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米克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观察

章丽娟;卢艳萍

关键词:哮喘, 普米克
摘要:目的:探讨普米克治疗变异型哮喘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对60名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普米克,并同对照组给予相同基础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肺部功能、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好转情况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肺部功能状态好转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临床治疗变异性哮喘及预防复发具有较好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yc基因表达与HL-60细胞分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Myc基因表达与HL-60分化的关系.方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小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HL-60细胞产生终末分化和部分分化模型,应用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内c-Mvc mRNA的变化.结果:ATRA诱导的终末分化细胞c-Myc mRNA表达明显下降,As2O3诱导的部分分化细胞c-Myc mRNA呈现高表达.结论:Myc表达有助于阻止HL-60细胞从部分分化到终末分化转换.

    作者:张伟;张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54例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手术、脱水、止血、抗生素、脑细胞营养药、适量皮质激素、促醒药物及头部降温治疗,伴有精神症状者给予适量镇静药或冬眠疗法,病情平稳后1周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23例(A组),病情平稳后3~4周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31例(B组).监测每个疗程后颅内压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行语言障碍程度评估、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arnolaky performance scale,KPS)行远期生活质量评定.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治疗后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后,A组的治疗的GOS语言功能评分及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较延迟行高压氧的康复效果更优.

    作者:方阿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小儿幽门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小儿腹腔镜手术是随着腹腔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具有临床适用广、切口小、出血少等特点,深受医生及患儿父母欢迎.现将我院腹腔镜下小儿幽门成形术20例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李荷花;狄华君;徐怡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因为人种的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区别,白种人多表现为颅外段的动脉病变,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占患者病因构成的33%~51%.在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系统颅内段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很高[1],有报道达到39.3%,而一半以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有颅内动脉的狭窄[2].颅内动脉狭窄可导致脑血流减少与狭窄处血栓形成和血栓或斑块脱落性栓塞,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思维迟钝、认知水平下降或头晕、耳鸣、复视、黑朦等慢性缺血性症状,以及TIA与脑梗死等急性缺血发作.

    作者:孙瑄;陶庆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产前持续胎心率基线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产前持续胎心率基线位于110~120 次/min,但反应良好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多次胎心监护均为胎心率基线位于110~120次/min,但为反应型的孕妇37例(观察组),追踪其妊娠结局,并与同期正常胎心监护的45例孕妇做对照比较(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胎心率基线位于110~120次/min但为反应型时,应结合临床及其他各项检查指标综合判断有无胎儿窘迫,尽量避免过度诊断、过度干预,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湘漪;肖梅;孙国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多平面射频组织减容辅助改良UPPP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目的:探讨多平面射频组织减容(RFVTR)辅助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进行全方位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根据术前定位诊断的结果,对65例中重度OSAHS患者行多平面RFVTR辅助H-UPP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Epwonh嗜睡评分(ESS)、打鼾等级评分(SSS)和Calgary生存质量指数(SAQLI),从主、客观两方面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65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复查多导睡眠监测(PSG),综合疗效评价:治愈率为23.1%,显效率为53.9%,有效率为16.9%,总有效率为93.8%.手术前后AHI平均值分别为46.8±23.6和30.6±21.6,LSaO2平均值分别为70.5±9.5和77.7±8.6,术后AHI和LSaO2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Epworth嗜睡程度评分由术前15.8±4.4下降至术后11.6±4.2,SSS鼾声等级由术前的6.7±1.6下降至5.5±1.7;SAQLI总分从术前3.9±1.3提高到术后4.8±1.2,RFVTR联合H-UPPP治疗后白天嗜睡程度和鼾声评级以及生存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值均<0.05).结论:RFVTR辅助H-UPPP是OSAHS一种新的治疗体系,该方法操作便捷、安全、痛苦小、恢复速度快,患者容易接受;RFVTR联合H-UPPP是治疗OSAHS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学军;万汉锋;刘国钧;凡启军;黄赛瑜;高金建;陈波蓓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其护理措施.方法:总结36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支架治疗的资料,对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6例术中出现起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血管痉挛2例,2例出现短暂急性脑缺血症状;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斑块脱落2例,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未遗留明显神经损害症状.发现穿刺局部血肿5例.结论:积极观察和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刘永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脊柱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比较

    目的:比较脊柱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的恢复情况.方法:将40例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I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两组分别吸入1.0 MAC七氟醚和1.0 MAC异氟醚,间断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丙酚,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不超过基础值25%.记录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苏醒评分到达9分时间.结果:S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苏醒评分到达9分时间均较I组缩短(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吸入异氟醚者,但是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吸入异氟醚者高.

    作者:卢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地震致慢性硬膜下血肿16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5.12汶川地震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以期减少误诊或漏诊,提高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5.12汶川地震所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地震致慢性硬膜下血肿年龄跨度大,分布无特定的集中趋势,各个年龄段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头部外伤病史不典型;双侧血肿发生率明显增加62.50%(10/16);早期易被忽略及误诊,首诊误诊率达56.25%(9/16);全部病例采用单孔钻颅引流,总有效率93.75%(15/16).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在本次汶川地震中呈现高发的趋势,并具有自身的特点,思想上的重视和合理的手术选择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作者:龙晓东;徐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两种异构体Livinα、Livin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生物学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8例NSCLC组织、29例癌旁组织和13例良性病变肺组织中Livin mRNA,并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Livinα和Livinβ在NSCLC组织中多同时表达,Livin mRNA和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Livin在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痛变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6.9%和O(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其表达阳性率为76.5%,高于无转移组的42.9%(P<0.05),而与NSCLC的病理类型、分化水平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ivin在NSCLC组织中特异性地高表达,可能成为NSCLC诊断上新的标记物和治疗上新的靶点.

    作者:董凌云;胡华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骨水泥灌注伤椎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注入骨水泥或钙磷骨水泥.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切口无感染,脊髓神经症状无恶化.随访12~66个月,除2例神经功能A级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恢复.3个月后腰背疼痛VAS评分2~5分(平均3.5分),术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2°(平均5.0°,矫正18.2°),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2%~100%,平均97.5%.随访12个月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8°(平均7.0°,丢失2.0°),动力位X线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椎体高度较术后平均改变0.5%,12个月后的Franke1分级较术前平均上升2级.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或钙磷骨水泥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晓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泛素连接酶E3和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决定蛋白质后命运的是一类蛋白水解酶,在真核细胞中主要有两种蛋白质水解体系负责蛋白质的降解:溶酶体(lysome)和泛素-蛋白酶体(ubiquitin-proteasome).前者为人们所熟知,后者是近20年来科学家重点研究的目标.蛋白质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包括两个组成部分:首先是泛素与一系列关联酶协同作用,把要降解的目标蛋白质泛素化,使蛋白质变性并打上标记,以便为蛋白酶体所识别;第二部分是26S的蛋白酶体复合物,它降解泛素化的蛋白质,同时释放出游离的泛素,并可再次被利用.

    作者:程翌;郑国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胸痛(1~5 h)可疑NSTEMI入院的患者测定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肌酶同功酶(CK-MB)质量,并同时对血清中H-FABP进行定性分析,根据终临床诊断将122例患者分为NSTEMI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60例及非心源性胸痛组10例,比较这3项指标在NSTE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NSTEMI组H-FABP阳性率为80.77%,高于LLA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FABP测定的敏感度(80.77%)、阴性预测值(87.18%)较cTnI敏感度(42.31%)、阴性预测值(69.39%)及CK-MB敏感度(38.46%)、阴性预测值(67.68%)增高(P均<0.01),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较cTnI和CK-MB对早期NSTEMI诊断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佩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肠内营养支持对高龄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高龄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卒中伴吞咽困难的高龄患者(年龄≥70岁)76例,研究组(n=38)于入院72 h内留置鼻饲管实施规范肠内营养,对照组(n=38)于入院1周内留置鼻饲管并由家属自行喂养饮食.观察两组第21天的实验室营养指标,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和三酰甘油及低蛋白血症(Alb<35 g/L)发生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住院第21天,研究组的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研究组(36.8%)显著低于对照组(65.8%,P=0.019);感染发生率研究组(39.5%)显著低于对照组(68.4%,P=0.021);总有效率研究组(73.7%)显著高于对照组(42.1%,P=0.043).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高龄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营养,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倪伟光;赵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阿司匹林增强鼻咽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ASA)对鼻咽癌SUNE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ASA对SUNE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ASA在2、4、8 Gy三种不同剂量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0.329±0.052、0.404±0.067、0.615±0.033.ASA+照射组的凋亡率[(59.600±1.200)%]较单纯照射组[(39.800±1.124)%]明显增加(P<0.01).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显示照射后胞核内NF-kB表达增加,而这种增加可被ASA抑制.结论:ASA可提高鼻咽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止NF-kB的核内转移,继而抑制NF-kB的激活,从而增加放射线诱导的鼻咽癌细胞凋亡.

    作者:王小军;张健;郭琳琅;朱伟良;韩小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淋巴管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两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LYVE-1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LYVE-1和D2-40在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呈棕黄色.胃癌组织中LYVE-1和D2-40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癌周LYVE-1和D2-40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内组织;低未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YVE-1和D2-40的表达水平分别比高中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高.且胃癌组织各分期,各分级,无论有无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及正常组织,同等条件下D2-40阳性率均高于LYVE-1,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97,P<0.05).结论:胃癌的新生淋巴管主要位于瘤周,从而促进其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管密度与肿瘤进展程度相关.与LYVE-1相比,D2-40能更敏感和特异地预测肿瘤的淋巴管微转移,具有更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作者:陶立生;张振玉;罗新华;王劲松;张予蜀;汪志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CT透视引导下经皮氩氦刀肿瘤治疗术

    目的:探讨CT实时透视下引导氩氦刀经皮穿刺治疗肿瘤的技术.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50例住院患者在CT透视下引导氩氦刀经皮穿刺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结果:病例均在CT透视引导下行氩氦刀精确靶向治疗,引导效果均满意.结论:CT透视引导和氩氦刀冷冻技术的结合是肿瘤局部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

    作者:李国栋;曾晓华;陈信坚;刘忠;宋华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山市社区人群血脂水平、生活方式干预及2年随访研究

    目的:了解中山市社区人群饮食习惯、体重指数、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以及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干预2年后血脂情况.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16~93岁社区居民应用标准问卷进行调查,并测定其血脂水平,对冠心痛低危血脂异常患者以及伴有血脂异常者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干预,2年随访治疗后复查血脂水平.结果:中山市社区人群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70岁以前呈逐渐上升,70岁以后逐渐下降的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随年龄增大呈逐渐下降趋势.喜肉食者、超重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较素食者人群明显增高,总体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3.9%.经过干预后2年随访,总体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5.2%.结论:中山社区居民血脂水平随年龄而变化,血脂指标异常以TG升高、HDL-C降低为主,患者经过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干预后,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下降.

    作者:韩莹;郭志刚;袁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与恒速输注模式在颅脑外科手术中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与恒速输注(CSI)两种模式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择期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CI组与CSI组.TCI组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TCI全凭静脉麻醉,CSI组行CSI全身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期、插管时、维持期及停药、拔管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麻醉用药量,氧饱和度及脑电图双频谱指数.结果:TCI组在麻醉诱导及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与CS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TCI组在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在麻醉维持、停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期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量方面,TCI组较CSI组明显增多.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TCI与CSI两种模式均能较好满足颅脑外科手术需要,其中TCI组在麻醉诱导及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但麻醉维持过程中用药量更大.

    作者:周翔;王庆利;季蒙;陈利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腔液压扩张、手法松解结合小针刀治疗粘连性肩周炎

    粘连性肩周炎是本院小针刀专科的常见病,以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7年5月对196例粘连性肩周炎患者采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腔液压扩张、手法松解结合小针刀治疗,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收效快,患者痛苦小,疗效满意.

    作者:梁晓红;吴士振;张新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