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引导经皮穿刺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子宫肌瘤

岑贤友;费西平;徐绍斌;邱冬梅;齐海英;顾瑞基;戴湘琳;罗东;甘万崇

关键词:子宫肌瘤, CT引导, 经皮穿刺, 平阳霉素, 碘油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ingyangrnycin lipiodol emulsion,PL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PLE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和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3、6、12、24个月分别行B超或CT复查,了解子宫肌瘤大小变化情况,其中2例分别于治疗后4、5周行外科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本组45例全部治疗成功.39例较完整随访者症状明显改善,肌瘤体积缩小范围在41.2%~95.6%,随访24个月的28例肌瘤体积平均缩小72.4%.副反应主要为下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阴道少量流血等,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标本病理观察见肌瘤内血管变性闭塞,肌瘤组织大片坏死.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注射PLE治疗子宫肌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移植术后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8例肝移植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密切临床观察、及时治疗以及细致的护理.其中治愈25例(66%),死亡13例(34%).结论:肝移植术后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输液量、输液速度的科学调控,合理氧疗,使用药物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以及细致的基础护理对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燕娜;陈锷;张红霞;叶海丹;李向芝;罗新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74例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在生命体征监护下,对74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换血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下降,红细胞无明显下降.血电解质中血钾和血氯均明显下降,血钙和血钠无明显变化.74例患儿痊愈46例(62.2%),好转28例(37.8%).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且又安全.

    作者:盖建芳;谢宗德;陈平洋;李雯;李素萍;胡劲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加早期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优越性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出血量>30mL患者120例分成两组,60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加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60例行开颅手术或保守治疗(对照组),于入院5周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随访3个月,测定两组生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加早期康复治疗是减少脑出血患者病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梁维松;黄文柱;黄海斌;陈锡恩;毛波;潘伟明;冯运华;张先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致输尿管梗阻的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输尿管梗阻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恶性肿瘤并发输尿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成功逆行放置双猪尾导管,22例首选一步法经皮肾穿刺造瘘术,3例实施肾造瘘加顺行双猪尾导管置入术,2例行开放性肾盂造瘘术.结果:随访3~26个月,42例患者术后尿液引流通畅,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4种引流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尤其是一步法经皮肾穿刺造痿引流更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后宝;姜书传;董昌斌;潘彩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无症状肺内结节性病变40例胸腔镜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无症状肺内结节性病变诊治中的作用.方法: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无症状肺内结节性痛变40例,术中送冰冻病理,肺楔形切除术32例,肺叶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8例.结果:所有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都取得了病理诊断.良性病变28例,肺转移瘤2例,肺癌高龄患者2例行单纯肺楔形切除术,8例恶性病变行小切口胸腔镜下病变肺叶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结论:胸腔镜手术是肺部无症状性肺内结节病诊治的首选.

    作者:金良达;郑明华;黄日胜;陈小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在晚期腹部肿瘤所致癌性腹痛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对晚期腹部肿瘤患者的止痛作用.方法:对12例晚期腹部肿瘤患者行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将细针穿刺到腹腔神经丛区域并注射无水酒精.术前和术后分别填写视觉疼痛类比量表(VAS)进行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腹腔神经丛阻滞,并且没有并发症发生.12例患者术后腹痛缓解有效率达83%.并且疗效能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是治疗晚期腹部肿瘤腹痛较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占强;郭继中;夏敏;王含芬;王辉;陈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成人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在外科门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成年人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在外科门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307例包茎或包皮过长患者分为两组,即塑料套环包皮环切组(套环组)157例和传统包皮环切组(传统组)15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和治疗总费用方面,套环组优于传统组,而伤口愈合时间则前者慢于后者(P<0.01).套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与传统组(3.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成年人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具有许多优点,值得在外科门诊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俊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左室造影对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影响

    目的:就左室造影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即刻影响即安全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所有入选者行冠脉造影(CAG)及左室造影,全程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分别记录左室造影前、后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根据CAG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CAG正常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并将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分为有室壁瘤组和无室壁瘤组.所有患者根据左室造影前LVEDP分为LVEDP>20 mmHg组及LVEDP<20 mmHg组.结果:各组左室造影后的LVEDP均较造影前有增高趋势,但是无统计学差异,且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增加的幅度与CAG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急性心肌梗死组增加幅度较CAG正常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显著增高.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有室壁瘤组左室造影后LVEDP比左室造影前显著增高,无室壁瘤组的左室造影前后LVEDP差异无显著性,且两者增加的幅度有统计学差异.造影前LVEDP>20 mmHg组左室造影后LVEDP增高值显著高于LVEDP<20mmHg组.结论:对于进行介入检查及治疗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左室造影是安全的,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存在室壁瘤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根据利弊选择左室造影的适应证.此时,造影前LVDEP的数值可作为参考.

    作者:张莉;傅向华;李俊峡;于富军;卫亚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哮喘抗白三烯治疗的相关药物基因组学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上升趋势.哮喘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对白三烯(LTs)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地位的认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LTs调节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已有研究证实,在多种类型哮喘患者中应用LTs调节剂可明显缓解哮喘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

    作者:张云凤;周奇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推衍12导联心电图检测骨科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推衍12导联心电图用于检测骨科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的可行性.方法:对311例骨科患儿术中连续监测推衍心电图12导联ST段,检测出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并同术前心电图作对照研究.结果:(1)被调查病例术中心肌缺血总的发生率26.0%(81/311),术前心电图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33.1%vs 21.6%,P=0.025):(2)术前心电图异常病例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为:ST段压低合并T波异常72.7%(16/22),单纯ST段压低42.3%(11/26),单纯T波低平或倒置22.2%(6/27),单纯左心室高电压20.0%(4/20),单纯窦性心动过缓13.3%(2/15).结论:推衍12导联心电图可用于骨科术中心肌缺血的检测,术前异常心电图预示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率不同.

    作者:张立涛;张静梅;才素芬;王大璐;易凡;王雨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病症,常规抗结核后胸水吸收缓慢,易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和广泛胸膜肥厚粘连,引起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我院采取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42例,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范荣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我抱起被遗弃墙角的婴孩

    在我们医院一直有被遗弃的孩子,他们没有名字,就用弃婴×号来接受检查,他们中小的只有几天大,大的也有上幼儿园的年纪了,他们的编号至少编到十二号,没有家长,只有护工一路护送检查.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或芬太尼用于老年人纤维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或芬太尼在老年人纤维胃镜检查中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80例门诊行纤维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K组和F组,K组氯胺酮剂量为0.2 mg/kg,异丙酚为1.5 mg/kg;F组芬太尼剂量为0.5 μg/kg,异丙酚为1.5 mg/kg,两组根据麻醉评级可追加异丙酚.结果:两组麻醉评级无统计学差异,苏醒时间相近(P>0.05).K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F组(P<0.05),麻醉诱导3 min后,两组SBP均有下降,但F组下降明显(P<0.05),K组出现呼吸抑制的例数少于F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可满意完成老年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更为轻微.

    作者:孙海云;沈宁;黑子清;关键强;高婉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乙酰唑胺致干咳误诊为洛汀新副作用1例

    患者女,62岁,因发现高血压20余年,近日血压偏高就诊.既往诊断为青光眼半年余,一直给予缩瞳药2%毛果芸香碱点双眼.既往高血压靠复方降压片维持.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血压180/106 mmHg,双肺呼吸音清.化验:血常规白细胞7.2×109/L.入院诊断:(1)原发性高血压3级;(2)青光眼.

    作者:章晓君;郭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微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微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采用日本伊藤株式会社型号为PM800的微波治疗仪.工作频率为2 450 MHz.辐射器距离皮肤5~7 cm左右,采用脉冲方式,输出功率为30 W,辐射剂量为温热量.治疗时间一般为20 min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加强患侧上肢无痛范围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长时间手处于下垂位,依次从患侧肩,肘,腕关节至掌指,指间各关节,使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腱充分伸展.注意肩关节外展的同时配合外旋,被动活动肩关节范围为90°,手法保持轻柔,用力由大到小,每天2次,每次25 min.对照组予以上述运动治疗,每天2次,每次25 min,不予微波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20例患者和对照组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34,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6 2,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VA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和8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8 1,P<0.01).结论:微波结合运动治疗可显著减轻疼痛,对患肢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毕联阳;唐占英;钱雪华;叶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1-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的卧床、支具、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腰背痛,近几年来随着经皮椎体成形技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不断成熟及完善,凭借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临床治疗手段.

    作者:蒋雪生;詹碧水;陈成冬;吴猛;周新华;周国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4年间共52例COPD合并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OPD并发PTE的发生率高,多为附壁血栓(78.8%),临床突出的症状是活动性胸闷、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包括支气管扩张药物在内的常规治疗不能完全缓解(92.3%);71.2%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脉血气PaCO2下降或呈Ⅰ型呼吸衰竭表现,D-二聚体>0.5 mg/L(ELISA法)仅占25.0%.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有三尖瓣反流和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大于40 mmHg者达71.2%,心电图常有SⅠQⅡTⅢ表现.结论:COPD合并PTE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提出疑诊,再选择CT肺血管造影或肺动脉造影进一步确诊.

    作者:曾祥毅;王小平;巫剑峰;李丽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食管裂孔疝术前术后24 h食管pH监测的临床评估

    目的:对食管裂孔疝患儿术前、术后行24 h食管pH监测,从监测结果了解术后患儿的恢复情况.方法:对收治的34例食管裂孔疝患儿行24 h食管pH监测,时间为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结果:34例患儿中,30例患儿为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术前存在胃食管反流,4例患儿为食管旁疝,无胃食管反流.术后1个月,有12例患儿出现胃食管反流,反流出现时间大多以睡眠期为主.术后3个月复查,有2例患者仍存在胃食管反流,该2例患儿于6个月后.再次行修补术.结论:对于术前存在胃食管反流的患儿,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在术后1个月内约有40%(12/30)的患儿仍存在胃食管反流,经适当的药物治疗及睡眠时体位的调整后,术后3个月复查,仅有7%(2/30)存在反流.结论:通过24 h食管pH监测可以对患儿的预后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针对不同的监测结果,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燕;施成仁;王俊;王捍平;余世耀;张弛;沈涤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代谢异常与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依赖ATP胞浆内非溶酶体高度选择性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它涉及DNA的修复、蛋白折叠的质量控制、细胞周期的调控、凋亡、增殖、炎症、信号传导及转录活性的调节等.

    作者:陈晶波;徐向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哮喘患儿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变化

    目的:研究哮喘与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性.方法:观察99例儿童,其中哮喘患儿49例,正常对照50例,测量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结果:哮喘患儿血清总胆固醇为(5.11±0.76)mmol/L,对照组为(4.58±0.92)mmol/L,两组相比较,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血清胆固醇水平可能是哮喘发作的一个有价值的预报因子.

    作者:牛峰海;蔡文仙;王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