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华;刘效仿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子宫平滑肌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0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组行子宫肌瘤剜除+双侧子宫动脉结扎.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用超声检查子宫血流情况、子宫肌瘤复发情况、月经改变及妇科内分泌激素.结果:两组子宫血流、妇科内分泌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无明显改变,治疗组及对照组子宫肌瘤的复发率分别为3.9%、26.5%,月经仍为异常者分别6.7%、35.7%.结论:子宫肌瘤剜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是治疗子宫肌瘤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赖娟娟;闵羡蕙;林丽斌;黄美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前列腺素E1乳膏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局部生理盐水-胰岛素溶液局部湿敷;PGE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加用前列腺素E1乳膏涂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测踝肱指数(ABI)和患肢末梢足部皮肤温度.结果:PGE1组患者ABI指数明显增加,其治疗前后差值为0.17±0.05,而常规组差值为0.09±0.03(P<0.05);PGE1组患者治疗后足趾皮肤温度也明显增加,其治疗前后差值为(1.13±0.16)℃,而常规组为(0.52±0.12)℃(P<0.01),PGE1组疗效优于后者.结论:在糖尿病足创面局部应用前列腺素E1乳膏可以显著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愈合,增加患肢及创面的血流供应,促进肉芽生长,改善糖尿病足的临床预后.
作者:谢芳;杨华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一次性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结合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先在电切镜监视下行下腹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做一荷包留置Trocar造痿、低压灌洗下行TURP,后拔除Trocar拉紧荷包缝闭膀胱,一次性手术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48例.结果:全部病例手术一次性成功,手术历时90~180 min,切开取石时间为20~40min,术后无留置膀胱造瘘管,术中无输血、未发生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术后3~5 d拔除尿管,无尿瘘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TURP结合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一次性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具有安全、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前列腺较大及膀胱结石多发或质硬或直径大于2 cm的结石患者.它在低压灌洗状态可以避免TURS的发生,又可以避免大力碎石钳受结石大小的限制及对膀胱、尿道的损伤以及经尿道气压弹道或激光碎石对镜子的损害及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张朝贤;郑周达;陈森期;许振强;林海利;庄志明;林天旗;王毅文;林建贵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短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7-9月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患者中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且空腹血糖≥13.9 mmol/L患者共47例,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经过8~12周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差异,同时观察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8~12周后所有患者血糖及HbAlc均下降明显,副作用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占12.76%,期间无一例出现低血糖反应.随诊2周后,45例患者FBG及PBG仍控制良好.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内能使血糖下降理想,且安全,副作用轻微.
作者:黄桂琼;刘仕群;李际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对比分析经含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应用含氟达拉滨方案(n=12)、CHOP方案(n=8)及抗CD20单克隆抗体加CHOP方案(R+CHOP,n=6)化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结果:应用含氟达拉滨方案化疗后患者淋巴细胞数、B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数、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用CHOP和R+CHOP方案治疗组的患者.应用含氟达拉滨组与R+CHOP组患者之间B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均低于CHOP组.结论:氟达拉滨可明显抑制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在应用氟达拉滨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监测.
作者:董维;李群;翟晓;杨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当医生很辛苦,起早贪黑,一方面精神高度紧张,应付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同时每天需要面对愁眉苦脸、满身痛楚的患者,原本天真善良的本性现今被有意无意地催促成一副目无表情、麻木不仁的冷峻面孔,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不懂得爱恨情仇.
作者:王善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造成.
作者:史震山;陈自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院应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以来,取得较好效果.现将2000-2006年100例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侯疆驿;杨晓林;林治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采用无创的、可重复的影像学手段来评价肿瘤治疗后的疗效,对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易峰涛;张永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手术治疗65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75例,分为护理组、对照组.对两组的康复治疗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护理组显效24例(63%),有效13例(34%),无效1例(3%),总有效率97%;对照组显效10例(27%),有效20例(54%),无效7例(19%),总有效率(81%),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杨巧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开腹手术中使用鼓风机不同保温温度对其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新生低体重儿与足体重儿各30例,皆采取三种不同档次的保温温度45、43、38℃,手术中持续监测新生儿的左胸壁体表温度变化,记录入室时,麻醉后,消毒前,消毒后,切皮时,术中10、30、60 min,关腹后,手术结束时的温度.结果:(1)新生儿在不同的保温温度时,其各时期点的温度变化是有差异的(P<0.05),以消毒后体温低.(2)足体重儿中三种不同的保温温度,手术麻醉中体表温度在同一时间点上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而低体重儿在45℃保温温度相比43℃、38℃在入室时、麻醉后、消毒前、消毒后、切皮时的各时间点上差异有显著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对于足体重儿,采用三种不同档次的保温温度都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对于低体重儿,在入室至切皮这一时期内,应应用高档次的保温温度(45℃),体重越低,越需要高的中性温度.
作者:刘佩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当今政府正极力倡导改善医患关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服务,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然而这些多是一种表面上的、形式上的形象再塑,对于患者的实质要求还远远不能满足.
作者:赵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经心室按需起搏(VVI)和房室顺序生理性起搏(DDD)治疗术后随访6~84个月房颤的发生率.方法:7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均于术后6、24个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程控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部分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出现房颤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情况.平均随访时间6~84个月.结果: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在心脏起搏治疗24个月后总的房颤发生率为26%(20/78),其中经VVI起搏的46例患者房颤的发生率为37%(17/46),经DDD起搏的32例患者房颤发生率为9%(3/32),后者房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前者(P<0.05).结论:在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患者中,DDD起搏器较VVI起搏器有较低的房颤发生率.
作者:芮世宝;曹蘅;王安才;汪俊元;蔚有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5例患者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脑梗死41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0例(脑出血组),腔隙性梗死33例(脑隙性梗死组)及非脑卒中41例(对照组).结果:(1)脑卒中患者CRP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CRP水平高(P<0.05),脑梗死组较腔隙性梗死组水平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作者:钱巍;周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病,一般不难诊断,但在老年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由于基础疾病的掩盖,往往导致误诊或漏诊.2001-2007年我院共收治老年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共34例,其中有12例在首诊时均误诊为急性左心衰,其误诊率达35%,现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曹世雄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氯化锶(89SrCl2)联合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DP)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恶性肿瘤并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用89SrCl2静脉一次给药,剂量111~148MBq;联合组于89SrCl2用药3 d后静脉滴注99Tc-MDP,99Tc-MDP 2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5 d,然后用99Tc-MDP 5 mg静脉推注,连续15 d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单药组27例,骨转移灶消退,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33.3%;联合组29例,骨转移灶消退: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37.9%;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药组骨止痛效果,有效7例,显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1.5%;联合组止痛效果,有效11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止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89SrCl2联合99Tc-MDP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单药89SrCl2,对骨转移癌灶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官荣光;李繁;陈锦超;柯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将我院208例置双管多孔引流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与56例置单管引流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和单管引流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15.4%(32/208)和35.7%(20/56)(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术后双管多孔负压引流是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红;黄玲;施莹莹;张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动态观察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中炎性因子、氧化指标、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我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3月百草枯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每次250 ku,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5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I-9).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炎性因子,减少氧自由基损害,适用于百草枯中毒的治疗.
作者:谢东辉;章辉;郑兰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氨溴特罗(易坦静)口服液是由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仑特罗组成的复方化痰止咳制剂.我科2007年1-7月期间对该药疗效进行观察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妊娠期卵巢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腹腔镜手术后的临床结局.结果:10例妊娠期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单纯肿瘤剥除术8例,一侧附件切除术2例.手术时间20~45 min,术中出血20~100mL,住院时间3~5 d.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随访至足月,出生婴儿评分及体重无影响.结论:妊娠期进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
作者:肖颖丽;王静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