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惜宇;刘晋发
目的:探讨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加带蒂大网膜包裹治疗输尿管下段损伤性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1989年3月至2006年6月,使用输尿管端端吻合加用大网膜包裹治疗输尿管下段损伤性狭窄1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漏尿1例,肾萎缩3例.术后4~10周拔除双J管,拔管后再狭窄2例.全部病例术后随访发现输尿管解剖在位,蠕动排空良好,肾积水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未见有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证实损伤输尿管远段尚有残留后,输尿管端端吻合加带蒂大网膜包裹治疗输尿管下段损伤性狭窄,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实用性强,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朱继峰;张沛泳;曹用立;秦允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氯胺酮在良性乳房肿块切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拟行良性乳房肿块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分为F、K和FK 3组(每组20例).以咪唑安定0.05 mg/kg静注,靶控浓度3μg/mL输注丙泊酚诱导量后,F组芬太尼2μg/kg静注,K组氯胺酮1 mg/kg静注,FK组芬太尼1.5μg/kg+氯胺酮0.5 mg/kg静注.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1分,开始手术.术中每隔3 min评估1次镇静水平.术中患者OAA/S≥2分时,静注丙泊酚诱导量的1/5.记录诱导前(T1)、睫毛反射消失(T2)、切皮(T3)、手术开始5 min(T4)、手术开始10 min(T5)、手术结束(T6)时MAP、HR、SpO2,手术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清醒时间、呼吸抑制例数、恶心呕吐例数.结果:3组中T2~T6时点MAP与Tl的差值,F组、K组比FK组MAP波动大(P<0.05);F组比K组MAP波动大(P<0.05).F组T2、T3与T1相比HR有明显下降(P<0.01),T3与T1相比SpO2下降(P<0.05),T4与T1相比spO2明显下降(P<0.01).K组T3、T4、T5、T6与T1相比HR升高(P<0.05);T3与T1相比SpO2下降(P<0.05).F组SpO2<90%及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P<0.05).3组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及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3种复合用药方法都可用于良性乳房肿块切除,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氯胺酮为较佳的组合.
作者:叶妙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骨巨细胞瘤在我国发病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巨细胞瘤因其生物学行为有别于良性肿瘤,在局部为侵袭性生长方式,可以南病灶部位顺骨小管向周围生长,但全身远处转移较少,因此目前一般将其按低度恶性肿瘤处理.股骨粗隆部是巨细胞好发部位,其发病率仅低于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1].我科采用局部扩大刮切、50%氯化锌烧灼处理股骨粗隆部病灶,用带旋骨外侧动脉升支的髂骨瓣移植、异体骨植骨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修复骨缺损区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钱翠芳;宋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院自1998-2006年应用YL-1型穿刺碎吸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外伤后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迟发),共计298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树青;李新辉;徐飞;杜同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锡喷替酸(99mTc-DTPA)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24hpro)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病不同病程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我院524例SLE患者以及正常人群对照组60例,分别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Scr及24hpro.结果:病程<5年的SLE患者GFR值及24hpm含量均出现异常;而Scr未出现明显下降,病程5~10年和>10年组与正常组相比较Scr、24hpm及双肾GFR值均有差异(P<0.05).结论:GFR随着狼疮肾炎病程的进展呈持续下降趋势;24hpm在病变早期即出现异常且在整个病程中持续增高;Scr在狼疮肾炎早期未见明显异常,随着病程的进展呈进行性损伤.
作者:贾支俊;冯雪凤;郭利利;郭万华;申景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氯诺昔康和曲马多用于妇科腔镜手术后患者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副作用以及3种药物之间的效价比.方法: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氯诺昔康组(L组,n=20)、曲马多组(T组,n=20)和氟比洛芬酯(F组,n=20)进行观察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七氟醚合并瑞芬太尼-丙泊酚静吸复合全麻.3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约30 min静注恩丹西酮4 mg以及分别静注以下药物,L组:氯诺昔康16 mg;F组:氟比洛芬酯50 mg;T组:曲马多100 mg.分别记录清醒后5、30 min和1、2、6、12、24 h的VAS评分,患者疼痛总体评分以及各种副作用.结果:3组均达到了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但T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明显.结论:妇科腔镜手术使用氟比洛芬酯、氯诺昔康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副作用少;曲马多镇痛效果良好,但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作者:张旭宇;张涛;林世清;刘紫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外眼疾患,常因鼻泪管阻塞,微生物潴留在泪囊中生长繁殖而发病.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如药物方法,泪道探通,泪道插管,泪囊摘除,泪囊鼻腔吻合,经鼻鼻腔吻合,激光泪道探通等.泪囊鼻腔吻合术不需特殊器械,手术方法易掌握,在基层医院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下泪道阻塞的理想方法.
作者:许成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血流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市一医院心内科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行常规PCI治疗(PCI组),45例患者行常规PCI+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PCI术后即刻结果分析和30 d内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CI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G灌注分级3级获得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I帧计数示血流快于PCI组,30 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有高于PC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具有更好的血流和组织灌注,进一步改善围术期心功能,并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 d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田立群;巴英巴特;郑琼莉;雷健;李佐民;柯于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帕金森病(PD)多发于中老年人,病因迄今未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基因突变相互作用和(或)基因突变加上环境毒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兴奋毒性、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免疫调节异常及细胞凋亡都是引起PD的可能原因[1].目前治疗PD有效的药物仍然是左旋多巴,但也只能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且大多数患者长期应用后会出现运动障碍、症状波动和精神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探索能阻止PD进展的药物是必要的.本文将探讨保护和(或)修复变性神经细胞以阻止疾病进展并有望治愈PD的几种方法.
作者:徐芙蓉;彭国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
作者:张诗琳;李成林;崔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路优泰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有抑郁症状的慢性疼痛患者76例分为两组.每组38例.Ⅰ组给予曲吗多缓释刺100 mg,每日2次.Ⅱ组给予曲吗多缓释剂100 mg,每日2次,路优泰300 mg,每日3次.4周后记录Zung氏抑郁评分(SD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S、VAS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Ⅱ组治疗后SDS、VAS值比Ⅰ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路优泰可增加镇痛药物疗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
作者:姜长林;曲相林;罗宏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5 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VSD)手术矫治的效果和处理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25例5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痛VSD伴肺动脉高压婴儿,经术前恰当处理后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除1例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出院外,其余经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诊结果多数无症状.结论:有症状和(或)重度肺动脉高压的5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VSD婴儿期行VSD修补效果良好.
作者:杨盛春;刘威;夏园生;张国强;林植民;陶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80岁,因发热伴呼吸困难1 d,于2004年11月4日入本院,诊断:双下肺炎、左侧胸腔积液、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既往无精神异常病史.
作者:黄禄海;王丽凤;岑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妊娠的相关问题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中1例于肾移植术后8年顺产一胎,胎儿出生后0.5h窒息死亡.第2次妊娠为肾移植术后9年,期间肾功能轻度异常,移植肾二维超声及彩色超声检查未见异常,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正常活男婴,随访至今,男孩体健,生长发育情况智力与同龄儿相当.另1例患者肾移植术后2年妊娠,期间出现肾功能异常,于妊娠2月余行人工流产术中止妊娠,术后肾功能持续异常,转肾内科治疗.结论:肾移植术后妊娠的时机选择很关键,对于一些肾移植术后妊娠患者,出现终止妊娠的指征时需给予医源性终止妊娠.
作者:谭金凤;王宁宁;张红霞;刘斌;张玉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输尿管梗阻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恶性肿瘤并发输尿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成功逆行放置双猪尾导管,22例首选一步法经皮肾穿刺造瘘术,3例实施肾造瘘加顺行双猪尾导管置入术,2例行开放性肾盂造瘘术.结果:随访3~26个月,42例患者术后尿液引流通畅,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4种引流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尤其是一步法经皮肾穿刺造痿引流更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后宝;姜书传;董昌斌;潘彩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儿男,12岁,学生,2007年5月31日因胸痛、心悸、发热3 d入院,患儿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高38.0℃,伴有胸痛、心悸以活动或心情紧张时明显,无咳嗽、流涕,无呕吐、腹泻.未作任何处理,精神、睡眠尚可.食欲无增强,大小便无异常.
作者:刘惜宇;刘晋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注射液配合高压氧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高压氧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9%,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低分子肝素可以提高脑梗死治疗的效果.
作者:刘骏;张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自从1846年10月16日,WilliamT.G.Morton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演示乙醚麻醉,吸入性麻醉药已经有150年的发展历史,吸入性麻醉药可精确地调整麻醉深度,并具有制动、遗忘、抑制自主反射、肌肉松弛、镇痛作用,是临床麻醉常用的麻醉药.
作者:周建华;王祥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院从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共对37例早期乳腺导管癌的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术后行适形调强放疗、化疗、内分泌等全身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木妮热·木沙江;贺春钰;司马义力·买买提尼亚孜;成芳;艾秀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无明显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NCV可发现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部分周围神经呈损伤性改变,总异常率达25.33%,同时发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且NCV改变与病程有关,而与年龄无关.结论:NCV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张斌;顾春江;孙晓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