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训军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积液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阴道或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8例宫腔积液患者进行病因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相对照.结果:超声病因诊断与临床病理基本相符84例(77.8%),误诊15例(13.9%),漏诊9例(8.3%).阴道超声的诊断符合率高于腹部超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常见宫腔积液的病因诊断能够提供相当准确的客观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宫腔积液病因筛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曹刚;史赛敏;王芬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帮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CVA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帮备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沙丁胺醇缓释胶囊治疗,连续用药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5.81,P<0.01).结论:帮备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受体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向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分化情况及其对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Wistar大鼠,受体为雌性SD大鼠.受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2).其中对照组仅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于术中经门静脉注射雄性SD大鼠骨髓干细胞0.5 mL(1×107/mL).实验组再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在术后第7、14、21天切取肝脏,并行Sry原位杂交结合von Willebrand因子(vWF)免疫组化的双标染色,观察受体骨髓干细胞向VECs转化的情况,同时观察术后早期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一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第7天在肝组织内发现Sry与vWF双染阳性细胞,该细胞于第14和21天在血管壁出现.对照组肝脏病理学检查为急性重度排斥反应,实验组为急性轻到中度排斥反应.结论:受体骨髓干细胞能在移植肝的环境中诱导分化为VECs,表达vWF,并可部分替代移植肝本身的VECs;经门静脉输注受体骨髓干细胞可减轻移植肝的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张会迎;郭跃虎;王海澜;高毅;谭浩翔;谢金敏;蒋泽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在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把接受检查的患者分为常规检查组(A组)及咪唑安定组(B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胃镜检查,B组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前5 min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0.06 mg/kg).观察并比较两组在胃镜检查中的痛苦反应及血氧饱和度在胃镜检查前后的变化.结果:B组患者各项痛苦反应明显低于A组(P<0.05);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两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在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术中应用咪唑安定安全可靠,并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梁云芳;黄丽华;袁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脐带血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性钙电流特性,以对其进行电生理学鉴定.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筛选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于DMEM低糖培养基,经5-氮杂胞苷诱导为心肌样细胞,在诱导的不同阶段使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其动作电位、持续性钙电流,并以大鼠心室肌作为对照.结果:脐带血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具有心肌特异性动作电位、持续性钙电流,其心肌特性伴随诱导后培养时间延长日趋典型.结论:脐带血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具有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作者:冯应君;杨汉东;汤天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鹤山市某社区4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一组(管理组)按WHO和国际肿瘤研究中心等机构关于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技术标准,结合该社区的经济、文化实际情况,实施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另外一组(对照组)不实施上述管理.分别在管理实施之前及1年后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表(QOL-CCC)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管理组在管理实施之前QOL总分、躯体纬度分、心理纬度分、社会纬度分、物质生活纬度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在管理实施1年后上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中综合性规范化管理模式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文志;冯汝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不同胎龄住院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发生率.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438例早产儿(生后1周内),应用MEGAS-DU4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床边颅脑超声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调查不同胎龄早产儿IVH的发生率.结果:438例早产儿平均胎龄(31.80±2.87)周,平均出生体重(1 836.98±543.95)g,平均颅脑超声初次检查时间(2.91±0.81)d.总的IVH的发生率为40.41%(177/438),其中IVH(Ⅰ级)发生率为26.71%(117/438),IVH(Ⅱ级)发生率为8.68%(38/438),重度IVH(Ⅲ级以上)发生率为5.02%(22/438).61.02%(108/177)的IVH早产儿无明显临床症状,38.98%(69/177)的IVH早产儿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反应低下、激惹、反复呼吸暂停、紫绀、抽搐等.资料显示IVH主要发生在胎龄偏小和出生体重低的早产儿.结论:所有住院早产儿在生后1周内均应进行颅脑超声检查,以便筛选出无症状的ⅣH患儿,及早诊治,减少脑出血性损伤.
作者:梁燕;符柳江;魏青;朱莉玲;张遇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UPPP)前后的变化.方法:选取OSAHS患者45例,其中30例未予治疗,15例行UPPP手术治疗;选取1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15例正常人作对照,测定各组睡前23:00及次日晨起7:00血清中VEGF和EPO浓度.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OSAHS患者及UPPP手术前后血清VEGF和EPO浓度的变化.结果:重度OSAHS患者晨起血清中VEG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与OSAHS病情严重度有显著相关性;经UPPP手术治疗后,睡前及晨起VEGF浓度都较手术前明显下降.OSAHS轻中度、重度患者血清EPO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前后血清EPO水平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OSAHS患者晨起血清VEGF浓度明显升高,OSAHS病情严重度与VEGF水平显著相关,UPPP手术在近期内能显著改善OSAH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缺氧程度.夜间低氧对病人EPO水平无明显影响,UPPP手术后EPO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作者:魏敏;吴玉红;周燕斌;曾显声;严英硕;李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效果.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经常规处理、对症治疗等措施后效果不佳的158例患者,口服雷公藤多甙治疗,观察其蛋白尿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时,缓解95例,改善32例;治疗12周时,缓解135例,改善14例.重新出现蛋白尿的患者经再次治疗后尿蛋白消失.结论:雷公藤多甙对于肾移植术后尿蛋白有显著疗效,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少,对移植肾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高文波;王亚伟;朱有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TRUST、TPPA、ELISA的阳性率分别为86.7%、98.3%、98.9%.特异性分别为78.9%、96.6%、90.9%.同时发现ELISA检测时存在假阳性.结论:TRUST不适合梅毒的诊断.ELISA可作为输血和手术前检测的一种理想筛查方法,但对ELISA阳性标本应做TPPA检测,对ELISA检测阴性的标本则不需TPPA确诊.
作者:邹享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预后的差异.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法治愈出院的231例ACS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其中介入治疗组103例,药物治疗组128例.结果:患者出院1年后两组远期疗效比较,介入治疗组明显有效(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消失)81例,有效(临床症状减轻)13例,发生心脏事件9例,死亡1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7%;药物治疗组显著疗效48例,有效34例,发生心脏事件46例,死亡7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5.9%.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与药物治疗者比较,ACS患者在行介入治疗后,远期疗效明显增高,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ACS患者及早行介入治疗,可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孙联平;李瑞杰;任文林;常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6例SH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以下15种抗体免疫表型的标记,TTF-1、EMA、AE1/AE3、SP-B、Vimetin、CD31、Ⅷ因子、S-100、CgA、Syn、Calretinin、MC及ER、PR、P53.结果:肿瘤组织形态多样,主要由实性区、乳头状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四种组织形态构成,瘤细胞主要由立方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共同表达TTF-1和EMA,AE1/AE3、SP-B仅在立方细胞中表达;ER、PR多在多角形细胞中表达,P53在两种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SHL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SHL的组织形态特征,结合TTF-1、SP-B、EMA、AEl/AE3等免疫表型的标记,有助于SH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东;商建峰;王伟;肖磊;张慧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丹参冻干粉注射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眩晕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丹参冻干粉注射剂静脉滴注;对照组用能量合剂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 d,随访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成治疗及随访者58例,其中治愈28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4例;对照组完成治疗及随访者47例,其中治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8例,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408 7,P<0.05).治疗组失访2例,失访率为3.3%;而对照组失访13例,失访率为21.7%,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619 0,P<0.01).结论:丹参冻干粉注射剂静脉滴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符名谮;何家雄;陈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男,59岁.大便习惯改变伴脓血便2个月,肛门指诊距肛缘4 cm可及一5 cm×3 cm大小环状肿物,表面菜花状,可推动.活检病理报告示:腺癌.肝脏CT示:肝脏多发转移瘤;CEA 11.3 ng/mL.
作者:涂永久;林大富;李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女性不孕症发病率不断升高,我院妇科门诊从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共接诊不孕症患者25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宁伟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医学进步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上升,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到治疗.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成功治疗过程牵涉面广.特别是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耐受,依赖静脉营养,治疗时间长,故如何成功开始早期喂养是成功治疗早产儿的关键之一.
作者:徐利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结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改善手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6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作业疗法、上田法训练及传统中医按摩;对照组采用上田法训练及传统中医按摩.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21,P<0.01),治疗组拇指腕掌外展活动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A型肉毒毒素结合作业疗法能明显提高脑性瘫痪患儿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李江;梁松;张少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应用思他宁与垂体后叶素加三腔二囊管联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思他宁0.25 mg静脉注射,继之0.25 mg/h持续静点48 h(治疗组);垂体后叶素3 U/h,持续静点48 h,并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87%,对照组为8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经济情况较好的患者,思他宁可作为首选的止血方案,对经济情况一般的患者,垂体后叶素与三腔二囊管联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张启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AL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LD患者以男性为主,日饮酒量45~600 g,平均年限21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发病年龄均在41~50岁达高峰.ALD的血清酶学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以AST、GGT、AST/ALT升高显著.结论:ALD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于有饮酒嗜好的病人,应定期对AST、AST/ALT、GGT、TBIL等生化指标进行监测,从而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苏俊;廖彩仙;周杰;唐浩;张春兴;张守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Graves眼病患者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多态性及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107例Graves病患者(其中伴突眼50例,不伴眼病57例)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多态性,分析其基因表型、基因频率与眼病的关系;并分析眼病与年龄、性别、甲状腺肿大程度、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无眼病组(GH组)与伴突眼组(GO组)相比,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低TgAb可能是Graves病患者伴发突眼的危险因素(P<0.05),而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甲状腺肿大程度以及血清TPOAb水平相比较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是Graves眼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低TgAb促进Graves眼病的发生;而Graves眼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甲状腺肿大程度以及血TPOAb水平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光明;沈飞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