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杜丽根;邱健;阮云军;董凤英;张园;洪长江;马骏;徐琳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踝臂指数
摘要: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惠者,依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和对照组,CHD组根据冠脉病变的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严重病变组.所有惠者在冠脉造影前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ABI.结果:CHD组ABI明显低于对照组(1.03±0.11 vs 1.11±0.10,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中ABI在严重病变组(1.01±0.13)和双支病变组(1.03±0.09)明显低于对照组(1.11±0.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BI在严重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1.06±0.08)之间,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造影入选患者的Gensini评分与ABI呈负相关(r=-0.355 7,P<0.001).在控制了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这种负相关性仍然存在(r=-0.324 8,P<0.01).结论:AB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与病毒载量及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关系

    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与病毒复制及肝脏损伤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选择佳的治疗时机进行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法:选择60例慢性乙肝患者(高载量组、低载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实时免疫荧光定量、常规生化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HBV-DNA载量、肝功能、肝酶学、凝血指标和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百分比.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各免疫活性细胞百分比及肝酶学、凝血指标因体内HBV-DNA载量不同而明显不一样.高、低载量组和阴性对照组CD4/CD8分别为1.12 ±0.26、1.40 ±0.29、1.76 ±0.32.NK细胞表达分别为(7.47±3.19)%、(9.72 ±2.39)%、(11.63 ±2.77)%,CD3+细胞分别为(56.12 ±5.16)%、(62.32±4.27)%、(73.11±5.86)%.CD4+细胞分别为(34.26±3.59)%、(37.05 ±4.07)%、(41.56 ±5.32)%.CD4/CD8与白蛋白/球蛋白(A/G)呈负相关(r=-0.519 3),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r=0.484 0).结论:本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高载量组CD4/CD8显著低于低载量组和阴性对照组,NK细胞低于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CD4+、CD3+细胞显著高于其他两组.CD4/CD8与A/G呈负相关,与PT呈正相关,为临床利用免疫机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作者:叶玲丽;郑加勇;方深慧;许锴;张德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Bad、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Bad、Bax蛋白的表达及乌司他丁(UTI)对其的影响,探讨UTI防治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再分为6、12、24、36和48 h 5个亚组,每组6只.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内毒素(LPS)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干预组在造模结束后立即腹腔注射UTI.采用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肝组织中Bad、Bax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变化.结果:UTI干预后12 h开始各时间点光镜下所见病理改变均较模型组轻,血清ALT、AST及肝脏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且肝脏Bad、Bax蛋白的表达量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UTI能够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MDA含量及下调Bad、Bax蛋白的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而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磊;谷甸娜;郑毅;卢洁;张晓华;郑明华;陈永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生儿保健盒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有效防治新生儿脐部出血、感染,皮肤湿疹、红臀并适合新生儿家庭应用方法.方法:将自我研制的脐粉、皮康粉和75%酒精20 mL、3%过氧化氢20 mL、灭茵医用棉签1包、无菌脐带包3包及3L脐贴3贴制作成新生儿家庭保健盒,并将使用方法、脐部护理的注意事项印刷在盒子上并推广到出院新生儿使用,使护理保健延伸到家庭,并宣传相关保健知识.结果:通过5 200例新生儿的应用观察,无一例新生儿发生脐部出血和感染,549例皮肤湿疹等皮肤病能完全控制.结论:新生儿保健盒制作简单,在有效地防治新生儿脐部出血、感染,皮肤湿疹、红臀等病同时,还能宣传新生儿的保健知识,成本低,能得到家属的认同,值得推广.

    作者:廖少彬;张女娟;蔡佳;廖林平;李淑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12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一点刺激组(A组)和两点刺激组(B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30 mL.观察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麻醉持续时间,并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结果: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神经支配区起效时间比较,B组均明显短于A组(均P<0.05).注药30 min后.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7根神经的阻滞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P<0.05).B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93.3%vs 80.O%,P<0.05).A组失败12例,其中9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3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B纽失败4例,其中3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1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麻醉持续时间A组为(396±156)min,B组为(413±162)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一点刺激法的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是较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作者:蒋学斌;朱素珍;蒋毅;陈千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的效果

    目的:研究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术对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40例行胰肠套入吻合术,出现并发症17例(42.5%),其中胰痿8例(20.0%).17例行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出现并发症2例(11.8%),未发生胰痿.两种术式间并发症发生率和胰瘘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在预防胰瘘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胰肠套入吻合术.

    作者:姚平;卞建民;佴永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Ⅲ度会阴裂伤患者行直肠阴道隔修补及会阴重建术的护理

    会阴Ⅲ度裂伤包括阴道口裂伤、会阴裂伤及肛门括约肌裂伤,严重者破裂可伸展到直肠壁.患者失去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出现肛门完全或不完全失禁,大便和气体随时排出,污染阴道和外阴,给正常生活带来难言的痛苦[1].

    作者:吕瑞芳;富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罗伊适应模式在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引流期间的应用

    目的:了解罗伊适应模式在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罗伊适应模式对76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的肺癌患者寻找常见的各种刺激源,并采取护理措施,以控制刺激强度,扩大怠者的适应性.结果:76例患者的终行为能适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罗伊适应模式能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影响患者的刺激因素,采取合适护理措施,维持患者的良好状态.

    作者:魏莉;田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NAC对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然后应用NAC进行干预.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NAC组,在肺损伤模型成功造模后24 h处死大鼠,取左叶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AC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AQP-1的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AQP-1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对照组肺组织表达高水平AQP-1.模型组肺组织呈浅黄色染色,AQP-1表达较低.NAC组肺组织表达高水平AQP-1.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AQP-1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与NAC组之间AQP-1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AC能使急性肺损伤组织中AQP-1呈高表达,对急性肺损伤组织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智刚;唐忠志;张端莲;李小平;刘非凡;程青;陆卫华;杨剑虹;彭森;邬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生儿甲亢2例

    例1 患儿男,15 d,因易哭闹10 d入院.该息儿系G1P1,足月顺产,人工喂养,出生体重2.4kg,阿氏评分8分.生后第5天开始易哭闹,奶量每次60~100mL,每2小时左右一次,大便每天20次左右.

    作者:王开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HBsAg转阴5例

    异基因骨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BMT/PBSCT)后,受体经历了免疫功能极度抑制及免疫重建的过程,其体内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自然病程及相应的乙肝特异性免疫力随之发生变化.

    作者:庞缨;冯莹;陈瑞贞;华佳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七氟醚吸人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介入手术患儿48例,随机分平均为S、P两组,每组24例.S组入室后静注氯胺酮1.5 mg/kg,安静后半开放吸入七氟醚,浓度6%,氧流量2~3 L/min;P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氯胺酮2 mg/kg,丙泊酚1 mg/kg诱导,以丙泊酚100 μg/(kg·min)泵注维持.观察各组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5 min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HR、SpO2变化;记录术中窒息、呛咳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毕苏醒时间;术前和术后24 h分别抽取4 mL血,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胆红素(BIL)含量.结果:P组T1、T2时点SpO2显著降低(P<0.05);S组术中呛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5);术后两组惠儿肝功能指标有轻微上升趋势,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谢观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单纯运动疗法组(单纯组)和运动疗法结合封闭治疗结合组(结合组).两组均行运动疗法,结合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封闭疗法,于治疗4周后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即VAS法)、肩关节活动度(屈曲方向)、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进行评定.结果:结合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的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钟陶;唐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研究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抽提SLE患者和正常人DNA,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SLE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及SLE稳定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8),而SLE活动组与稳定组之间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SLE患者DNA甲基化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

    作者:张敏;汪国生;陈伟;汪云敏;李向培;阚明;何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胃癌术后放疗的剂量学、生存优势及毒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全球范围内,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胃癌死亡率排名第四[1].在中国[2],胃癌粗死亡率25.2/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2%.

    作者:罗居东;傅深;章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黄早期辅助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大黄旱期辅助持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SAP患者接受持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辅以大黄浸液胃管注入,治疗3 d,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测定血浆TNF-α、IL-6及内毒素的含量,治疗前后予APACHE Ⅱ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胃肠功能较早恢复;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血浆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内毒素的含量也明显降低.结论:大黄早期联合应用血液滤过能大量清除血浆细胞因子,阻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较好地改善胃肠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降低SAP患者内毒素血症及继发性肠源性感染的几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邹忠东;王烈;姜胜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分型研究进展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NGU)及男女不育不孕的主要病原体,也是性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是常见的泌尿生殖寄生物,并且在性成熟女性下生殖道中的分离率非常高,约有6%~75%的成人存在无症状脲原体,而在孕妇可达80%,新生儿出生时约有15%~33%有脲原体,而性行为紊乱人群中脲原体寄居率比正常人高2倍多[1].

    作者:纪榕荣;张洪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C-反应蛋白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内分泌特点的关系

    目的:了解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内分泌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对64例PCOS和20例因输卵管性不孕妇女进行性激素、体重指数、血清胰岛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CRY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COS组患者CRP、血中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COS组患者冠心病指数低于对照组;26.19%的PCOS患者CRP水平>3 mg/dL,而对照组仅有7.12%.当CRP>3 mg/dL时与肥胖存在明显相关性,特别是当体重指数超过30时相关性更明显,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PCOS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而且与肥胖、雄激素、胰岛素抵抗均有相关性,但与肥胖关系更密切,说明肥胖的PCOS患者可能更易患心血管疾病.

    作者:罗晓燕;王蕊;李春霞;魏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组织瓣内衬壳聚糖管用于修补食管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肺组织瓣内衬壳聚糖管修补食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15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两组,实验组10只,行自体肺组织瓣修补中段食管部分缺损(内衬壳聚糖管支架);对照组5只,无内衬支架.术后第2、4、8周时.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缺损修补处肺组织瓣情况,术后10周对存活兔钡餐透视观察食管通畅情况.结果:10只实验动物存活超过2周以上,肺组织瓣与食管缺损处牢固愈合,肺组织瓣表面有鳞状上皮化生.术后10周,食管钡餐检查见实验组食管钡剂通过顺利,无明显狭窄及反流,蠕动尚可,对照组轻度狭窄,无明显梗阻及反流.结论:肺组织瓣修补食管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壳聚糖管可以作为内衬支架防止狭窄.

    作者:陈刚;石文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肝穿刺术的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根治重型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唯一方法,但移植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术前患儿体内铁负荷水平、肝肿大和肝纤维化等情况影响[1].

    作者:李美花;陈柳娟;黄丽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急性疼痛不同,不仅对机体有害,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病率为0.6%~1.5%,预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患病率也将逐渐增高[1].

    作者:郑蓓洁;王祥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