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按摩联合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尿潴留61例

杨进标;程肖芳;罗菊珍;谢建;徐金花

关键词:手法按摩, 针灸治疗, 前列腺增生症, 手术治疗, 常见多发病, 药物治疗, 生存质量, 身心健康, 反复发作, 中老年, 尿潴留, 发病率, 电切除, 汽化, 男性, 疾病, 患者, 国内
摘要:前列腺增生并尿潴留是中老年男性常见多发病,该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目前国内外对这类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或汽化电切除术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7、alpha-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hixmetalloproteinases-7,MMP-7)与alpha-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ele actin,alpha-SMA)的表达.方法:选有淋巴转移的乳腺癌患者33例,在相邻切片上分别对比SDF-1及MMP-7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的免疫组化的表达,同时在有SDF-1表达的邻近蜡块切片观察alpha-SMA的表达.结果:在有腋窝淋巴转移的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DF-1、MMP-7均强表达,与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有SDF-1表达的相邻石蜡切片存在alpha-SMA相似部位的表达;SDF-1和MMP-7表达有相关性.结论:SDF-1、MMP-7、alpha-SMA均与乳腺癌恶性行为相关,间质中SDF-1表达与肌成纤维母细胞相关:SDF-1和MMP-7存在相同联系性.

    作者:刘红光;齐海智;康颖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对比

    目的:瑞芬太尼是新一代人工合成的超短效能的阿片μ受体激动药,本研究时比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应用中的循环稳定性与患者术终意识恢复程度.方法:30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为R组,瑞芬太尼浓度10μg/mL,剂量2μg/kg;F组,芬太尼浓度25μg/mL,剂量3~4μg/kg,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完成5 min后,各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在上头架、切皮、开颅、关颅、缝皮时,静脉追加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F组在缝皮结束时停药;R组在拿掉头钉、拿走头架后停药.分别于入室(基础值)、诱导低值、插管、上头架、切皮、开颅、关颅、卸头架、拔管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患者停药后拔管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患者SBP、DBP和HR在麻醉诱导时均降低.插管和拔管后.F组循环变化较大,R组循环无明显变化.术中各阶段R组的SBP、DBP和HR低于F组.R组术终苏醒更迅速,拔管早、意识恢复快.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可迅速调整麻醉深度,达到有效镇痛并抑制麻醉操作和手术刺激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又能使患者迅速清醒.

    作者:张立敏;戚思华;王昕;邹玉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中度疼痛癌症患者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目的:观察中度癌症疼痛患者(NRS评分4-6分)直接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生存质量改变及毒副反应评估.方法:共入选病理确诊的有疼痛主诉(NRS评分为中度疼痛)恶性肿瘤患者31例,直接给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观察起效时间、疗效、生存质量改变及毒副反应.结果:(1)止痛疗效.起效时间为8~15 h,中位时间为11 h;治疗后第48小时疼痛评估临床获益97%(30/31),总有效率81%(25/31);治疗后第72小时临床获益100%(31/31),总有效率97%(30/31).(2)生存质量评估.治疗后第72小时ECOG评分,显效19%(6/31),有效55%(17/31);治疗后第7天ECOG评分,显效23%(7/31),有效65(20/31).(3)毒副反应.治疗过程中发生便秘5例(16%)、恶心2例(6%)、呕吐2例(6%)、疲倦7例(23%)、头晕1例(3%).研究过程中未发现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结论: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度疼痛癌症患者直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疗效满意,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和改善,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黄凌;马冬;李文瑜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I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的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茵临床株中I类整合酶基因及相关的8ul I和qac E△1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嗯唑的敏感性.PCR扩增检测int I l基因、sul I和qacE△l基因.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有噁唑的耐药率为12.73%,int I l、qacE△1-sul I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09%、7.27%,多数阳性株对磺胺甲噁唑呈高低抑菌浓度.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耐药性增加可能与I类整合子的存在有关.

    作者:方小龙;陈群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血小板单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探讨血小板单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2例次血小板单采术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进行护理及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血小板单采治疗前患者平均血小板水平为(1 398±217)×109/L,单采治疗后为(936±185)×109/L,下降约1/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采治疗护理要点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先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良好的循环压力和流速,术后应观察出血情况.结论:血小板单采术能迅速、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小板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卢映红;吕秀燕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瓣膜置换术中左心房损伤的防治体会

    目的:探瓣膜置换术中左心房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经验.方法:1993年12月至2007年6月,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480例,其中行主动脉、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120例,均从右房、房间隔径路行二尖瓣置换,发生左房不同部位、不同程度损伤25例,均在心脏复跳、停循环后发现,并先在直视下从心外膜直接修补,18例成功,7例在重建体外循环下从心房内修补.结果:本组25例患者,18例直接修补成功,7例在重建体外循环下从心房内修补,其中1例于术后第2天死亡.结论:损伤出血其临床表现隐匿,尤其是左房后壁、左房顶部出血,往往在心脏复跳、停机以后发现.所以在停机拔管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各个心脏切口有无出血,若发现出血在心脏跳动下直接修补有困难,应果断再次停循环从心房内修补.

    作者:周耀洪;尚文军;吴功志;吴亦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显微外科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68例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并硬脑膜重建扩容术,术中常规去除后颅窝颅骨约5 cm×6cm,在显微镜下将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在软脑膜下隐性切除,使下疝部分上移,并松解小脑扁桃体与延髓的粘连以及颈、延髓周围的蛛网膜粘连,术毕应用自体筋膜行后颅窝硬脑膜扩大修补.使后颅窝扩容.结果:68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感觉障碍症状缓解者59例,有效率86.8%(59/68);根性症状恢复有效率62例.有效率91.2%(62/68);小脑和后组脑神经症状恢复有效率88.2%(60/68);肌力改善有效率76.4%(52/68);肌肉萎缩无明显变化.MRI复查脊髓空洞消失或基本消失者64例,较前缩小者3例,无改变者1例.结论: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行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并硬脑膜重建扩容术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华;郑鲁;常书锋;楚燕飞;方丹东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妊娠期糖尿病尿白蛋白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30~38周妊娠期糖尿病(GDM)尿白蛋白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检测47例GDM(GDM组)及56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妊娠30~32周、妊娠36~38周首次晨尿的白蛋白,随访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30~32周、妊娠36~38周GDM组尿白蛋白分别为(5.014±2.634)mg/L、(13.716±12.707)mg/L,对照组为(4.050±1.320)mg/L、(6.516±1.023)mg/L,两组尿白蛋白均随孕周增加而增多(P<0.05).妊娠36~38周GDM组尿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GDM组尿白蛋白异常增高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尿白蛋白正常者(P<0.05),GDM尿白蛋白正常者围生儿结局与正常妊娠者相似(P>0.05).结论:GDM尿白蛋白与其围生儿结局有关,尿白蛋白有望作为GDM孕妇的临床监测指标,进而指导正确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改善围生儿结局.

    作者:邢长英;王德芬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高压氧吸氧面罩致皮肤丘疹1例

    患者女,20岁,2008年2月20日因车祸致头部撞伤,头颅CT未见异常,在门诊常规治疗后回家.3月18日诉头痛、头昏在我院门诊复诊,医生建议行高压氧治疗,经体检无高压氧禁忌.

    作者:王声菊;陈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下局部凝血酶封闭医源性假性动脉瘤体会

    随着心血管病的介入诊疗的广泛开展,穿刺造成的血管并发症逐渐增多,假性动脉瘤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血管并发症.我们临床上假性动脉瘤发生的比例在0.03%~0.4%,有报道[1-2]在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可达11%.一旦发生假性动脉瘤,徒手或在超声探头引导下压迫常常可以使其闭合.

    作者:刘迎午;陈庆来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突陨的新星

    云年的年初五,我很不情愿地从家里赶回医院值班,我不断安慰自己:我已经算是幸福的了,还有同志年三十、年初一值班呢,而且还可以向许教授学习.

    作者:折翼天使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压氧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中的变化.旨在评价高压氧治疗新生儿HIE的临床价值.方法:76例HIE患儿(包括32例轻度HIE,24例中度HIE,20例重度HIE)被平均分为高压氧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0 d进行NSE测定,另选10例健康儿作为正常儿组,亦进行NSE测定.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NSE水平高压氧组(轻、中、重度)分别为(12.0 4±2.5)、(19.4±3.5)、(28.4±8.8)μg/L;常规治疗组(轻、中、重度)分别为(11.9±2.6)、(19.2±3.4)、(28.2±8.9)μg/L;正常儿组为(6.4±2.0)μg/L.治疗后NSE水平高压氧组(轻、中、重度)分别为(6.5±2.0)、(6.5±2.1)、(6.8±3.0)μg/L;常规治疗组(轻、中、重度)分别为(8.0±2.0)、(8.4±2.2)、(9.8±3.2)μg/L;正常儿组为(6.2 4±2.1)μg/L.不同程度HIE惠儿治疗前NSE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0d后不同程度HIE患儿NSE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且高压氧组下降得更为显著;高压氧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两者NSE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更有效改善HIE患儿血NSE水平.促使受损脑细胞尽快恢复.

    作者:安涛;郭晓清;蒲秀红;李茜;吴琼;谭焱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核素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愈合后形成的一种超过原始损害边缘,向周围正常组织不断扩张的结缔组织,呈瘤样增生,是机体对组织损伤产生的病理性修复反应,以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沉积为特点.瘢痕疙瘩有时会对生活造成不便,产生痛痒感,影响局部的功能和美观,尤其是暴露部位,Bock等[1]还详细评估了瘢痕疙瘩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瘢痕疙瘩虽然历史久远,但在治疗方面仍然是医学上的难题之一.放射性核素在治疗瘢痕疙瘩上有其独特的效果,具有方便、经济、可携带的优点,射线损伤小,尤其适合小儿和青年,安全可靠.现将其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赵晓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脑卒中391例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基层二级中医院治疗脑卒中的佳模式.方法:对39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早期的针灸、康复治疗,住院期间的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出院后1年内的电话随访及督促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出院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巴氏指数,出院后的卒中复发及继续治疗情况.结果:出院时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其中334例患者巴氏指数达到75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占85.4%,157例患者达到100分,生活全面自理,占40.2%.出院后1年内卒中复发者8例,占2.0%,均为脑梗死复发.356例患者病情平稳且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能坚持遵医嘱治疗,定期到社区医院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变化,并逐渐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占91.0%.结论:这种具备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的针灸、康复治疗、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及督促治疗等几方面的治疗模式,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残疾程度,并能够明显减少卒中复发率.这种治疗模式适合于基层二级医院,尤其是基层中医院,可能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从而改变基层农村脑卒中的诊疗现状.

    作者:张龙生;王新燕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0例分娩方式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海口市琼山区妇幼保健院17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110例与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19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51例与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51例进行对照.结果:170例中73例行阴道试产,5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9.9%;RCS 119例,手术产率70.0%.VBAC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时间比VBAC组长,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PCS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作者:唐丽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rAAV/HCV核心抗原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rAAV/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基因[hepatitis C virus(HCV)core gene]转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AAV(d16.95)/Core p5(简称rAAV/Core),并以pSH3包装系统制备该病毒.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前体细胞),以rAAV/Core病毒转染DC前体细胞(基因转染组),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d诱导成熟.3 d后.收集部分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Core转染效率及HCV核心抗原在Dc中的表达情况.7 d后,收集细胞,PCR/Southern blot分析rAAV/Core DNA在DC染色体的整合情况.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标志CDla、CD40、CD80、CD83、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rAAV/Core成功转染DC,质粒DNA整合到DC染色体上,HCV核心抗原基因在DC内表达,DC成熟不受病毒转染影响,具有典型DC外观并高表达特异的成熟DC表面标志.结论:rAAV/Core转染和制备DC的成功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DC免疫治疗打下实验室基础.

    作者:尤长宣;苏瑾;廖旺军;张军一;Yong Liu;罗荣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忙碌并快乐着

    夜班来了五六个病人,三个心肌梗死的有两个要作急诊介入手术.行话说得好,时间就是心肌,意思就是介入手术越早实行,血管开通越早,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细胞就会越多,同时病人的预后也会越好.

    作者:谷云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紫杉醇与常规化疗药物对人骨肉瘤细胞的毒性比较

    目的:比较紫杉醇与阿霉素、甲氨蝶呤及顺铂对人骨肉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强度及多药耐药特性,并研究其相互作用.方法:应用细胞计数、形态学观察、AO/EB染色、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比较紫杉醇与上述3种常规化疗药物对MG-63、新鲜骨肉瘤组织块及荷瘤裸鼠的作用;原住杂交及western blot研究紫杉醇和阿霉素分别诱导的MG-63多药耐药细胞模型中MDR-1的表达;比较维拉帕米逆转其耐药倍数.结果:紫杉醇与常规化疗药物有一定协同作用,单独应用时对人骨肉瘤细胞的抑制率稍低于其他3种药物,但诱导的凋亡率高:紫杉醇与阿霉素诱导的多药耐药对MDR-1的依赖程度不同.结论:紫杉醇与阿霉素、甲氨蝶呤及顺铂对骨肉瘤细胞有协同作用,且对耐阿霉素的骨肉瘤细胞有杀伤作用.

    作者:杨彩虹;陈安民;曾恒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经颈经肝联合介入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16例

    目的:观察经颈经肝联合介入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经颈经肝联合入路介入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患者16例,扩张病变肝静脉主干直径至10~12mm,其中2例于右肝静脉主干置入支架.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全部痊愈出院.出院时腹水消退,脾脏明显缩小.随访3~38个月,1例复发,右肝静脉狭窄至2mm,再次球囊扩张后痊愈,复发率6%.结论:重视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诊断,采用经颈经肝联合介入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疗效确切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余朝文;高涌;周为民;聂中林;余立权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卵巢囊腺肿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卵巢囊腺肿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卵巢囊腺肿瘤的CT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3例中浆液性囊腺瘤10例,其中多房1例,单房9例,密度均匀,囊壁可薄可厚或不均匀;黏液性囊腺瘤8例,其中多房6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多发大小不等子囊,单房2例,密度均匀.囊壁较厚: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3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均表现密度不均匀囊实性肿块影,囊壁厚薄不均匀或壁结节样突起,其中4例伴有大量的腹水.结论:多房黏液性囊腺瘤及单房浆液性囊腺瘤cT诊断率极高,当肿块出现囊实性改变,不规则壁增厚及壁结节,软组织成分多,特别出现大量腹水时,高度提示恶性变.

    作者:李刚;易亚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