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张源源;冯德光;刘玲;徐丞;彭艳;刘泽
目的:提高对滑膜骨软骨瘤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滑膜骨软骨瘤病32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13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结果:32例中,单关节发病30例(93.8%),侵犯两个以上关节2例(6.2%).发病部位:膝关节19例(60%),肘关节4例(12%),髋关节3例(10%),踝关节2例(6.2%),肩关节2例(6.2%),腕关节、指间关节各1例分别占3%.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示关节腔内或其周围有骨软骨游离体或悬垂体,数目不等,少者两个,多者几十或更多.小者如粟粒,大者近核桃.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4例患者关节骨端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9例伴有骨关节病.结论:通过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分析,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鉴别,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
作者:田德贵;赵炳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评估内镜下鼻结构异常微创整形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25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行内镜下微创整形,包括中鼻甲成形、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局限性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手术结合内镜检查和鼻窦CT评估,将上述各个单一手术进行组合,制定个性化微创整形方案.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平均10个月.痊愈21例(84.00%),有效3例(12.00%),无效1例(4.00%),总有效率96.00%.结论:鼻内接触性头痛是由于鼻腔存在多种结构异常而引起黏膜接触的一类鼻源性头痛.鼻内镜下对双侧鼻腔进行统一的结构、功能、形态的微创整形,恢复鼻腔对称性整体结构可有效治疗接触性头痛.
作者:楼正才;楼放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2例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在常规护肝、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舒血宁2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每日一次.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降低,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血浆血栓素A2代谢产物血栓烷B2浓度显著降低,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含量升高.结论:舒血宁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疗效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费中明;郑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引起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相关疾病,探讨可能相关的疾病.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9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住院患者资料,着重对相关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30个入组患者,其中恶性肿瘤12例,9例为肝癌;消化非恶性疾病9例,7例为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和肾脏疾病各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4例无明确相关疾病中1例有糖尿病,1例有高脂血症.7例消化道出血中胃镜均发现有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论:本组患者中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主要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以肝脏疾病为多见,因肝脏疾病引起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发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危险较高.上腹部消化系统肿瘤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肿瘤.老年患者中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能是单独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疾病之一.
作者:黄春伟;殷勤;吴建胜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转氨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CHC)远期疗效.方法:选择68例丙氨酸转移酶(ALT)持续正常CHC患者为观察组,50例ALT升高的CHC患者为对照组,均接受PEG-IFN α-2a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同时口服利巴韦林,HCV RNA基因型为1b或未分出型者疗程为48周,基因为2a型者疗程24周.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停药后3年,内容包括持续病毒学应答、生化应答、影像学改变及生存质量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1例和40例完成3年随访.结果:随访至3年末,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获得相似的较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80.4% vs 80.0%,P=1.000),随访1年末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病例在后2年的随访中无一例复发.取得SVR的患者均保持了持续生化学应答和影像学稳定,同时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也得到提高,尤其是社会功能、活力、总健康状况、情绪角色及心理健康5个领域改善明显.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转氨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可取得与ALT升高者相似的远期疗效.
作者:姜天俊;范荣;谢杨新;李建静;张秀;张新伟;赵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ITP患儿(病例组)及32例正常婴儿(对照组)血清CMV-DNA及CMV-IgM、IgG抗体,比较两组差异;对52例ITP病例组惠儿进行末梢血T细胞亚群检测,比较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差异;对CMV-IgM阳性者分更昔洛韦(GCV)治疗组和非GCV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末梢血血小板数量.结果:两组患儿CMV-DNA阳性数、CMV-IgM、IgG抗体阳性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病例组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CMV-IgM阳性者加用GCV治疗,血小板计数有明显改善.结论:CMV是ITP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建议对CMV相关性ITP加用GCV治疗.
作者:陈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宫腔镜电切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布托啡诺-丙泊酚组(B组)和芬太尼-丙泊酚组(F组),每组25例.观察两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SpO2变化,扩宫、电切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丙泊酚用量;记录麻醉手术相关时间、术后宫缩痛及呼吸抑制程度、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B组扩宫、电切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总量较F组明显减少(P<0.05).B组离院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5),但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与F组相似(P>0.05).B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F组(P<0.05),丙泊酚注射痛、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但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效果好的优点,可安全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伟;曾睿峰;罗宏;李军;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治疗宫颈疾病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LEEP对80例阴道镜定位活检明确诊断的有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作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术前术后加用干扰素治疗3个疗程为研究组,同时将单纯行LEEP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4、6周治愈率研究组分别为85.0%、100.O%,对照组分别为45.0%、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阴道流血量及排液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80例患者随诊中均无CIN残留及复发.结论:干扰素联合LEEP治疗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等宫颈病变有双重阻断作用,治愈率高,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玉琴;李美琴;葛严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肥胖哮喘大鼠体内脂联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氨茶碱对脂联素表达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体重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茶碱干预组(C组)和肥胖对照组(D组)、哮喘组(E组)、茶碱干预组(F组),建立肥胖、哮喘模型.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厚度,ELISA测定血清、BALF脂联素浓度,RT-PCR测定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1)BALF细胞总数和支气管壁厚度,E组较B组均有所升高,C、F组分别较B、E组明显降低.(2)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及血清、BALF脂联素浓度,E组较B组明显降低,C、F组分别较B、E组明显升高.结论:脂联素表达显著降低是肥胖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更为明显的重要原因.氨茶碱能抑制气道炎症并部分恢复哮喘大鼠脂联素表达.
作者:陈建辉;卞宏;朱述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组)、35例正常妊娠孕妇(NGT组)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同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1)GDM组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0.46±0.14)显著高于NGT组(0.34±0.14,P<0.05).(2)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与HOMA-IR、孕前BMI、C肽、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GDM患者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升高,且其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核因子-κB参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作者:张妍;杜彩霞;张苏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伴有高血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A组为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气终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电图和末梢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术毕睁眼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苏醒期间有无嗜睡、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B组麻醉诱导后血压明显低于诱导前和A组对应值.A和B组腹腔镜置入和气管导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苏醒迅速完全,苏醒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具有麻醉诱导平稳、镇痛效能高、术中可控性好、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其不失为高血压老年惠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余奇劲;陈志娥;蔡忠香;周青山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8年在后腹腔镜下施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42例,右侧5例,双侧5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1±4.9)岁.结果:52例由腹腔镜完成,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68.1±12.2)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32.7±8.2)mL,住院时间3~8 d,平均(5.2±2.1)d.随访6~48个月,平均(12_4±2.4)个月,无死亡患者,治愈23例(44.2%),好转24例(46.2%),无效5例(9.6%).结论:应用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增生安全、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是治疗肾上腺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华伟;胡卫列;吕军;聂海波;姚华强;李清荣;邓志雄;张利朝;沈文;汪帮琦;李萍;陈诗涛;张源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机械通气的选择时机对院内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院内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的机械通气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按开始机械通气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上机组22例和晚期上机组26例.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脏骤停心律类型以及心脏骤停原因;统计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心脏骤停第24小时有无角膜反射、有无瞳孔反射、有无疼痛躲避反应、有无运动反应、出院时神经功能分类(CPC)以及成活出院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脏骤停心律类型以及心脏骤停原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第24小时角膜反射(+)、第24小时瞳孔反射(+)、第24小时疼痛躲避反应(+)、第24小时运动反应(+)以及出院时神经功能(CPC)分类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上机组明显优于晚期上机组(P<0.05);两组患者成活出院率(45.45% VS 23.08%)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共计成活出院16例(33.33%).结论:尽早给予有效的机械通气呼吸支持,可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作者:张东;王育珊;刘德新;赵淑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芬太尼组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瑞芬太尼组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榆注静脉麻醉.术中和术后均无创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等指标,并于麻醉前(T1)、气腹前(T2)、气腹后15 min(T3)和解除气腹后15 min(T4)抽取静脉血测定TXA2和PGI2稳定代谢产物TXB2和6-keto-PGF-1α浓度.结果:气腹后15 min芬太尼组MAP较麻醉前明显升高,而瑞芬太尼组较麻醉前无明显差异,较芬太尼组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气腹后15 min和解除气腹后15 min血浆TXB2及6-Keto-PGF1α的含量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瑞芬太尼组血浆TXB2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芬太尼组,而6-Keto-PGF1α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芬太尼组.气腹后15 min和解除气腹后15 min瑞芬太尼组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较麻醉前差异无显著性,而芬太尼组血浆TXB2/6-Keto-PCF1α比值较麻醉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同时点瑞芬太尼组.结论:腹腔镜CO2气腹可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平衡失调及血浆TXA2和PGI2平衡失调.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更好地维持血浆TXA2/PGI2的平衡,从而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郑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肌肉松弛药是全身麻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患有某些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或对肌松药过敏的患者,使用肌松药存在一定的顾虑.此外,肌松药还可能诱发一些不良反应如术后肌痛、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甚至导致恶性高热等严重并发症,其残余的肌松作用还可能导致呼吸恢复延迟.因此我们应该合理使用肌松药,尤其在困难插管时我们更要慎重考虑.本文对无肌松条件下插管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春梅;施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计早期妊娠妇女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的含量、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cetyl-hydrolase,PAF-AH)的活性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及B超确定早孕.采用生物法检测120例早期妊娠妇女和20例正常非孕妇女血浆中的PAF含量,同时采用酶水解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中的PAF-AH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的hCG-β.结果:早期妊娠妇女血浆中PAF含量为(12.5±4.3)ng/mL,正常非孕妇女为(6.7±2.8)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妊娠妇女血浆中PAF-AH活性为(17±1.1)nmol/(min·mL),正常非孕妇女为(32±1.8)nmol/(min·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妊娠妇女血浆中PAF含量和PAF-AH活性的变化在妊娠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刁英;赵轩;姚新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的麻醉处理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出现的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经积极治疗,有4例完全康复,1例患者出现对侧肢体轻度偏瘫.结论:经过神经外科医师与麻醉科医师的积极有效处理,往往能使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转危为安,避免不良预后.
作者:周翔;杨俊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螺旋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螺旋CT和MRI表现,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图像,评价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腹部其他脏器的表现.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所有患者肝脏无肝硬化表现,病灶均为肝内单发结节灶,CT平扫呈均匀低密度,边缘模糊,动态增强后动脉期病灶为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轮廓勾画得清楚,未见大片坏死区域,在MRI上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动态增强方式类似于CT表现,1例病灶可见假包膜,所有患者脾脏均未见肿大,胆道无扩张,血管未见受侵犯.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在螺旋CT和MRI上有一定特征性,能够指导临床进一步诊疗计划的制定.
作者:吴文跃;陈宏;何绍强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寄生虫病,好发于肝脏、肺脏及其他组织器官,常需要手术治疗.笔者在小儿肺包虫摘除手术中,于健侧插入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王朝霞;徐科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患者女,67岁,于1996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踝、双膝关节肿胀、疼痛,伴晨僵,发热,在外院查RF(+),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减轻,此后间断口服消炎止痛药、激素、中药等(具体不详).2008年12月自觉全身关节肿痛加重,双下肢及颜面部浮肿,不能下地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伴食欲下降、腹胀,口服消炎止痛药后关节肿痛不能缓解,为进一步诊治于2009年2月1日来我院住院治疗.
作者:李惠民;李哲;林为民 刊期: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