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英;陈锡美;王迎昕
目的:评价视网膜计测定值预测白内障术后佳矫正视力的效果.方法:白内障手术患者346例,术前根据晶状体核硬度按Emery法分组.A组为Ⅰ~Ⅲ级核197例,B组为Ⅳ级核115例.C组为Ⅴ级核34例.各组分别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手术眼行视网膜计检查,术后30 d检查佳矫正视力.并用SAS软件包行统计学检验.结果:A、B两组术前视网膜计测定值与术后佳矫正视力相关(A组P<0.01,B组P<0.05),C组术前视网膜计测定值与术后佳矫正视力不相关(P>0.05).结论:视网膜计测定值对核硬度Ⅰ~Ⅳ的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有较好预测效果,对于核硬度Ⅴ级的白内障患者应结合相关临床检查做综合评估.
作者:徐巍华;华佩炎;岑洁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17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出血者(出血组)32例、无合并出血者(无出血组)85例,另选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4项血小板参数,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PT和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组的PT和血小板参数与无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PT和血小板参数变化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出血情况,可作为肝硬化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潭枫;符永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分型与上消化道不同疾病的关系.方法:入选198例Hp阳性的胃镜检查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却的血清学分型,并取胃窦黏膜经HE染色观察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198例患者中检出HpⅠ型菌株173例(87.4%),Ⅱ型菌株25例(12.6%).Ⅰ型较Ⅱ型Hp感染者胃镜下消化性溃疡、胃癌的比例更高(P=0.012);与慢性胃炎组比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胃癌组的Ⅰ型感染者更高(P值分别为0.026、0.048),而与胃溃疡组差异无显著性(P=0.125).病理组织学改变Ⅰ型较Ⅱ型Hp感染者的结果更为严重(P=0.038).结论:临床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以Ⅰ型菌株为多见.Hp感染的分型诊断有助于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及病情的判断,Ⅰ型菌株感染者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
作者:王韶英;陈锡美;王迎昕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探讨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绝对数值与肿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6例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Th、Ts、NK、B细胞)绝对数值,其中肺癌80例,鼻咽癌48例,肝癌45例,乳腺癌39例,结肠癌36例,食管癌27例,胃癌21例,并与48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绝对数值均减低(P<0.05),B细胞绝对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数值在不同肿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绝对数值可作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监测指标.
作者:李志阳;王金龙;杨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评价11种常用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 选择119例CKD患者,用Coekcroft-Gault(CG)方程、MDRD1方程、MDRD3方程、简化MDRD方程、Jelliffe1973(JE73)方程、Mawer(MA)方程、Hull(HU)方程、Jellife1971(JE71)方程、血肌酐倒数公式、Gate(GA)方程、Bjornsson(BJ)方程,分别预测GFR值,与99mTc DTPA测的GFR(sGFR)进行比较.结果:上述11种方程预测的GFR值和sGFR值比较显示,CG方程、MDRD1方程、JE73方程、MA方程、HU方程、JE71方程、GA方程、BJ方程预测的GFR值和sGFR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将患者按CKD的不同分期分组,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上述8种方程预测的GFB值和sGFR值的差异,结果显示只有JE73方程在CKD各期中预测的GFR值和8GFR值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JE73方程可能更适合我国CKD患者.
作者:刘迅;唐骅;陈珠江;程木华;娄探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STAT3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HepG2细胞体外培养,人工合成并硫代修饰STAT3 ASODN,通过脂质体转染进入HepG2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程度,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RT-PCR检测细胞中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TAT3 ASODN各浓度组时HepG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STAT3 ASODN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吴明彩;蒋明;毕富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笔者在2005-2007年间共对5例6眼过熟期白内障施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6眼,其中男2例3眼,女3例3眼.年龄78-85岁,平均82.2岁,晶体呈乳白色混浊,坐位或站位时可见棕黄色的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随体位变化而移动,有3例可见前房闪辉呈五彩颜色,前房较深.
作者:毛肖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扩增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常用研究工具,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需要特殊的仪器、模板的热变性及长时间的温度循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几种核酸等温扩增方法:核酸等温扩增法、自序列复制法和链置换扩增法等,它们或者需要精密的仪器,或者在产物检测方面相当繁琐,或者特异性不高等[1-2],均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作者:唐毕锋;马立业;曹广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血液净化(CBP)对猪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细胞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小型猪13只,分为对照组(n=7)和实验组(n=6).实施二次打击建立MODS模型,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CBP治疗,监测实验动物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实验组动物CBP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教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TNF-α、IL-6水平分别为(173.37±15.64)pg/mL、(146.46±79.64)Pg/mL,较对照组的(198.81±17.07)pg/mL、(183.38±103.47)pg/mL降低(P<0.05),而VEGF水平为(29.66±2.26)pg/mL,较对照组的(18.55±3.53)pg/mL升高(P<0.05);实验组动物生存率(83%)高于对照组(29%)(P<0.05).结论:早期应用CBP技术,可以降低血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弱炎症反应,有利于VEGF的表达,降低创伤引起MODS的病死率.
作者:周飞虎;王秀英;宋青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加深对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对9例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上多表现为肾炎性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血尿常见,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和肾小管间质受损程度是影响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的重要因素.口服常规激素无效,采用甲基泼尼松龙配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总有效缓解率78%,完全缓解4例(44%),部分缓解3例(33%),无效2例(22%).结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预后差,危险性高,早期开展和重视肾活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病情、延缓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红;高岩;熊小燕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长期双腔留置导管(permanent dual lumen catjeter,PDLC)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常见并发症.方法:我科白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行PDLC留置术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3.31±12.26)岁,均通过颈内静脉留置,术后拍摄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以尿素氮清除指数Kt/V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使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带涤纶套双腔留置导管经颈内静脉入路,12例经右侧,1例经左侧,平均使用7.8(2~14)个月.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内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2例14次,发生率4.58例次/1000导管日;感染1例2次,发生率0.65例次/1000导管日;出血1例3次.13例患者的平均Kt/V值1.27±0.22.结论: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和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内瘘手术的患者来说,PDLC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透析效果.如果处理得当,并发症也比较少.
作者:肖龙;古英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寻找判断脓毒症预后的可靠监测指标.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CLP组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以术后0、3、6、12、24和48 h为观察点,观察各组大鼠术后活动、进食、竖毛、腹泻、眼球凹陷、呼吸等情况;活杀取血测定血浆IL-6、ICAM-1水平,并观察腹腔肠管扩张、充血、腹水、病灶包裹、肺表面充血等情况.结果:CLP术后大鼠血浆IL-6、ICAM-1水平于术后3 h开始即明显升高,分别于术后6、24 h达到高峰:CLP术后6 hIL-6、ICAM-1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间相关系数为0.929、0.920(P<0.01),而术后48 h相关系数分别为0.136、0.852(P=0.52,P<0.01).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浆ICAM-1水平与脓毒症大鼠严重程度明显正相关.
作者:夏炎火;姚华国;邵义明;张媛莉;梁小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是过熟期白内障所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眼科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尤其现在白内障手术在白内障成熟期之前就多已实施,此种疾病就更为少见.我们自2000年至今,共治疗此类疾病9例,采用同一部位隧道内层叠切口,对晶体溶解性青光眼进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加青光眼小梁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4参考文献[1]李凤鸣.眼科全书(中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作者:何朝永;由雷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延伸方向与血管走向的关系.方法:抽取112例因静脉穿刺导致皮下瘀血的患者,分为皮下组织正常组48例,皮下组织疏松组64例.在患者瘀血中心用十字划分法,横血管方向为横径,顺血管方向为竖径.比较两组的横径和竖径.若横径<竖径,视为皮下淤血的延伸方向与血管走向一致.结果:两组皮下瘀血横、竖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459 3).两组中的横、竖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检验,P<0.001).结论:皮下瘀血的发展延伸的方向与血管走向一致.
作者:邱敏智;庾少清;邝惠冰;冯秀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典型特点为细胞遗传学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出现频率仅为3%~5%,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升高,至成年时达到20%~30%,年龄超过50岁者甚至高达50%[1-2].
作者:李妍;邱录贵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8例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入选病例均符合ACC/AHA有关冠心病手术指南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证.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失败2例.结果:16例恢复出院,2例术后死亡,病死率11%.5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28%.结论: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陈光献;张希;熊迈;王治平;吴钟凯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两种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MTT法和细胞生长曲线检测HSPG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结合Annexin V-FITC及PI双标记染色检测HSPG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法测得不同浓度MCF-7型HSPG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48、72 h均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生长曲线显示不同浓度MCF-7型HSPG可明显抑制MDA-MB-231的生长;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显示MCF-7型HSPG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增加;MDA-MB-231型HSPG对其源细胞(MDA-MB-231)则无生长抑制作用,对其凋亡率也无明显影响.结论:MCF-7型HSPG对MDA-MB-231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作者:童旭辉;董淑英;刘浩;蒋志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率的80%,其预后较差,一般中位生存期不超过8个月.近年来随着紫杉醇等新一代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疗效有所改善.国内外多次有多西他赛治疗肺癌的报道,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我院2007年1-12月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介绍在皮肤扩张术通过联合应用皮瓣延迟术和延迟术前抽水减张的方法,以提高扩张皮辩存活,增加扩张皮瓣成活的长宽比例和旋转角度.探讨该手术方法在瘢痕整形中的应用.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对25例应用超出常规长宽比例(长宽比为1:1)或扭转角度过大的扩张皮瓣进行的整形修复术者,在扩张器注水成功后,行两次皮辫延迟术.扩张皮瓣大面积为30 cm×9 cm,长宽比例为3.2:1;小面积18 cm×7 cm,长宽比例为2.5:1.于行第一次延迟术前24 h释放注水量的10%减压.结果:25例术后皮瓣未见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障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效果满意.结论:联合应用皮瓣延迟术和延迟术前适当减张能明显改善扩张皮瓣微循环,提高扩张皮瓣长宽比例的成活面积,增加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在瘢痕整形修复中具有优势.
作者:黄峻;刘志飞;李叶扬;钟穗航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因各种原因造成缺损后,常出现骨、肌腱及钢板外露,处理较为棘手.笔者自2002年2月至2007年7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继锋;刘曦明;王华松;黄卫兵;汪国栋;黄勇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