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王国海;徐栋梁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是过熟期白内障所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眼科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尤其现在白内障手术在白内障成熟期之前就多已实施,此种疾病就更为少见.我们自2000年至今,共治疗此类疾病9例,采用同一部位隧道内层叠切口,对晶体溶解性青光眼进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加青光眼小梁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4参考文献[1]李凤鸣.眼科全书(中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作者:何朝永;由雷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STAT3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HepG2细胞体外培养,人工合成并硫代修饰STAT3 ASODN,通过脂质体转染进入HepG2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程度,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RT-PCR检测细胞中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TAT3 ASODN各浓度组时HepG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STAT3 ASODN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吴明彩;蒋明;毕富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评价视网膜计测定值预测白内障术后佳矫正视力的效果.方法:白内障手术患者346例,术前根据晶状体核硬度按Emery法分组.A组为Ⅰ~Ⅲ级核197例,B组为Ⅳ级核115例.C组为Ⅴ级核34例.各组分别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手术眼行视网膜计检查,术后30 d检查佳矫正视力.并用SAS软件包行统计学检验.结果:A、B两组术前视网膜计测定值与术后佳矫正视力相关(A组P<0.01,B组P<0.05),C组术前视网膜计测定值与术后佳矫正视力不相关(P>0.05).结论:视网膜计测定值对核硬度Ⅰ~Ⅳ的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有较好预测效果,对于核硬度Ⅴ级的白内障患者应结合相关临床检查做综合评估.
作者:徐巍华;华佩炎;岑洁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8例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入选病例均符合ACC/AHA有关冠心病手术指南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证.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失败2例.结果:16例恢复出院,2例术后死亡,病死率11%.5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28%.结论: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陈光献;张希;熊迈;王治平;吴钟凯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 acids,PUFAs)是指含有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根据甲基端计数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将PUFA分为4组.即ω-3系、ω-6系、ω-7系和ω-9系(即ω编号系统,也叫n编号系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从脂肪酸碳链甲基端算起.第一个双键出现在第3位碳原子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属亚麻酸类,主要包括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
作者:徐建国;徐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是源自人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的多潜能细胞类群,能长期增殖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和核型完整,具有分化为机体所有类型细胞的潜能,有希望成为细胞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的种子源细胞.自1998年首次成功建立hESCs系以来[1-2],针对hESCs建系及其临床应用的伦理学、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
作者:刘茜;余树民;邓俊良;沈留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13例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较高的患者按照美国UCLA组织配型中心所确定的中国汉族人Res配型标准进行供、受者筛选,以常规方法进行肾移植,术前未行血浆置换.结果:13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超急排斥反应;9例术后5 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1个月内各出现1次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3%),1例经甲基强的松龙,2例经OKT3治疗后逆转;1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血液透析过渡后,于术后3周肾功能逐渐正常.按Res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个位点错配分别为1例(8%)、3例(23%)、7例(54%)和2例(15%),明显高于传统HLA六抗原配型结果.结论:Re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缩短等肾时间,减少移植肾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建国;杜鹏;罗永康;黄启福;段斌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心肌解耦连蛋白-2(UCP2)对压力超负荷致左室肥厚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超负荷模型(手术组),等数量的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观察周期为30 d,UCP2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术后4 dUCP2表达上调,并持续增高至30 d.(2)手术组细胞凋亡在术后1 d升高,4~7 d时进入高峰,其后低水平持续存在,而对照组未发现凋亡存在.结论:UCP2参与了压力超负荷左室肥厚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并可能成为干预这一过程的靶基因.
作者:杭涛;江时森;宫剑滨;张启高;汪春晖;谢渡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巨大嗅沟脑膜瘤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巨大嗅沟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切除技巧.结果:按照Simpson手术切除分级,Ⅰ级切除8例,Ⅱ级切除4例.1年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手术后全部患者嗅觉无改善,有1例术前视力为光感的患者手术后视力无改善,其余11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自理.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的唯一方法,手术切除需要详尽的术前设计和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
作者:殷尚炯;刘洪泉;孙印成;王立忠;杜秀玉;王洪生;赵佩林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特需服务患者对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调查每月医疗服务满意度.结果:每月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特诊中心患者对服务满意度在90%以上.结论:综合提升口腔护理服务水平有利于满足患者牙科服务需求.
作者:叶慧铭;吴少娟;黄晓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总结钉棒系统、单cage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复杂下腰椎疾病的临床经验和效果.方法:从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时4例腰椎滑脱、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4例椎管狭窄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阃单cage植骨融合手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植骨融合程度,7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改善,其中1仍然有下肢麻木感,优良率为90%.9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椎间骨性融合.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加椎间单cage植骨融合治疗下腰痛效果良好.
作者:赵春明;张文捷;蔡斌;朱礼贤;朱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寻求梗阻性黄疸肠黏膜屏障破坏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于胆总管结扎10 d后,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s免疫印迹检测末端回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zonula occludens-1),闭锁蛋白(0ccludin),壳牢素-1,4(claudin-1,-4)的分布和表达,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Western blots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回肠黏膜萎缩明显,平均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和隐窝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下降27.8%、21.7%和25.4%(均P<0.01).正常回肠黏膜ZO-1、闭锁蛋白及壳牢素-1分布相似,主要位于顶端细胞膜,沿绒毛下方、均匀连续分布;梗阻性黄疸时分布散乱异常,染色变浅;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从对照组的70.0%、80.0%和90.0%降至实验组的35.7%、32.1%和39.2%(均P<0.05),且肠绒毛高度的下降与ZO-1表达率的降低成正相关(P<0.01).而壳牢素-4的数量和分布改变不明显.对Western blot图像定量分析得到相同的结果.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分布异常及数量改变,影响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破坏小肠黏膜屏障.
作者:陈振勇;冯贤松;周有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评价单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内皮素-1(ET-1)及无复流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10 mg/kg)和假手术组.冠状动脉结扎1 h,松解2 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ET-1的含量,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AMI再灌注后血浆ET-1的水平(P<0.01);而心肌组织ET-1的含量治疗组仅复流区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复流范围显著减少(P<0.01).结论:单剂量阿托伐他汀具有内皮保护作用.能有效防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
作者:赵希军;刘现亮;何国祥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分别用RT-PE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小鼠肺组织T-bet mRNA和气道黏蛋白Muc5ac蛋白的表达.结果:(1)哮喘组肺组织T-bet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哮喘组气道Muc5ac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罗格列酮组小鼠肺组织T-bet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哮喘组(P<0.01),而罗格列酮组气道Muc5ac蛋白的表达则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3)哮喘组T-bet mRNA与Muc5ac蛋白呈线性负相关(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哮喘时气道Muc5ac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其上调T-bet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传芹;朱述阳;陈景行;岳刚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分型与上消化道不同疾病的关系.方法:入选198例Hp阳性的胃镜检查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却的血清学分型,并取胃窦黏膜经HE染色观察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198例患者中检出HpⅠ型菌株173例(87.4%),Ⅱ型菌株25例(12.6%).Ⅰ型较Ⅱ型Hp感染者胃镜下消化性溃疡、胃癌的比例更高(P=0.012);与慢性胃炎组比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胃癌组的Ⅰ型感染者更高(P值分别为0.026、0.048),而与胃溃疡组差异无显著性(P=0.125).病理组织学改变Ⅰ型较Ⅱ型Hp感染者的结果更为严重(P=0.038).结论:临床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以Ⅰ型菌株为多见.Hp感染的分型诊断有助于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及病情的判断,Ⅰ型菌株感染者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
作者:王韶英;陈锡美;王迎昕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在适当的麻醉深度控制下对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评价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择期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1组)及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腹腔穿刺时、气腹建立后、手术结束时、拔管前、拔管后5 min等各时点的脑电指数,记录诱导期血压(SBP、DBP和MAP)、心率、呛咳、插管反应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烦躁、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Ⅰ组诱导时血压下降程度高于T组,SBP<90mmHg的发生率高于T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T组(P<0.05).T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比Ⅰ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的诱导及术中控制更为平稳,苏醒质量上要优于后者.但丙泊酚靶控的适浓度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纪健;李正;朱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患者男,47岁,以右侧肢体乏力伴头痛半个月于2007年7月23日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结果示:右肺上叶尖段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大小约3.2 cm×5.0 cm,边缘呈浅分叶状改变,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中度强化,内见低密度坏死区.
作者:李荔霞;张为民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构建人基因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真核表达载体pIRES-EGFP-PDGF-B,并在293T细胞中进行瞬间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从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含有PDGF-B基因全长cDAN序列的质粒中扩增出PDGF-B的cDAN片段,并与真核表达载体pIRES-EGFP连接双酶切鉴定,后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将重组质粒转入293T细胞中,利用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进行表达鉴定.结果:真核表达栽体pIRES-EGFP-PDGF-B被成功构建,双酶切鉴定正确,载体能在293T细胞内正确地表达成熟的PDGF-B蛋白,并可分泌到细胞外.结论:成功构建了PDGF-B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利用PDGF-B对脊髓损伤进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陈松建;徐锡金;霍霞;张宝;梁晓;陈刚建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笔者在2005-2007年间共对5例6眼过熟期白内障施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6眼,其中男2例3眼,女3例3眼.年龄78-85岁,平均82.2岁,晶体呈乳白色混浊,坐位或站位时可见棕黄色的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随体位变化而移动,有3例可见前房闪辉呈五彩颜色,前房较深.
作者:毛肖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通过测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以探讨OSAHS患者的肝损害及总胆汁酸(TBA)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OSAHS患者以及28例单纯鼾症和30例健康成人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统一检测血清中的TBA和肝酶中的AST、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中TBA水平(16.5±4.8)μmol/L,显著高于单纯鼾症组、健康对照组(P<0.05),OSAHS组ALT(29.5±12.2)U/L、AST(30.7±12.6)U/L、γ-GT(37.2±14.6)U/L,与单纯鼾症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鼾症组和健康对照组TBA、AST、ALT、γ-GT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OSAHS组患者TBA阳性率100%,肝酶阳性率16.7%.结论:TBA在OSAHS患者与单纯鼾症和健康成人血清中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说明OSAHS患者存在肝损害,检测TBA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较肝酶更敏感.
作者:罗国仕;涂明利;刘玉全;唐以军;刘先军;熊畅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