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痘疮样糠疹样二期梅毒疹1例

华海燕;叶静静;马丽俐

关键词:痘疮样, 糠疹, 瘙痒, 患者, 诊治, 已婚, 褪色, 疼痛, 四肢, 色斑, 躯干, 皮疹, 工人, 蚕豆
摘要:患者女,52岁,已婚,工人.因全身皮疹伴瘙痒1周,于2007年7月来我科就诊.2007年7月初,患者无明显诱因下躯干、四肢出现散在蚕豆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部分中央有水疱,伴瘙痒,无疼痛.当时未予特殊诊治.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的抗病毒效果,以及该疗法对拉米夫定致停药后反跳和治疗中耐药突变的影响,从而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0例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予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B组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C组予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12周后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直至治疗结束.以上3组的疗程均是52周,分别在治疗的12、36、52周和停药后第12周抽血,检测各组血清ALT,HBeAg及HBV DNA变化,同时运用基因芯片技术,于治疗结束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的突变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0.O%、65.0%、75.0%;HBeAg阴转率分别为55.0%、67.5%、60.0%;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5.0%、12.5%、12.5%;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72.5%、70.0%、75.0%;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YMDD突变发生率为17.5%.C组为5.0%,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联合用药可以防治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发生.A组停药后反跳发生率(27.5%)显著高于C组(7.5%),说明联合用药可以减少拉米夫定停药后反跳的发生.结论:联合治疗在总体上不能提高抗病毒的效果,但能减少拉米夫定致停药后反跳和治疗中耐药突变的发生.

    作者:陈文郁;陈兰春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实时超声造影在正常移植肝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定量研究正常移植肝的灌注,并与正常人肝脏灌注特点比较,总结移植肝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选取原位肝移植术后临床指标正常的患者(移植组)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35例,分别对肝脏行实时造影及声学定量分析,比较肝实质的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实时超声造影可动态显示肝实质内造影荆的增强过程,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客观反映造影剂的渡越过程.移植组肝动脉显影时间、门静脉显影时间、肝静脉显影时间、肝动静脉渡越时间、肝动脉-门静脉渡越时间、肝实质开始显影时间、增强峰值时间、峰值强度等与健康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移植肝的灌注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利用超声造影肝脏灌注显像对移植肝并发症的诊断时,可以考虑采用正常肝脏的指数.

    作者:周洋;杜联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患者分成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TCI组)和瑞芬太尼静脉恒速输注组(C组),每组60例.TCI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2μg/L,C组瑞芬太尼用量为1.0μg/(kg·h).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扩张宫颈结束时停止给药.结後果:两组清醒时间、准确定向时间、麻醉效果、异丙酚总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单纯静脉恒速输注效果相当,对于基层医院,采用单纯静脉恒速榆注更为合理.

    作者:刘吉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客体关系量表在精神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精神疾病的客体关系特点,为临床中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应用客体关系自主同一性量表(MOA)测量符合入组标准的32例正常成人、32例分裂症(偏执型)患者、30例抑郁症(单相)患者及31例躁狂症患者客体关系水平.结果:采用三分法,各组在高客体关系水平及低客体关系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中客体关系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采用MOA七因子区分各种精神疾病,显示在分离自主的相互作用、分离自主的相似活动、依赖活动、毁灭性不平衡(DI)等变量上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DI可能作为区分正常人与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指标.结论:在不同客体关系水平上,不同精神疾病客体关系各有特点,部分客体关系变量在精神疾病鉴别上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彭红军;MENG Xian-zhang;龙英;GUO Yang-bo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超前镇痛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B组于麻醉拔管后缓慢静注凯纷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C组以生理盐水5 mL缓慢静注,注药时间均为2 min.观察术后1、2、4、8、12、24 h疼痛评分:凝血功能异常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A组也明显低于B组(P<0.05).3组各时点均无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3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较术后应用能有效减轻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作者:曾睿峰;NI Yu-Fei;王建光;LI Jun;连庆泉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晕针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08例静脉采血出现不同程度晕针症状的患者,针对诱因进行心理护理和临床处理.结果: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对症处理,本组108例病例完全恢复,无发生后遗症和意外事故.结论:通过对体检晕针患者进行正确、及时诊断及对症处理,可避免静脉采血晕针病例意外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瑞珍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经皮气管切开术术后出血2例

    病例1 患者男,54岁,因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窒息,昏迷,行气管插管术,经皮气管切开术.

    作者:徐跃峤;陈文劲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侧卧位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下取石治疗上尿路结石56例

    目的:探讨侧卧位施行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下取石(MPCNL)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上尿路结石侧卧位施行MPCNL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铸形结石3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3例.结果:56例均手术成功,无穿刺失败或中转开放手术.一次结石取净率80%,两次手术合计达96%.术中均无输血,无肠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侧卧位施行MPCNL手术患者易耐受,手术更安全,术中碎石易排出,效果良好.

    作者:王森;罗力;梁坚;李文雄;李峻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骨髓基质干细胞、骨诱导活性材料和两者复合物治疗兔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和两者复合物对早期股骨头坏死(ANFH)修复的疗效.筛选出佳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A、B组又分左、右侧组.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双侧ANFH模型,A、B右侧组植入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A左侧组植入复合自体BMSC的明胶海绵,B左侧组植入OAMC组植入空白明胶海绵,术后2、4、6、8周随机取A、B两组各3只动物、C组1只动物,影像学检查后处死,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X线显示,自实验第4周后A、B右侧组钻孔缺损区成骨明显优于左侧组及C组,表现为中心密度增高,缺损腔缩小,边缘模糊,6周时出现骨小梁结构,8周时有正常骨小梁结构;左侧组仅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中心密度及边缘密度逐渐增高,形成硬化线,但无骨小梁结构,C组缺损区出现囊性变扩大并有塌陷.(2)组织学显示,A、B右侧组缺损区,2周时有成骨细胞,4周时有骨小梁及类骨质填充,6周时有成熟骨小梁和骨髓组织出现,8周时骨小梁成熟和骨髓组织形成:A、B左侧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其组织学修复及新骨塑性与改建均不如各自的右侧组.结论:自体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对兔早期ANFH修复作用优于单独应用BMSC和OAM,是目前治疗ANFH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YANG Xin-ming;石蔚;DU Ya-kun;黄艳平;MENG Xian-yong;邹宇纬;YIN Yan-lin;李化光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异常子宫出血与剖宫产瘢痕宫壁缺损

    育龄期妇女的异常子宫出血常常是由无排卵、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癌、宫体癌、宫内节育器和与妊娠相关疾病等引起.

    作者:冯淑英;杨冬梓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鲍曼不动杆菌98株耐药分析

    鲍曼杆菌是一类有荚膜、无动力、需氧、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医院环境、人体皮肤,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作者:栾琳;梁弘纲;孙文娜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疝环充填法及平片置入法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疝环充填法与平片置入法在不同类型疝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的3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疝环充填式30例,平片式修补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12个月,无伤口感染,术后无复发.结论:腹股沟嵌顿疝一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远期疗效尚待观察.疝环充填法与平片置入法修补,可以根据疝的不同分型而选择使用.对于被嵌顿内容物只要无脓肿形成、坏死肠管未破裂同样适合.

    作者:郭卫;刘忠民;杨栋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观察钠模式和超滤模式联合应用对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方法:收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透析中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并观察标准透析和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低血压组透析中超滤量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血尿素氮和肌酐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超声心动图的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压组左室肥厚、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与标准透析相比,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发生低血压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JIANG Li-ping;黄雯;MENG Xiu-yun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鼻唇沟任意型皮瓣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鼻唇沟任意型皮瓣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9例鼻唇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切除后的缺损应用上方蒂、下方蒂或侧方推进型鼻唇沟任意型皮瓣进行修复.结果:9例皮瓣转移修复后均成活,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鼻面部外形恢复满意.结论:鼻唇沟任意型皮瓣应用于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切除后修复结果满意.

    作者:钟文伟;黄锦葵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眼窝成型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眼窝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实施眼内容物剜出后采用巩膜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眼眶.其中Ⅰ期植入16例,Ⅱ期植入6例.结果:随访观察3~24个月,眼睑外观饱满、义眼活动度好,植入物无排出、移位、眶内感染等.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是较为理想的眼窝填充物,适合于任何需要眶内植入者.

    作者:李鹏;王莉;高丹宇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金属硫蛋白非融合性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表达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非融合性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大肠杆菌BL21中的PET-GST-MT质粒为模板,PCR扩增目的片段,双酶切,胶回收纯化,连接至pGEM-T载体扩增,双酶切,亚克隆至pBV220我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中.结果:PCR产物大小符合要求.重组质粒PBV220-MT双酶切鉴定与其一致,测序结果正确.结论:成功构建MT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从DH-5α-pBV220-MT工程菌中表达并纯化非融合性MT打下基础.

    作者:TAN Jie-ying;付欣;LI Bing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没有穷孩子

    工作日中午休息的时候,新同事酒窝买来几个可爱多蛋筒给我和小阿姨(美女加才女加研究生同事)分享.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各种助孕技术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5例OH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轻体瘦、多囊卵巢综合征为OHSS的主要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卵巢增大、腹胀、胸腹水、尿少、低蛋白血症、血液浓缩,甚至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经扩容、腹腔穿刺引流,必要时利尿、卵巢囊液抽吸术及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后,治疗效果肯定.结论:在促排卵药物的应用过程中,针对高危因素,探讨个性化的方案.以减少中重度OHSS发生率,可能是未来助孕技术的方向.

    作者:杨洁;王雪燕;陈敦金;刘益芬;钟柳英;陈小兵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吉非替尼治疗Ⅳ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33例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Ⅳ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经过至少1次化疗无效的Ⅳ期耐药NSCLC患者33例,应用口服吉非替尼250 mg口服,每天1次,1粒/次,服药3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33例Ⅳ期耐药NSCLC患者中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1例(3%),部分缓解11例(33%),稳定9例(27%),无变化1例(3%),进展11例(33%),有效率为36%,疾病控制率为63%.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1例患者死于重症间质性肺病变(3%),痤疮样皮疹28例(85%),皮肤瘙痒31例(94%),四肢关节疼痛9例(27%),腹泻25例(76%),食欲减退29例(88%),大部分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并且停药后多可自行停止.结论:吉非替尼治疗Ⅳ期耐药NSCLC肯定有效,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相关症状,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作者:胡凤琼;林金容;张莉国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菌群分布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菌群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行痰一般茵及真菌培养,确定菌种后进行药物体外敏感检测.结果:检出致病菌209株,其中G-杆菌(74.2%),真菌(16.7%),G+球菌9.1%.药敏试验显示:阿米卡星敏感性高(72.3%),头孢唑啉低(21.6%).结论: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致病菌以G-杆菌分布高,真茵次之.丁胺卡那药物的敏感性高,可以作为老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许岩;宋晓东;朱红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