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病变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

吴伟军;赵志光;杨雷;徐鲁白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癌, 端粒, 末端转移酶, 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端粒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活性状态,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116份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27例甲状腺癌中25例表达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2.6%,22例癌旁组织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5%;23例甲状腺腺瘤亦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3%;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3.8%;正常甲状腺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较其他几种组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是甲状腺癌的定性标志物,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结节可开展细针抽吸标本端粒酶活性分析,指导临床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麻醉病人术中用氯胺酮对术后自控镇痛静脉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病人术中用氯胺酮对术后自控镇痛静脉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分别在硬膜外阻滞成功后静脉泵注氯胺酮-丙泊酚和丙泊酚镇静.术后经静脉行病人自控镇痛.分别记录术后24 h内每6 h镇痛药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6、12 h内镇痛药用量小于B组,18、24 h内两组用药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氯胺酮-丙泊酚术中镇静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引法;汤蓓蕾;胡小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刀配合颈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颈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刀疗法配合颈部牵引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为治疗组,同时设西药配合颈部牵引65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参照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治愈率61.5%,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治愈率18.5%,总有效率81.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针刀配合颈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卓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规范化网络信息系统支持的肝癌标本库建立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规范化网络信息系统支持的肝癌标本库.方法:选择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120例肝癌病例及40例非肝癌病例,通过标准标本收集过程,建立功能完善的肝癌标本数据库.结果:120例肝癌及40例非肝癌病例的血液及组织标本均能按预定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研究与标本的长期保存:所建立的肝癌标本库做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数据挖掘,指导肝癌个体化治疗预测疗效.结论:肝癌标本库的技术路线已经基本成熟和规范,进一步完善肝癌标本的信息化管理将推动肝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作者:陈伟;林叶;侯宝华;区金锐;简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尾加压素Ⅱ诱导培养心肌细胞肥大及对p-p38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及对p-p38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1 d龄乳鼠心肌细胞,用相差显微镜计数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细胞体积,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免疫沉淀法并p38试剂盒测定p38活性,Western-blot测定p-p38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Ⅱ能显著提高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细胞体积、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蛋白合成速率,同时显著提高p38活性和p-p38表达.结论:UⅡ可以诱导离体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机制与促进p38活性、上调p-p38表达有关.

    作者:王琼;王汉;沈晓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女性盆腔占位性疾病的CT诊断

    目前,B超、CT和MRI已成为女性盆腔占位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通常B超为首选,CT或MRI可作补充,以进一步确诊.现总结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期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女性盆腔占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CT应用的价值.

    作者:万水治;胡敢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前列腺增生症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难点分析

    目的:总结我科前列腺增生症伴糖尿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围手术期的护理难点.方法: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我科共收治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3例,经尿动力和神经肌电图检查,其中有4例合并有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考虑为糖尿病性神经末梢病变所致,不宜行TUVP术.其余99例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行TUVP术.结果:1例术后因高血糖出现应激性溃疡,低血糖1例,2例出现迟发性大出血,尿路感染1例,尿道狭窄1例.经相应处理后,均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身情况差,心身症状异常严重,术后极易发生感染、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并发症,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积极控制血糖,术中术后监测血糖、血钾,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和相关健康教育的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顺利度过恢复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丽姣;宋彩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改良小切口入路在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好发于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愈加增多,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时切口入路选择较多,但均手术切口长,损伤及瘢痕较大,髋关节功能恢复缓慢,术后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行走.如何使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病人能够早期进行髋关节功能恢复,是骨科手术切口改良的方向.现外科手术均朝微创小切口方向发展,笔者通过3年来对12例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经1~3年的临床随访、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李振坚;黄永平;张建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阴茎头注射麻醉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阴茎头注射麻醉在施行阴茎头及前尿道手术操作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利多卡因3~5 mL缓慢注入阴茎头部,然后实施手术操作,根据疼痛分级标准及患者的主观感觉判定麻醉效果.结果:局部注入利多卡因后,阴茎头及前尿道疼痛感觉迅速消失,78例中,72例彻底无痛,6例诉有轻微疼痛,但可耐受手术.所有操作均在门诊一次完成,未见明显的麻醉并发症.结论:阴茎头注射麻醉效果可靠,简单易行,费用低廉,风险小,对阴茎头或前尿道手术的患者尤其适用.

    作者:张沛泳;朱继峰;曹用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156例

    目的:探讨采用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用M胆碱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滞剂为主,另选用钙离子阻滞剂及盐酸黄酮哌酯,或加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治疗156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结果:156例患者中治愈102例(65.4%),好转54例(34.6%).结论: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满意.

    作者:李辉;王伟高;王荣江;钟欢;邵四海;俞彬;陈晓农;汤健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门静脉血细胞角蛋白20 mRNA检测对结肠癌肝脏微转移的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门静脉血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对肝脏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31例结肠癌患者的门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结肠癌患者中CK20mRNA阳性率为26%,本组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5±10.6)个月.术中1例患者出现肝转移并且门静脉血CK20为阳性,术时无肝脏转移而门静脉血CK20阳性的7例中3例出现肝转移,术时无肝转移和门静脉血CK20阴性的23例患者中2例(9%)出现肝转移.结论:结肠癌患者术中门静脉血CK20 mRNA的检测对于了解预后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志恒;刘民生;徐敏;王成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36例

    目的:总结下颌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及下颌骨功能重建的经验.方法:2000-2005年本科对3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吻合血管的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结果:36例中32例为一期修复,4例为二期修复,应用游离腓骨瓣的长度为5~18 cm,平均10.1 cm,骨辩带皮岛大面积7 cm×6 cm.术后全部病例骨肌皮瓣成活良好,颌面部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具有可靠性、灵活性,可满足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是目前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作者:何长江;张永;徐国华;牛洪花;温庆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刊作者在线投稿、查稿系统启用说明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曲方丝弓技术在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EAW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11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6-X1减少2.85 mm,L6/MP增大8.51°,AB平面角减少4.42°,APDI值减少3.36°.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短Ⅲ类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竖直后牙,解除反(牙合)改善面型.

    作者:王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和治疗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当今肿瘤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已被公认为是一个明确的病种.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已有大量的报道,现在此稍作总结.

    作者:陈金元;许庆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环氧合酶-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合酶-2(COX-2)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手术切除的ESCC标本和10例正常的食管黏膜组织进行连续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COX-2和用CD34标记的毛细血管蛋白的表达情况.查阅病历记录肿瘤的大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HIF-1α、COX-2在正常的食管组织中不表达或很微弱的表达,在ESCC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9%、65%,HIF-1α、COX-2表达程度呈正相关;二者表达与食管癌的微血管密度相关;HIF-1α、COX-2蛋白的表达与ESCC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发生部位、肿瘤形态无关.结论:ESCC组织中HIF-1α和COX-2的表达增加,ESCC的不良生物学行为与HIF-1α、COX-2过表达导致肿瘤血管增加有关.

    作者:胡清;吴清明;于皆平;童强;王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镜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镜(CTVC)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拟诊为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CT容积数据在工作站利用软件处理,重建膀胱CTVC图像,多角度观察膀胱,结果与膀胱镜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CTVC图像,可清晰显示膀胱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均得到明确诊断,并与传统膀胱镜检查结果符合.结论:对于膀胱肿瘤的诊断,CTVC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更适用于血尿患者、有尿道狭窄者和膀胱肿瘤术后者的随访.

    作者:钱声华;练杰;朱云峰;吕荣林;朱文勇;顾伟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手工制作组织芯片在HPV原位杂交中的应用与体会

    组织芯片亦称组织微阵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其具有高通量、可比性强等优点,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由于组织阵列仪价格昂贵,限制了组织芯片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实践常规病理工作中,我们在无芯片制作仪情况下,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原理反复多次摸索,得到了一种简易可行的手工制作方法,并用于本科室开展多的HPV原位杂交实验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体会如下.

    作者:黄卡特;杨开颜;张虎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胃穿孔、多囊肾1例

    患儿男,1/2 h,胎龄40+3周,剖腹产娩出,体重4 400 g,Apgar评分1 min 10分,羊水Ⅱ度浑浊,无脐带绕颈及窒息,娩出后痰多不易吸出于2005年10月25日上午9点40分由产科转入NICU,母妊娠期间正常,无服药史.查体:T36.5℃,P 150次/min,R 50次/min,发育成熟,营养及反应佳.皮肤细嫩,胎脂丰富,胎毛较多.头形正常,头围34 cm,前囟平软,颅缝分离3 mm,无头颅血肿.轻度鼻翼煽动,面部及口唇轻度紫绀,颈软,胸围33 cm,胸廓对称.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较多位置固定湿啰音,三凹征阳性.心率138~165次/min,心律规整.腹部无膨隆、无胀气,脐部无渗出物,肠蠕动正常.肝脏右肋缘下2 cm.脊柱四肢发育正常,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正常,外生殖器正常.

    作者:陈少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细菌学分析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医院内感染病原学特点,为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肝移植术后医院内细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并与43例内科重症监护室危重病患者医院内细菌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肝移植监护室和内科监护室医院内感染细菌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茵、葡萄球菌属、沙雷茵属、肺炎克雷伯茵、绿脓杆菌.肝移植患者中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有特治星(47.5%)、泰能和环丙沙星(均为46.5%),内科危重病患者为泰能(72.3%)、丁胺卡那霉素(47.5%)和茵克单(39.6%).肝移植患者敏感的抗生素是大肠埃希茵为泰能(58.5%)、丁胺卡那霉素(43.9%)和特治星(29.2%),沙雷茵属为特治星(86.9%)、茵克单(78.2%)和头孢噻肟(69.5%),肺炎克雷伯茵为泰能(86.7%)、特治星(60.0%)和氧氟沙星(33.3%).内科危重病患者敏感的抗生素是大肠埃希茵为泰能(80.5%)、菌克单(55.5%)、头孢噻肟(52.8%),沙雷茵属为丁胺卡那霉素(83.3%)、庆大霉素(75.0%)、泰能(66.7%),肺炎克雷伯茵为泰能(78.9%)、丁胺卡那霉素(26.3%).结论:医院内细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感染细菌大多是多重耐药茵.

    作者:罗显荣;郑凤娇;李力;曾国兵;刘树仁;任长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状腺病变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活性状态,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116份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27例甲状腺癌中25例表达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2.6%,22例癌旁组织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5%;23例甲状腺腺瘤亦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3%;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3.8%;正常甲状腺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较其他几种组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是甲状腺癌的定性标志物,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结节可开展细针抽吸标本端粒酶活性分析,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吴伟军;赵志光;杨雷;徐鲁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