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李文华;何国平;杨国英;周惠芬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摘要:目的:在常规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选标准患者303例,分为试验组(PCI+替罗非班,n=169)和对照组(PCI,n=134),两组PCI均植入药物支架.术前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试验组在给予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按10 μg/kg剂量在3 min内静脉推注完)的同时行PCI,继而以0.1~0.15 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对照组病例直接进行PCI.术中术后观察出血事件的发生、血小板情况和住院期间发生的复合终点事件.结果:试验组住院期间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59 % vs 5.22%,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37% vs 7.46%,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有增加(9.47% vs 6.72%,P>0.05),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1.18% vs 0.75%,P>0.05),复合终点事件(不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及时地预防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减少急性缺血事件的发生,且出血风险并未明显增加,是一个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的抗血小板药物.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血采集次日分离前摇匀对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

    凝血因子是止血的重要成分[1],其中Ⅷ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2],而且是一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3],在止血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文献[4]报道该因子在4℃保存24 h后,凝血因子Ⅷ活性会下降50%,而近年来国外有文献[5]报道认为,凝血因子Ⅷ在4℃保存1~3 d后活性并不是下降50%,而是由于4℃时凝血因子Ⅷ被沉淀在红细胞当中,所以离心后检测上清血浆,不能将部分凝血因子Ⅴ、Ⅷ检出,所以误认为活性降低50%[6].

    作者:叶柱江;秦艳兰;刘仁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开放性心脏损伤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开放性心脏损伤的紧急救治方法和手术治疗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例开放性心脏损伤的病例,均在抗休克的同时行急诊开胸探查,行心脏破裂口直接修补术,用胸壁肌带肌膜的肌块作附垫缝合裂口.结果:3例患者经边抗休克边急诊开胸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大限度地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术前检查,对于休克、胸腔大量积血疑有心脏穿透伤的患者非常重要,迅速开胸手术,解除心包填塞,修复心脏裂口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福才;郑旭辉;钟巍巍;谢衍雄;邹幼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的磷酸酪氨酸水平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的磷酸酪氨酸蛋白水平的应用.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应用P-Tyr-100抗体标记胞浆抗原,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系(K562细胞)和Bcr-Abl阴性细胞系(HL60细胞)磷酸酪氨酸水平,并以同样的方法分析20例正常人外周血粒细胞和3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性粒细胞的磷酸酪氨酸水平,以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其磷酸酪氨酸水平.结果:HL60细胞和K562细胞的MFI分别为170.89±23.42和 838.25±56.59,20例正常人、CML慢性期患者和CML加速/急变期患者的MFI分别为250.39±115.78、1 549.66±453.55和1 879.29±533.19,CML患者的MFI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CML加速/急变期患者的MFI明显高于CML慢性期的患者(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理想的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的磷酸酪氨酸水平的方法,且快速、敏感,有望用于CML的快速诊断.

    作者:姜鹏君;孙雪梅;朱学军;徐祖琼;李建勇;陈军浩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精子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患者精液的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情况对精子膜功能完整性及精子胞浆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26例不育患者的精液进行了Uu感染情况检测、精液常规分析、精子膜功能完整性的检测以及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胞浆内Ca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本实验共检测到Uu阳性者55例,Uu阴性者71例,精液各项参数除精子密度、d级精子百分率外,阳性与阴性者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同时,Uu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精子肿胀率与胞浆内的钙离子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0.521;P=0.012; r=0.617;P=0.01).结论:Uu感染能够降低精子膜功能的完整性,从而进一步降低精子胞浆内钙离子的水平,这可能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冯耀;黄宇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FOLFOX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FOLFOX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156例患者分为4组,46例给予FOLFOXIRI方案治疗(A组),38例使用FOLFIRI方案治疗(B组),40例使用FOLFOX7方案治疗(C组),32例使用DPOF方案治疗(D组),均给予6个周期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和无进展生存期以及副反应、血常规变化.结果:A 组有效率为45.6%,疾病控制率89.1%; B 组有效率为44.7%,疾病控制率78.9%;C 组有效率为45.0%;疾病控制率80.0%;D组有效率为46.8%;疾病控制率81.2%.4组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以A 组为显著(P<0.05).结论:FOLFOX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具有更高的疾病控制率.

    作者:崔春晖;黄宗海;俞金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小骨窗开颅基底节血肿清除加侧脑室外引流术和骨瓣开颅基底节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89例,其中7 h以内手术者58例,7 h以上31例.结果:术后28 d时总病死率16.9%(15/89);发病7 h以内行手术者病死率10.4%(6/58),低于超过7 h手术者病死率29.0%(9/31)(P<0.05);65例患者经6个月随访,恢复优良率为56.92%,其中7 h以内行手术者优良率68.3%(28/41),优于超过7 h手术者37.5%(9/24)(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可降低病死率及改善远期预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方案需个体化,尽可能清除脑内血肿及脑室内积血,降低颅内压.

    作者:张良;杜宝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肠内营养患者药物相关性腹泻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药物与肠内营养患者发生腹泻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9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住院且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发生腹泻的81例患者列入病例组,未发生腹泻的114例患者列入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调查人员通过问诊、医嘱、护理记录、检验结果等收集患者的疾病严重度、排便、用药等情况.对获取的资料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1个变量进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为危险因素,分别为疾病严重程度(OR=3.137)、抗酸药(OR=3.883)、胃动力药(OR=5.875)、钾制剂(OR=3.83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动力药(OR=6.408)、抑酸药(OR=5.488)、钾制剂(OR=5.164)为危险因素.结论:药物是肠内营养患者发生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医师对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要谨慎用药.

    作者:赵秋玲;杨全峰;李富军;王慧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γ-氨基丁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展望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国外的统计资料表明,PD的自然发病率为0.1%~0.2%,其中在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上升为1.4%,75岁以上人群为3.4%.

    作者:郭燕舞;李明;张世忠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及临床疗效.方法:43例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原发肿瘤性质的不同行急诊放疗或化疗,同时辅以脱水、大剂量激素等,迅速缓解上腔静脉压迫症状,然后进行原发病治疗.结果:24 h内症状缓解率为32.6%,72 h总有效率为93.0%.2周内完全缓解率为23.3%,4周内完全缓解率为87.5%.1例患者无缓解,全组无死亡.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敏感的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应首选对原发肿瘤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能使肿瘤短时间内发生退缩,快速缓解症状和体征;病理诊断不明的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病情危急时可首选放疗,以免延误诊治时机.

    作者:陶卫平;吴红兵;蒋振旻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HIV/HCV共感染患者,男51例(55.4%),女41例(44.6%).年龄9~62岁,平均(39.5±9.4)岁.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肝损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肝损害组20例(33.9%)有抗结核治疗史,39例(66.1%)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37例(62.7%)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无肝损害组患者4例(12.1%)有抗结核治疗史,13例(39.4%)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14例(42.4%)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 mm3,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等于0.023、0.013、0.03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在村;代丽丽;高艳青;李海英;黄晓婕;汪雯;郭彩萍;张彤;吴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的性能评价.方法:系统研究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CysC 的灵敏度、精密度及干扰因素.结果:免疫浊度法测定CysC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1.43%,批间平均CV为2.46%,平均回收率99.1%.血红蛋白在2 g/L以下对测定结果无干扰.三酰甘油5.2 mmol/L以下对测定结果无干扰.与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仪的免疫比浊法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Y=0.891X+0.21;r=0.912(P<0.01).结论: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Cys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适于大批量及临床常规使用.

    作者:席金瓯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粉尘螨滴剂对于对螨虫过敏的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以及预后影响.方法:使用粉尘螨滴剂对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脱敏治疗;舌下含服,从低剂量起逐步递增,每天1次.结果:2例患者治疗后紫癜均明显消退,且腹痛、关节痛亦缓解,对螨虫的过敏原测定滴度亦下降,尿蛋白、血IgE、嗜酸性粒细胞均较前下降.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过敏性紫癜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无特殊副反应.

    作者:茅松;刘光陵;夏正坤;高远赋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托下颌辅助欧普乐喉罩放置法

    欧普乐喉罩(OPLAC)作为新型无套囊的一次性喉罩已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报道[1-2].但置放时喉罩位置有时不甚满意,需多次置放甚至更换为气管插管,对于女性尤其如此[2].

    作者:康华;王平;曲成业;卢凤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低嘌呤糖尿病饮食对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嘌呤糖尿病饮食对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7例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治疗组限制饮食中的嘌呤含量,饮食中每日嘌呤摄入量<150 mg,对照组不限制饮食中的嘌呤含量,每日嘌呤摄入量>300 mg.结果:治疗第8天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尿酸均下降,但治疗组的血尿酸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合理的低嘌呤糖尿病饮食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血尿酸,有助于治疗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

    作者:林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功能研究

    目的:制备广谱结合活性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保护活性.方法:将脂多糖模拟肽与蓝载体交联后免疫BALB/c小鼠并制备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检测其结合活性;小鼠体内、外实验检测其保护活性.结果:经过3次融合,筛选到一株具广谱结合活性的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SMU-3A8;间接ELISA显示其可以和4种商品化脂多糖反应;体外实验显示SMU-3A8可以部分抑制脂多糖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体内实验表明其可以延长致死量鼠伤寒杆菌感染BALB/c小鼠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一株具广谱结合活性、对鼠伤寒菌感染小鼠模型有保护作用的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为脂多糖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

    作者:蒋小滔;卢晓;左大明;吴砂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短暂阻断血流在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短暂阻断下肢血流在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阻断组90例(90条肢体),术中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将大隐静脉剥至膝下,再使用驱血带和止血带阻断下肢血流,小腿段曲张静脉采用点状切口抽剥术;常规组90例(90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点状切口抽剥术,术中不阻断血流.记录下各项观察指标包括手术评价、患者主观评价、患肢评价和影像学评价.结果:阻断组的血流阻断时间为(47.77±6.51)min.阻断组手术时间(80.51±9.72)min,较常规组(100.29±10.03)min明显缩短(P<0.01),阻断组术中出血量(36.00±16.66)mL,较常规组(233.44±81.48)mL明显减少(P<0.01),阻断组术后血肿评分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1).术中下肢肿胀、肢体疼痛、患肢感觉情况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抽剥手术中短暂阻断血流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且减少了术后皮下血肿的发生,只要严格把握血流阻断时间,能将并发症降低到低限度.由于止血带和驱血带使用方便且容易取得,该手段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郑祥韬;朱恒梁;吴子衡;焦元勇;虞冠锋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儿童扁桃体滑膜肉瘤1例

    患者男,14岁,因右侧扁桃体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20余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感冒后自觉右侧扁桃体不适,有异物感,在当地抗炎治疗1周,未见好转,肿块逐渐增大,生长迅速,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作者:邢荣格;郭效忠;高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吲哚美辛栓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应用

    放置宫内节育器是育龄妇女一种较普遍的避孕方法.但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致宫颈管变硬.并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宫颈进一步萎缩,宫口紧闭,宫颈管消失,使术者取器时易发生疼痛、取器损伤等并发症.

    作者:颜钊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小儿亲体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临床特点的初步探讨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小儿与成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特点,以期为小儿肝移植术后个体化抗排斥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小儿部分亲体肝移植18例,成人全肝改良背驮式肝移植56例.术后监测患儿及成人(1)肝功能,主要包括TBIL、DBIL、ALT和AST, (2)FK506血浓度.结果:亲体肝移植患儿肝功能AR组中,ALT及AST在穿刺前3 d起较非AR组显著升高;而TBIL及DBIL水平则在穿刺前第5天起出现显著增高.成人肝移植AR组中,穿刺日及之前8 d,患者外周血中ALT、AST、TBIL及DBIL的水平已均显著高于非AR组.小儿及成人肝移植患者分别于病理确诊AR前5 d及8 d起,血中FK506谷浓度较非AR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小儿亲体肝移植术后AR的发生时间可能较成人肝移植术后AR发生时间晚,程度较成人AR轻.FK506浓度较低时可能诱发AR,但血FK506的浓度高低与AR的程度并无显著关联.

    作者:朱健;周迪;杨一鹏;全志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侵蚀性葡萄胎化疗中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β-HCG的变化

    目的:探讨在侵蚀性葡萄胎化疗中测定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变化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疗效观察及判断疾病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记录病灶RI,同时记录血清β-HCG值.对化疗前后子宫病灶区动脉血流RI与血清β-HCG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中宫壁回声增粗或见低回声结节,血流丰富,RI<0.4,血清β-HCG增高;化疗取得疗效后异常血流逐渐减少,RI呈逐渐升高趋势,血清β-HCG逐渐恢复正常.研究结果示化疗前后子宫病灶区动脉血流RI与血清β-HCG相关性良好.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子宫动脉RI与检测血清β-HCG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以及观察其化疗疗效是有临床价值的.

    作者:张洪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