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钧
工作日中午休息的时候,新同事酒窝买来几个可爱多蛋筒给我和小阿姨(美女加才女加研究生同事)分享.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支气管肺炎为麻疹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小儿.我们近3年来用痰热清雾化吸入治疗麻疹肺炎4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伯鹏;赵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对残胃癌和残胃再发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8年1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的33例残胃癌和15例残胃再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和外科手术方式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累计生存率的比较.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早期癌9例,进展期癌39例;手术切除率为72.9%,其中根治性切除23例(47.9%),姑息性切除12例(25.0%),早期癌与进展期癌,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分化型腺癌与未分化型腺癌比较,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胃镜复查和合理的根治性手术是提高残胃癌和残胃再发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作者:卫子然;胡俊波;杨传永;曹志新;严群;胡元龙;龚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住院患者72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治疗2个疗程.结果: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90%,吞咽功能评定前后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结论: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减低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欧阳樱君;利贞晶;李剑玲;潘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脑安胶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住院40岁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在一般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安胶囊,通过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CVHI)比较治疗前后血管血液动力学各指标变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结果:脑安胶囊治疗组2年后脑血管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大血流速度(Vmax)明显增高,外周阻力(RV)、特性阻抗(Zcv)、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和临界压(CP)明显下降,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低于时照组(P<0.01),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安胶囊能有效改善脑血管功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作者:HUANG Sheng-li;黄昭穗;LIU Kai-yuan;余桂翔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天眩清注射液对骨折后卧床患者头晕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5-9月因骨折于我科住院的患者,如果出现头晕症状,若能除外头颅外伤及高血压.则给予天眩清注射液7~14 d静脉点滴.观察其对于这类人群头晕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自身对照,疗效分为完全缓解、明显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4类,有效包括完全缓解和明显缓解,分别在用药第3、7天和第14天统计疗效,观察用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30例受试者入选本研究,头晕症状在3 d内完全缓解者18例,明显缓解8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6.7%;7 d内完全缓解者24例,明显缓解者2例,部分缓解者4例,有效率86.7%;14 d内完全缓解者28例,明显缓解者2例,有效率100.0%.在整个观察过程中,仅有1例反应输液时静脉有刺激症状,调慢输液速度后症状缓解.结论:天眩清注射液对因骨折卧床患者出现的非创伤性头晕症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霞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分析其与有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取T2DM组15例(其中无大血管病变者5例,伴大血管病变者10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的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制成超薄切片,置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T2DM组PBMC胞体增大,线粒体数目增多、肿胀、嵴紊乱、模糊或溶解或嵴间隙增宽、部分空泡化或完全空泡化;T2DM组PBMC线粒体总数和线粒体变性程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T2DM组PBMC线粒体形态改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病程等因素相关.结论:T2DM患者PBMC线粒体存在超微结构的损伤,而这种损伤与HbA1c、TG、病程长短等有关.
作者:张学思;薛耀明;申洪;高方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心脑血管事件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死亡率高,但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出现下降趋势.
作者:高红伟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化患者79例,根据Child-Pugh评分分为3组,A级组21例,B级组29例,C级组29例,另选取20例正常体检者为正常组.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患者再根据其入院症状分为消化道出血组与非出血组.ELISA法测定血清IGF-1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肝脏生化指标.结果:肝硬化A、B、C级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A、B、C级组间比较IGF-1水平亦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院者与非出血组IGF-1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IGF-1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其下降程度与肝脏病变程度有关;IGF-1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及预后的评价指标,但是不能作为预测上消化道出血概率的指标.
作者:HU Ying;徐雯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总结颅内肿瘤术后患者出现的不同临床精神症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颅内肿瘤术后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结果:本组46例颅内肿瘤术后精神症状患者均顺利康复,无一例发生受伤危险.结论:针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出现的不同临床精神症状,施以有效的心理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作者:肖介文;王念;吴丽萍;谢肖霞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nity,ROP)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期间出生的425例出生体重在2 000 g以内或孕周<34周的早产儿,对其进行眼底筛查并统计分析筛查情况.结果:在筛查的425例早产儿中发现各期(包括1、2期病变或个别4、5期晚期病变)ROP患儿92例(占21.6%),阈值前期ROP患儿21例(占4.9%),阈值期ROP患儿18例(占4.2%),急进性ROP的患儿5例(占1.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随着胎龄及出生体重的降低而明显呈上升趋势,胎龄及出生体重与ROP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胎龄和出生体重是R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低胎龄或低体重的高危早产儿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作者:罗亮;唐松;吴本清;张国明;李志光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16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16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Ki-67作为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也被检测.结果:p16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cyclinD1蛋白和Ki-67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cyclin D1蛋白过表达与临床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过表达与cyclinD1表达和细胞增殖评价因子Ki-67呈负相关(r=-0.598、-0.658,P<0.05).结论:在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13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 D1的过表达两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16的缺失可能还与口腔鳞癌细胞的分化、转移及增殖和预后有关.
作者:曹雷;WANG Li-hong;刘婷娇;LIU Pei-yong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K1佐治儿童支气管肺炎2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常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雾化吸入止咳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治疗,并视病情予以吸氧、吸痰、镇静等治疗,治疗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50 mL+维生素K1针10 mg,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维生素K1佐治儿童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对早期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疗效更明显.
作者:许国钧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患者分成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TCI组)和瑞芬太尼静脉恒速输注组(C组),每组60例.TCI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2μg/L,C组瑞芬太尼用量为1.0μg/(kg·h).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扩张宫颈结束时停止给药.结後果:两组清醒时间、准确定向时间、麻醉效果、异丙酚总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单纯静脉恒速输注效果相当,对于基层医院,采用单纯静脉恒速榆注更为合理.
作者:刘吉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行冠脉造影后,加强水化对造影剂所致肾功能损害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240例行冠脉造影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输液及加强水化,设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比较观察组造影前及造影后24、48 h的血清肌酐、尿微量蛋白的差异,以及与对照组造影后24 h及48 h血清肌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造影前后血清肌酐、尿微量蛋白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水化对造影剂所致的肾功能损害有减轻及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作用.
作者:吴友丽;何志兰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口服联合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FIA)增强在抑制胃肠道高信号及腹部小血管高信号中的作用,改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图像质量以提高对胰胆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在体外及临床实验的基础上,选取2 mL静脉用Gd-DTPA配制成100 mL浓度为0.01 mol/L的稀释液作为佳浓度和容量的MRCP口服用胃肠道阴性对比剂.对21例疑有胰胆管病变的患者行联合口服及静脉注射Gd-DTPA增强后10min行MRCP检查,分析增强前后胰胆管及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21例患者口服联合Gd-DTPA增强MRCP图像上,来自胰胆管树背景上的小血管信号影以及胃、十二指肠内潴留液高信号被明显抑制,肝脏和胰腺实质信号强度显著降低,使得胰胆管树各解剖结构的对比度提高,显示更加清楚,图像质量较口服联合Gd-DTPA增强前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明确或高度怀疑有胰胆管病变的患者,口服联合静脉注射Gd-DTPA增强能抑制胃、十二指肠内潴留液的高信号以及胰胆管树背号上的小血管信号,能进一步改善MRCP图像质量,结合动态增强T1WT能为胰胆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作者:陈翼;ZHAO Yun-hui;许乙凯;WANG Gui-sheng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运用直流电路的改变观察不同的桩道长度根端微渗漏情况.方法:选用16颗上下颌前牙随机分为A、B两个实验组.将糊剂和牙胶尖按临床治疗操作要求侧方加压充填根管,A组充填至根尖孔,B组充填至根管3/4处.然后进行桩腔预备.A组再细分为A1和A2两个小组,分别预备至1/2、3/4根长度,B组则预备充填至3/4处.用直流电观察根管冠根向剩余充填材料封闭根尖的能力.结果:A2组与A1和B组间差异都存在显著性(P=0.000).而A1组和B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48).结论:桩钉预备的长度在保证固位的前提下,根尖剩余充填材料越多越好.
作者:邹亚光;王洪吉;段永利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胆管癌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XCR4和VEGF蛋白在35例胆管癌标本、10例正常胆管标本中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中CXCR4的阳性表达率为54%(19/35),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7%(27/35);在正常胆管组织中未检测到CXCR4和VEGF的表达.癌组织中cxcR4和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5,P<0.05).CXCR4和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与否、复发关系密切,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无关.结论:CXCR4和VEGF在胆管癌中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与胆管癌的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霍胜军;TANG Hui-huan;魏伟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鼻唇沟任意型皮瓣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9例鼻唇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切除后的缺损应用上方蒂、下方蒂或侧方推进型鼻唇沟任意型皮瓣进行修复.结果:9例皮瓣转移修复后均成活,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鼻面部外形恢复满意.结论:鼻唇沟任意型皮瓣应用于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切除后修复结果满意.
作者:钟文伟;黄锦葵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育龄期妇女的异常子宫出血常常是由无排卵、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癌、宫体癌、宫内节育器和与妊娠相关疾病等引起.
作者:冯淑英;杨冬梓 刊期: 200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