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凤婷;XUE Yao-ming;关美萍;SHA Jian-ping;魏民;ZOU Yi;曾展军
患儿孕32周早产,脐带扭转,胎盘1/2早剥,血性羊水,出生体重1 600 g.Apger评分1 min 6分,5 min 8分.生后无低血糖,有呼吸暂停及惊厥.
作者:张欢;朱见秋;王海霞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肺纤维化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肺成纤维细胞(NLF)和肺纤维化大鼠肺成纤维细胞(MLF)分别于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中孵育;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变化;MTT法检测吸光值,计算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姜黄索对MLF有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r=0.723:P<0.01)与时间依赖性(r=0.625,P<0.05).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姜黄素处理组MLF凋亡率较阴性对照组(4.29%)显著升高(P<0.01),并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姜黄素不能抑制NLF增殖,对其凋亡影响无显著性.结论:姜黄素在体外对MLF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而对NLF无明显影响.提示姜黄素可以通过诱导肌成纤维细胞的凋亡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高蔚;ZHANG De-ping;华云峰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12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组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中药组口服金水宝胶囊,西药组注射凯时针剂,中西药组口服金水宝胶囊并注射凯时针剂.观察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结果: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疗效(P<0.05).中西药结合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也优于单用药物的作用.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确切.
作者:黄玉宇;黄萍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消瘀化石合剂对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促进排石和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肾结石患者80例,按3:1比例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20),均行ESWL术治疗,治疗组加用消瘀化石合剂,疗程30 d.观察治疗前后结石排出情况,尿中红细胞数的变化及血清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碎石后3、7 d,尿中红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碎石后1、3 d,患者ET-1含量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消瘀化石合荆可协同ESWL提高肾结石的治疗效果,并在防止ESWL对于肾脏损伤及促进损伤肾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孙锋;陈辉;李洪杰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是指脱出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椎弓根外缘以外,压迫了自同一椎间隙水平发出的神经根,从而造成同节段神经根支配区剧烈的下肢放射痛伴腰骶部疼痛,同时还伴有受损神经根支配区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或运动功能损伤.
作者:肖斌;李健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菌群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行痰一般茵及真菌培养,确定菌种后进行药物体外敏感检测.结果:检出致病菌209株,其中G-杆菌(74.2%),真菌(16.7%),G+球菌9.1%.药敏试验显示:阿米卡星敏感性高(72.3%),头孢唑啉低(21.6%).结论: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致病菌以G-杆菌分布高,真茵次之.丁胺卡那药物的敏感性高,可以作为老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许岩;宋晓东;朱红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住院患者72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治疗2个疗程.结果: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90%,吞咽功能评定前后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结论: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减低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欧阳樱君;利贞晶;李剑玲;潘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肠上皮干细胞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与肿瘤、溃疡和吸收不良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肠黏膜的损伤修复也有重要意义,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徐丞;罗育其;吴承堂;刘泽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刘氏跌打酒结合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228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刘氏跌打酒外敷,活血止痛汤内服,对照组采用七叶皂甙钠静脉滴注,分别观察两组肿胀消退情况和疼痛缓解程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对肢体肿胀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P>0.05);对疼痛的缓解,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用药期间无重大不良反应.结论:刘氏跌打酒结合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永鑫;刁鉴伟;韦欢;王小鹏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8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0例,Ⅱ级切除6例,Ⅲ级切除2例.随访1~2年,2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影像学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细致的显微操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作者:赵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大量文献报道,鼻咽癌组织p53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转移灶[1-2],在鼻咽原位癌和转移癌中均发现p53蛋白过表达且功能失活[3],说明p53蛋白的改变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梁玉莹;黎静;王卓才;赖日权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心脑血管事件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死亡率高,但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出现下降趋势.
作者:高红伟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了解FMR1基因(脆性X智力低下1号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B(MAPlB)的改变是否与突触异常有关,MAP1B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是否通过调节突触数量的改变起作用,以探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成年基因敲除(KO)组、成年野生(WT)组、新生KO组、新生WT组4组,每组10只,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AP1B及突触素I(synapsin I,SYN)的分布和表达.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DAB显色的平均光密度值(MOD)进行采集,分析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年龄组MAPlB与SYN在各脑区MOD值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成年KO组及新生KO组小鼠各个脑区中MAP1B与SYN的改变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FMR1基因敲除小鼠MAP 1B与SYN的表达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提示MAP 1B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不是通过调节突触数量的改变起作用的.
作者:韦朝霞;易咏红;孙卫文;苏涛;邓维意;廖卫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运用核素肺灌注显像对血压正常伴右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肺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和直观的客观依据.方法: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抗凝组,在治疗前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应用半定量法计算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defect score,PPDs)和灌注改善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improve score,PPIs).治疗前、治疗后7~10 d及25~30 d的PPDs分别记为PPDsD0、PPDsD10和PPDsD30.各组PPDsD0与PPDsD30之差、PPDsD0与PPDsD10之差、PPDsD10与PPDsD30之差分别记为PPIS、PPIsl1、PPIsI2.结果:溶栓组、抗凝组PPDs在治疗后均随时间显著降低(P<0.001);溶栓组PPIsI1明显大于抗凝组;两组PPIsI2无明显差异.在整个观察期间(治疗后1个月),溶栓组PPIs明显大于抗凝组.结论:溶栓治疗较单抗凝治疗能够更加迅速而持续地改善肺栓塞患者的肺血流灌注,应用肺灌注显像可以准确地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肺血流变化.
作者:FENG Yong;张汝森;HU Ying-jian;何红园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分析其与有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取T2DM组15例(其中无大血管病变者5例,伴大血管病变者10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的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制成超薄切片,置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T2DM组PBMC胞体增大,线粒体数目增多、肿胀、嵴紊乱、模糊或溶解或嵴间隙增宽、部分空泡化或完全空泡化;T2DM组PBMC线粒体总数和线粒体变性程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T2DM组PBMC线粒体形态改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病程等因素相关.结论:T2DM患者PBMC线粒体存在超微结构的损伤,而这种损伤与HbA1c、TG、病程长短等有关.
作者:张学思;薛耀明;申洪;高方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后果的分析,探讨对异位骨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56例患者患者髋关节手术(其中髋臼骨折手术46例,髋关节置换术lO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共发生异位骨化21例,发生率37.5%.结论:髋关节术后异位骨化应早预防,早期行放射治疗或者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药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和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有效药物.手术切除是异位骨化形成后导致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唯一治疗手段.
作者:易显树;JIANG Di-qian;杨洪彬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善得定、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AGVB)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00例肝硬化并AGVB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善得定、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记录两组的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善得定和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均能有效控制AGVB,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78%,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和善得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善得定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AGVB的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但起效时间不同,可酌情选用.
作者:熊华联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和两者复合物对早期股骨头坏死(ANFH)修复的疗效.筛选出佳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A、B组又分左、右侧组.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双侧ANFH模型,A、B右侧组植入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A左侧组植入复合自体BMSC的明胶海绵,B左侧组植入OAMC组植入空白明胶海绵,术后2、4、6、8周随机取A、B两组各3只动物、C组1只动物,影像学检查后处死,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X线显示,自实验第4周后A、B右侧组钻孔缺损区成骨明显优于左侧组及C组,表现为中心密度增高,缺损腔缩小,边缘模糊,6周时出现骨小梁结构,8周时有正常骨小梁结构;左侧组仅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中心密度及边缘密度逐渐增高,形成硬化线,但无骨小梁结构,C组缺损区出现囊性变扩大并有塌陷.(2)组织学显示,A、B右侧组缺损区,2周时有成骨细胞,4周时有骨小梁及类骨质填充,6周时有成熟骨小梁和骨髓组织出现,8周时骨小梁成熟和骨髓组织形成:A、B左侧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其组织学修复及新骨塑性与改建均不如各自的右侧组.结论:自体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对兔早期ANFH修复作用优于单独应用BMSC和OAM,是目前治疗ANFH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YANG Xin-ming;石蔚;DU Ya-kun;黄艳平;MENG Xian-yong;邹宇纬;YIN Yan-lin;李化光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艾素(国产泰素帝,docetaxel,DOC)联合顺铂(cisplatin,DDP)与长春瑞滨(vinorelbine,NCB)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u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方法: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的83例晚期NSCILC患者分为艾素联合顺铂组(DP组)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组(NP组),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其中DP组加例,NP组43例,每个受试者均接受两个及以上周期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DP组为41%.NP组为3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进展生存期DP组为6.2个月,NP组为5.6个月(P>0.05).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DP组为18%,NP组为37%(P<0.05).结论:DP方案和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肯定且相似,但DP组严重的骨髓抑制低于NP组,患者更易耐受DP方案化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新宁;温宗秋;刘魁凤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化患者79例,根据Child-Pugh评分分为3组,A级组21例,B级组29例,C级组29例,另选取20例正常体检者为正常组.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患者再根据其入院症状分为消化道出血组与非出血组.ELISA法测定血清IGF-1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肝脏生化指标.结果:肝硬化A、B、C级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A、B、C级组间比较IGF-1水平亦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院者与非出血组IGF-1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IGF-1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其下降程度与肝脏病变程度有关;IGF-1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及预后的评价指标,但是不能作为预测上消化道出血概率的指标.
作者:HU Ying;徐雯 刊期: 200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