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赖国忠;李煜;王琼;毕小宝;张永福

关键词:麻醉, 硬膜外, 舒芬太尼, 剖宫产, 牵拉痛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子痫前期产妇90例,术前胎监无胎儿窘迫,产妇无脑出血、出凝血障碍和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合并症.产妇分为3组,S组为2%利多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L组为单纯2%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R组为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记录术前和麻醉后5、10、15 min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新生儿1 min时的Apgar评分.观察术中寒战发生情况,并记录牵拉痛发生情况和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3组产妇麻醉后的血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下降趋势,S组和L组都在麻醉10、15min后血压下降,R组在麻醉5min后血压即下降.S组产妇在麻醉5min后心率有减慢的趋势(P<0.05),L组和R组产妇麻醉前后心率无显著变化.S组产妇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L组和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R组术中发生牵拉痛的患者数少于L组.3组新生儿1 min时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可明显减少术中牵拉痛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产妇寒战发生率,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I期切除、吻合术17例;行Hartman术5例.结论: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术中充分的结肠灌洗、减压,完善围手术期治疗,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刘玉辉;郭春良;刘海岭;魏斌;闫立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弹性引导管芯、自制负压检测仪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弹性引导管芯、自制负压检测仪联合应用在困难气管插管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37例直接喉镜下声门显露分级(Cormach-Lehane分级)Ⅲ~Ⅳ级意外困难插管患者,先采用常规铜质管芯塑形气管导管后直接喉镜下试插管,若试插两次失败者改用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常规试插管和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后均按顺序通过,(1)自制负压检测仪;(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检测装置结合听诊法检测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与否.分别记录常规试插管的次数、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一次性成功插管例数、所用时间、自制负压检测仪和PETCO2检测装置结合听诊法检测气管导管位置吻合的例数以及术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37例患者常规试插两次均失败.改用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后34例一次试插成功(92%),3例两次试插成功;插管时间17~51 8,平均28 8(中位数M).自制负压检测仪和PETCO2检测装置结合听诊法检测气管导管位置的结果完全吻合.术后24~48 h随访所有患者均未见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弹性引导管芯、自制负压检测仪联合在困难气管插管术中应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能快速判断导管位置,其结果准确可靠,气道损伤小.

    作者:张建峰;唐忠科;董淑琴;臧志文;曹会敏;黄凡;戢运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重组pEGFP-C1-Smad4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pEGFP-C1-Smad4表达栽体.并观察其在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增强绿色荧光蛋白与Smad4的融合表达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PCR分析,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其转入人胃癌SGC7901细胞.荧光显微镜、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PCR分析证实重组质粒中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及载体DNA大小、方向和插入位点均正确.在转染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到Smad4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Smad4,并在胃癌SGC7901细胞瞬时表达成功,为进一步研究Smad4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钱翠娟;姚军;张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抗凝血酶的临床应用进展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是血浆生理性抑制物中重要的抗凝物.AT通过Arg393~ser394的丝氨酸蛋白酶反应点及Lys残基(第125位,第107位,第136位)和Arg残基(第129位,第145位)有关二个功能位点,与肝素、凝血酶结合,发挥其抗凝作用,其抗凝作用大约占体内总抗凝作用的70%左右.

    作者:王贞;刘艳;袁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于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20%[1],传统剖腹修补并发症及复发率较高,利用腔镜技术进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是近年来新开展的微创手术,是采用防粘连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远期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

    作者:苏曼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探讨SKY椎体成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目的:探讨SKY椎体成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主要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过去5年间在我院行SKY椎体成型术所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KY椎体成型术治疗67例73个椎体,其中61例67个椎体在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并发症的发生,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所致的压缩性骨折中3个椎体在术中发生少量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渗漏,1例1个椎体在术中发生L4腰动脉损伤.2例2个椎体在术后发生病变的相邻椎体继发性压缩性骨折.发生并发症的比率,按病例计算为8.96%(6/67),按治疗的椎体数计算为8.22%(6/73).对这6例患者术后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作6~12个月的随访,其症状基本解除.结论:PMMA的渗漏是SKY椎体成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脊髓圆锥以下的少量渗漏是可以不产生特别症状的.

    作者:张达理;廖穗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BSA-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栽药量、粒径及24 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种因素.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是BSA用量为5 mg、PEG用量为0.2 mL、PLGA用量为200 mg、PVA浓度为1%、NaCl浓度为10%、超声功率为40 W、复乳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突释较少的BSA-PLGA微球.

    作者:曾晗冰;李万里;徐华梓;李士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微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人工流产术是作为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近年来,我们采用在B超导引下微管一次性进入官腔直接吸取胎囊的方法,进行人工流产术.手术简单,快捷,时间短,无致敏、无皮内刺激反应.是一种难度小、患者易接受、效果显著的人工流产方法,符合女性身心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爱珍;朱小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椎间孔阻滞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椎间孔阻滞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椎间孔型者4例,椎间孔外型者16例,椎间孔内外型者6例,分别行病变间隙的椎间孔注入消炎镇痛液10 mL.每周1次,连续3次.结果:治疗后随访1~2.5年,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优14例,良7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到92.3%.结论:经椎间孔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症,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作者:林宪法;漆志民;郑燕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的测定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方法:75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μg/mL;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 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50[95%CI(2.40~2.60)ng/mL];C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1.41~1.77)ng/mL].结论: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作者:金乐潇;郑东月;张旭彤;连庆泉;李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序贯性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序贯性营养支持与完全性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危重症监护中心及消化内科近4年收治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23)和B组(n=23),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指征,在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早期即应用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B组患者于起病至14 d内则应用完全性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10、14天的白细胞水平、血清淀粉酶、血钙、血清细胞因子IL-6、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继发感染例数、病死人数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白细胞水平、血清淀粉酶、血钙、血清细胞因子IL-6、PaO2/FiO2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14天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血清细胞因子IL-6、PaO2/FiO2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患者继发感染例数及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能减少继发感染,明显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6的含量及白细胞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庆;叶乔冬;朱兰惠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Th1/Th2型细胞因子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局部绒毛、蜕膜组织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方法:Th1/Th2型细胞因子分别以IL-2/IL-10为代表,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中IL-2、IL-10的表达进行检测(试验组),利用计算机CMIAS系统,表达指标以阳性数密度(N/S)计算,并与40例正常人工流产的绒毛和蜕膜组织比较(对照组).结果:原位杂交显示试验组及对照组绒毛组织IL-2、IL-10分别为0.002 6±0.000 7、0.036±0.011 vs 0.002 8±0.000 7、0.042±0.011,蜕膜组织两组分别为0、0.02±0.006 vs 0、0.032±0.006;两组比较IL-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原位杂交一致.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与自然流产有关,是介导流产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夏革清;王泽华;吴超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77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和早期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护理干预MODS提供线索. 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急危重症医学部177例MOD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7例MODS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治愈44例,治愈率50.57%,死亡43例,病死率49.43%.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越低者、老年患者、患3种以上基础疾病者、衰竭器官越多者、诱发因素为休克和脑血管意外者,以及衰竭首发器官为为肾功能衰竭、外周循环衰竭、中枢神经衰竭者,发生死亡的相对危险度较大.结论:在MODE患者的护理中,着重提高预防的意识.结合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首发衰竭器官、诱发因素、基础疾病数、衰竭器官数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春常;蓝惠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舒巴坦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26岁,右足外侧创伤感染,反复使用头孢哌酮或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半年,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时消时现.为行清创手术,于2008年10月6日入院.当天开始用头孢哌酮钠:1 g,静滴,一天2次,抗感染.4 d后创口局部红肿热痛完全消退,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及尿常规等均无异常,于入院后第5天(10月10日),在硬脊膜外麻醉下,施行清创手术,手术过程顺利.

    作者:云天佑;文华;韩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茵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方法:对2007-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470株鲍曼不动杆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耐药情况统计,用VITEK 2 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和对17种常用抗茵药物的药敏实验.结果:47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重症ICU病房分布为主,占33.2%,其次为呼吸内科病房(13.2%),神经外科病房(11.0%);2008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比2007年都有所提高(P<0.05),除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庆大霉素;检测中出现4个月相对分离高峰期.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对常用抗茵药物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在抗感染治疗时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医院病房环境和人员手消毒,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定植和播散.

    作者:王媚;刘素玲;何启勇;黄爱伟;陈柳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结石的体会

    目的:探讨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采用胆道镜微创切口保胆取石治疗420例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资料、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治疗措施及术后1年复发率等.结果:420例胆囊结石行保胆取石411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因胆囊管不通畅行胆囊切除9例:3例术后结石残留,9例术后1年复发结石,复发率2.2%(9/411),其中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8例中有2例术后半年复发,复发率25%(2/8).结论:遵守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微创胆道镜保胆取石仍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作者:陈海;郭玉明;张晶;白妙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细胞色素C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蛋白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大鼠中的变化及其对肝再生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两组,正常组6只,模型组30只.D-氨基半乳糖(D-Ga1)诱发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造模后分别在12、24、48、72、120 h 5个时间点取大鼠血及肝脏标本,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并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Cyt-c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原位肝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造模后24 h的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等指标显著升高,以48~72 h为著,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造模后12 h的Cyt-c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48 h达高峰,72 h则明显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组肝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升高,48 h达高峰,48~72 h开始下降.Cyt-c表达与AI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yt-c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表达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具有促进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黄卡特;吴秀玲;黄海霞;郑明华;肖艳;王小玉;卢新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舒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子痫前期产妇90例,术前胎监无胎儿窘迫,产妇无脑出血、出凝血障碍和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合并症.产妇分为3组,S组为2%利多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L组为单纯2%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R组为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记录术前和麻醉后5、10、15 min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新生儿1 min时的Apgar评分.观察术中寒战发生情况,并记录牵拉痛发生情况和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3组产妇麻醉后的血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下降趋势,S组和L组都在麻醉10、15min后血压下降,R组在麻醉5min后血压即下降.S组产妇在麻醉5min后心率有减慢的趋势(P<0.05),L组和R组产妇麻醉前后心率无显著变化.S组产妇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L组和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R组术中发生牵拉痛的患者数少于L组.3组新生儿1 min时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可明显减少术中牵拉痛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产妇寒战发生率,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

    作者:赖国忠;李煜;王琼;毕小宝;张永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KTP激光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KTP激光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KTP激光治疗泪道阻塞患者186例(200眼),分为治疗组(应用MMC)和对照组(不应用MMC).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4.90%,总有效率97.17%;对照组治愈率74.47%,总有效率89.36%.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之间比较X2=3.39,P>0.05;总有效率之间比较X2=5.00,P<0.05.其中慢性泪囊炎治疗组治愈26眼/30眼,占86.67%,有效3眼,总有效29眼/18眼,占96.67%.对照组治愈率62.07%,有效5眼,总有效率79.31%.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之间比较X2=4.71,P<0.05;总有效率之间X2=4.25,P<O.05.结论:KTP激光疏通联合丝裂霉素C能有效防止泪道再阻塞,尤其对慢性泪囊炎更有效.

    作者:王翠红;贾万程;张春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提高透析液HCO3-浓度对透析过程血清钾离子浓度下降的影响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碳酸氢根(HCO3-)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血清钾离子(K+)浓度下降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8例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进入临床实验,采取双盲、随机、3阶段、交叉对照的设计方案,透析液HCO3-浓度制定为低浓度(LB组,27 mmol/L)、标准浓度(SB组,35 mmol/L)和高浓度(HB组,39mmol/L),分别在0(基础值)、15、30、60和240min留取血标本做生化检测和血气分析.时血液透析后1 h血清K+浓度以及通过透析K+的清除量进行检测.每例患者完成3次检测,每次实验检测过程中间有1周的实验间期.结果:LB组K+浓度基础值为(5.4±0.26)mmol/L,在15、30、60和240 min时分别下降至(4.89±0.25)mmol/L、(4.89±0.22)mmol/L、(4.54±0.25)mmol/L和(4.26±0.44)mmol/L.SB组K+浓度基础值为(5.38±0.29)mmol/L,在15、30、60和240 min时分别下降至(4.89±0.24)mmol/L、(4.43±0.22)mmol/L、(4.08±0.23)mmol/L和(3.90±0.30)mmol/L.HB组K+浓度基础值为(5.38±0.23)mmol/L,在15、30、60和240min时分别下降至(4.71±0.38)mmol/L、(4.38±0.33)mmol/L、(3.72±0.34)mmol,L和(3.32±0.16)mmol/L.与LB和SB组在60 min和240 min时比较,HB组K+浓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除了LB组,其他两组中血清K+浓度的下降和HCO3-的升高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对于LB组、SB组和HB组透析液,血清K+浓度的反弹分别为(4.0±9.2)%、(5.2±3.2)%和(7.2±3.4)%(P>0.05).每次透析K+的清除量LB组(119.5±22.6)mmol/每次透析、SB组(85.5±14.9)mmol/每次透析、HB组(95.6±15.5)mmol/每次透析(P>0.05).结论:高浓度HCO3-透析液与透析过程血清K+的快速清除相关,该清除过程是因为加强了K+从细胞外移至细胞内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透析本身对K+的清除.

    作者:杨飞;钟波;王翠;王宁;李莉;朱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