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荣国
目的:介绍桡神经深支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采用神经修复手术9例,其中一期修复5例.二期修复4例.采用手功能重建术7例.结果:5例一期神经修复术后4个月,神经功能大部分恢复.4例二期神经修复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基本恢复.7例手功能重建术中,优6例,良1例.结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非常关键.有条件时应尽量做神经修复,无神经修复条件时,尽快做手功能重建术.
作者:刘进显;李智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血流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市一医院心内科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行常规PCI治疗(PCI组),45例患者行常规PCI+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PCI术后即刻结果分析和30 d内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CI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G灌注分级3级获得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I帧计数示血流快于PCI组,30 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有高于PC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具有更好的血流和组织灌注,进一步改善围术期心功能,并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 d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田立群;巴英巴特;郑琼莉;雷健;李佐民;柯于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ns,TAA)是少见而极为凶险的疾病.近年外科手术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主动脉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瘤是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我院在瑞芬太尼一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3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中华;史宏伟;葛亚力;鲍红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预注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门诊行人流术的早孕妇女,分为丙泊酚组(A组,n=50)、静注氯诺昔康8 mg后即注射丙泊酚组(B组,n=50)和术前1 h先静注氯诺昔康8mg,术中注射丙泊酚组(C组,n=50).丙泊酚的负荷用量均为2.5 mg/kg,术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必要时追加丙泊酚.记录术前、术中及术毕MAP、HR、RR、SpO2;记录给药结束后到意识消失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睁眼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结果:3组间术前、术中及术毕MAP、HR、RR、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意识消失时间、睁眼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及术中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缓解术后子宫收缩痛C组与A、B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缓解患者术后子宫收缩痛效果显著.
作者:朱慧莉;姚悦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将24例属ASA Ⅰ~Ⅱ级行择期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分为黄芪组(H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12例.术中切开硬脑膜后,H组用0.9%生理盐水将20mL黄芪注射液稀释至250mL,于20min内静脉输入.S组在相同时间段输入0.9%生理盐水250mL.分别于全庥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开硬脑膜即刻(T3)、输注后1 h(T4)及1 d(T5)5个时点同步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足背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及脑氧摄取率.结果:两组患者组内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T2较T1显著升高(P<0.05),其余时间点脑氧供需平衡参数及两组间各时点脑氧供需平衡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黄芪注射液不影响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
作者:张亚军;徐世元;许平;王玲玲;芮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老年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死亡3例,肺部感染治愈25例.老年、肿瘤、消化道炎症和梗阻等原发病及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长、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式等均是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并发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进行健康教育,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林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血浆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在Wistar雄性大鼠应激前给予氯胺酮,采用水浸-束缚应激方法制作模型.观察胃黏膜溃疡指数(UI),大体及光镜下胃黏膜损伤程度及组织学变化,血浆MDA、MPO、SOD水平.结果:使用氯胺酮后可见胃黏膜UI明显降低,光镜下仅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应激所致的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氯胺酮预处理组血浆MDA、MPO水平也明显低于应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氯胺酮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胃黏膜病变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血浆MDA、MPO、SOD水平有关.
作者:丁冬;屠伟峰;韩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近10年来,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多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在欧美已成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而在我国仅次于淋病.生殖道HPV感染多见于育龄妇女,更严重的是孕妇感染后可将病毒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HPV感染和婴幼儿咽喉部乳头瘤病等相关性疾病[1].
作者:夏燕燕;洪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儿男,12岁,学生,2007年5月31日因胸痛、心悸、发热3 d入院,患儿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高38.0℃,伴有胸痛、心悸以活动或心情紧张时明显,无咳嗽、流涕,无呕吐、腹泻.未作任何处理,精神、睡眠尚可.食欲无增强,大小便无异常.
作者:刘惜宇;刘晋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IL-6属细胞因子家族,在抗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及肿瘤免疫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其促肿瘤生长作用,使之成为抗肿瘤治疗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IL-6及其受体(IL-6R)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就IL-6及其受体与胆管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韩宁;黄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在频频发生的医患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所占比例不到20%,80%均缘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而在非技术因素引发的医患纠纷中,70%是由于沟通不到位引起的.由此可见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骨巨细胞瘤在我国发病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巨细胞瘤因其生物学行为有别于良性肿瘤,在局部为侵袭性生长方式,可以南病灶部位顺骨小管向周围生长,但全身远处转移较少,因此目前一般将其按低度恶性肿瘤处理.股骨粗隆部是巨细胞好发部位,其发病率仅低于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1].我科采用局部扩大刮切、50%氯化锌烧灼处理股骨粗隆部病灶,用带旋骨外侧动脉升支的髂骨瓣移植、异体骨植骨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修复骨缺损区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钱翠芳;宋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癫痫是小儿科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患病率约为3%~6%[1].在人群癫痫患者中,505以上在10岁之内起病,小儿癫痫发生率大大高于一般人群,大约为成人的10倍[2].
作者:彭湘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变迁,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有增多趋势,尤以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关注,以阿奇霉素使用较多.与红霉素相比其胃肠道副作用较轻,但实际使用中仍不少见,本科运用维生素K1(VitK1)与阿奇霉素混于同一瓶中输注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王月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和壶腹部周围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该手术技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吻合口漏是其致命性并发症,死亡率高[1-2].
作者:聂寒秋;牟永华;邢人伟;李敏献;梁思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无症状肺内结节性病变诊治中的作用.方法: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无症状肺内结节性痛变40例,术中送冰冻病理,肺楔形切除术32例,肺叶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8例.结果:所有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都取得了病理诊断.良性病变28例,肺转移瘤2例,肺癌高龄患者2例行单纯肺楔形切除术,8例恶性病变行小切口胸腔镜下病变肺叶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结论:胸腔镜手术是肺部无症状性肺内结节病诊治的首选.
作者:金良达;郑明华;黄日胜;陈小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Tourette综合征,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其中合并心理行为障碍的病例有很多.我科于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使用小剂量地西泮辅助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6例,旨在观察小剂量地西泮在多发性抽动症治疗中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依赖ATP胞浆内非溶酶体高度选择性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它涉及DNA的修复、蛋白折叠的质量控制、细胞周期的调控、凋亡、增殖、炎症、信号传导及转录活性的调节等.
作者:陈晶波;徐向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8例肝移植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密切临床观察、及时治疗以及细致的护理.其中治愈25例(66%),死亡13例(34%).结论:肝移植术后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输液量、输液速度的科学调控,合理氧疗,使用药物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以及细致的基础护理对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燕娜;陈锷;张红霞;叶海丹;李向芝;罗新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哮喘与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性.方法:观察99例儿童,其中哮喘患儿49例,正常对照50例,测量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结果:哮喘患儿血清总胆固醇为(5.11±0.76)mmol/L,对照组为(4.58±0.92)mmol/L,两组相比较,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血清胆固醇水平可能是哮喘发作的一个有价值的预报因子.
作者:牛峰海;蔡文仙;王瑜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