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离心涂片机制作液基细胞筛查宫颈病变的对比分析与评价

刘继英;龚云辉;田俊

关键词:宫颈肿瘤, 阴道涂片, 液基细胞学, 传统巴氏涂片
摘要:目的:评价用细胞离心机制作液基细胞涂片筛查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颈管刷收集宫颈外口和颈管细胞,将刷头直接插入装有液基处理试剂的离心管中,用Cytospin4细胞离心涂片机离心5~8 min,制成宫颈液基薄层涂片.结果:常规巴氏制片组共8 600例,阳性病例共35例,其阳性率为0.41%,液基薄层制片组共5 410例,阳性病例共78例,其阳性率1.44%,后者的阳性检出率提高至前者的3.5倍,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细胞离心涂片机可以明显提高宫颈脱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清理术并吗啡和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2例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术并吗啡和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42例48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关节腔清理术,并注射吗啡和玻璃酸钠,术后第2天将膝关节置于被动持续运动机上做功能锻炼,术后第4天若关节腔积液,则行关节穿刺抽出积液,再注入玻璃酸钠2 mL.此后,每周注射玻璃酸钠1次,连续共5次为1个疗程,并进行随访观察,予以疗效评价.结果:42例48膝经6~12个月随访,显效16膝,占33%,有效27膝,占56%,无效5膝,占10%,总有效率90%,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膝关节镜关节腔清理术并吗啡和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明显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作者:江少波;朱辉;李少伟;张宜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宫内外同时妊娠1例

    患者33岁,已婚,因停经53 d、下腹剧痛5 h于2006年7月19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G4P2,末次经为2006年5月26日,量同以往,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于7月2日查尿HCG(+),2006年7月19日7时左右突然出现下腹剧痛,痛时有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伴肛门坠胀感、无阴道流血、畏寒、发热史,否认有晕厥史.遂来我院行B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胚胎存活,胚胎发育相当于孕7+周,子宫后方液实性包块并腹腔积液.门诊拟(1)腹腔内出血原因待查:卵巢黄体破裂?(2)失血性贫血;(3)早孕收住院.

    作者:马春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褪黑素对大鼠体外循环术后肝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大鼠术前给予外源性褪黑素对于术后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手术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伪手术组行类似操作,但不实施CPB.其余3组建立CPB,大流量[≥100 mL/(kg·min)]转流60 min.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于转流前在预充液中加入10、20 mg/kg的褪黑素.实验过程中记录血压和心率变化,并于转流前全身肝素化后(术前)和转流结束后(术后)进行血气分析.术后24 h取肝脏组织,测定丙二醛(MDA)、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量或活性.结果:CPB后大鼠血压和心率较术前有改变,但仍在可接受范围.血气分析结果提示,手术组术后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pH值、红细胞压积降低较多,余无显著变化.手术组肝脏MDA浓度,tNOS和iNOS活性较伪手术组上升,而GSH浓度,SOD、CAT、GSSG-R、GST、GSH-Px活性的变化则相反.与此同时,在使用褪黑素的两组中,这些指标的变化被明显逆转.结论:褪黑素能有效的抑制CPB后肝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组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黄海嵘;朱家全;尹荣;王常田;申翼;董国华;李忠东;李德闽;景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治疗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以5-氨基乙酰丙酸(5-ALA)作为光敏剂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进行光动力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8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A组为荷瘤对照组,不给任何治疗;B组行单纯激光照射,不予任何光敏剂;C组在瘤内注射5-ALA,剂量为30 mg/kg,2 h后进行肿瘤局部光动力治疗.结果:光动力治疗组(C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A、B组)相比明显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5-ALA作为光敏剂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进行光动力治疗,能使肿瘤组织坏死,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作者:欧阳斌;刘衍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Y染色体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中大Y染色体对其受精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113例患者(共127个周期治疗)进行前瞻性研究,大Y染色体组(A组)共56个治疗周期,染色体正常组(B组)共71个治疗周期;A组中精液常规正常者共24个治疗周期,随机分为IVF组(A1组)共13个治疗周期,ICSI组(A2组)共11个治疗周期.结果:(1)A、B两组间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死婴出生率、畸形率、男婴出生比例及女婴出生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2)A1、A2两组间受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Y染色体对IVF/ICSI-ET的选择、胚胎发育及近期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作者:胡晓东;曾勇;莫美兰;林奇;蔡靖;郭楚苹;邓江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住院患儿健康教育效果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健康教育情况,探讨影响住院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教育效果的原因并寻找高效的教育方式.方法:随机抽取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A组)、先天性唇裂患儿(B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组)3组患先天性疾病须手术治疗的患儿陪属,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手术前、后,出院时健康教育效果.结果:术前宣教有效率,3组达57%~100%;术后宣教有效率,C组对宣教内容能演示率较低,A组行为改变较术前倒退;出院时宣教,A、B组对宣教内容完全能理解、复述并演示,有效率较高,C组仍无法达到100%.结论:对于住院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教育,施教者须针对疾病治疗的不同阶段,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反复多次宣教,并积极鼓励陪属及有一定遵嘱行为能力的患儿主动参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司徒敏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5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间276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5例病人进行病因分析、临床观察和疗效观察.结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是由综合因素所致,发病与神经-精神因素、手术创伤因素和手术后胃解剖结构改变等因素相关,非手术治疗效果佳.结论:通过综合治疗如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胃肠持续减压、加强营养支持、适当合理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均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浩蒋;周凌;吴良平;张玉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62例体会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作者于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62例,报告如下.

    作者:洪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6例CT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结果:在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中,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型增厚4例,局限型增厚2例.增厚的囊壁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小结节影4例,伴胆囊内结石5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厚的胆囊壁轻度强化,门脉期至平衡期强化逐渐明显,囊壁结节强化不明显,出现较高密度的连续性黏膜线2例.胆囊周围浸润3例,肝侵犯1例,3例胆管扩张,肝门肿大淋巴结1例.误诊为胆囊癌4例,-般慢性胆囊炎伴结石1例.结论:通过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CT资料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

    作者:张玉明;郑双丽;姚渭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长跑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

    长跑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为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肾脏病理报道如下.

    作者:毕可波;邓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群体药代、药效学研究进展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为μ受体激动药,其N-酰基端含酯键可被组织和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进行不饱和代谢,不受血浆胆碱酯酶(假性胆碱酯酶)及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新斯的明)的影响,在血管外分布广泛,稳态时分布容积远小于其他阿片类药,持续输注后半衰期(context sensitive half time)不受输注时间长短的影响,具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作用持续时间短和可控性好等特点,是理想的静脉麻醉靶控输注药物.但临床研究发现瑞芬太尼有呼吸抑制、肌肉僵硬、血压过低、心动过缓等副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1],并具有潜在的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给药速度和方法对其麻醉效能及副作用有明显影响,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兴安;赵高峰;屠伟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游离包皮内板移植术一期修复尿道下裂

    目的:评价游离包皮内板移植术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43例尿道下裂患者中,阴茎体型30例,阴茎阴囊交界型13例,采用游离包皮内板移植术(即Devine-Horton术)修复.结果:43例中,一次手术成功38例(88%),尿瘘5例,无一例尿道狭窄,随访4个月~2年,阴茎外观理想,排尿顺畅,无阴茎下曲和尿道外口下移.结论:Devine-Horton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一次成功率高,外观完美,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梁健升;李宇洲;姚干;杨庆堂;张庆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颈部皮下血肿1例

    患者女,71岁,因头晕、行走不稳伴双耳耳鸣1年入院.查体:神清,颅神经阴性,双侧Rossolimo征(+),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B超提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作者:马孝俊;郑俊;徐建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表达及其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的动态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成年Wister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以原位杂交法测定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TR的动态变化.结果:脊髓压迫伤后2 h TR mRNA表达开始增高,6~12 h达到高峰,24 h开始下降,48 h降到正常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TR合成增加,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抑制细胞凋亡,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魏福堂;夏春林;张智伟;张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噪声性听损伤者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的变化特点

    目的:观察噪声性听损伤者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特点.方法:对接触噪声作业的47例工人进行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和ABR测试;依PTA正常者和4、3、2 kHz处的听力受损者分为4组;对各组的ABR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随听力损失频率和程度的增加,逐渐出现低声强Ⅴ波潜伏期延长、高声强Ⅰ波的异常,继之伴Ⅲ波、Ⅴ波的异常,同时伴Ⅴ波反应阈的逐渐上升.(2)仅有4 kHz受累的轻度噪声性听力损失者,主要表现为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半数耳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结论:(1)噪声性听损伤的ABR变化反映了声损伤始于外毛细胞,逐渐累及内毛细胞、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过程.(2)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系轻度噪声性听损伤ABR的主要异常表现;对于可疑噪声性听损伤者在ABR Ⅴ波阈值正常时,还应观察其阈值处潜伏期,并结合其他听力学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合理判断.

    作者:刘亚晖;柯朝阳;马玲国;郭金凤;刘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熵和脑电双频指数指导成人七氟醚吸入联合少量丙泊酚的全麻诱导

    目的:观察熵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成人七氟醚吸入诱导联合少量丙泊酚时的数量化脑电参数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病人反应,探讨熵和BIS监测麻醉深度的可行性.方法:5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安静时的反应熵(RE)、状态熵(SE)和BIS值.静脉推注丙泊酚0.8 mg/kg,面罩吸氧(8 L/min),2 min后手控气囊吸入8%七氟醚,进行气管插管.记录静息下(t0)、静注丙泊酚后2 min(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的RE、SE、BIS、平均动脉压(MAP)、HR.记录麻醉诱导开始至气管插管完成时间,观察诱导插管过程中病人的反应.结果:熵和BIS在各不同时刻点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插管前即刻降至低水平,插管后1、3 min两者均缓慢上升,均在60以下;RE、SE、BIS三者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95以上.MAP随着麻醉的加深逐渐下降(P<0.05),在t2时降至低水平(P<0.05),t3时MAP上升,t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仍低于t0、t1时刻(P<0.05),t4时MAP复降至t2时水平(P>0.05).HR变化和MAP类似.七氟醚吸入诱导病人反应如拒吸和体动等较明显(约20%);插管呛咳、颌紧、声门闭合有34例.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时间较长,体动、拒吸、呛咳、下颌紧、暴露不良等时有存在,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容忽视.熵和BIS均能准确监测麻醉深度.

    作者:詹鸿;阮绪广;全小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5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对我院51例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42例,死亡9例.病原菌分析,痰培养细菌、念珠菌阳性41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1.2%,革兰阳性球菌占29.3%,真菌感染占19.5%.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EB病毒感染2例,病原菌不明6例.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术后第1周是肺部感染的高危时段,重视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及合理选用抗生素,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防治的关键.

    作者:陈永标;江艺;胡还章;吕立志;张绍庚;张小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单管巢式PCR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检测乙肝病毒YMDD变异

    目的:在建立针对乙肝病毒(HBV)聚合酶基因的单管巢式PCR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提高HBV 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方法:针对HBV聚合酶基因段设计两对熔解温度(Tm)差异较大的内、外引物,在一个封闭反应体系中进行二次扩增并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法检测HBV YMDD变异.结果分别与单纯PCR结合熔解曲线分析和测序法进行比较,并对107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YMDD的自发变异进行分析.结果:建立在单管巢式PCR方法上的熔解曲线分析检测HBV YMDD变异灵敏度要高于单纯PCR结合熔解曲线分析的方法(P<0.001),与直接测序法的符合率为81.3%.在114例CHB标本中YMDD及其变异检出率为95.6%.用本方法在107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CHB病人中YMDD自发变异检出率为31.8%.结论:单管巢式PCR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法提高了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而且是一种简便、特异性较好的方法.

    作者:杨建荣;戴利亚;陈占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03年9月至2006年1月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接受针刺太冲穴前后各时点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收缩压平均下降约10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约6 mmHg(P<0.01);通过严格执行操作及护理规程,使针刺不良反应减少.结论: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配合严格执行操作及护理规程,即时降压疗效显著,起效快速,不良反应少.

    作者:林小丽;李淑梅;钟燕萍;郭美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进路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进路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鼻内镜下上颌窦暴露困难的病例,联合Caldwell-Luc进路,处理上颌窦病变42例共52侧,对手术适应证和操作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2例患者共52侧,46侧治愈(88%),6侧好转(12%).结论: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进路手术,上颌窦暴露良好,有利于窦腔病变彻底清除,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国文;周雪华;丁吉女;蒋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