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比较

卢星

关键词:麻醉恢复期, 七氟醚, 异氟醚, 脊柱手术
摘要:目的:比较脊柱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的恢复情况.方法:将40例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I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两组分别吸入1.0 MAC七氟醚和1.0 MAC异氟醚,间断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丙酚,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不超过基础值25%.记录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苏醒评分到达9分时间.结果:S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苏醒评分到达9分时间均较I组缩短(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吸入异氟醚者,但是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吸入异氟醚者高.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引发双相甲状腺炎1例

    患者女,31岁,反复乏力、纳差、肝功能异常一年,经一般护肝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2007年8月来本院就诊.既往无遗传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体查未见阳性体征.化验:ALT 395 U/L,AST 333U/L,白蛋白、Tbil正常,基线TSH水平正常.HBVM示:HBsAg(+)、HBeAg(+)、抗HBc(+),HBV-DNA定量1.32×106/mL,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中度.

    作者:曾文新;杨丽;张剑波;陈华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D患者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方法,干预前、干预后1、3个月后分别对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状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郁抑状态于干预后1、3个月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改善抑郁状态,减轻PSD患者的病情,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彭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治疗过敏性鼻炎80例

    目的:观察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用喉友喷鼻,对照组用抗组胺药和雷诺考特鼻喷剂治疗.结果:试验组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0.726±0.195,显著高于对照组0.628±0.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喉友对过敏性鼻炎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86.25%.结论:卵黄免疫球蛋白IgY能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

    作者:施建绒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100例膝骨关节芡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穴梁丘、足三里、委中、血海、阿是穴,每个穴位各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1 mL,每天1次.对照组服用西乐葆200 mg,每天1次,治疗14 d为1疗程,按JOA膝关节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分.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减轻症状,治疗组(27.2±5.4)分,对照组(21.4±3.6)分,P<0.05.在镇痛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改善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和消肿方面,鹿瓜多肽较西乐葆疗效为优.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良好.

    作者:陈民;李腾辉;李嘉;郑秋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85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中予泪囊硅胶管置管,留置于中鼻道3~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其中,治愈80眼(94.1%),好转4眼(4.7%),无效1眼(1.2%).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面部不遗留瘢痕,操作简便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术中植入硅胶管及重视术后随访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家钦;苏建中;杨世忠;麦晴雪;丘翔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在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法:24只新西兰免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皮下注射罗哌卡因(RoP)4 mg/kg、RoP-PLGA-MS 200 mg/kg(相当于RoP 12 mg/kg)和PLGA-MS 200 mg/kg.以针刺皮肤无反应圈直径(PND)和逃跑运动电刺激阈值(EMT)评价镇痛效果.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RoP浓度.结果:A、B组PNDmax为5.28和2.76 cm,EMTmax为13.02和11.66 s,给药1 h后峰值浓度为2.238 μg/mL和1.306 μg/mL,消除半衰期为2.848 h和17.606 h,平均滞留时间为4.175 h和24.823 h.B组镇痛持续时间(34 h)较A组(5 h)长,C组无镇痛作用.结论:RoP-PLGA-MS局部镇痛持续时间长,扩散范围小,血药浓度稳定且水平低,表明其在体内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照飞;陈仲清;田洪居;徐建设;徐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产前持续胎心率基线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产前持续胎心率基线位于110~120 次/min,但反应良好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多次胎心监护均为胎心率基线位于110~120次/min,但为反应型的孕妇37例(观察组),追踪其妊娠结局,并与同期正常胎心监护的45例孕妇做对照比较(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胎心率基线位于110~120次/min但为反应型时,应结合临床及其他各项检查指标综合判断有无胎儿窘迫,尽量避免过度诊断、过度干预,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湘漪;肖梅;孙国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泪小管放线菌感染1例

    患者女,农民,主因右眼睑红肿轻度溢泪半年余,近半个月眼睑内眦处疼痛并有脓性分泌物出现,在当地给眼药水点眼不见好转,于2008年8月14日来河北省辛集市第二医院.查右眼泪小点下睑处无反流液稍有压痛,上睑泪小点处压迫有脓性分泌物溢出,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裂隙灯下: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诊断:右眼泪囊炎.

    作者:王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洁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324例分析

    目的:了解泌尿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本院2008年8-10月324例住院患者洁尿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G-菌62株,占55.0%,G+菌26株,占23.0%,真菌24株,占21.0%,C-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G+菌以肠球菌为主.真菌主要是热带假丝酵母菌.所分离细菌中,耐药率低的G-菌为亚胺培南、G+菌为万古霉素.结论:泌尿道感染患者致病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真菌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赵群益;胡宏平;许小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肝脏肿瘤的MR弥散加权成像和CT灌注成像的比较

    目的:比较MR扩散加权成像(DWI)、CT灌注成像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方法:共58例肝脏肿瘤进行DWI扫描和CT灌注成像.其中肝脏恶性病变组31例(肝细胞癌19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癌5例),肝脏良性病变组27例(肝血管瘤17例,肝囊肿10例).测量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肝脏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25±0.23)×10-3mm2/s、(2.43±0.58)×10-3)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CT灌注成像SSr测量结果分别为1.48±0.58、1.37±0.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 DWI以ADC值鉴别肝脏肿瘤良恶性优于CT灌注测量.

    作者:朱红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γδ T细胞的变化及血吸虫卵抗原干预对其的影响

    目的:研究髓鞘蛋白脂质蛋白多肽178-191(PLP178-191)免疫后小鼠体内γδ T细胞比例的变化以及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分别观察对照组、PLP178-191免疫组、SEA干预组小鼠肠上皮内CD3+细胞中γδ T细胞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肠上皮内淋巴细胞CD3+细胞中γδ T细胞百分比为(22.95±7.26)%,PLP178-191免疫组γδ 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SEA干预组则较PLP178-191免疫组有所下降(P<0.01).结论:γδ T细胞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可能有着密切关系.EAE的干预能使γδ T细胞升高幅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可能是SEA用于EAE治疗研究的机制之一.

    作者:蒋建华;董万利;倪健强;尹岭;张金涛;邢广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胃镜嵌顿3例应急处理体会

    胃镜嵌顿是由于胃镜在胃内过度反转打结或在食管或其他狭窄处反转,致使胃镜不能拔出.虽然是胃镜检查中一少见的情况,但处理不当不仅极易损坏胃镜,而且会导致穿孔、出血以及更严重的并发症.对于胃镜嵌顿的应急处理文献中尚无统一有效的方法,只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合理的处置,现结合我院1995年以来胃镜检查过程中出现的3例胃镜嵌顿病例及处理情况,谈一下应急处理体会.

    作者:赵保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姜黄素增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对顺铂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的使用与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和TUNEL法检测姜黄素、顺铂单独和联合作用时对COC1/DD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上述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Smac的表达.结果:顺铂的浓度在1.25~5 μg/mL时与姜黄素合用后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尤以2.5 μg/mL顺铂和20 μmol/L姜黄素联合作用时,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Bcl-2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Smac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COC1/DDP增殖,并能增强该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基因的表达,增加Smac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吕靖;英焕春;戴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硫磺爆炸烧伤7例治疗体会

    硫磺爆炸烧伤很少见,引起的吸入性损伤后果很严重,现将笔者医院2008年收治硫磺爆炸烧伤7例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武全;葛茂星;刘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孕妇产前IgG抗A(B)抗体水平监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夫妇的产前血清IgG抗A(B)水平含量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孕前筛查中224例夫妇IgG抗A(B)效价并对ABO血型不合者进行相关检测及归纳分析并做跟踪调查.结果:夫妇ABO血型不合发生率为89.3%.200例ABO血型不合调查中,IgG抗A(B)效价:<64占23.5%、<256占47.5%、≥256占29.0%.孕产次数与IgG抗A(B)水平成正相关(r=0.92,P<0.01).临床追踪结果显示母体IgG抗A(B)水平与HDN发生率相符.结论:孕妇血型IgG抗A(B)效价高,HDN发病可能性大.夫妇血型不合者的孕妇血型IgG抗A(B)抗体检测,有助于HDN的产前预测.

    作者:董国飞;彭明喜;汤晓娴;张亚琴;许德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左肾实质内肾上腺皮质异位1例

    患者男,68岁,患者无任何不适,于1个月前体检B超显示左肾下极占位病变.查体:双侧腰部曲线对称,双肾区无隆起,皮肤无红肿,双侧肾区无叩痛.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彩色B超:左肾下极实质区近集合系统见1.0 cm×1.2 cm较强回声结节,边界清楚,病灶内回声不均匀,CDFI显示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作者:李惠民;邵景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气体的研究

    目的:通过X线腹部平片对肠道气体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气体量的变化.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取IBS患者49例(便秘型25例和腹泻型24例),健康对照者25例,在空腹状态下摄立位腹部平片,扫描进入计算机,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7.0)处理照片,在双肋弓外缘垂直线相交于膈顶水平线、耻骨联合上缘水平线形成的矩形框内,标出肠道内气体范围,分别计算整个矩形框及肠气范围的像素值,后结果用气体容积积分表达(gas volume score,GVS),即肠气范围像素值与矩形框像素值之比.结果:IBS患者的GV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0.064±0.035 vs 0.055±0.043);便秘型IBS患者的GVS明显大于腹泻型IBS患者(0.077±0.040 vs 0.051±0.025,P<0.01)及健康对照组(0.077±0.040 vs 0.055±0.043,P<0.05).而腹泻型IBS患者的GVS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0.051±0.025 vs 0.055±0.043,P0.05).结论:IBS患者肠道气体的量存在变化,且与IBS分型有关,便秘型IBS患者肠道气体增多,腹泻型IBS患者肠道气体无改变.

    作者:曹曙光;吴昊;徐昌隆;闫峻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抑癌基因p16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现认为胃癌的发病是许多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基因的表达异常包括基因序列,即遗传学(genetics)的改变和基因表型遗传学(epigenetics)改变[1],其中包括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p16基因是一种重要的多种肿瘤抑制基因(MTS1),其编码产物p16蛋白在细胞增殖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p16基因的失活与人类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对其深入研究可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途径.现就p16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孔祥勇;胡世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胸痛(1~5 h)可疑NSTEMI入院的患者测定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肌酶同功酶(CK-MB)质量,并同时对血清中H-FABP进行定性分析,根据终临床诊断将122例患者分为NSTEMI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60例及非心源性胸痛组10例,比较这3项指标在NSTE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NSTEMI组H-FABP阳性率为80.77%,高于LLA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FABP测定的敏感度(80.77%)、阴性预测值(87.18%)较cTnI敏感度(42.31%)、阴性预测值(69.39%)及CK-MB敏感度(38.46%)、阴性预测值(67.68%)增高(P均<0.01),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较cTnI和CK-MB对早期NSTEMI诊断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佩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因为人种的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区别,白种人多表现为颅外段的动脉病变,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占患者病因构成的33%~51%.在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系统颅内段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很高[1],有报道达到39.3%,而一半以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有颅内动脉的狭窄[2].颅内动脉狭窄可导致脑血流减少与狭窄处血栓形成和血栓或斑块脱落性栓塞,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思维迟钝、认知水平下降或头晕、耳鸣、复视、黑朦等慢性缺血性症状,以及TIA与脑梗死等急性缺血发作.

    作者:孙瑄;陶庆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