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内脏反位腹腔镜胆囊切除1例

乔少谊;张晓霞;邓小枫;简百录;骆建华

关键词:全内脏反位,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左位胆囊, 内脏全部反位, 现报告如下, 腹腔镜切除, 临床, 经验, 并行
摘要:临床上腹腔镜切除左位胆囊尤其是内脏全部反位型左位胆囊的报道较少,经验也较缺乏.我院于2007年4月23日收治了1例内脏全部反位型左位胆囊,并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胆道及胰腺手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结合既往有胆道、胰腺手术史的急性胰腺炎发作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手术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表现等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348例急性胰腺炎病历资料.全部资料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组制定二次方案).根据研究要求,整理伴有胆道,胰腺手术史的病例67例,结合资料从手术方式、手术与发病间歇、住院天数、Balthazar,CT分级、Ranson入院48 h评分,进行分析、总结.所有结果采用-x±s,SPSS 13.0软件分析.结果:曾有胆道胰腺手术史的急性胰腺炎发作,与胆总管结石、胆泥沉积,奥狄氏括约肌功能、奥狄氏括约狭窄有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open cholecystectomy)胰腺炎在住院天数、术后距急性胰腺炎发作间隔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系痊愈出院.58例随访,无胰腺炎再次发作.结论:伴有胆道、胰腺手术史的胰腺炎急性发作,在治疗上仍以支持,对症为主,但要重视病因诊治,在病情平稳后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检查,重点观察胰管,胆总管下端及奥迪氏括约肌功能,减少并控制胰腺炎复发可能性,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申素纲;张东;李军辉;胡恒通;郭坤;马清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内镜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要点.方法:观察我院7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行内镜治疗的情况,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及取石术,总结其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71例行ERCP检查成功,成功率97%.其中行EST并取石39例次,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6例次,行ENBD术65例次.12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者于病情控制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与内镜操作有关的并发症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首选内镜胆道引流或(和)加上EST及取石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训练有素的助手的配合及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做好并发症的护理是确保内镜治疗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的有力保障.

    作者:罗燕芳;王爱东;陈雪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比较两种强化治疗方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初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CSⅡ组,30例)用胰岛素泵连续输注治疗,对照组(MSⅡ组,30例)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结果:应用胰岛素泵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结论:应用胰岛素泵较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能更快、更安全控制血糖,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的β细胞分泌功能,但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邓晓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帕罗西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利培酮加帕罗西汀)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在治疗前,治疗后2、4、8和12周末分别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阴性因子分在4周末即出现明显下降,且12周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不增加副反应.

    作者:甘建光;汪洁;刘广华;徐炯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金属抗氧化酶,能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歧化反应,清除细胞生命活动中产生的超氧离子.真核细胞内存在两类SOD:Cu/Zn-SOD和Mn-SOD.1982年Marklund等[1]发现了第3种SOD并命名为胞外SOD(extracellular-SOD,EC-SOD),它是细胞外体液,如淋巴液、滑膜液及血浆中主要的SOD.

    作者:陈立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葛根素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构建大鼠心衰模型,8周后,实验组大鼠每日腹腔内注射葛根素0.02 g/kg,对照组大鼠每日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 mL/kg,连续30 d后断头法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分别采用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对凋亡相关Bcl-2与Bax蛋白表达的变化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凋亡指数和凋亡百分率显著降低,实验组Bcl-2表达明显上升,Bax表达则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表达有关.

    作者:汪坚敏;吴莘;张春炳;朱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0例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相应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螺丝钉克氏针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的治疗.结果:经12~16个月的随访,根据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方法,优良率83.3%.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根据相应骨折类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螺丝钉克氏针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的方法来治疗有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江少波;朱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9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手术麻醉12例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时的麻醉选择和围麻醉期处理,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2例90岁以上老年患者,均有一种以上合并症者,ASA评级2~3级.全部病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BP)、心电图(ECG)及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并进行术后近期随访.结果:12例病人麻醉效果良好.3例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经用麻黄素,多巴胺及加快输液、输血后,血压保持稳定.4例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心肌缺血,低血压,经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对高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病情评估及麻醉前准备是保证术中安全的重要环节,而适当的麻醉选择及术中管理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新平;卢健芳;钟飞焱;史嘉华;郑永辉;黄绍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显微镜下泪小管吻合术69例分析

    下睑内侧裂伤常伴有下泪小管断裂,如果不及时予以修复,将给病人造成经常溢泪的痛苦[1-2].我院自1998年开始使用显微镜下泪小管吻合术治疗下泪小管断裂,取得满意效果,现做一总结.

    作者:许成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自然流产蜕膜、绒毛组织细胞凋亡与p53、Bax、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方法:标本取自在空军总医院妇科就诊行流产的患者,自然流产组蜕膜及绒毛标本23例,并以正常早孕蜕膜及绒毛标本22例为对照组.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自然流产组蜕膜及绒毛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增加(P<0.01),p53及Bax蛋白的表达也均明显增加(P<0.01),而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细胞凋亡过度为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之一,p53通过Bax/Bcl-2途径参与了自然流产蜕膜及绒毛组织细胞的凋亡调节.

    作者:童英;赵磐琳;任力;方蔚然;杨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我院从2005年6月至2007年7月将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宫腔镜术前扩张宫颈,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林;龚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KDSJ-Y120型多功能动态消毒机与紫外线灯对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发病率居第一,病死率居首位,可高达50%[1].研究发现其原因与患者病情危重、病种多、机体抵抗力下降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密切相关[2-4].但病房环境污染,空气中致病微生物增多也是其感染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我院为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诊疗环境,为ICU配备了两台老肯牌KDSJ-Y120型多功能动态消毒机.为介绍该机在动态条件下对空气的消毒效果,将其和紫外线灯两种空气消毒方法效果进行了现场试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含肝素中和剂的纤维蛋白原功能法试剂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含肝素中和剂(鱼精蛋白等)的纤维蛋白原功能法试剂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30名自愿者,分别用肝素抗凝真空采血管和枸橼酸钠真空采血管,抽取合格血样,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制成乏血小板血浆备用.应用色彩终点法试剂1(添加肝素中和剂),手工法分别测定肝素抗凝血样及枸橼酸钠抗凝血样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应用试剂2(未添加肝素中和剂),手工法测定枸橼酸钠抗凝血样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两种试剂所测得的纤维蛋白原结果极为接近,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添加肝素中和剂的试剂测定的两种抗凝剂的抗凝血样得到的两种纤维蛋白原结果,与未添加肝素中和剂的试剂测定枸橼酸钠抗凝血样得到的纤维蛋白原结果之间皆高度相关,其测得的两种纤维蛋白结果之间也高度相关.结论:应用加入肝素中和剂的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既可以应用于枸橼酸钠抗凝血样,又可以应用于肝素抗凝血样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浆中肝素浓度较高的血样.

    作者:张宝华;黄婷;徐元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带蒂薄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带蒂薄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热压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从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手部热压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Ⅰ期愈合,10例Ⅱ期愈合,手外观及功能均较理想.结论:正确处理是手部热压伤功能恢复的关键,早期行真皮下血管网带蒂薄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全胜;邓德柱;石炳文;王强;刘兴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常规结肠镜对男女性结直肠息肉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年龄者结直肠息肉发病情况.方法:2005-2006于我院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的2 3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年龄、性别组人群结直肠息肉发病情况.结果:(1)2 306例患者中637例(27.6%)检出结直肠息肉,其中1 160例男性中检出375例(32.3%),1 146例女性中检出262例(22.9%),男性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2)以10年区分年龄段,男女性大肠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女性40~50岁年龄段息肉检出率为15.6%,显著高于前一年龄段30~40岁息肉检出率(7.0%,P<0.05).余男女相近年龄段息肉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3)男女性50岁以上息肉检出率分别为44.7%及31.4%,均显著高于50岁以前息肉检出率(P<0.001).(4)男女息肉均以左半结肠及直肠为主,腺瘤性息肉各占74.1%、67.9%(P>0.05),单发性息肉各占56.0%及52.7%(P>0.05).结论:男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男女性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40岁以上息肉检出率明显升高;男女性息肉在结直肠发生部位、病理及数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朱元民;李菁;刘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针尖上跳舞的天使

    我们是针尖上跳舞的天使,一针见血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条细细的输液管是我们把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的快速车道,为成功开通那条生命线,曾经让多少天使为之焦急和操劳,针尖上跳舞的天使在和死神赛跑!

    作者:姜惠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带蒂结膜瓣移植和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的比较

    翼状胬肉是眼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往单纯行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1].近年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指出翼状胬肉发生与复发的根源在于角膜缘干细胞的功能障碍[2],开展了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和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其术后复发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关于这两种手术方法的确切疗效有无差异,部分医生仍有争议,笔者集合本院情况对其做了回顾分析.

    作者:王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血压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过量,而且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缺乏运动等因素,高血压病已经不断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骨质疏松,临床上高血压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日渐增多.如何护理这些患者,避免合并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呢?将我病区2006年1-12月105例高血压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素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3.5个月,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3.3%.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海浪;刘影;朱国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子痫脑病的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现

    目的:研究子痫脑病的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讨论其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子痫患者临床及头颅MRI影像资料.结果:病灶主要分布在两侧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对称性分布.可同时累及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MRI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DWI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表现扩散系数值升高.结论:子痫患者脑病MRI表现,特别是DWI图像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能明确诊断.

    作者:鄢广平;吴海鸰;高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