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护理

林小丽;李淑梅;钟燕萍;郭美英

关键词:高血压, 针刺穴位, 穴, 太冲,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03年9月至2006年1月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接受针刺太冲穴前后各时点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收缩压平均下降约10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约6 mmHg(P<0.01);通过严格执行操作及护理规程,使针刺不良反应减少.结论: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配合严格执行操作及护理规程,即时降压疗效显著,起效快速,不良反应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十二指肠损伤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及肠瘘等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6年4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28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前确诊6例(21.4%),术中确诊20例(71.4%),漏诊2例(7.1%);治愈27例(96.4%),死亡1例(3.6%),发生并发症5例(17.9%),十二指肠瘘和腹腔脓肿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重要措施,早期手术,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和通畅的腹腔引流以及术后营养支持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学强;陈海生;李建明;严志登;万恒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6例CT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结果:在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中,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型增厚4例,局限型增厚2例.增厚的囊壁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小结节影4例,伴胆囊内结石5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厚的胆囊壁轻度强化,门脉期至平衡期强化逐渐明显,囊壁结节强化不明显,出现较高密度的连续性黏膜线2例.胆囊周围浸润3例,肝侵犯1例,3例胆管扩张,肝门肿大淋巴结1例.误诊为胆囊癌4例,-般慢性胆囊炎伴结石1例.结论:通过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CT资料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

    作者:张玉明;郑双丽;姚渭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肿胀技术在烧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肿胀技术在烧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烧伤患者,手术区平均面积4.5%.采用肿胀技术在手术区皮下注入肿胀液,其中20例使用完全肿胀局部麻醉,另8例施行全身麻醉加肿胀技术,然后进行切削痴植皮术.观察手术镇痛效果和出血量.结果:肿胀液注入量平均每1%面积195 mL.20例使用完全肿胀局部麻醉的患者中5例辅助了静脉芬太尼,麻醉镇痛效果良好.手术出血量50~350 mL,平均每1%面积35 mL,取皮区出血相对更少.结论:肿胀技术可使烧伤患者在局麻下进行手术,降低麻醉风险,同时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志斌;姚雪莲;赵象文;郭琴琴;凌云志;唐亚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手工计数与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小板数结果的差异

    目的:分析手工计数和全自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计数地中海贫血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结果的差异.方法:地中海贫血患者60例,采集外周血,分别以SF-30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及传统手工计数两种不同方法测定血小板数,观察不同贫血程度患者两种方法测定血小板数的差异;同时每份标本都制作一张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后,油镜下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血小板形态及大小,并且同时观察成熟红细胞大小及形态.结果: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小板数,高于传统的手工计数方法计数的结果;轻度贫血患者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数分别为(257.35±46.7)×109L和(220±46.93)×109L,两种方法测定血小板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度贫血患者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数分别为(353.42±56.05)×109/L和(233.79±51.88)×109/L,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重度贫血患者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数分别为(391.63±52.18)×109/L和(230.88±46.77)×109/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而正常对照组两种方法计数血小板数分别为(211±43.05)×109/L和(206.49±41.48)×109/L,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F-30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数高于手工计数方法计数,可能由于仪器不能识别与血小板体积相当大小的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等,导致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样中血小板仪器测定结果假性偏高.

    作者:林玉辉;陈美莲;黄仁魏;林桂真;郑永江;黄作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灌注吸痰预防吸烟者肺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注对吸烟者肺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肺切除术后132例吸烟患者根据术前吸烟量大小,分为A、B两组,每组再分为两组A1、A2和B1、B2组,其中A1、B1组术后第1~5天进行纤支镜吸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注治疗,A2、B2组予单纯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结果:吸烟量大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P<0.05),常规治疗组(A2、B2)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纤支镜治疗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注治疗对肺切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有预防作用.

    作者:王英禹;张瑞;程庆书;王云杰;孙晓燕;刘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成人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围术期处理的探讨

    目的:总结成人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围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1例丙肝后肝硬化患者在全麻下行亲属活体部分原位肝移植,术中连续监测体温、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凝血功能及血细胞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中血钾、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心率、体温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在确保供体安全的同时维持受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随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加强血气、生化及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高成杰;宁吉顺;李波;吕晓明;王惠霞;倪家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循环功能及血气的影响

    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循环功能及血气的影响.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14例.GE组于T7-8间隙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上达T4,下达T12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 h的MAP、ECG、HR、SpO2及PaCO2的情况,并同时于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G组除无硬外阻滞及需术中及时补充芬太尼外,余与GE组同.结果:于气腹后1、2、3 h时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MAP较气腹前仅有轻微变化(P>0.05),HR较气腹前降低(P<0.05),而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后1、2、3 h两组PaCO2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气腹后3 h pH值均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维持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但气腹后3 h pH值低于正常值.

    作者:孙德峰;于有波;阎妮;张丽荣;安刚;吴崇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早期ICU治疗对危重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对危重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42例外科术后入ICU救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即时转入ICU患者20例,为治疗组;术后回普通病房,24 h内转入ICU患者22例,为对照组,均采用机械通气、循环支持、镇痛镇静、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制酸、止血、利尿、床旁血液滤过等综合IC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ICU居住时间、ICU总费用3项指标.结果:对照组的病死率、ICU居住时间、ICU总费用3项指标均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ICU综合治疗能够降低危重术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ICU居住时间,减少ICU总费用.

    作者:吴兴茂;廖玉巍;汪海源;陈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摘除颌下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颌下腺以及这种颌下腺与OSAS的关系;研究摘除这种颌下腺对OSAS的疗效.方法:对20例OSAS患者颌下腺进行体检,影像学检查包括螺旋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颌下腺摘除术中对颌下腺形态进行观察,进行颌下腺走向分析、颌下腺体积测量和病理学检查,并总结其症候群,由此引入颌下腺下垂的概念;对20例OSAS患者摘除下垂的颌下腺,术前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其中8例行术后PSG,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和随访,以确定治疗效果.结果:OSAS患者均有颌下腺下垂,即向下移位和肿大;20例患者术前PSG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为28.58次/h,低SaO2为38%,术后监测8例AHI均在14.90次/h以下,低SaO2为75%;12例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消失,AHI在5次/h以下;8例AHI在10~14.9次/h;8例鼾声消失,12例鼾声存在但减轻,全部患者白天疲劳消除,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随访8~18个月,无-例复发.结论:颌下腺下垂是鼾症可能的并发症,颌下腺下垂使舌根后坠和舌体高拱,同时压迫咽腔通道,终导致OSAS;鼾症患者的颌下腺下垂是OSAS的主要成因之一,摘除下垂的颌下腺可治愈OSAS.

    作者:邓湖山;易青;陈世汉;房民琴;刘爱荣;李康;黄子斌;周桂英;韩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雷米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SDC)的影响.方法: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观察,服用地高辛0.25 mg/d,7 d后,SDC达稳定状态后加用雷米普利5 mg/d,于加用后12 d采血测定SDC,并与加用雷米普利之前的SDC比较.结果:加用雷米普利前后SDC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雷米普利联用地高辛不影响SDC,两者联合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官学强;李继武;倪丽;吴连拚;张素勤;杨鹏麟;唐疾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效果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伤骨科常见病之一,大多数患者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获得较好效果,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我科采用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华;尤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铁尺穿透两侧颅脑伤1例

    患者女,19岁,户外活动时不慎被人以铁尺击中头部,铁尺由左侧颞部穿入颅内,直达右枕部头皮下,创口外露之铁尺长25 cm,宽3 cm,厚0.5 cm.体检:强迫右侧卧位,创口少量渗血,面色苍白,脉搏120次/min,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不清,两侧瞳孔等大(0.4 cm),光反应迟钝,右上下肢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由于长铁尺嵌顿于头部,无法做头颅CT,做好开颅手术准备,备好血源后,予以插入气管插管进行全麻,探查左颞部铁尺入口处,适当扩大伤道咬除入口处颅骨5 cm×5cm,剪开硬脑膜,试探性缓慢拔除铁尺,颅腔内铁尺长15 cm,吸除部分外溢、粉碎状脑组织及血块,为清除伤道内积血和污染物,在伤道内置入引流管1支.

    作者:刘锦霞;章卫康;俞国鑫;杨岳炜;彭思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目的:探讨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椎间融合率80%.结论: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是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白利明;陈鸿辉;梁伟国;叶韶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20例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以下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20例房颤患者接受了外科射频消融治疗,随访70~846 d,平均(562±32)d.结果:2例手术死亡.无远期死亡,无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患者.结论: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简易、创伤性小、远期效果较好,是治疗房颤较好的外科方法.

    作者:蒋林哲;侯明晓;赵科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5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对我院51例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42例,死亡9例.病原菌分析,痰培养细菌、念珠菌阳性41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1.2%,革兰阳性球菌占29.3%,真菌感染占19.5%.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EB病毒感染2例,病原菌不明6例.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术后第1周是肺部感染的高危时段,重视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及合理选用抗生素,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防治的关键.

    作者:陈永标;江艺;胡还章;吕立志;张绍庚;张小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带囊气管套管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重型颅脑损伤防止脑水肿的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尤其是合并胸外伤病人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带囊气管套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对带囊气管套管的护理也显得越发重要,以下是我们近年来使用带囊气管套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黎红;张吉桂;蔡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肝静脉、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瘤栓生长的影像学检查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LC)在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内生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采用两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血管造影,重点观察PLC患者的肝静脉、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内瘤栓.结果:20例PLC患者中,弥漫型1例,结节、肿块型19例,主瘤灶大径7~18(12.3±3.1)cm,肝静脉瘤栓19例,下腔静脉瘤栓19例,右心房瘤栓11例,呈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瘤栓11例、肝静脉-下腔静脉瘤栓7例、下腔静脉-右心房瘤栓与肝静脉瘤栓各1例.结论:对于PLC在肝静脉、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内生长,及时而正确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瘤栓多为肝动脉源性供血,血管造影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子诚;陈胜利;陈国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黄芪注射液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血白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鼻咽癌放疗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后血白细胞变化.方法:将两年来收治的45例鼻咽癌病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放疗同时加黄芪注射液静滴每周5 d,连续7周;对照组,放疗加VitB6、肌苷口服7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程度的Ⅱ~Ⅳ级中Ⅱ级,治疗组17.4%,对照组50.0%;Ⅲ级,治疗组4.3%,对照组27.3%;Ⅱ~Ⅲ级,治疗组为21.7%,对照组为77.3%.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与放疗合用可明显减轻白细胞下降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锦程;欧国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5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间276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5例病人进行病因分析、临床观察和疗效观察.结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是由综合因素所致,发病与神经-精神因素、手术创伤因素和手术后胃解剖结构改变等因素相关,非手术治疗效果佳.结论:通过综合治疗如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胃肠持续减压、加强营养支持、适当合理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均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浩蒋;周凌;吴良平;张玉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85例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老年人髋部骨折并高血压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85例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85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控制稳定,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合并高血压术前、术后做好心理护理,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时处理高血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可减少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