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残胃癌33例和残胃再发癌15例的外科治疗和生存率分析

卫子然;胡俊波;杨传永;曹志新;严群;胡元龙;龚建平

关键词:胃肿瘤, 胃残端, 外科手术, 生存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对残胃癌和残胃再发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8年1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的33例残胃癌和15例残胃再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和外科手术方式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累计生存率的比较.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早期癌9例,进展期癌39例;手术切除率为72.9%,其中根治性切除23例(47.9%),姑息性切除12例(25.0%),早期癌与进展期癌,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分化型腺癌与未分化型腺癌比较,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胃镜复查和合理的根治性手术是提高残胃癌和残胃再发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对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随机分组,利用不同浓度体外制备的AGE修饰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刺激,观察不同时间点每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表达量及细胞内HO-1 mRNA的表达.结果:AGE-BSA可增加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的释放并可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内HO-1 mRNA的表达.结论:AGE可上调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和细胞内HO-1 mRNA的表达.

    作者:卓凤婷;XUE Yao-ming;关美萍;SHA Jian-ping;魏民;ZOU Yi;曾展军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分析36例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于月经后半周期用药后月经量、经期、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随访治疗结束后排卵情况.结果:醋酸甲羟孕酮治疗3周期后月经期平均(6.57±1.16)d,月经量(56.28±9.51)mL,子宫内膜(9.24±1.74)mm,较治疗前厚度变薄,血红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常见副作用体重增加25例(69.44%).治疗后随访<40岁患者86%有排卵,而年龄>40岁患者仅28%有排卵.结论:三个周期月经后半周期补充醋酸甲羟孕酮方案治疗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适合用于年龄40岁以下患者,但有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肥胖年龄>40岁患者不是佳选择.建议治疗结束后随访患者排卵情况以免复发.

    作者:林芸;彭幼玲;闻安民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维生素K1佐治儿童支气管肺炎2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维生素K1佐治儿童支气管肺炎2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常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雾化吸入止咳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治疗,并视病情予以吸氧、吸痰、镇静等治疗,治疗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50 mL+维生素K1针10 mg,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维生素K1佐治儿童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对早期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疗效更明显.

    作者:许国钧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硬膜外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对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舒芬太尼硬膜外与静脉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对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在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30例,分为硬膜外组和静脉组.切皮前分别经硬膜外和静脉注射20μg舒芬太尼,观察术中患者对牵拉阑尾的反应情况.结果:两种注射途径均有预防牵拉反应的效果,但硬膜外组优良率高于静脉组(P<0.05):两组患者注药后脉搏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均稍降,静脉组下降明显(P<0.05),硬膜外组不良反应较静脉组少.结论:舒芬太尼硬膜外和静脉注射均有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作用,但硬膜外注射更安全有效.

    作者:索琨;许立新;佘守章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

    患者男,18岁,主因持续性上腹部疼痛2 d人院.患者于入院前2 d无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无放射,伴有呕吐,为胃内容物.

    作者:李华;赵红艳;赵建业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宫颈分泌物FFN、IGFBP-1及宫颈Bishop评分对足月妊娠临产时间的预测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分泌物胎儿纤连蛋白(FFN)、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BP-1)及宫颈Bishop评分进行足月妊娠,临产时间的预测,旨在寻找一种简便、快捷、客观、有效的预测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72例孕妇进行宫颈分泌物FFN、IGFBP-1检测及宫颈Bishop评分,并不给予任何干预等候自然临产.结果:随着宫颈成熟度的增加,宫颈分泌物IGFBP-1、FFN阳性率逐渐升高,宫颈成熟度与宫颈分泌物IGFBP-1、FFN阳性率呈正相关.FFN在预测分娩发动时间上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1.3%、83.3%、95.5%、71.4%.而IGFBP-1的是86.7%、76.9%、92.9%、62.5%,宫颈Bishop评分是86.5%、66.7%、82.1%、73.7%.结论:宫颈分泌物FFN、IGFBP-1不仅反映宫颈成熟度,也反映子宫下段的生理变化过程,可作为产程发动的指标.选择宫颈分泌物FFN或IGFBP-1联合宫颈Bishop评分进行分娩预测,可大大提高分娩预测的准确性.

    作者:朱宇;管华;黎敏球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约80%的HCC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HBV感染者发生HCC的危险性是无感染者的200余倍.

    作者:彭玉莲;陈曲波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18~35岁单纯性肥胖者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18~35岁单性纯肥胖者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107例18~35岁成人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按BMI值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肥胖组,采用超声仪时两组成人颈动脉进行检测,检测QT离散度,分析两组间颈动脉IMT与QT离散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IMT、QT离散度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QT离散度增大者IMT异常检出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两者有明显相关关系(OR=17.85,P<0.05).结论:18~35岁成人单纯性肥胖者QT离散度增大与IMT异常检出有一定的关联性,QT离散度可作为单纯性肥胖者早期监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指标之一.

    作者:万里凯;YANG Su-ping;张琴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眼窝成型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眼窝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实施眼内容物剜出后采用巩膜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眼眶.其中Ⅰ期植入16例,Ⅱ期植入6例.结果:随访观察3~24个月,眼睑外观饱满、义眼活动度好,植入物无排出、移位、眶内感染等.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是较为理想的眼窝填充物,适合于任何需要眶内植入者.

    作者:李鹏;王莉;高丹宇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实时超声造影在正常移植肝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定量研究正常移植肝的灌注,并与正常人肝脏灌注特点比较,总结移植肝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选取原位肝移植术后临床指标正常的患者(移植组)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35例,分别对肝脏行实时造影及声学定量分析,比较肝实质的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实时超声造影可动态显示肝实质内造影荆的增强过程,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客观反映造影剂的渡越过程.移植组肝动脉显影时间、门静脉显影时间、肝静脉显影时间、肝动静脉渡越时间、肝动脉-门静脉渡越时间、肝实质开始显影时间、增强峰值时间、峰值强度等与健康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移植肝的灌注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利用超声造影肝脏灌注显像对移植肝并发症的诊断时,可以考虑采用正常肝脏的指数.

    作者:周洋;杜联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微管相关蛋白1B和突触素I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了解FMR1基因(脆性X智力低下1号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B(MAPlB)的改变是否与突触异常有关,MAP1B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是否通过调节突触数量的改变起作用,以探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成年基因敲除(KO)组、成年野生(WT)组、新生KO组、新生WT组4组,每组10只,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AP1B及突触素I(synapsin I,SYN)的分布和表达.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DAB显色的平均光密度值(MOD)进行采集,分析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年龄组MAPlB与SYN在各脑区MOD值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成年KO组及新生KO组小鼠各个脑区中MAP1B与SYN的改变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FMR1基因敲除小鼠MAP 1B与SYN的表达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提示MAP 1B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不是通过调节突触数量的改变起作用的.

    作者:韦朝霞;易咏红;孙卫文;苏涛;邓维意;廖卫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各种助孕技术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5例OH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轻体瘦、多囊卵巢综合征为OHSS的主要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卵巢增大、腹胀、胸腹水、尿少、低蛋白血症、血液浓缩,甚至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经扩容、腹腔穿刺引流,必要时利尿、卵巢囊液抽吸术及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后,治疗效果肯定.结论:在促排卵药物的应用过程中,针对高危因素,探讨个性化的方案.以减少中重度OHSS发生率,可能是未来助孕技术的方向.

    作者:杨洁;王雪燕;陈敦金;刘益芬;钟柳英;陈小兵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我院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方法:对我院1999-2006年接种基础乙肝疫苗全程的30 986例1~3岁儿童采用ELISA法查乙肝5项标志物.结果:30 986例儿童中抗-HBs阳性儿童26 814例,阳性率86.53%.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对预防HBV的感染至关重要,要重视儿童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

    作者:陈继红;王鲁元;李卫宁;刘伟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肠上皮干细胞分裂、分化的信号转导机制

    肠上皮干细胞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与肿瘤、溃疡和吸收不良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肠黏膜的损伤修复也有重要意义,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徐丞;罗育其;吴承堂;刘泽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鼻咽癌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p5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大量文献报道,鼻咽癌组织p53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转移灶[1-2],在鼻咽原位癌和转移癌中均发现p53蛋白过表达且功能失活[3],说明p53蛋白的改变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梁玉莹;黎静;王卓才;赖日权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没有穷孩子

    工作日中午休息的时候,新同事酒窝买来几个可爱多蛋筒给我和小阿姨(美女加才女加研究生同事)分享.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残胃癌33例和残胃再发癌15例的外科治疗和生存率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对残胃癌和残胃再发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8年1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的33例残胃癌和15例残胃再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和外科手术方式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累计生存率的比较.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早期癌9例,进展期癌39例;手术切除率为72.9%,其中根治性切除23例(47.9%),姑息性切除12例(25.0%),早期癌与进展期癌,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分化型腺癌与未分化型腺癌比较,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胃镜复查和合理的根治性手术是提高残胃癌和残胃再发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作者:卫子然;胡俊波;杨传永;曹志新;严群;胡元龙;龚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葛根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仪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检测并观察其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速度的变化.结果: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90%.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脑循环和调节血流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莫蓉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超声诊断新生儿脑室内出血1例

    患儿孕32周早产,脐带扭转,胎盘1/2早剥,血性羊水,出生体重1 600 g.Apger评分1 min 6分,5 min 8分.生后无低血糖,有呼吸暂停及惊厥.

    作者:张欢;朱见秋;王海霞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疝环充填法及平片置入法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疝环充填法与平片置入法在不同类型疝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的3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疝环充填式30例,平片式修补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12个月,无伤口感染,术后无复发.结论:腹股沟嵌顿疝一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远期疗效尚待观察.疝环充填法与平片置入法修补,可以根据疝的不同分型而选择使用.对于被嵌顿内容物只要无脓肿形成、坏死肠管未破裂同样适合.

    作者:郭卫;刘忠民;杨栋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