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云;沈宁;黑子清;关键强;高婉菱
目的:探讨肺动脉压力(PAP)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于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封堵治疗的252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70例,房间隔缺损(ASD)65例,室间隔缺损(VSD)1lO例,VSD+PDA 4例,VSD+ASD 3例.252例患者中男112例、女140例,平均年龄(19.2±15.0)(4~76)岁;按术中测得的PAP分为3组,A组(PAP<30 mmHg,n=92),B组(30 mmHg≤PAP≤50 mmHg,n=126),C组(PAP>50 mmHg,n=34).所有患者均于封堵术当日晨7时抽取静脉血5 mL,检测血浆脑钠素(BNP)、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内皮素(ET)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及A组比较,B、C两组的血浆ANP、Ang Ⅰ、Ang Ⅱ、ET浓度以及C组的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P<0.01).(2)与B组比较,C组的血浆BNP、AngⅡ及ET浓度也显著增高(P<0.01).(3)CHD患者的血浆BNP、ANP、Ang Ⅰ、Ang Ⅱ及ET浓度与PAP均呈正相关(P<0.01);亚组分析显示PAP越高,其相关性越好.结论:CHD患者血浆BNP、ANP、Ang Ⅰ、Ang Ⅱ及ET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与PAP呈正相关,且PAP越高,相关性越好.
作者:柴虹;宋治远;张志辉;张倩;舒茂琴;刘建平;仝识非;冉擘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患儿的病死率大大降低,然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易使肠道菌群失调继而产生腹泻.笔者自2007年1-6月联合应用宝乐安、思密达来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褚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离体泌尿系结石平均CT值与结石硬度的关系,探讨CT检查预测泌尿系结石硬度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间60例尿路结石患者手术取出的结石进行CT扫描测定平均CT值,以硬度计测定结石的硬度.对结石标本的平均CT值和硬度值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60枚结石平均CT值与其硬度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r=0.661,P<0.005.结论:泌尿系结石平均CT值与结石硬度呈正相关,对碎石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进峰;吴志坚;刘鑫国;李晓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推衍12导联心电图用于检测骨科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的可行性.方法:对311例骨科患儿术中连续监测推衍心电图12导联ST段,检测出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并同术前心电图作对照研究.结果:(1)被调查病例术中心肌缺血总的发生率26.0%(81/311),术前心电图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33.1%vs 21.6%,P=0.025):(2)术前心电图异常病例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为:ST段压低合并T波异常72.7%(16/22),单纯ST段压低42.3%(11/26),单纯T波低平或倒置22.2%(6/27),单纯左心室高电压20.0%(4/20),单纯窦性心动过缓13.3%(2/15).结论:推衍12导联心电图可用于骨科术中心肌缺血的检测,术前异常心电图预示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率不同.
作者:张立涛;张静梅;才素芬;王大璐;易凡;王雨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对晚期腹部肿瘤患者的止痛作用.方法:对12例晚期腹部肿瘤患者行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将细针穿刺到腹腔神经丛区域并注射无水酒精.术前和术后分别填写视觉疼痛类比量表(VAS)进行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腹腔神经丛阻滞,并且没有并发症发生.12例患者术后腹痛缓解有效率达83%.并且疗效能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是治疗晚期腹部肿瘤腹痛较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占强;郭继中;夏敏;王含芬;王辉;陈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RNA干扰caspase-8基因及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效果.方法:构建针对大鼠caspase-8基因编码区的短发夹状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RNAT-U6.1-caspase-8 shRNA,采用电穿孔的方法转染RK3E细胞,经G418筛选后,形成稳定表达caspase-8 shRNA的细胞系.实验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未转染的RK3E细胞;(2)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pRNAT-U 6.1的RK3E细胞系;(3)实验组,转染caspase-8 shRNA的RK3E细胞系.经脂多糖孵育12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和Real time PCR检测mRNA的表达,以及各组caspase-8蛋白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caspase-8的mRNA水平和蛋白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对caspase-8的特异性shRNA可以明显引起靶基因的沉默,进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陈栋;张艳;朱珉;陈刚;张伟杰;陈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湖北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231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乙型肝炎75例,无症状携带者156例),165例HBV感染自愈者和135例正常对照者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基因型.结果: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慢性HBV感染组、HBV感染自愈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血清HBV-DNA<1×103 copies/mL的慢性HBV感染者组和HBV-DNA≥1×103 copies/mL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HBV无症状携带组,两组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汉族人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人群对HBV易感性及感染后的病毒血症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的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平安;李艳;杨相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平片检查阴性患者行MRI检查,其中男19例,女11例.使用Philips Intera Achieva超导高场MRI系统,场强1.5 T.采用常规SE序列T1WI成像(TR、TE=700、20)、快速SE序列T2WI成像(TR、TE=4 700/100)和脂肪抑制序列.结果:30例患者共有40处骨髓信号异常,30处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0处为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均为明显高或混杂偏高信号.结论:MRI是早期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理想方法,T2WI脂肪抑制序列为准确和敏感.
作者:潘杨军;项凤琳;李建一;周敏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抑制库普弗细胞对急性肝衰竭模型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dCl3)组、内毒素(LPS)组、GdCl3+LPS组.免疫组化检测EDl表达,观察GdCl3对库普弗细胞的抑制程度,并检测血清ALT、TNFα、IL-1β的水平,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GdCl3组肝组织中EDl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LPS组EDl阳性细胞数量多,GdCl3+LPS组EDl阳性细胞数少于LPS组(P<0.05).GdCl3+LPS组AIJT、TNFct、IL-1β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LPS组(P<0.05).GdCl3+LPS组大鼠肝脏TLR4表达与LPS组相比较弱(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库普弗细胞激活可减少肝组织11LR4的表达,库普弗细胞在急性肝衰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姚景宏;贺永文;揭盛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将31例择期接受胸腺切除术的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常规组(A组)和无肌松药组(B组),其中A组15例,B组16例.A组麻醉诱导为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2 mg/kg和维达松0.08 mg/kg;B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3 μg/mL和4 ng/mL TCI行麻醉诱导.记录诱导、插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记录术后立即拔管和延迟拔管的例次数.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与插管前即刻比较,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 min时SBP、DBP、HR均升高(P<0.01),两组间SBP、DBP、HR的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肌松药下以效应室靶浓度TCI瑞芬太尼4 ng/mL复合异丙泊3μg/mL麻醉诱导,可以为MG患者施行胸腺切除术的全身麻醉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同时避免了肌松药的副作用.
作者:苏冬梅;张淑军;隋波;刘一凡;陈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评估微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采用日本伊藤株式会社型号为PM800的微波治疗仪.工作频率为2 450 MHz.辐射器距离皮肤5~7 cm左右,采用脉冲方式,输出功率为30 W,辐射剂量为温热量.治疗时间一般为20 min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加强患侧上肢无痛范围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长时间手处于下垂位,依次从患侧肩,肘,腕关节至掌指,指间各关节,使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腱充分伸展.注意肩关节外展的同时配合外旋,被动活动肩关节范围为90°,手法保持轻柔,用力由大到小,每天2次,每次25 min.对照组予以上述运动治疗,每天2次,每次25 min,不予微波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20例患者和对照组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34,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6 2,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VA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和8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8 1,P<0.01).结论:微波结合运动治疗可显著减轻疼痛,对患肢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毕联阳;唐占英;钱雪华;叶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14~27周妊娠两种不同引产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妊娠14~2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分成雷佛奴尔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组,观察两组的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情况,产伤情况,引产成功例数等情况.结果:对于14~27周中期妊娠者,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较单独用雷佛奴尔引产总产程时间短,产后2 h出血量少,胎盘、胎膜残留率低,两种引产引产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14~27周中期妊娠者,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可缩短引产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胎盘、胎膜残留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天秀;仲月霞;田小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无明显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NCV可发现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部分周围神经呈损伤性改变,总异常率达25.33%,同时发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且NCV改变与病程有关,而与年龄无关.结论:NCV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张斌;顾春江;孙晓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ingyangrnycin lipiodol emulsion,PL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PLE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和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3、6、12、24个月分别行B超或CT复查,了解子宫肌瘤大小变化情况,其中2例分别于治疗后4、5周行外科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本组45例全部治疗成功.39例较完整随访者症状明显改善,肌瘤体积缩小范围在41.2%~95.6%,随访24个月的28例肌瘤体积平均缩小72.4%.副反应主要为下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阴道少量流血等,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标本病理观察见肌瘤内血管变性闭塞,肌瘤组织大片坏死.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注射PLE治疗子宫肌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岑贤友;费西平;徐绍斌;邱冬梅;齐海英;顾瑞基;戴湘琳;罗东;甘万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自从1846年10月16日,WilliamT.G.Morton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演示乙醚麻醉,吸入性麻醉药已经有150年的发展历史,吸入性麻醉药可精确地调整麻醉深度,并具有制动、遗忘、抑制自主反射、肌肉松弛、镇痛作用,是临床麻醉常用的麻醉药.
作者:周建华;王祥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目前前列腺摘除术逐步被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URP)所代替,但由于技术和条件的限制,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仍是基层医院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手术方法.由于多数患者年老体弱,常并存有心、肺、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术后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同时该手术术后患者通常带有3根引流管,引流管护理不当是引起或加重术后出血、膀胱痉挛及尿潴留、尿失禁、感染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1].
作者:周红;张选满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输尿管梗阻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恶性肿瘤并发输尿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成功逆行放置双猪尾导管,22例首选一步法经皮肾穿刺造瘘术,3例实施肾造瘘加顺行双猪尾导管置入术,2例行开放性肾盂造瘘术.结果:随访3~26个月,42例患者术后尿液引流通畅,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4种引流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尤其是一步法经皮肾穿刺造痿引流更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后宝;姜书传;董昌斌;潘彩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预注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门诊行人流术的早孕妇女,分为丙泊酚组(A组,n=50)、静注氯诺昔康8 mg后即注射丙泊酚组(B组,n=50)和术前1 h先静注氯诺昔康8mg,术中注射丙泊酚组(C组,n=50).丙泊酚的负荷用量均为2.5 mg/kg,术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必要时追加丙泊酚.记录术前、术中及术毕MAP、HR、RR、SpO2;记录给药结束后到意识消失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睁眼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结果:3组间术前、术中及术毕MAP、HR、RR、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意识消失时间、睁眼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及术中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缓解术后子宫收缩痛C组与A、B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缓解患者术后子宫收缩痛效果显著.
作者:朱慧莉;姚悦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护理特点.方法:治疗中观察适合儿童的x线照射剂量、冲击次数、冲击电压.用泡沫海绵制成的保护板置于患儿的胸背处,用铅橡皮置于盆腔处,保护其肺部和生殖腺免于受到X线辐射的损害.结果:X线照射剂量30~50 kV、0.5 mA,碎石电压5.5~7.0 kV,平均6.8 kV,冲击次数1000~2500次,平均2283次,结石碎石率为100%,7 d排净率80%.患儿的胸背处、生殖腺避免了X线辐射的损害.结论:根据儿童特点进行护理,可使儿童身体周围组织器官的损害降到小程度.
作者:翁毓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成年人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在外科门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307例包茎或包皮过长患者分为两组,即塑料套环包皮环切组(套环组)157例和传统包皮环切组(传统组)15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和治疗总费用方面,套环组优于传统组,而伤口愈合时间则前者慢于后者(P<0.01).套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与传统组(3.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成年人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具有许多优点,值得在外科门诊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俊雁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