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震波碎石术后中西药排石96例疗效观察

邵庆兴

关键词:体外震波碎石术, 术后, 中西药结合, 现报告如下, 输尿管结石, 西药治疗, 临床观察, 解痉止痛, 应用, 疗效, 感染
摘要:目前,体外震波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中应用较普遍[1],体外震波碎石术后,临床普遍采用常规防感染、解痉止痛的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复碎率高.笔者自2003年起对体外震波碎石术后中西药结合排石进行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放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的放射治疗效果.方法:1980年8月至1995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患者73例,年龄23~82岁,中位年龄37岁.所有病例均由术后病理诊断,采用60Co-γ线或6MV-X线与电子线混合治疗.每日照射肿瘤量1.8~2 Gy,每周照射5次.放射剂量45~72 Gy.结果:全组随访率100%.生存时间自开始放疗日起计算.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4%(66/73)、76.7%(56/73)、49.3%(36/73).结论:甲状腺癌首选手术治疗.术后残余癌加用放疗可提高疗效,预后与病理类型、放疗剂量和残余肿瘤的大小有关.放疗剂量以50~65 Gy为宜.

    作者:李文竹;王长胜;张玉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溶栓的研究进展

    血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早期使用酶性溶栓疗法,国内外目前多用尿激酶(UK)、组织纤溶酶(t-PA).对酶性溶栓药物的使用,强调治疗窗,如脑血栓一般要求在发病后6 h内使用,还由于酶性溶栓药物可引起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对超声波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对超声溶栓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根据超声波作用特点,超声溶栓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已较成熟的导管介入超声溶栓术,低频高能超声通过导管的能量传送直接在血管内消融血栓;另一方面是体外治疗性超声(ETUS)辅助溶栓,将超声探头置于血栓形成处相对应的体表部位,超声头不接触血栓,经皮发射超声,经过水囊、机体组织或骨骼等媒介传递,聚焦于血管内血栓,同时联合溶栓酶和(或)微泡声学造影剂介导消融血栓,目前认为可以增强药效并减少并发症,近年来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发展迅速.本文现将超声溶栓的机制和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周小煦;王晓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状腺病变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活性状态,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116份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27例甲状腺癌中25例表达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2.6%,22例癌旁组织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5%;23例甲状腺腺瘤亦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3%;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3.8%;正常甲状腺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较其他几种组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是甲状腺癌的定性标志物,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结节可开展细针抽吸标本端粒酶活性分析,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吴伟军;赵志光;杨雷;徐鲁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内科急危重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在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锌、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家族.MMPs参与人体正常的诸多生理过程中的ECM的保持与修正,不正常MMPs的表达与激活也参与人体众多病理生理过程,如肿瘤的生长和迁徙、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少内科急危重症中某些MMPs分泌增加,加速ECM的降解,可造成组织的损伤.MMPs是一类含Zn2+的内源性蛋白酶超家族,每种MMPs的氨基酸序列中都含有前肽、Zn2+和体外连接素3个决定族[1],其中前肽决定族使MMPs处于失活状态,MMPs以酶原形式分泌到细胞外,在其他酶的作用下前肽裂解而激活;Zn2+决定族可促进酶与底物的结合;体外连接素则决定酶底物的特异性.

    作者:何志捷;黄子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周龄组的C57BL小鼠多巴胺神经元对MPTP敏感性的对比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不同周龄的C57BL小鼠多巴胺神经元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的药物敏感性差异,探讨其差异的机制是否与热休克蛋白70(HSP 70)不同表达相关.方法:将4~6周龄及15~17周龄的C57BL小鼠给予MPTP造成帕金森病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3,4-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中酪胺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及HSP70的表达.结果:15~17周龄小鼠在MPTP造模后纹状体中DA、DOPAC、HVA的含量,黑质中的TH阳性细胞数和HSP70的表达含量均明显低于4~6周龄模型组(P<0.05),而两个周龄的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15~17周龄的C57BL小鼠对于MPTP的敏感性明显高于4~6周龄小鼠,HSP70的表达量不同可能是造成敏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作者:舒丹;何金彩;陈江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早期应用尼莫通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尼莫通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1例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于入院/术后48 h应用尼莫通治疗,并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住院期间治疗组41例,死亡8例(20%);对照组41例,死亡12例(29%),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获得随访者以ADL分级标准评定,治疗组33例,良好生存26例(79%);对照组29例,良好生存15例(52%),两组良好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合理应用尼莫通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李改峰;黄河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性梗阻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56例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外科诊治资料.结果:56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54例,死亡2例,病死率3.6%,40例属中晚期,占71.4%,术前有并存疾病43例,占76.8%,一期切除肿瘤51例,切除率91.1%,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占35.7%.结论:必要的术前准备、对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提高老年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作者:李小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镜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镜(CTVC)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拟诊为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CT容积数据在工作站利用软件处理,重建膀胱CTVC图像,多角度观察膀胱,结果与膀胱镜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CTVC图像,可清晰显示膀胱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均得到明确诊断,并与传统膀胱镜检查结果符合.结论:对于膀胱肿瘤的诊断,CTVC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更适用于血尿患者、有尿道狭窄者和膀胱肿瘤术后者的随访.

    作者:钱声华;练杰;朱云峰;吕荣林;朱文勇;顾伟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环氧合酶-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RCC组织和25例正常肾脏组织COX-2表达及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肾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36.7%,而正常肾脏组织则无COX-2表达,COX-2的阳性表达率与RCC分级及分期呈显著相关.肾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COX-2阴性表达组(84±18 vs 35±10,t=19.19,P<0.01).结论:肾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表达,COX-2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抑制COX-2表达有可能成为治疗RCC的一个新的途径.

    作者:秦军;王禾;袁建林;陈宝琦;秦荣良;刘贺亮;邵晨;康福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细菌学分析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医院内感染病原学特点,为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肝移植术后医院内细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并与43例内科重症监护室危重病患者医院内细菌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肝移植监护室和内科监护室医院内感染细菌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茵、葡萄球菌属、沙雷茵属、肺炎克雷伯茵、绿脓杆菌.肝移植患者中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有特治星(47.5%)、泰能和环丙沙星(均为46.5%),内科危重病患者为泰能(72.3%)、丁胺卡那霉素(47.5%)和茵克单(39.6%).肝移植患者敏感的抗生素是大肠埃希茵为泰能(58.5%)、丁胺卡那霉素(43.9%)和特治星(29.2%),沙雷茵属为特治星(86.9%)、茵克单(78.2%)和头孢噻肟(69.5%),肺炎克雷伯茵为泰能(86.7%)、特治星(60.0%)和氧氟沙星(33.3%).内科危重病患者敏感的抗生素是大肠埃希茵为泰能(80.5%)、菌克单(55.5%)、头孢噻肟(52.8%),沙雷茵属为丁胺卡那霉素(83.3%)、庆大霉素(75.0%)、泰能(66.7%),肺炎克雷伯茵为泰能(78.9%)、丁胺卡那霉素(26.3%).结论:医院内细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感染细菌大多是多重耐药茵.

    作者:罗显荣;郑凤娇;李力;曾国兵;刘树仁;任长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麻醉诱导中能缩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药物研究进展

    罗库溴铵(rocuronium)是起效快的中时效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其作用强度为维库溴铵的1/7,时效为维库溴铵的2/3,是至今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非去极化肌松药中起效快的一个.无心血管不良反应,无蓄积作用.ED95为0.3 mg/kg,起效时间3~4 min,时效10~15 min,90%肌颤搐恢复时间为30 min,气管插管量是0.6 mg/gk,注药90 s后可作气管插管.如作快速气管插管用量增至1.0 mg/kg,待60~90 s即可插管.剂量增大到1.2 mg/kg可在60 s得到满意插管条件.尤其适用于琥珀胆碱禁用时作气管插管[1].虽然罗库溴铵起效快,但仍比琥珀胆碱慢,且插管条件满意率明显低于琥珀胆碱.而增大剂量在缩短起效时间的同时又延长时效,并增加潜在性心血管不良反应.为缩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改善气管插管条件,近几年有研究者通过改变给药方式或复合用药来达到目的,本文就这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周桥灵;杨承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2例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影像学资料,全部患儿均行常规的胸部X线胸部透视、胸部平片、螺旋CT轴位扫描及三维重建,重建技术包括CT仿真内窥镜重建(CT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结果:32例患儿胸部透视及平片均不能明确诊断,CTVE、MPR、SSD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结合三维重建能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性,是目前术前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可靠的方法.

    作者:项松洁;倪丽艳;杨继红;刘国钧;黄赛瑜;陈波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家兔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更符合临床的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实验模型.方法:用自制的球囊在硬膜外压迫家兔脑组织,比较不同解压速度后动物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病理改变.结果:解压速度快可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严重;解压速度慢,则未见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轻.结论:此模型可以复制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重要临床特征,对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基础研究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敏东;杨应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幽门管部胃癌56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幽门管癌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断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病理确诊的56例幽门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本组起病年龄≥40岁者占96%(54/56),其中≥50岁者占71%(40/56),病程1~3年者占89%(50/56).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35%(18/52),胃肠钡餐均误诊(0/12).以局部肿块为表现者20例,术中均获正确诊断;以慢性溃疡瘢痕为表现者36例,除8例术前确诊外,余均误诊为良性溃疡,术后PTNM分期为T1/2占83%(30/36),N0占78%(28/36),M0为100%(36/36).结论:胃镜和胃肠钡餐对幽门管癌的诊断价值有限,超声内镜可望提高术前检出率,术中宜常规行病理学检查.

    作者:周业江;易国平;徐亮;魏仁智;王元正;吴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门静脉血细胞角蛋白20 mRNA检测对结肠癌肝脏微转移的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门静脉血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对肝脏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31例结肠癌患者的门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结肠癌患者中CK20mRNA阳性率为26%,本组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5±10.6)个月.术中1例患者出现肝转移并且门静脉血CK20为阳性,术时无肝脏转移而门静脉血CK20阳性的7例中3例出现肝转移,术时无肝转移和门静脉血CK20阴性的23例患者中2例(9%)出现肝转移.结论:结肠癌患者术中门静脉血CK20 mRNA的检测对于了解预后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志恒;刘民生;徐敏;王成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尾加压素Ⅱ诱导培养心肌细胞肥大及对p-p38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及对p-p38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1 d龄乳鼠心肌细胞,用相差显微镜计数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细胞体积,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免疫沉淀法并p38试剂盒测定p38活性,Western-blot测定p-p38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Ⅱ能显著提高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细胞体积、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蛋白合成速率,同时显著提高p38活性和p-p38表达.结论:UⅡ可以诱导离体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机制与促进p38活性、上调p-p38表达有关.

    作者:王琼;王汉;沈晓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曲方丝弓技术在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EAW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11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6-X1减少2.85 mm,L6/MP增大8.51°,AB平面角减少4.42°,APDI值减少3.36°.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短Ⅲ类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竖直后牙,解除反(牙合)改善面型.

    作者:王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胸膜全肺切除治疗Ⅲb期肺癌并胸水27例

    1997年9月至2005年8月,我科共收治Ⅲb期肺癌并胸水患者42例,其中27例行胸膜全肺切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8例,年龄34~76(56±9.5)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气促和气短.全组病人术前均经CT片、纤支镜、肺活检,确诊为肺癌.多次抽取胸水,症状改善不明显,胸水中均找到癌细胞.术后病理检查:腺癌20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2例;按TNM分期均属Ⅲb期.

    作者:杨志胤;王瑞华;卓宜盟;李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纤维喉镜下脉冲Nd:YAG激光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纤维喉镜下脉冲Nd:YAG激光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的疗效及其优越性.方法:采用表麻纤维喉镜下脉冲Nd:YAG激光治疗声带小结66例、声带息内31例.结果:66例声带小结中治愈59例,治愈率为89%;3l例声带息肉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纤维喉镜引导下脉冲Nd:YAG激光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具有手术简便、病人痛苦小、术后反应轻、无喉水肿出现、恢复快、经济、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罗永志;方琦;何建波;刘香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体外震波碎石术后中西药排石96例疗效观察

    目前,体外震波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中应用较普遍[1],体外震波碎石术后,临床普遍采用常规防感染、解痉止痛的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复碎率高.笔者自2003年起对体外震波碎石术后中西药结合排石进行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庆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