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刘迅;唐骅;陈珠江;程木华;娄探奇

关键词: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 评估方程
摘要:目的:评价11种常用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 选择119例CKD患者,用Coekcroft-Gault(CG)方程、MDRD1方程、MDRD3方程、简化MDRD方程、Jelliffe1973(JE73)方程、Mawer(MA)方程、Hull(HU)方程、Jellife1971(JE71)方程、血肌酐倒数公式、Gate(GA)方程、Bjornsson(BJ)方程,分别预测GFR值,与99mTc DTPA测的GFR(sGFR)进行比较.结果:上述11种方程预测的GFR值和sGFR值比较显示,CG方程、MDRD1方程、JE73方程、MA方程、HU方程、JE71方程、GA方程、BJ方程预测的GFR值和sGFR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将患者按CKD的不同分期分组,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上述8种方程预测的GFB值和sGFR值的差异,结果显示只有JE73方程在CKD各期中预测的GFR值和8GFR值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JE73方程可能更适合我国CKD患者.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扩张皮瓣延迟术联合延迟术前减张在瘢痕整形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在皮肤扩张术通过联合应用皮瓣延迟术和延迟术前抽水减张的方法,以提高扩张皮辩存活,增加扩张皮瓣成活的长宽比例和旋转角度.探讨该手术方法在瘢痕整形中的应用.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对25例应用超出常规长宽比例(长宽比为1:1)或扭转角度过大的扩张皮瓣进行的整形修复术者,在扩张器注水成功后,行两次皮辫延迟术.扩张皮瓣大面积为30 cm×9 cm,长宽比例为3.2:1;小面积18 cm×7 cm,长宽比例为2.5:1.于行第一次延迟术前24 h释放注水量的10%减压.结果:25例术后皮瓣未见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障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效果满意.结论:联合应用皮瓣延迟术和延迟术前适当减张能明显改善扩张皮瓣微循环,提高扩张皮瓣长宽比例的成活面积,增加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在瘢痕整形修复中具有优势.

    作者:黄峻;刘志飞;李叶扬;钟穗航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改变

    目的:寻求梗阻性黄疸肠黏膜屏障破坏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于胆总管结扎10 d后,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s免疫印迹检测末端回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zonula occludens-1),闭锁蛋白(0ccludin),壳牢素-1,4(claudin-1,-4)的分布和表达,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Western blots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回肠黏膜萎缩明显,平均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和隐窝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下降27.8%、21.7%和25.4%(均P<0.01).正常回肠黏膜ZO-1、闭锁蛋白及壳牢素-1分布相似,主要位于顶端细胞膜,沿绒毛下方、均匀连续分布;梗阻性黄疸时分布散乱异常,染色变浅;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从对照组的70.0%、80.0%和90.0%降至实验组的35.7%、32.1%和39.2%(均P<0.05),且肠绒毛高度的下降与ZO-1表达率的降低成正相关(P<0.01).而壳牢素-4的数量和分布改变不明显.对Western blot图像定量分析得到相同的结果.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分布异常及数量改变,影响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破坏小肠黏膜屏障.

    作者:陈振勇;冯贤松;周有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幽门螺杆菌血清分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分型与上消化道不同疾病的关系.方法:入选198例Hp阳性的胃镜检查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却的血清学分型,并取胃窦黏膜经HE染色观察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198例患者中检出HpⅠ型菌株173例(87.4%),Ⅱ型菌株25例(12.6%).Ⅰ型较Ⅱ型Hp感染者胃镜下消化性溃疡、胃癌的比例更高(P=0.012);与慢性胃炎组比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胃癌组的Ⅰ型感染者更高(P值分别为0.026、0.048),而与胃溃疡组差异无显著性(P=0.125).病理组织学改变Ⅰ型较Ⅱ型Hp感染者的结果更为严重(P=0.038).结论:临床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以Ⅰ型菌株为多见.Hp感染的分型诊断有助于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及病情的判断,Ⅰ型菌株感染者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

    作者:王韶英;陈锡美;王迎昕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统一编制的一般状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精神病专科医临床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共计63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36例精神科护理人员中检出有心理问题的达20.1%;SCL-90中各因子得分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工作年限与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较普通人群高,社会应该给予充分关注.

    作者:刘玉平;王旭荣;赵素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典型特点为细胞遗传学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出现频率仅为3%~5%,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升高,至成年时达到20%~30%,年龄超过50岁者甚至高达50%[1-2].

    作者:李妍;邱录贵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人胚胎干细胞临床应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是源自人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的多潜能细胞类群,能长期增殖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和核型完整,具有分化为机体所有类型细胞的潜能,有希望成为细胞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的种子源细胞.自1998年首次成功建立hESCs系以来[1-2],针对hESCs建系及其临床应用的伦理学、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

    作者:刘茜;余树民;邓俊良;沈留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在适当的麻醉深度控制下对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评价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择期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1组)及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腹腔穿刺时、气腹建立后、手术结束时、拔管前、拔管后5 min等各时点的脑电指数,记录诱导期血压(SBP、DBP和MAP)、心率、呛咳、插管反应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烦躁、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Ⅰ组诱导时血压下降程度高于T组,SBP<90mmHg的发生率高于T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T组(P<0.05).T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比Ⅰ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的诱导及术中控制更为平稳,苏醒质量上要优于后者.但丙泊酚靶控的适浓度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纪健;李正;朱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AQP4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12例CINⅢ级和33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QP4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Ⅰ~Ⅲ级、浸润性癌组织实质细胞中AQP4的表达逐渐增强,其在浸润性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伴淋巴结转移者AQP4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5).结论:AQP4的过表达在宫颈鳞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通过增加肿瘤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刘明;孙颖;韩水平;赵文宝;郑彩霞;高亚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5例临床分析

    笔者在2005-2007年间共对5例6眼过熟期白内障施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6眼,其中男2例3眼,女3例3眼.年龄78-85岁,平均82.2岁,晶体呈乳白色混浊,坐位或站位时可见棕黄色的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随体位变化而移动,有3例可见前房闪辉呈五彩颜色,前房较深.

    作者:毛肖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致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PT)阳性率、致敏原分布特点及SP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0例拟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采用13组标准化致敏原(Alutard<'A> SQ)进行SPT.结果:1000例患者中有836例对致敏原中至少一组呈阳性反应(83.6%).SPT阳性率粉尘螨(77.6%)、屋尘螨(73.1%)、热带螨(55.6%)等,低的为花粉Ⅰ组(1.3%).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青年组及中老年组SPT阳性率分别为94.3%、85.1%和68.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SPT阳性率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女之间SP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螨是致敏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勇;李泽卿;江满杰;季俊峰;陈伟;王秋萍;卢青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脱细胞骨软骨支架的制备及形态学观察

    目的:探讨脱细胞骨软骨支架制备的可行性,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的支架材料.方法: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取膝关节髌股关节面的股骨侧,切取4 mm×4 mm×3 mm大小(长×宽×深)骨软骨块,用去垢剂-酶法对骨软骨组织块进行脱细胞脱钙处理,冻干机冻干,制备脱细胞骨软骨支架,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脱细胞骨软骨支架呈半透明状,弹性良好,组织学评价提示细胞成分已完全祛去,保留了纤维支架.结论:去垢剂-酶法可以祛去骨软骨块中的细胞成分,成为带有空隙的支架材料.

    作者:刘建华;王国海;徐栋梁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胫腓钩与螺钉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评价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7月,应用LINK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5例(胫腓钩组),应用螺钉治疗Weber-C型骨折惠者15例(螺钉组).根据术前X线片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程度,经术中探查证实;胫腓钩组于下胫腓联合平面置钩,钩住腓骨,固定于胫骨上.螺钉组于下胫腓联合平面自腓骨向胫骨钻骨隧道穿3层骨皮质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结果:30例患者获得24~36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胫腓钩组优14例,良1例,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螺钉组中优11例,良1例,可2例,差1例,3例发生断钉.结论: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能有效地复住和固定,并能提供下胫腓微动关节的生理功能.

    作者:陈临炜;吴剑彬;余可和;丁健;柏晓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急诊冠脉搭桥初步经验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8例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入选病例均符合ACC/AHA有关冠心病手术指南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证.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失败2例.结果:16例恢复出院,2例术后死亡,病死率11%.5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28%.结论: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陈光献;张希;熊迈;王治平;吴钟凯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地塞米松、强的松序贯疗法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强的松序贯疗法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8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地塞米松、强的松序贯疗法组(治疗组)38例和口服强的松标准疗法组(对照组)50例,观察疗效及有关指标.结果:水肿消退时间和尿蛋白转阴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分别短12.7 d、17.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达到缓解所需平均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短19.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治疗方案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强的松序贯疗法能快速诱导缓解,缩短尿蛋白的转阴时间,有一定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陈义杰;林林辉;黄小涛;肖韩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

    目的:探讨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58例(58眼),其中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42眼,分别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长度,使用IOL-Master内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术后医学验光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结果: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 D者为28.2%,≤±1.00 D者分别为42.1%;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 D者为42.0%.≤±1.00 D者为63.O%,x<'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可提供较精确的测量数据.当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时,人工晶体度数测量误差较大.

    作者:孙刚;李文生;陈彬;王新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扩增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常用研究工具,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需要特殊的仪器、模板的热变性及长时间的温度循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几种核酸等温扩增方法:核酸等温扩增法、自序列复制法和链置换扩增法等,它们或者需要精密的仪器,或者在产物检测方面相当繁琐,或者特异性不高等[1-2],均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作者:唐毕锋;马立业;曹广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率的80%,其预后较差,一般中位生存期不超过8个月.近年来随着紫杉醇等新一代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疗效有所改善.国内外多次有多西他赛治疗肺癌的报道,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我院2007年1-12月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Hero 642机用镍钛根备系统预备弯曲根管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Hero 642机用镍钛根备系统对弯曲根管预备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135例患者共205个有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弯曲根管,分为两组,实验组103个采用Hero 642镍钛根备系统,对照组102个采用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两组均采用常规侧向加压法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的X线片比较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的效果,术后随访半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对135个患牙根管充填后拍摄牙片及观察术后反应,实验组根管成形及充填满意率91.2%,术后急性反应率为1.5%.对照组满意率65.7%,术后急性反应率为11.9%.经X<'2>检验进行分析,两组根管成形及充填满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急性反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镍钛器械Hero 642根备系统预备弯曲根管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邱敏坚;余梓东;廖军晖;郑美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压力超负荷大鼠左室肥厚中解耦连蛋白-2的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心肌解耦连蛋白-2(UCP2)对压力超负荷致左室肥厚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超负荷模型(手术组),等数量的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观察周期为30 d,UCP2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术后4 dUCP2表达上调,并持续增高至30 d.(2)手术组细胞凋亡在术后1 d升高,4~7 d时进入高峰,其后低水平持续存在,而对照组未发现凋亡存在.结论:UCP2参与了压力超负荷左室肥厚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并可能成为干预这一过程的靶基因.

    作者:杭涛;江时森;宫剑滨;张启高;汪春晖;谢渡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同部位层叠切口在晶体溶解性青光眼三联术中的运用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是过熟期白内障所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眼科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尤其现在白内障手术在白内障成熟期之前就多已实施,此种疾病就更为少见.我们自2000年至今,共治疗此类疾病9例,采用同一部位隧道内层叠切口,对晶体溶解性青光眼进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加青光眼小梁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4参考文献[1]李凤鸣.眼科全书(中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作者:何朝永;由雷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