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元蓉;王自能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胃瘫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两院2000-2005年间35例腹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发生胃瘫35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临床观察和治疗疗效观察.结果:腹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发生胃瘫是由综合因素所致,发病与多因素相关,非手术治疗效果佳.结论:通过综合治疗如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胃肠持续减压、加强营养支持、适当合理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均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浩;黄高;吴良平;张玉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短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7-9月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患者中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且空腹血糖≥13.9 mmol/L患者共47例,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经过8~12周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差异,同时观察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8~12周后所有患者血糖及HbAlc均下降明显,副作用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占12.76%,期间无一例出现低血糖反应.随诊2周后,45例患者FBG及PBG仍控制良好.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内能使血糖下降理想,且安全,副作用轻微.
作者:黄桂琼;刘仕群;李际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纠正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疗效,及高压氧在FGR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所符合筛选指标FGR的孕妇52例按自愿原则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28例(A组)及常规治疗组24例(B组),前者用高压氧加FGR常规治疗,后者仅用FGR常规治疗,比较两者治疗后宫高增长、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增长、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及脐动脉血流,血流变改善情况.结果:A组在宫高增长、胎儿双顶径及股骨长增长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在生物物理评分改善情况上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在降低胎儿脐动脉阻力指数(RI值)、脐动脉血流速率在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的比值(S/D值)均较B组显著(P<0.01).结论:高压氧可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且安全有效.
作者:苏敏;卓琼兰;张映辉;吴志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应用腓骨带血管移植联合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高危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观察股骨颈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16例高危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取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部及头部,吻合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脉.结果:16例患者经2年以上的系统随访,根据Harris标准评分,总优良率为87.5%.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联合加压螺纹钉固定,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有协同作用,可为高危型股骨颈骨折提供新的血供及支撑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及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尚宏喜;刘安庆;肖德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的疗效和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先负荷后小剂量维持方法治疗36例小儿频发早搏,同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和6个月检测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结果:早搏治疗1周时的总有效率为63.9%,1个月时的总有效率为86.1%,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为91.7%.治疗后1个月时FT4和攻TSH水平较治疗前增高,FT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以后维持在稳定状态,但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且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结论: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袁静;陆敏;张解宁;朱建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每到年终,医院里都会对一年的工作做个总结,各个科室选出优秀员工,并且医院里会奖励那些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发明的员工.科室的先进在选拔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公平和笑话,人性的丑陋和龌龊暴露无遗.
作者:青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前列腺素E1乳膏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局部生理盐水-胰岛素溶液局部湿敷;PGE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加用前列腺素E1乳膏涂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测踝肱指数(ABI)和患肢末梢足部皮肤温度.结果:PGE1组患者ABI指数明显增加,其治疗前后差值为0.17±0.05,而常规组差值为0.09±0.03(P<0.05);PGE1组患者治疗后足趾皮肤温度也明显增加,其治疗前后差值为(1.13±0.16)℃,而常规组为(0.52±0.12)℃(P<0.01),PGE1组疗效优于后者.结论:在糖尿病足创面局部应用前列腺素E1乳膏可以显著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愈合,增加患肢及创面的血流供应,促进肉芽生长,改善糖尿病足的临床预后.
作者:谢芳;杨华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女,39岁,G4P2A2,停经42 d,间断腰痛2 d,无阴道出血.查尿HCG(+).妇检:外阴阴道已婚式,子宫稍大,宫颈肥大,重度糜烂,双附件未及异常.
作者:刘小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估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39例患者吸入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160μg/4.5μg)每日2次,每次1吸,持续3个月,每个月复诊1次,观察临床症状(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全天无症状天数、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的变化等)、肺功能(FEV1、PEF)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1、2、3个月FEV1、PEF明显增加.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速效β2受体激动荆使用次数显著减少,全天无症状天数明显增加(P<0.001).仅有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结论:布地奈得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时于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郑明星;方智野;张敏;王健;高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近10年我国关于核心期刊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1997-2006年发表的关于核心期刊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研究的主题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核心期刊研究文献共536篇,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主题分析显示关于核心期刊功用方面的研究多,有148篇,占总论文数的29%,其次是各学科在核心期刊方面的专科研究,有109篇,占总论文教的20%,文献计量学研究、测定方法、要目总览、总论、编辑、馆藏及其他分别占13%、8%、7%、7%、5%、5%、6%.近10年研究主题呈上升趋势的是:功用、文献计量、编辑及其他;呈下降趋势的是馆藏、专科;呈稳型型的是:总论、测定方法.结论:近十年我国核心期刊研究发展较快,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的主题近年来以探讨核心期刊的功用为多见,说明我国核心期刊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巨大反响,并引起了图书情报人员、编辑人员广泛关注和学术争鸣,特别是编辑人员对核心期刊的关注度的迅速增加将引发科技期刊发展变化,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将有利于我国核心期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作者:吴淑金;陈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癫痫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梗死后导致癫痫发作使致残和致死的发生率明显提高[1-2],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经对我院1994-2003年来收治的≥60岁脑梗死患者934例追踪观察3年,58例出现癫痫发作.现将这58例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徐海波;陈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创伤性隐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48例有外伤史且有不同程度膝部症状的病例,采用低场机检查,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加权像(T2WI)、T1加权像(T1WI),冠状位、矢状位扫描.结果:48例MRI检出隐性骨损伤者,X线检查均为阴性,其中左侧膝关节22例,右侧膝关节26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骨损伤区信号形态多样,伴有附属结构损伤多例.结论:现有医疗体系中MRI是膝关节创伤性隐性骨损伤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以FSE序列、T1WI佳,且时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交海;梁晓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使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同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治疗组给予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每日使用3~4次,每次使用2 h.两组均同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和营养治疗,4周为1个疗程.利用生存质量评分标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生存质量总均分(TMS)及日常生活能力(F1S)、社会活动情况(F2S)、抑郁心理状态(F3S)、焦虑心理症状(F4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BiPAP可以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流阻塞,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症状,增加活动范围,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曾玉兰;杨荣时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对比分析经含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应用含氟达拉滨方案(n=12)、CHOP方案(n=8)及抗CD20单克隆抗体加CHOP方案(R+CHOP,n=6)化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结果:应用含氟达拉滨方案化疗后患者淋巴细胞数、B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数、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用CHOP和R+CHOP方案治疗组的患者.应用含氟达拉滨组与R+CHOP组患者之间B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均低于CHOP组.结论:氟达拉滨可明显抑制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在应用氟达拉滨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监测.
作者:董维;李群;翟晓;杨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髌股关节软骨软化(patellofemoral chondromalacia,PFC)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膝关节退行性病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对本病认识的逐渐深入,本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作者:刘少华;刘效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7例建立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217例中共发生与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的感染25例(11.5%),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拔管或抗生素从透析导管动静脉端缓慢注入结合尿激酶封管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毛明锋;金烈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体液中微量水通道蛋白-2(AQP2)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用此方法检测羊水及新生儿尿液AQP2浓度.方法:人工合成AQP2蛋白特异性多肽片段,并与匙孔戚血蓝素联接制备兔抗AQP2多肽片段的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AQP2的间接ELISA;并应用其对足月新生儿尿及孕足月羊水与成人尿样本进行AQP2的检测.结果:间接ELISA成功建立,灵敏度为2.5 pmol/mL,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15%和7.89%.用该法定量检测羊水与尿液中AQP2浓度,成人尿/新生儿3 d尿中AQP2的浓度分别为(112.73 ±8.30)和(8.87±1.98)pmol/mL;孕足月羊水中未检测到AQP2的存在.结论:成功建立体液中微量AQP2间接ELISA,羊水中未检测到AQP2的表达.
作者:刘慧姝;袁文常;宋小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15岁,因外伤致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背部后凸畸形及下肢瘫痪逐渐加重9年入院.患者6岁时背部外伤后出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未经治疗后渐出现背部后凸畸形,双下肢无力,二便功能障碍并呈进行性加重.
作者:钟润泉;徐国洲;张国超;涂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终末期肝衰竭患者病情凶险,患者常常存在肝昏迷、大量腹水、严重低蛋白血症、少尿、内环境紊乱等情况,如不及时有效地救治,短时间内可导致患者死亡.目前认为及时的肝脏移植是救治这类患者的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惟一;王祥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宫颈电切割术(LEEP术)在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LEEP术对经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诊断为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Ⅲ级)患者90例进行治疗,根据病检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等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占90%(81/90);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2%(2/90),有1例病栓为浸润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1例为原位癌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占8%(7/90);无一例感染和颈管狭窄,无手术切缘阳性者.结论:LEEP术后病理诊断是阴道下多点活检的补充诊断,对于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Ⅲ级)患者,及早行LEEP术诊断和治疗可以早期发现宫颈恶性病变.
作者:任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