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白元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应用西欧斯壳聚糖宫颈抗茵膜促使创面愈合、预防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宫颈病变需作LEEP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西欧斯壳聚糖宫颈抗茵膜局部用药者50例作为治疗组,LEEP术后自然修复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阴道出血量、持续时间及阴道流液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西欧斯壳聚糖宫颈抗茵膜局部用药具有减少创面感染、渗出、出血和促进LEEP后创面愈合的作用.
作者:李海洋 刊期: 2008年第20期
自从南丁格尔那盏小马灯照亮无数伤残战士生命的那一刻起,便有无数巾帼志士受到那生命光辉的感召,纷纷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各个需要帮助的人们身边,承担起守护健康、守护生命的神圣使命.她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博大的爱心,将人类的至真、至善、至美发挥到了极至,一如春风吹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而我则有幸成为了这其中的一员.
作者:不眠飞行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糖尿病患者发生骨与关节损伤或患有骨病,需要行骨科内植入材料手术时,由于患者的特殊体质,抗感染能力低下、血糖不稳定,容易导致手术后切口感染.一旦感染往往切口难以愈合,甚至需要取除内固定创口才可能闭合;同时,手术应激会加重糖代谢紊乱,增加围手术期病死率.因此患者能否平安施行手术和顺利恢复,良好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是关键.如何安全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是骨科医生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对81例合并糖尿病的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方法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黄院英;袁鹏;周悦;杨玉生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病例1,患儿男,3岁.以发热5 d,于2007年7月19日人院.查体:T 38.2℃P 98次/min R20次/min.精神差,双侧睑结膜充血,口唇干燥,皲裂,腔黏膜充血,杨梅舌,肛周有脱皮,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川崎病.给予抗感染,口服巴米尔,静滴人免疫球蛋白(规格1.25g/瓶,批号:20060716),静滴30 min后患儿突然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口唇紫绀,手脚微凉,立即停滴人免疫球蛋白,给予异丙嗪6 mg,地塞米松5 mg肌注,15 min后寒战停止.T 38.5℃,P 130次/min,R20次/min,心音有力.律齐,四肢末梢不温,1 h后T40℃,给予来比林0.25 g,2 h后T 37℃.P 98次/min,R 20次/min,周身微汗,四肢末梢温.此后静滴其他药物,未再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刘燕飞;高文婕 刊期: 2008年第20期
患者女,37岁,2005年5月6日因与他人纠纷致使砖块伤及自己颈部.伤后颈部疼痛并颈部活动受限.当日行颈部CT扫描,报告显示:寰枢关节间隙尚可,寰椎右侧前弓与右侧块连接处有低密度裂隙.诊断:寰椎前弓右侧骨折.随收住院给予对症等治疗至出院,出院后继续用颈托外固定.2005年9月6日患者复查颈椎CT显示寰椎右侧前弓与右侧块连接处低密度裂隙形态同2005年5月6日,未见骨痂及骨性融合征象,该次CT报告考虑为寰椎右侧前弓裂缝系先天发育所致.
作者:马秀梅;孙圣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异舒吉和酚妥拉明在高血压急症中的短期降压效果.方法:将6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异舒吉20 mg加入生理盐水50 mL中,以1~15 mg/h的速度降压,对照组30例,应用酚妥拉明静脉3~30 mg/h控制血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5.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用药5 min后,治疗组收缩压与对照组收缩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30min和60min时,治疗组舒张压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舒吉降压起效迅速,疗效明确.
作者:陈海襄 刊期: 2008年第20期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胎儿官内窘迫、娩出期延长或颅内出血致呼吸中枢受到抑制或损害、羊水或胎粪所致的呼吸道阻塞、心脏发育畸形、膈疝、肺发育不良、宫内肺炎等都是新生儿窒息的病因.重度窒息可造成重要器官的永久性损害.积极进行临床防治,对提高围产期的保健质量,减低新生儿病死率和伤残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无创性人工通气的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咏梅;陈爱红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心功能正常的非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BNP水平在控制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测定74例心功能正常的非永久性房颤患者转律前后的血浆BNP变化,并与3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比较.结果:房颤患者在复律成功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由复律前(69.2±17.8)pg/mL降至(27.8±15.2)pg/mL,2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由复律前(74.6±19.5)pg/mL降至(28.9±17.3)pg/mL.结论:血浆BNP水平可预测房颤的发生和终止.
作者:郭益红;陈丽玉;罗增辉;李福英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提高双肾多发性错构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3例双肾多发性错构瘤合并结节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者接受单侧肾切除手术治疗,术后10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随访24个月病情无进展.结论:双肾多发性错构瘤合并结节性硬化患者在无症状期,应严格观察,手术治疗应慎重,在症状进展较快时,选择性动脉栓塞为首选.
作者:刘尚文;周大庆;李文刚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53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进行内镜下切除手术,总结手术中的配合经验及护理体会.方法:护理重点是术前肠道清洁、心理护理、合理术前用药、术中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等.结果:99%的患者内镜下治疗均获得成功,只有1例有残留,术中出血5例,术后出血3例,采取氩气刀喷射氩气止血或用钛夹,高渗盐水注射等方法止血,均成功.结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切除手术中,有效的护理配合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莉慧;蔡文智;智发朝 刊期: 2008年第20期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10多年来心血管药物学领域的一大进步,众多临床试验已证实ARB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JNC7、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07年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均将其列为高血压治疗起始药物和维持药物.
作者:刘立新;周书明;姚依群 刊期: 2008年第20期
慢性荨麻疹常反复发作,可迁延数月或更久,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上治疗方法多样,但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我科对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斯奇康注射液联合H1、H2受体拮抗剂治疗收到显著疗效.
作者:施广祥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科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剖宫产患者60例,分为M组和B组.每组30例,术毕前10 min经硬膜外分别给予负荷量镇痛药,M组给予吗啡1 mg,B组给予布托啡诺1 mg;然后连接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M组泵内药液为吗啡2 mg加罗哌卡因90mg,B组泵内药液为布托啡诺2mg加罗哌卡因90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60mL,输注速度为2mL/h,观察记录术后5、10、20、30 h不同时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 h不同时段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镇痛效果满意,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科硬膜外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但应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作者:秦钟;高宏;孙国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评价益血生胶囊联合利血生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正在进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5例口服益血生胶囊1.0 g,每日3次,利血生片40mg,每日3次;B组25例口服利血生片4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变化和不良反应,并进行组间疗效对比.结果:A组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B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2%.A组优于B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益血生胶囊和利血生片联用有任何毒副作用.结论:益血生胶囊联合利血生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好,尤其对于肝病患者.
作者:丁美燕;马军;江聪法;秦新茂;黄立江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的发病情况、支气管阻塞的可逆性变化以及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的疗效.方法:对256例门诊哮喘患者及110例住院哮喘患者进行CT或高分辨率CT检查,观察哮喘合并支扩的发病情况:对门诊哮喘患者合并支扩者(合并组)及同期门诊哮喘患者无合并支扩也无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单纯哮喘患者(对照组)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并予ICS治疗,观察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和ICS治疗前后FEV1的变化.结果:(1)256例门诊哮喘患者中,合并支扩者共18例(7.0%),110例住院哮喘患者中,合并支扩者共10例(9.1%),支扩部位以两下肺为多;(2)合并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为61%(11/18),对照组阳性率为100%(18/18);(3)ICS治疗4周和8周后,两组FEV1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后对照组FEV1明显高于合并组.结论:哮喘合并支扩较常见,其中又以隐性支扩为多;ICS对哮喘合并支扩有一定疗效,但不及单纯哮喘患者,哮喘合并支扩是哮喘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戴元荣;丁敏娇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5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总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血糖、脂肪细胞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IL-6、TNF-α、hsCRP值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无明显改变,脂联素水平明显增加(P<0.01);二甲双胍对脂联素没有影响.结论:罗格列酮可降低糖尿痛患者的血糖,在不减轻其体重的情况下改善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可增加脂联素的表达,降低hsCRP、TNF-α、IL-6的浓度,直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徐小华;吴锦丹;沈赟;马建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指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一组疾病.其病理基础以肺动脉和肺静脉中层肥厚、内膜增生、原位血栓形成和血管丛状改变为特征病变.其临床定义为肺动脉平均压在静息状态下≥25 mmHg,或者在运动时≥30mmHg.近几年众多学者对PAH发生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2003年第三次世界肺动脉高压会议又对PAH重新进行了临床分类:(1)原发性PAH;(2)与左心疾病有关的PAH:(3)与肺呼吸道疾病和(或)缺氧有关的PAH;(4)由于慢性血栓形成和(或)栓塞性疾病引起的PAH;(5)其他,组织细胞增多症、淋巴管瘤病、肺血管浓缩(结节痛、肿瘤、纤维性纵隔炎等).我国
作者:陈海燕;白元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评估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组)rHuEPO治疗前后3个月CD3、CD4、CD8、CDl9、CD25、CD56变化,对照组为未使用rHuEPO患者10例.结果:治疗组rHuEPO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D25、CD56差异有显著性(P<0.01),CD8、CD1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HuEPO治疗可影响患者免疫功能,主要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升高NK细胞活性,降低白介素-2受体亲和力,对体液免疫影响不大.
作者:陈学波;朱水娣;胡玉纹;吴广宇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用于气胸的治疗.方法:42例气胸患者.均采用改良的闭式引流装置,经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入胸腔行引流术.结果:本组病例留管时间为(4.8±3.5)d.治愈39例,有效3例.结论:该套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具备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穿刺局部炎症反应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道明;陈龙;张玉虎;陈锦华;张哲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ion)是一种有效治疗恶性肿瘤及非恶性疾病的方法,明显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仍然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是移植相关死亡及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笔者就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诊断、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分级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方圆;张宏;葛林阜 刊期: 200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