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flow技术在乳腺纤维腺瘤检查的应用

林苏琼;杨乐平;沈嫱;孙鹏涛;王景彩

关键词: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B-flow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超声诊断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灰阶血流(B-flow)与高频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B-flow技术在乳腺纤维腺瘤的血流检出率及血流信号优良率显著高于CDFI(P<0.01).结论:B-flow技术可更清晰和更全面地观察乳腺纤维腺瘤内部血流及血管形态,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观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2例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方式和特点.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均未见早期血管堵塞、支架移位等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熟悉掌握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特点,密切结合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能加强手术的效果和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张丽敏;张艺;谭霞;钟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肠缺血再灌注保护研究进展

    失血性休克后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组织器官有效血液灌注不足、微循环障碍,组织供氧剧减、组织细胞缺氧、代谢障碍.目前学者们认为主要的机制有:供氧不足、糖酵解加强;能量不足、钠泵失灵、钠水内流;局部酸中毒等,引起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损伤及细胞凋亡.

    作者:朱玉霖;耿智隆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鼻解剖结构与接触性头痛的关系

    为探讨接触性头痛与鼻解剖变异之间的关系,现将颅骨解剖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楼正才;何建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桥小脑角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3例桥小脑角区脉络丛乳头状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几年来收治的3例桥小脑角区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3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疼,头昏,视力下降,行走不稳,患侧面部麻木,疼痛等;外科治疗达到肿瘤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3例术后经MR复查,未见复发.结论:桥小脑角脉络丛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可通过CT及MRI发现,依据病理检查明确,该肿瘤可能原发于第四脑室的脉络丛;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宋良山;陈志;朱刚;崔高宇;冯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丙泊酚-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检术的麻醉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检术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择期行无痛宫腔镜检术患者,均分为两组,S组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组(丙泊酚诱导后吸入七氟烷),R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丙泊酚诱导后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严密监测并记录围术期患者的心率、平均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总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术毕10 min镇静遗忘效果、患者满意度、心血管用药情况以及术毕1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取得满意麻醉效果,S组相比之下麻醉更加平稳,苏醒更快更彻底.结论:丙泊酚-七氟烷复合麻醉更适合应用于宫腔镜检术.

    作者:王创业;余奇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P7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7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2例大肠癌组织标本,腺瘤10例,淋巴结转移灶34例,肝转移灶16例,癌旁正常组织10例,通过免疫组化PV-9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P73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分析P73在原发灶,转移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7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在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淋巴结转移灶阳性表达率为71%,肝转移灶阳性表达率为75%,P73在原发灶与腺瘤、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7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及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关,而与肿瘤的大小、年龄、性别、组织分型、肿瘤部位、病理分型无关.结论:P73的高表达参与大肠癌的形成、发展、侵袭和转移有关.P73有可能作为大肠癌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邹德龄;王锡山;陈洪生;林树森;尤琦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低级别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5例

    目的:探讨低级别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5例低级别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探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手术切除程度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显微镜下病灶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23例,11例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结果:按WTO分类Ⅰ~Ⅱ级,星型细胞瘤37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1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9例,少突星形细胞瘤3例,间变性胶质细胞瘤2例.随访1个月至3年,平均23个月,术后早期出现偏瘫6例,失语3例,术后随访3个月后,偏瘫3例、失语2例;46例术前有继发性癫痫病例,29例术后无癫痫发作,8例仍需服药,但癫痫发作明显减少,4例癫痫症状未见好转,5例失随访.结论:低级别胶质瘤是胶质瘤中预后相对较好的类型,显微外科可以提高术中对肿瘤边界的分辨及肿瘤的切除率,为下一步综合治疗提供可靠保障,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骆锦标;彭彪;曹志恺;全伟;肖国才;谢伟;钟文军;吕建平;罗冬冬;丁正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人参皂甙Re对家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e对家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异丙肾上腺素诱导产生模型,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异搏定0.4 mg/kg)和实验组(人参皂甙Re 20、10、5 mg/kg),观察转为窦性节律持续时间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1)异博定组维持窦性节律时间为(177.00±5.66)s,治疗后1、3、5 min血流动力学各指标与模型组同时段相比,有显著性下降.(2)人参皂甙Re各组维持窦性节律时间分别是(177.83±5.31)s、(21.00±2.83)s、(4.50±1.64)s,治疗后1、3、5 min血流动力学各指标与模型组同时段相比,均有显著性下降,呈剂量依赖性,呈负相关.结论:人参皂甙Re可用于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对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影响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陈彩霞;张宏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9例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9例中3例肺水肿消退,病情缓解,6例死亡,病死率66.67%.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应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性治疗.

    作者:王忠亮;吴俊;王坚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疑难配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输血前交叉配血是保障安全输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会碰到交叉配血有困难的时候,现将我中心2002-2008年所遇到的96例疑难配血回顾性分析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涂源泉;郭萍;何跃;朱祥明;苏品璨;陈璐;赵杨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并发食管-气管瘘1例

    患者女,40岁,以面部红斑、四肢皮疹发病7年,加重并反复发热、体温40℃,伴咳嗽、咳痰,有时刺激性呛咳,在外院求治2个月,用过多种抗生素如先锋霉素、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等均无效,病情渐重,尿少,精神极差,胸闷气短,不能平卧.

    作者:史战国;余月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一氧化氮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AA)制成大鼠肝硬化模型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组),左旋精氨酸(L-Arg)(L-Arg组)、左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L-NAME组)各10只,各2周.测定门静脉压力(PVP)、血浆NO、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和内毒素(ETX)含量,观察回肠膜病理改变.结果:NS组大鼠肠黏膜损伤指数、PVP、NO、DAO、D-LA和ETX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L-Arg组上述指标较NS组显著升高(P<0.05),L-NAME组上述指标较NS组显著下降(P<0.05),各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门静脉压力升高是导致肝硬化大鼠肠道通透性升高的直接因素,而ETX和NO的升高维持了门静脉的高动力循环,降低NO水平可改善高动力循环,对肠黏膜通透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谊;张启瑜;廖毅;施红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B-flow技术在乳腺纤维腺瘤检查的应用

    目的:探讨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超声诊断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灰阶血流(B-flow)与高频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B-flow技术在乳腺纤维腺瘤的血流检出率及血流信号优良率显著高于CDFI(P<0.01).结论:B-flow技术可更清晰和更全面地观察乳腺纤维腺瘤内部血流及血管形态,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林苏琼;杨乐平;沈嫱;孙鹏涛;王景彩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在吸烟诱导的支气管炎大鼠模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制备吸烟诱导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在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单纯吸烟的方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光镜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MIP-2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在各组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符合人类慢性支气管炎的特点.模型组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强度与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成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82及r=0.843;均P<0.01);肺组织匀浆MIP-2与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成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706及r=0.819;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1);肺组织匀浆MIP-2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ICAM-1表达上调及MIP-2的特异性趋化作用可能参与了吸烟诱导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的气道炎症过程.

    作者:彭红星;杨荣时;曾玉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血液常规检验人员技能培训和能力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血液常规检验是为重要和普及的检验项目之一,但由于各实验室的人员素质的不同,使各实验室之间,甚至同一室的检测结果往往差异较大,如何提高人员的素质,确保血常规检验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曾素根;贾永前;黄玉霞;庄利芳;江虹;粟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天麻素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内血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戊四氮(PIZ)致痫大鼠脑内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0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6只),PTZ致痫组(PTZ组,24只),丙戊酸钠干预组(VPA组,24只),小剂量天麻素干预组(Gs组,24只)和大剂量天麻素干预组(Gb组,24只),每组再分4个时间点(12 h、48 h、5 d和7d).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D34的变化.结果:除对照组无痫样发作外,其余各组全部出现Racine分级Ⅳ~Ⅴ级痫样发作.PTZ组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周边细胞均有明显的TUNEL染色阳性表达,而干预组阳性细胞显著减少.MMP-9染色在PTZ组海马区血管有高表达,与VPA组、Gs组和Gb组比较I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Z组CD34表达水平增高明显,与VPA组、Gs组和Gb组比较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大、小剂量天麻素和丙戊酸钠都能减轻PTZ致痫大鼠海马区血管的损伤,两种药物疗效相当.

    作者:穆朝娟;张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多层螺旋CT对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MSCT对肝转移瘤(HM8)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3例HMs患者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然后行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结果:平扫发现病灶78个: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发现病灶102个、门脉期发现病灶105个.对直径<1 cm的病灶检出,动态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P<0.05).CT表现: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按强化病灶数目多少分别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弥漫性强化、不均匀强化、无强化.血管重建显示情况: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3级以下肝动脉,与DSA完全相符,显示率达100%;对4级以上肝动脉显示14例,显示率为60.9%.门静脉显示: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为较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能提高HMs的检出率.动态增强扫描在检出率方面优于平扫,尤其在直径<1 cm病灶的检出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志强;李涛;谭华绣;李庆;张忠山;唐垂祥;周定中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他克莫司对人HaCaT细胞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表达调控的研究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合成与分泌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v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TARC)的影响,以及他克莫司对TARC 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HaCaT细胞分为他克莫司处理组和不予任何处理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培养HaCaT细胞培养基中TARC蛋白的水平;采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培养HaCaT细胞的TARC mRNA表达水平.结果:他克莫司可显著抑制培养HaCaT细胞TARC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在他克莫司浓度分别为10-10、10-8和10-6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9.4%、28.7%和40.9%.他克莫司也可显著抑制TARC mRNA的表达.对TARC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和TARC mRNA表达的抑制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他克莫司对人角质形成细胞TARC蛋白和mRNA的抑制说明TARC是他克莫司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靶点.

    作者:许剑荣;唐绍生;孙广政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精子质量与形态学分析及其关系

    目的:探讨精子质量与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关系.方法:248份精液标本按WHO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分析精子密度、活力、活率以及动态参数:采用WHO推荐的DiffQuik快速染色方法对精子形态进行染色;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8份精子质量分析中,精子活力不足占74.6%,精子活力正常占25.4%,少精症占5.6%,少弱精症占4.8%,正常精液占24.6%;248份精子形态学分析中,形态正常精液占73.4%,畸形精子症占26.6%.精子活力和活率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性正相关(r=0.52,r=0.53,P<0.01);各运动参数和精子密度也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精子活力正常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明显高于精子活力低下组(P<0.01).结论:精子活力不足和畸形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活率、密度和运动参数有密切关系,精子质量和形态学分析在临床男性不育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其赵;陈思梅;冯春琼;邹亚光;孙德华;李铁求;李飞;毛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远期疗效与术中病理分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与术中病理分型的关系,为腰椎间盘后路手术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3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病例选择条件:均为下腰椎单节段突出,侧突型,不伴有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随访7~15年,平均9.6年.根据术中所见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形态及纤维环破损大小,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四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术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椎间盘髓核突出较大,纤维环破损较小者,术后疗效佳,复发率低,髓核突出较小或纤维环破损大者,术后疗效差,复发率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与术中病理分型有密切的联系.必须严格遵守手术的适应症.对临床症状较轻、间盘突出较小且突出物基底较宽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开放式手术.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中除应注意保持脊柱骨性结构的稳定性,还应尽量避免过多地破坏椎间盘纤维环的完整性.

    作者:陆晓生;彭昊;凌尚准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