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王国海;徐栋梁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是源自人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的多潜能细胞类群,能长期增殖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和核型完整,具有分化为机体所有类型细胞的潜能,有希望成为细胞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的种子源细胞.自1998年首次成功建立hESCs系以来[1-2],针对hESCs建系及其临床应用的伦理学、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
作者:刘茜;余树民;邓俊良;沈留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板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采用后路腰椎板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并获得有效随访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个月~6年(平均12.3个月).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其中优41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4%.结论:该法在对椎管进行有效减压的同时对腰椎生物力学功能影响小,治疗效果较好,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李健;胡涛;高梁斌;颜登鲁;谢清华;朱豪东;付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因各种原因造成缺损后,常出现骨、肌腱及钢板外露,处理较为棘手.笔者自2002年2月至2007年7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继锋;刘曦明;王华松;黄卫兵;汪国栋;黄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在适当的麻醉深度控制下对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评价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择期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1组)及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腹腔穿刺时、气腹建立后、手术结束时、拔管前、拔管后5 min等各时点的脑电指数,记录诱导期血压(SBP、DBP和MAP)、心率、呛咳、插管反应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烦躁、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Ⅰ组诱导时血压下降程度高于T组,SBP<90mmHg的发生率高于T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T组(P<0.05).T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比Ⅰ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的诱导及术中控制更为平稳,苏醒质量上要优于后者.但丙泊酚靶控的适浓度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纪健;李正;朱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ET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技术对196例肺组织标本(包括鳞状细胞癌44例、腺癌56例、小细胞肺癌71例、正常肺组织25例)ETK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织中ETK阳性表达率为54.4%,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4.1%和44.6%,小细胞肺癌为74.6%,ETK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NSCLC(P<0.05),鳞癌和腺癌细胞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ETK为阴性.结论:ETK可能参与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的发病,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分子标记物,ETK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分级可能无相关性.
作者:陈平莲;郭琳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单纯七氟醚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时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60例为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均以诱导浓度为6%~8%七氟醚和5 L/min氧流量,快诱导麻醉,连续观察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潮气量(MV)等指标,记录麻醉前、术中、术毕即刻各项监测数据.结果:患者术中SBP、MAP均下降,较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DBP、SpO2、MV、RR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七氟醚作为一新型吸入麻醉药,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较小,诱导和苏醒过程迅速、平稳.
作者:郭学文;李平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巨大嗅沟脑膜瘤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巨大嗅沟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切除技巧.结果:按照Simpson手术切除分级,Ⅰ级切除8例,Ⅱ级切除4例.1年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手术后全部患者嗅觉无改善,有1例术前视力为光感的患者手术后视力无改善,其余11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自理.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的唯一方法,手术切除需要详尽的术前设计和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
作者:殷尚炯;刘洪泉;孙印成;王立忠;杜秀玉;王洪生;赵佩林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探讨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我院138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以重型肝炎分型和空腹血ㄌ撬椒肿?分析评价临床意义.结果:(1)重型肝炎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但重型肝炎分型与血糖水平变化无关(P>0.05);(2)重型肝炎血糖异常组的病死率是血糖正常组的2.52倍(P<0.01),空腹血糖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3)重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越低,重型肝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高,尤其是低血糖.血糖越低,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监测空腹血糖水平对于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超宇;顾琳;朱宇佳;梁世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介绍在皮肤扩张术通过联合应用皮瓣延迟术和延迟术前抽水减张的方法,以提高扩张皮辩存活,增加扩张皮瓣成活的长宽比例和旋转角度.探讨该手术方法在瘢痕整形中的应用.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对25例应用超出常规长宽比例(长宽比为1:1)或扭转角度过大的扩张皮瓣进行的整形修复术者,在扩张器注水成功后,行两次皮辫延迟术.扩张皮瓣大面积为30 cm×9 cm,长宽比例为3.2:1;小面积18 cm×7 cm,长宽比例为2.5:1.于行第一次延迟术前24 h释放注水量的10%减压.结果:25例术后皮瓣未见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障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效果满意.结论:联合应用皮瓣延迟术和延迟术前适当减张能明显改善扩张皮瓣微循环,提高扩张皮瓣长宽比例的成活面积,增加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在瘢痕整形修复中具有优势.
作者:黄峻;刘志飞;李叶扬;钟穗航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jity,BRS)是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慢性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
作者:杜唯佳;陈杰;王祥瑞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笔者在2005-2007年间共对5例6眼过熟期白内障施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6眼,其中男2例3眼,女3例3眼.年龄78-85岁,平均82.2岁,晶体呈乳白色混浊,坐位或站位时可见棕黄色的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随体位变化而移动,有3例可见前房闪辉呈五彩颜色,前房较深.
作者:毛肖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长期双腔留置导管(permanent dual lumen catjeter,PDLC)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常见并发症.方法:我科白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行PDLC留置术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3.31±12.26)岁,均通过颈内静脉留置,术后拍摄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以尿素氮清除指数Kt/V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使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带涤纶套双腔留置导管经颈内静脉入路,12例经右侧,1例经左侧,平均使用7.8(2~14)个月.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内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2例14次,发生率4.58例次/1000导管日;感染1例2次,发生率0.65例次/1000导管日;出血1例3次.13例患者的平均Kt/V值1.27±0.22.结论: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和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内瘘手术的患者来说,PDLC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透析效果.如果处理得当,并发症也比较少.
作者:肖龙;古英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采用术中超声观察颅脑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11例颅脑肿瘤患者在手术中接受了术中超声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手术切除范围及切除术后是否有肿瘤残余.结果:术中超声清晰地显示了肿瘤的部位、形态及回声,11例患者全部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均未损伤颅脑功能区.术后病理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瘤5例、胶质增生1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性肿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术中超声作为一种实时、无创、简便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帮助手术医师确定肿瘤的部位及边界,避开功能区,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作者:孔文韬;张炜炜;邱君斓;黄玉杰;王斌;杨咏波;蒋智明;沈袆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p73、p63、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临床Ⅰ、Ⅱ期的过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p73蛋白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73蛋白与p53蛋白,p63蛋白与p53蛋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0.368,0.342,P<0.05).结论: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73、p63和p53的过表达三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73和p63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曹雷;王莉红;刘婷娇;刘佩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PT)阳性率、致敏原分布特点及SP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0例拟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采用13组标准化致敏原(Alutard<'A> SQ)进行SPT.结果:1000例患者中有836例对致敏原中至少一组呈阳性反应(83.6%).SPT阳性率粉尘螨(77.6%)、屋尘螨(73.1%)、热带螨(55.6%)等,低的为花粉Ⅰ组(1.3%).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青年组及中老年组SPT阳性率分别为94.3%、85.1%和68.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SPT阳性率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女之间SP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螨是致敏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勇;李泽卿;江满杰;季俊峰;陈伟;王秋萍;卢青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 acids,PUFAs)是指含有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根据甲基端计数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将PUFA分为4组.即ω-3系、ω-6系、ω-7系和ω-9系(即ω编号系统,也叫n编号系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从脂肪酸碳链甲基端算起.第一个双键出现在第3位碳原子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属亚麻酸类,主要包括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
作者:徐建国;徐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近年来由于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尿毒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提高到50%~70%,但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减少.国内外的研究证明,心血管并发症仍是慢性透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特别是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急性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透析时的心血管并发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叶美素;温利平;杨筱敏;郑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AQP4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12例CINⅢ级和33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QP4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Ⅰ~Ⅲ级、浸润性癌组织实质细胞中AQP4的表达逐渐增强,其在浸润性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伴淋巴结转移者AQP4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5).结论:AQP4的过表达在宫颈鳞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通过增加肿瘤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刘明;孙颖;韩水平;赵文宝;郑彩霞;高亚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率的80%,其预后较差,一般中位生存期不超过8个月.近年来随着紫杉醇等新一代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疗效有所改善.国内外多次有多西他赛治疗肺癌的报道,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我院2007年1-12月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作为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占据重要地位,可使患儿避免手术治疗.低能量ESWL治疗可以减轻肾损伤,减少副作用产生.我院应用德国DomierCompact Delta碎石机进行低能量ESW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军;阮仙利;柯莽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