和管理,以药敏试验选用抗茵药物,避免滥用,对避免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庄海舟;李昂;段美丽;翁以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女,28岁.反复咳嗽、咳痰、气促10余年,加重3 d入院就诊.自诉近10年来受凉后就出现咳嗽、咳痰、气促,每次医生听诊均发现有哮鸣音,故诊断为哮喘继发感染,胸片无异常发现,每次给予头孢呋辛抗感染、喘定扩张支气管、激素抗炎治疗后症状能缓解.入院当天肺部听诊确实有哮呜音,仍给予抗感染、平喘、抗炎治疗,症状缓解后给予查胸部CT,发现左下肺紧贴脊柱可见一多囊性肿块,肿块边缘光滑,可见有异常血管进入肿块.建议患者行血管造影,患者拒绝.给予行手术治疗,异常血管来自降主动脉.卣径1.1 cm.术后病理报告:病理分型为叶内型,表现为囊性病变,有异常血管进入病灶.
作者:韩志青;罗艳蓉;徐晓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1年1月争2008年5月,我们对25例升主动脉瘤和丰动脉夹层患者行大血管手术,术中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囊瘤-右心房内引流,手术止血顺利,术后无二次开胸止血.
作者:程德志;何志锋;张翔;刘瑜;孙成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外伤、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可引起神经损伤,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不可避免地发生萎缩.而轴突再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肌肉获得神经再支配前,肌肉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萎缩.近年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机制及其防治成为多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失神经后骨骼肌功能改变及调节肌肉萎缩的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杨斌;李士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schonlein-henoch purpura,HSP)患儿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对20例HSP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20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率进行检测.结果:HSP患儿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和呼吸道感染患儿(P<0.05),而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相当.结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HSP的发病.
作者:姚翠婵;曾华松;于乐;韦茹;王蓓;熊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观察及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和8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心缩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良好作用,且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苟怀宇;陈艳秋;黄晶;邓昌明;刘地川;江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预测人卵巢癌相关抗原OVA66的B细胞表位.方法:B细胞表位预测,以单参数(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极性)预测为基础,结合ABCpred预测结果,并经二级结构预测筛选等综合分析.结果:OVA66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209-216,266-275,294-301,362-368和391-396氨基酸残基的区域内或附近.结论:该结果对应用合成肽抗原进行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刘争春;王颖;王树军;张惠珍;荣婷婷;王庆飞;谢国化;葛海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上前牙外伤常引起牙体折断,常见为冠折、根折以及冠根联合斜折.传统治疗方法是将折断的牙冠拔除,保留牙根,完善根管治疗后作桩核冠修复.笔者自2005年来采用纤维桩行自体断冠的即刻再接,一次性保存患牙(即不分离断冠一纤维桩自体牙冠再接-即刻粘接修复冠根斜折)的治疗,全鄙保存患牙13颗,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尚伟;何应文;韦雅均;罗坊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是否可以拮抗异氟醚的麻醉残余作用,加速麻醉苏醒.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Ⅱ级且无术前用药患者60例,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胺0.1 mg/kg诱导,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胺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停止异氟醚的吸入,继续机械通气.当呼气末异氟醚浓度降至0.45%~0.5%时,分为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氟马西尼0.5mg(0.5 mg组)和氟马西尼1.0mg(1.0mg组).每间隔1分钟进行1次意识评价,至患者定向力恢复.记录呼之睁眼、指令运动、正确回答问题、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以及血压、脉搏、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体温、呼气末异氟醚浓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值.并在手术诱导前.定向力恢复时,定向力恢复后15、30、60、120min分别给患者出示一张不同的图片,术后24 h随访患者对图片的记忆情况.结果: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0.5 mg组和1.0mg组患者从停止吸入异氟醚至指令运动恢复时间分别为(19.58±6.91)min、(22.05±9.19)min和(20.32±6.44)min(P=0.591 9).从停止吸入异氟醚至定向力恢复的时间分别为(24.68±8.09)min、(26.47±10.72)min和(22.47±10.90)min(P=0.534 0).3组患者各时间点对图片的正确辨识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毕静脉注射0.5 mg、1.0 mg氟马西尼未能拮抗异氟醚的残余麻醉作用.氟马西尼对于异氟醚麻醉术后短时间的记忆损害(顺行性遗忘)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利勇;赵岩;王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19例四肢创伤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21~68岁,平均37.8岁.软组织缺损原因,创伤11例,褥疮5例,肿瘤切除3例.皮肤缺损范围10.0 cm×5.0 cm~12.0 cm×10.0 cm.结果:19例患者术中经一次性皮肤伸展后可直接缝合创面两侧皮肤而完全修复创面.术后15~21 d拆线.17例创口Ⅰ期愈合,1例拆线过早,有两针裂开,1例局部创口皮缘坏死,该2例经换药2周后愈合.结论: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创面是治疗因张力较大而无法直接缝合的四肢皮肤创面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何登伟;朱烨;俞伟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mRNA在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适量肺炎链球茵反复经气管穿刺注射感染大鼠,制作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大鼠肺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肺炎链球菌组(P<0.01).同时,肺炎链球菌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随着细菌感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大鼠长期反复细菌感染可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机制可能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文文;赖国祥;李子龙;柯龙凤;张亚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VEC)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给予细胞培养液)、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为10-7 mol/L)、Ang-Ⅱ+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使阿托伐他汀的终浓度为0.1 μmol/L)、Ang-Ⅱ+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使阿托伐他汀的终浓度为1 μmol/L).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细胞的[Ca2+]i.结果:(1)Ang-Ⅱ组的[Ca2+]i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2)Ang-Ⅱ+阿托伐他汀组的[Ca2+]i显著低于Ang-Ⅱ组(P<0.01).(3)Ang-Ⅱ+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的[Ca2+]i低于Ang-Ⅱ+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Ang-Ⅱ可引起细胞内[Ca2+]i的显著增加,阿托伐他汀对Ang-Ⅱ所致的[Ca2+]i增加具有保护作用,且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韩磊;李鸣皋;叶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脊柱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间69例脊柱创伤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维重建后处理分析,将重建后的二维及三维图像与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X线平片未见明确异常.48例的X线平片发现异常,其中发现骨折35处,可疑骨折19处.经螺旋CT多维重建后处理分析,69例患者均被证实有骨折,共发现102处骨折.结论:多排螺旋CT多维重建图像能够直观清晰地展示骨折处,明确骨折线的部位、形态、断端移位情况及空间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苏英;麻增林;曹保信;贺丽英;闫玉昌;苑文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前全世界约有2.46亿糖尿病患者,预计2025年将达3.84亿.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出现慢性并发症的人数在未来几年将大幅度上升,给患者及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与遗传易感、糖代谢改变、血液流变学紊乱、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等密切相关,但精确机制尚未阐明.新近国内外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可能介导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HIF-1α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研究作一相关综述.
作者:郑全林;徐向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在5岁以下哮喘惠儿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把86例5岁以下哮喘急性发作的惠儿按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使用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组(A组)和不使用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对每组达到显著疗效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轻度组中A、B两组达到疗效显著所需时间分别为(4.50±1.17)d和(4.69±1.03)d,差异无显著性(t=-0.437,P>0.05);中度组中A、B两组达到疗效显著所需时间分别为(6.15±1.18)d和(7.13±1.36)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2.300,P<0.05);重度组中B组有72.7%的惠儿需要在治疗2 d后加用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故取消该组研究.结论: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发作呈中、重度持续状态的5岁以下哮喘患儿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是考虑到它的副作用,仍建议临床医师要慎用,并尽量缩短疗程.
作者:魏金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issue tansglutaminase,tTG)在皮肤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荧光检测来自整形患者的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tTG的底物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增生性瘢痕皮肤和正常皮肤tTG的含量,免疫印迹检测增生性瘢痕皮肤和正常皮肤tTG的含量,SDS电泳DNSC荧光显色测定tTG的活力.结果:(1)免疫荧光显示,增生性瘢痕皮肤tTG的底物FN的含量较正常皮肤显著增高(P<0.01);(2)免疫组化显示,增生性瘢痕真皮组织tTG含量较正常皮肤显著增多(P<0.01):(3)免疫印迹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tTC含量较正常皮肤明显增多(P<0.01);(4)增生性瘢痕组织tTG活性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与底物(胶原、FN)增加、tTG含量增多、活性增强、交联过度有关.
作者:章伏生;陆树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