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慧;朱玉杰;姜海;吴革
我科从1991-10~2001-10先后收治急慢性铅中毒患者3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2岁.
作者:孙怀志;张建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髌骨是全身骨髂中大的籽骨,在膝关节生理活动中有重要作用.髌骨骨折发生率约1.05%[1],但髌骨骨折多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手术治疗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我院自1992-01~2001-12共收治髌骨骨折76例,随访半年~5年,现将手术方法与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肖永海;刘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骨感染的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对32例外伤术后感染患者行彻底清创、取除内固定物及死骨、支架外固定、应用敏感抗生素、二期植骨等方法治疗. 结果全部病例感染控制.术后 8~14个月(平均8.6个月) 达到骨愈合,肢体长度基本均衡.结论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措施使感染得到控制,骨折愈合,肢体长度恢复,是治疗外伤术后骨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堃;庄岩;陈明凡;沙浩渡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前对四肢电烧伤的处理主要是采用早期清创、结扎血管,后期视坏死组织的界限行截肢手术.但此方法早期很难明确判断血管的损伤范围及程度,容易造成术中、术后的大动脉出血或截肢范围不够,需行二次手术.我院自2000-10对9例电烧伤病人行介入栓塞治疗,克服了以上不足,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胡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手为人体为灵巧的部位,手的解剖较为复杂,手外伤后也很容易发生手术后关节功能受限等并发症,使治疗难度加大,对治疗的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除正确处理手外伤外,对术后的粘连问题也应高度重视,使手外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尽快恢复伤手的重要功能.我们选用玻璃酸钠(SH)作为术后预防粘连的药物,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鹿军;王启祥;姜海;李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60年代Harrnington的器械问世,是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里程碑.由单纯手术融合进展到畸形矫正,同时,可以稳定脊柱而增加了脊柱融合率.此后的手术矫正系统都建立在此系统的基础上.但是,Harrnington系统矫正器在脊柱上的支点在脊柱的后柱即椎板上,而且应力点集中到上下两个钩上,不能矫正矢状面畸形及旋转畸形,也容易发生脱钩断棒等并发症而发生矫正度的丢失[1,2].经椎弓根脊柱矫形器的出现[3,4],由于矫形器在脊柱的应力点增加,矫形应力点分散,尤其是经椎弓根钉钩固定比经椎板固定的把持力强,从而在三维空间上使得畸形得以矫正.我院从1998-04~2000-08应用经椎弓根钉系统治疗18岁以下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人30例,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郝定均;陈海波;何思敏;温世明;张平安;贺宝荣;刘立峰;周劲松;何立民;校伯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髌骨是人体内大籽骨,在其骨折治疗中有着特殊地位,早期及时治疗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保障.现对1998-01~2000-12收治髌骨骨折37例的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余晓杰;贺铭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肘部骨折中常见的,约占小儿肘部损伤的30%左右.因粗暴复位,治疗不当易引起前臂筋膜间隙综合症.但是同时发生上肢,腋窝及胸壁多处大面积皮下组织严重坏死者,临床上甚为少见.我科于今年10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以引起对此病的重视.
作者:马强;朱一慧;张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胫骨髁间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8-09~2001-12,对30例患者行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3年半,平均1年半,根据评定标准,优1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达96%.结论对胫骨髁间嵴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解剖复位满意、固定牢固,避免二次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小卫;马建军;王金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种内固定方式和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长期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对158例腰椎滑脱患者的神经卡压及狭窄针对性、有效椎管神经根减压后,采用多种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及取自体髂骨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并进行影像学观测,指标包括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融合率及主客观疗效评价.结果随访11个月~8.4年,平均5.3年,Harrington术式终融合率为66.7%,复位率21.7%;Socon术式融合率为91.3%,复位率为77.4%;Steffee术式的融合率为86.7%,复位率为64.3%;RF术式的融合率为97.9%,复位率为89.2%;DRFS术式的融合率为100%,复位率为94.1%.结论选择有利于恢复腰椎正常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内固定,再加良好的植骨,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述华;王剑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Simmons、Apofix、Cervifix 固定对寰枢椎脱位并失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寰枢椎脱位并失稳Simmons或Apofix固定寰枢椎融合术,对7例不可复性寰椎前脱位并寰枢椎脊髓压迫症或失稳者行后路寰椎后弓减压Cervifix固定1年颈枕融合术.结果随访6个月~5年,平均1年.症状全部缓解或消失25例,症状部分缓解4例,无进步1例,因受伤使骨部骨折断裂使症状加重1例.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Simmons、Apofix及Cervifix对寰枢椎脱位并失稳后路上颈椎融合的有效内固定方法.
作者:郝定均;周劲松;张平安;吴启宁;方向义;刘立峰;何思敏;陈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5例,其中脊柱侧弯矫正术8例,脊柱结核伴截瘫4例,脊柱纵裂3例.年龄3~15岁,先天性脊柱侧弯病例,术前常规行脊髓造影及CT、MRI检查,了解有无合并脊髓纵裂、椎管内有无骨嵴畸形,4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儿,术前给X线拍片外,均作了CT、MRI检查.
作者:袁国莲;王坤正;赵龙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浮肘损伤为浮动关节损伤的一种,又称浮动肘或漂浮肘,指同侧肱骨和尺、桡骨同时发生骨折(包括尺骨近端骨折、桡骨头脱位),导致肘关节与肱骨、尺桡骨的连续性中断而失去稳定性的一类损伤.损伤后肘部游离浮动,上下骨折部位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用浮动肘来强调此类损伤的严重性.由于其损伤重且复杂,对其定义、分型、诊断及治疗等均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了探讨浮肘损伤,作者复习有关文献,对其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黄小强;党馥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自1998年应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1~2年随访减少了卧床时间及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兹小结如下.
作者:王治;吕立新;肖永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手部开放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我院从1989-06~2001-08共收治手部开放性损伤149例.占同期收治开放性创伤的65.1%,远较其它部位损伤为多.若在早期能得到正确处理,则手功能可获得完全恢复或仅损失局限于外伤部分的功能.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加重其残废程度,影响患者的劳动、工作和生活能力.所以早期正确处理手外伤非常重要,现就我院149例手部损伤早期处理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田金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严重多发伤伤情复杂,病理生理紊乱严重,死亡率高,救治过程中需要多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因此,完善整个救治程序非常重要.我院1980-01~2002-06共救治严重多发伤1216例,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救治程序,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水平,现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黄显凯;蒋耀光;周健;费军;姚元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股骨头骨缺损修复过程的生物力学改变.方法本实验分脱位组、未脱位组及正常组,对犬股骨头内骨缺损修复过程进行计量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的研究.结果 20周,脱位组4例股骨头均塌陷;未脱位组囊腔硬化带形成,6例中2例软骨面不平整.两组囊腔均未完全闭合.计量组织学分析示两组骨小梁体积及软骨下骨厚度改变.生物力学测定示脱位组松质骨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较未脱位组低,未脱位组在三组中高.软骨下骨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脱位组较正常组及未脱位组低.结论股骨头塌陷与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厚度关系密切,后两者间亦存在相关关系.囊腔硬化带形成是种代偿反应,但可产生应力遮挡,不利于囊腔的闭合.此模型,可用于研究移植等对股骨头坏死修复的效果.
作者:徐晓良;王坤正;牒军;党晓谦;阎宏伟;杨增华;李旭东;徐德洪;陈君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交锁髓内钉在胫骨近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扩大交锁髓内钉的使用适应证.方法通过对16例胫骨近关节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后的临床疗效分析,综合评价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结果随访6~22个月,平均16个月,优良率为94%.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并熟练掌握交锁髓内钉技术,胫骨近关节骨折使用交锁髓内钉是能够取得满意效果的,并能够避免关节僵硬、畸形愈合及感染等并发症,扩大了胫骨交锁髓内钉的适应证.
作者:费军;余洪俊;杨欣建;黄显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介绍采用吻合趾指动脉游离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指.方法 2001-06~09采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通过吻合趾指动脉急诊行拇指再造12例.结果再造拇指存活,外形满意,功能满意.结论吻合趾指动脉游离第二足趾移植急诊拇指再造,不破坏供区及受区主要供血动脉,不适为修复拇指缺损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魏登科;欧学海;谢怀正;宋保平;许玉本;卿忠;张丽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童骨折类型,对于严重移位或明显肿胀或伴有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必要的,但由于肱三头肌腱粘连,及不能精确解剖复位,术后易并发肘内翻及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我院自1997~2001年采用肘内外侧双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0例,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寅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