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小切口入路在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

李强;李振坚;黄永平;张建东

关键词:切口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 关节功能恢复, 股骨颈骨折, 手术切口, 髋关节假体置换, 现报告如下, 老龄化社会, 外科手术, 入路选择, 切口方向, 临床随访, 老年人, 骨折愈, 微创, 损伤, 术后, 患者, 骨科, 病人
摘要:随着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好发于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愈加增多,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时切口入路选择较多,但均手术切口长,损伤及瘢痕较大,髋关节功能恢复缓慢,术后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行走.如何使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病人能够早期进行髋关节功能恢复,是骨科手术切口改良的方向.现外科手术均朝微创小切口方向发展,笔者通过3年来对12例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经1~3年的临床随访、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性梗阻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56例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外科诊治资料.结果:56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54例,死亡2例,病死率3.6%,40例属中晚期,占71.4%,术前有并存疾病43例,占76.8%,一期切除肿瘤51例,切除率91.1%,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占35.7%.结论:必要的术前准备、对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提高老年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作者:李小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19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治疗经验,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5例,鼻外入路修补4例,鼻内镜下修补10例.结果:随访6个月~5年,19例全部治愈.保守治疗5例,平均治愈时间24 d;鼻外入路修补4例,均1次修补成功,平均治愈时间28 d;鼻内镜下修补10例,1次修补成功8例(80%),2次修补1例,3次修补1例,术后鼻功能无改变,终成功率100%.修补材料以阔筋膜使用多.结论:鼻内镜下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对鼻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朱小燕;吴记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神经阻滞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240例,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麻醉成功后继以异丙酚5 mg/(kg·h)静脉维持,Ⅲ、Ⅳ组于麻醉成功后继以异丙酚5 mg/(kg·h)静脉维持外,另予雷米芬太尼[Ⅲ组为0.05μg/(kg·min),Ⅳ组为0.1μg/(kg·min)]麻醉.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RR,呼吸暂停次数,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疼痛程度.结果:Ⅱ、Ⅲ、Ⅳ组患者镇静效果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Ⅲ、Ⅳ组患者较Ⅰ、Ⅱ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低SpO2及慢RRⅢ、Ⅳ组较Ⅰ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较Ⅱ组低,差异无显著性,低HR、SBPⅢ、Ⅳ组较Ⅰ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结合异丙酚输注能为臂丛神经阻滞提供满意的镇痛和镇静作用,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需加强呼吸监测及管理.

    作者:文立明;陈功;翁浩;张小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镜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镜(CTVC)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拟诊为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CT容积数据在工作站利用软件处理,重建膀胱CTVC图像,多角度观察膀胱,结果与膀胱镜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CTVC图像,可清晰显示膀胱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均得到明确诊断,并与传统膀胱镜检查结果符合.结论:对于膀胱肿瘤的诊断,CTVC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更适用于血尿患者、有尿道狭窄者和膀胱肿瘤术后者的随访.

    作者:钱声华;练杰;朱云峰;吕荣林;朱文勇;顾伟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糜胸25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乳糜胸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25例乳糜胸病例的临床治疗资料,总结其确诊方法,评价使用滑石粉胸腔内注入及手术治疗乳糜胸的效果.结果:治愈22例(88%),其中单纯胸腔内注射滑石粉治愈18例,手术结扎胸导管+胸腔内涂抹滑石粉治疗7例,治愈4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治疗乳糜胸的方法应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决定采用保守疗法或开胸结扎胸导管.

    作者:王英禹;张瑞;程庆书;周勇安;刘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2例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影像学资料,全部患儿均行常规的胸部X线胸部透视、胸部平片、螺旋CT轴位扫描及三维重建,重建技术包括CT仿真内窥镜重建(CT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结果:32例患儿胸部透视及平片均不能明确诊断,CTVE、MPR、SSD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结合三维重建能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性,是目前术前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可靠的方法.

    作者:项松洁;倪丽艳;杨继红;刘国钧;黄赛瑜;陈波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近况

    肝癌是全球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癌目前已处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1].尽管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种,但治疗效果都十分有限,并未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肝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癌基因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转基因技术的日趋完善,肝癌的基因治疗领域已显示出一定的前景.本文就目前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作者:侯宝华;简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笑气吸入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0例采用笑气吸入镇痛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100例未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及宫颈松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笑气吸入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好,起效快,患者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薇;康佳丽;姚文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手工制作组织芯片在HPV原位杂交中的应用与体会

    组织芯片亦称组织微阵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其具有高通量、可比性强等优点,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由于组织阵列仪价格昂贵,限制了组织芯片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实践常规病理工作中,我们在无芯片制作仪情况下,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原理反复多次摸索,得到了一种简易可行的手工制作方法,并用于本科室开展多的HPV原位杂交实验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体会如下.

    作者:黄卡特;杨开颜;张虎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性栓塞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众所周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TACE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肝癌患者过去的生存状态,但总体来看,其远期生存率仍不能令人满意.这一方面,固然与肝癌发病隐匿、生长迅速,就诊时绝大多数已处于中晚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TACE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和缺点有关.为了进一步发挥TACE的作用,提高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笔者就目前TACE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总结如下,以期对同道们有所帮助.

    作者:陈晓明;罗鹏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改良小切口入路在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好发于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愈加增多,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时切口入路选择较多,但均手术切口长,损伤及瘢痕较大,髋关节功能恢复缓慢,术后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行走.如何使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病人能够早期进行髋关节功能恢复,是骨科手术切口改良的方向.现外科手术均朝微创小切口方向发展,笔者通过3年来对12例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经1~3年的临床随访、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李振坚;黄永平;张建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异体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48例

    目的:探讨异体皮质骨螺钉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踝关节骨折48例,其中内踝骨折14例,外踝骨折16,双踝骨折13例,三踝骨折5例.内踝后内侧+外踝后外侧切口,按后踝→外踝→内踝的整复顺序复位骨折.采用祝天经等研制的异体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后伤口无感染及渗出.术后定期临床及X线随访.结果:48例随访8个月~9年,平均4.6年,48例达到骨性愈合,无断钉及退钉,异体皮质骨螺钉在术后l~2年逐渐吸收消失.按Limbird评定标准评定,优31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92%.结论:踝关节骨折用异体皮质骨螺钉内固定疗效可靠,生物相容性好,可自行吸收,不需二次取出,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作者:唐国智;王步云;祝天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痛致心律失常ST-T改变1例

    患者男,68岁,因上腹部疼痛2 h入院,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0余年,未进行规则治疗.2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伴放射痛;且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大汗淋漓,有濒死感.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史及家族史.体检:体温37℃,P 60次/min,血压105/65 mmHg,神清,痛苦面容,颈软,胸廓无畸形,心界无扩大;腹平,腹肌稍紧张,上腹部剑突下压痛明显,反跳痛(可疑);无其他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心电图示:(1)房性心律(心室率约为60次/min),(2)早期复极综合征,未排除超急性前壁心肌损伤,(3)左心室高电压(Rv5=3.5 mV);肌钙蛋白:阴性;心肌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6 U/L(参考值为0~40),磷酸肌酸激酶(CK)130U/L(参考值为10~120),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1 U/L(参考值为3~30),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都在正常范围内,AST、CK、CK-MB稍升高.入院后静脉用硝酸甘油、雷尼替丁等药后,症状无改善.腹痛较剧烈,予以吗啡静推半小时后疼痛消失.复查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大致正常心电图.与前图比较QRS波与T波振幅明显下降.其后复查心电图,心肌酶未见异常.

    作者:林连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眼球筋膜囊(Tenon囊)下麻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7例(102眼)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应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进行小梁切除术,并分析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皆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9眼(8.8%)感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手术操作.7眼(6.9%)出现球结膜下出血,无其他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于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麻醉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越峰;陈菊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微波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60例

    毛细血管扩张症系皮肤和黏膜的细小静脉、毛细血管因某种原因而致扩张,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部多见,影响面部美容,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既往有用高频电灼破坏扩张血管的始端治疗,但损伤大.应用微波手术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且愈合快.国内现有杂志尚未见报道,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秀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布托啡诺在全麻后气管拔管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全麻后气管拔管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65岁,70 kg以下,ASA Ⅰ~Ⅱ级的全麻病人4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n=20)和曲马多组(n=20).全麻术毕即进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等待全麻苏醒拔管.布托啡诺、曲马多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0.03mg/kg和曲马多1.5mg/kg静注镇痛.记录病人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吸痰和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拔管后10 min的清醒评分(Ramsay)、舒适评分(BCS)、满意评分及不良反应,病人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所有病人达到Modified Aldrete Score 9分及以上则可以离开PACU回病房.结果:布托啡诺组镇痛、镇静满意,镇痛效果与等效剂量曲马多镇痛效果相似;两组对强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不能完全抑制,但布托啡诺组优于曲马多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BCS舒适评分、满意评分相似(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情况亦相似,但布托啡诺组嗜睡率较高,达40%,同时苏醒期痛苦记忆率较低.结论:布托啡诺(大剂量不超过2 mg)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围拔管期的镇痛和镇静,病人舒适、满意.

    作者:何玉莲;黎尚荣;高婉菱;黑子清;苏晓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超选择插管进入出血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条栓塞.结果:所有出血血管均来自子宫动脉,全部栓塞成功.2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伴活动不便,经临床积极治疗后,均在2个月内基本康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4年均无复发.结论:晚期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具有止血快、疗效确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国祥;黄新宇;严晓星;汪和平;陈基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300与surviv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和P300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P300在不同组织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主要因素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上皮与原位癌和浸润癌的survivin和P300阳性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其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两者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Survivin和突变P300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先华;阎翠华;朱慧芳;王竹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环氧合酶-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RCC组织和25例正常肾脏组织COX-2表达及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肾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36.7%,而正常肾脏组织则无COX-2表达,COX-2的阳性表达率与RCC分级及分期呈显著相关.肾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COX-2阴性表达组(84±18 vs 35±10,t=19.19,P<0.01).结论:肾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表达,COX-2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抑制COX-2表达有可能成为治疗RCC的一个新的途径.

    作者:秦军;王禾;袁建林;陈宝琦;秦荣良;刘贺亮;邵晨;康福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骨科下肢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sufentanil)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骨科下肢手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副作用的差异.方法:60例ASA Ⅰ~Ⅲ级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分为舒芬太尼PCIA组和PCEA组.PCIA组和PCEA组同为舒芬太尼100 μg+生理盐水100 mL.持续流量2 mL/h,自控流量0.5 mL/15 min.手术缝皮时分别从静脉和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预充量5 μg连接镇痛泵.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CEA组在4、8、24 h各时段疼痛评分明显高于PCIA组(P<0.05),但该组除48 h外,各时段镇静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运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PCIA比PCEA有更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

    作者:胡杰;李军;黄志莲;连庆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