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促进宫颈环形电切术术后宫颈创面恢复的临床观察

李海洋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创口愈合, 壳聚糖, 宫颈环形电切术
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应用西欧斯壳聚糖宫颈抗茵膜促使创面愈合、预防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宫颈病变需作LEEP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西欧斯壳聚糖宫颈抗茵膜局部用药者50例作为治疗组,LEEP术后自然修复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阴道出血量、持续时间及阴道流液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西欧斯壳聚糖宫颈抗茵膜局部用药具有减少创面感染、渗出、出血和促进LEEP后创面愈合的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听力障碍婴幼儿影像学评估

    目的:对听力障碍婴幼儿进行影像学评估,了解听觉系统的畸形或异常表现.方法:采用PHILIP 64层螺旋CT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来自听力筛查转诊和专科门诊的听力障碍婴幼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对内耳、听神经以及大脑皮层、脑白质的评估.结果:164例受检听力障碍婴幼儿中早产儿12例,足月新生儿152例.检查发现:外耳道闭锁2例,前庭水管扩大12例,耳蜗畸形3例,耳蜗未发育2例,共同腔畸形2例,外半规管发育异常2例.内听道狭窄2例,脑白质发育不良2例.影像学异常占17.1%.结论:影像学评估是对听力障碍婴幼儿筛查的重要项目,这对需要日后行人工耳蜗植入的病例尤为重要.

    作者:张宏征;周晓琴;陈浩;万良财;郭梦和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功夫不负有心人

    病房里收治了一位胫骨骨折的病人,因为手术前紧张,排尿困难,于手术室里给予导尿,手术后4天,拔尿管后,病人仍旧无法自行排尿,下腹胀痛难忍,重新给予导尿.对于这个病人,松一直很奇怪:其排尿困难的原因是什么?3天后,也就是昨天,医嘱停持续导尿,因为松并不是专业护士,而且下午不上班,所以,松只能给那护士建议使用开塞露诱导排尿.

    作者:姜惠霞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卒中后抑郁早期药物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时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脑血管痛治疗原则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两组病例治疗前后都进行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测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对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运动功能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邹立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1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间质瘤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便血等.肿块平均直径3.6(0.8~7.4)cm.组织学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CD117阳性11例(100%),CD34阳性8例(73%).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其中前切除术(Dixon)5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2例,局部切除术3例,切除活检1例.除1例术后死于肝转移外,其余病例已健康存活4个月~10年.结论:直肠间质瘤少见,生物学行为常表现为恶性,应首选积极的手术切除治疗.

    作者:唐晓军;孙苏安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齿槽裂修复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比较

    目的:比较齿槽裂修复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择期行齿槽裂修复术患者3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R组为瑞芬太尼组,B组为丙泊酚组.术中R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0~0.30μg/(kg·min),B组静脉泵入1%丙泊酚2.0~5.0 mg/(kg·h)进行控制性降压.比较两组在控制性降压前(TO).降压后5 min(T1)、10min(T2)及停止降压后10 min(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降压起效时间(自降压开始至MAP达目标值55~65 mmHg所需的时间)、降压停止后血压恢复时间,并进行Fromme术野质量评分(scores of Burgical field quality,SSFQ).结果:与降压前比较,降压时两组的HR、MAP、SSFQ均有明显改变(P<0.05).其中R组的HR、MAP等变化较B组显著.且R组的降压起效时间及降压后血压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P<0.05).降压停止后,两组均未发生血压反跳现象.结论:在短小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能安全、有效、迅速、稳定地控制性降压,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术野条件.

    作者:仇琳;姜虹;朱也森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高位脊髓损伤血压、心率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高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方法:将临床25例高位SEI患者作为试验组,25例其他部位SCI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1周内,持续心电监护,每2 h测血压、心率1次,血压及心率平稳后改每4 h测1次,分别取7 d中血压、心率低状态时连续3 d的平均值作为统计参数.结果:试验组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病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位SCI后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发生心血管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缓.

    作者:胡家关;乐敏莉;段宜强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心脏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原因和临床处理.方法:对82例70~85岁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心律失常24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例,室上性心律失常12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有5例表现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混合发作.合并心功能不全6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心脏功能储备差,术后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但充分术前准备,围手术期适当的处理仍能使高龄食管癌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庄聪文;张哲明;杨胜生;曾志勇;程先进;张哲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数量与EB病毒浓度的关系

    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变化,并对EB病毒进行检测,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对已确诊的5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接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进行分组,观察其临床表现和EB病毒浓度的关系.结果: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大多患者具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通过实验室检查分析,外周血中存在数目不等的异型淋巴细胞.Ⅰ组(异型淋巴1%~5%)有4例,Ⅱ组(异型淋巴6%~10%)有7例,Ⅲ组(异型淋巴11%~15%)有10例,Ⅳ组(异型淋巴16%~20%)有13例.V组(异型淋巴20%以上)有16例.通过荧光PCR-DNA检测EB病毒拷贝数发现V组患者外周血病毒平均含量高,并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异型淋巴细胞与EB病毒的检查对该病的初期诊断和病程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莹;曹军皓;容东宁;孙洁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粉防己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ERK/NF-kB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ERK/NF-k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3H]-TdR掺入率测定不同浓度Tet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沉淀法纯化蛋白并ERK<,1/2>试剂盒测定ERK活性;Western-blot测定P-ERK<,1/2>、NF-kB(p65)及NF-kB抑制物(I-kBα)的表达.结果:Tet作用下,细胞胞体收缩、变圆,间隙增宽,药物浓度高时,细胞碎裂、浮起.MTT实验、[3H]-TdR掺入率均显示Tet明显抑制细胞增殖,Western-blot显示Tet明显抑制p-ERK<,1/2>及NF-kB(p65)表达及增强I-KBα表达.结论:Tet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途径与下调ERK/NF-k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冯幼平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内镜下切除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护理配合

    目的:通过对我院53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进行内镜下切除手术,总结手术中的配合经验及护理体会.方法:护理重点是术前肠道清洁、心理护理、合理术前用药、术中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等.结果:99%的患者内镜下治疗均获得成功,只有1例有残留,术中出血5例,术后出血3例,采取氩气刀喷射氩气止血或用钛夹,高渗盐水注射等方法止血,均成功.结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切除手术中,有效的护理配合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莉慧;蔡文智;智发朝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应用扩增的Treg预防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扩增后的小鼠CD4+CD25+T细胞(Treg)输注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Treg细胞;以羊抗鼠CD3ε单抗、羊抗鼠CD28单抗、鼠重组IL-2及辐射过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为共刺激因子,扩增Treg细胞;建立C57BL/6→BALB/c小鼠allo-BMT模型,移植受鼠随机分为3组,移植后6~8 h后分别予尾静脉输注扩增的Treg细胞、CD4+cD25-T细胞和RPMI1640培养液.以移植后GVHD表现,肝、脾、小肠组织病理形态、生存期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经免疫磁珠法分选可获得高纯度(91.80±2.15)%及具较强活力(97.58±1.23)%的Treg细胞;移植后(4周左右)的扩增后Treg细胞移植组小鼠肝、脾、小肠GVHD病理损害较同期cD4+CD25-T细胞移植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有一定程度的减轻.3组小鼠移植后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61.45±27.88)d、(18.58±12.39)d和(26.37±15.65)d,扩增后Treg细胞移植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CD4+CD25-T细胞、空白对照组小鼠延长(JP<0.05).结论:allo-BMT后输注扩增的Treg细胞可以减轻移植后GVHD程度,延长小鼠生存时间.

    作者:曹东林;陈伟;王玲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分娩镇痛55例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过程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5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采用0.2%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并与同期55例未实施麻醉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下肢运动评分、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产妇生命体征稳定,镇痛组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但是第一产程延长.产后2 h出血量增多(P<0.05);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好,对产科质量无影响.

    作者:胡迎春;王溢;朱雪洁;廖晓琼;曾睿峰;朱雪琼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高渗盐复合液对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犬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渗盐复合液在犬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模型中恢复循环血容量、降低颅内压(ICP)的作用以及对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20只,分为乳酸盐林格液组(RL组)、高渗盐复合液组(HSH组),其中HSH组按剂量不同分为HSH4组、HSH8组和HSH12组.采用硬膜外球囊扩张和动脉放血的方法复制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体克模型.监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ICP,并对脑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复苏后备组液体均能有效提高MAP,RL组的ICP呈上升趋势,HSH4组、HSH8组和HSHl2组的ICP迅速降低,但HSH4组维持时间短,1 h后缓慢上升.至复苏后4 h,HSH8和HSH12组能维持理想的MAP及较低的ICP.脑组织病理学检查示HSH组脑组织损伤较RL组轻.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可有效地复苏失血性休克,提高MAP,降低ICP,减轻脑组织损伤.

    作者:徐翔;古妙宁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两种不同方法矫正臀位的效果比较

    目的:寻找矫正臀位更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产检并经B超诊断为臀位的孕妇604例,对340例指导采用托臀法,对264例指导采用胸膝卧位法,对两组矫正胎住的成功率、所需时间及效果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托臀法的成功率为93.8%,所需时间3~5 d,胸膝卧位法的成功率为76.9%.所需时间6~14 d,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托臀法矫正胎位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动作简单,易被接受,无不良反应,效果优于胸膝卧位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素英;文细娇;王金英;唐桂春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腹部术后胃瘫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患者有效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1)对15例施行肠内营养的胃瘫患者给予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耐心、持续的心理支持;鼻肠管的前端要放置在屈氏韧带后30 cm以远;肠内营养液的配置要在低脂、低盐原则下兼顾营养素均衡:营养液的输注要持续、均匀、低流量,同时要重视咽部不适的评估及护理干预,减轻长期置胃管的不舒适感,增进遵医行为.(2)将上述胃瘫患者施行肠内营养前后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施行肠内营养支持前后各营养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即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在疾病恢复全过程中情绪稳定,并发症少.结论:恰当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了肠内营养的有效实施.

    作者:张洁;王守军;李德春;李瑞红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膝关节镜术后肺栓塞3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膝关节镜术后肺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降低病死率.方法:对3例膝关节镜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3例膝关节镜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平均年龄64.7岁,平均手术时间193.3 min,术中应用止血带均为3次,平均时间为163.3 min,1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其中1例心超检查发现右心房血栓,其余2例皆为临床诊断.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可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有致死性危险,呼吸科及骨科医生均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在术前、术中、术后积极防治肺栓塞,降低病死率.

    作者:钟波;骆剑敏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斯奇康联合H1、H2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荨麻疹常反复发作,可迁延数月或更久,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上治疗方法多样,但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我科对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斯奇康注射液联合H1、H2受体拮抗剂治疗收到显著疗效.

    作者:施广祥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小切口开窗式输卵管移植术25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下腹部超小切口开窗式输卵管移植术的简易微创方法.方法:选择25例间质部或峡部阻塞性不孕症(8例)及间质部或峡部异位妊娠(17例)患者,采用下腹部2.5~3.5 cm超小切口行开窗式输卵管移植术,并与传统的输卵管移植术15例作对照.结果:25例患者共移植29条榆卵管,手术时间平均(68.3±22.9)min,手术出血很少,平均(35.8±28.6)mL,术后住院时间(5.4±0.8)d,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5例行输卵管通液试验,其中17例(68%)通畅,7例(28%)通而不畅,1例(4%)不通.结论:下腹部超小切口及开窗式输卵管移植术具有简易、微创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作者:邱洁;李法升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异常的免疫应答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是一组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症.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再障和获得性再障,一般所说的再障指获得性再障.当前治疗再障公认疗法是骨髓移植和以抗胸腺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加环孢霉素A(eyclosporine,CsA)联合用药的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therapy,IST),并取得明显的有效率<'[1]>.这就是再障患者存在免疫机制异常直接的证明,近年来试验研究成果也证明再障患者有异常的免疫应答,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卫国;李玉云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利多卡因过敏致急性心肌损伤、过敏性肺炎1例

    患者女,38岁,因皮脂腺囊肿切除术后晕厥10 min于2008年3月20日来诊.患者因右侧肩背部皮脂腺囊肿于当地医院行局部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患者即感心悸,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继之出现晕厥,血压测不到,考虑利多卡因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吸氧,肌注肾上腺素1 mg,静推地塞米松5 mg,行扩容并升压治疗,10 min后患者意识恢复.血压升至100/60 mmHg后转入我院.人院后给予扩容、抗过敏治疗,病程中患者感胸闷气急,伴心前区不适,当时测量BP 115/70 mmHg,HR 82次/min,心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刘光辉;马文林;吕寒静;胡大一 刊期: 2008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