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沈世强;杨建青;褚光平
目的:探讨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情况.方法:回顾分析8例榆尿管异位开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检查表现,并经手术证实.结果:MRU检查均能准确定位诊断,其中输尿管异位开口合并肾脏发育不良3例:合并双肾双输尿管畸形5例.结论:MRU对输尿管异位开口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庆华;张云枢;陈学强;徐蓉;吕长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氯沙坦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探讨超大剂量能否优于常规剂量起到更多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UUO模型,术后3 d分为常规剂量治疗组、超大剂量治疗组、UUO组和假手术组.药物干预组分别每天给予氯沙坦50 mg/kg、氯沙坦500 mg/kg灌胃,假手术组及UUO组每天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模型第7、14和21天鼠尾袖带血压(TCP)、24h尿蛋白、肾小管损害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肾间质巨噬细胞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时间延长,UUO组TCP逐渐增高、24h尿蛋白、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肾小管损害程度及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增加,TGF-β1mRNA含量明显增加,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超大剂量氯沙坦相对于常规剂量,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减轻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减少肾间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显著抑制TGF-β1 mRNA表达.结论:超大剂量氯沙坦在UUO大鼠模型中较常规剂量起到了更多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周姗姗;傅君舟;郭群英;聂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听觉单一刺激的情况下,诱发脑电中的电波形态变化.方法:运用电测听仪给予1 000 Hz纯音,强度为被检测者的听阈,通过外耳道鼓膜刺激听神经,检查通过空气传导听力情况及听神经动作电位传导到大脑皮质后的脑电波表现,同时运用脑电图检测仪检查脑电波活动情况,观察脑电图波形变化规律.持续时间500 ms,刺激间隔500 ms.结果:当被测试者听到纯音后,在脑电图检测仪中记录到的波形都会发生变化.结论:听神经通过阈强度纯音刺激兴奋后可诱发脑电波的变化,为客观判断听力提供依据.
作者:叶发贵;王立新;刘燕鸣;钟雪花;曹奕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结核性和恶性胸水中结核分支杆菌(TB)-DN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的水平,探讨三者在胸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5例胸水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胸水中的TB-DNA,使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胸水中的TNF-α和IFN-γ.结果:结核性胸水中IFN-γ(M1 039.9 pg/mL,95%CI 45.8~1 077.4 pg/mL)、TNF-α(M173.2 pg/mL,95%CI 36.0~775.1 pg/mL)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恶性胸水中IFN-γ(M 49.4 pg/mL,95%CI 41.0~1 058.3 pg/mL)、TNF-α(M 64.8 pg/mL,95%CI 33.8~486.9 pg/mL)的水平(P<0.01).结核性胸水中TB-DNA的阳性率为7.3%,恶性胸水中TB-DNA的阳性率为0%.以IFN-γ>70.0 pg/mL诊断结核性胸水,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7%、88.2%;以TNF-α>125.0 pg/mL诊断结核性胸水,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5%、82.4%.结论:检测胸水中TNF-α和IFN-γ的水平有助于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作者:许西琳;李俊岭;杨军;关键;赵华;周婷;陈志刚;张中宏;宋丽军;陈颖;于颖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对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进行长期对比观察,以评价两种药物治疗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住院治疗的A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采用SSZ(SSZ组)、MTX(MTX组)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相匹配,均选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基础疗法.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化验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访第1、2、3年与入院时比较,腰骶痛明显减轻(P<0.05),晨僵时间显著缩短(P<0.05),BASDAI和BASFI明显降低(P<0.05),炎性指标血沉和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P<0.05);而随访各阶段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胃肠道反应MTX组(5%)明显低于SSZ组(12%)(P<0.05),白细胞减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所有病例无造血系统障碍发生.结论:MTX和SSZ治疗AS疗效相近.MTX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易耐受.采用MTX治疗AS有更多的优越性,其更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赵福涛;赵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样品制备方法对贴壁培养细胞表面抗原的影响.方法:应用EDTA、胰酶、细胞刮、联用EDTA及细胞刮制备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面HLA-DR及ICAM-1的表达和细胞数.结果:单用EDTA或细胞刮制备的细胞悬液中细胞产量低,胰酶或联用EDTA及细胞刮制备的细胞悬液中细胞产量高(F=263.63,P<0.001).胰酶组细胞表面HLA-DR和ICAM-1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且以HLA-DR抗原下降比例较多(HLA-DR:F=3.77,P=0.022;CD54:F=10.33,P<0.001).EDTA组、细胞刮组、EDTA联合细胞刮组间HLA-DR和ICAM-1的荧光强度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TA联合细胞刮法是贴壁培养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周向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急性胰腺炎(AP)都是内科急症,临床表现类似,两者并发使病情更加危重,极易引起漏诊和误诊,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故需重视.现对我院1998年以来诊治的18例DKA合并AP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岳红;赵江;柳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静态尿道测压(RUPP)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86例有满意压力-流率测定(P-F)和RUPP结果的BPH患者为研究对象,经P-F分析有38例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BOO),设为梗阻组,48例无明确BOO为非梗阻组,比较分析两组各项RUPP指标的变化.结果:除大尿道闭合压外,梗阻组的膀胱颈压、尿道控制带长度、控尿区面积显著大于非梗阻组,梗阻组尿道压力图的鞍型图表现明显多于非梗阻组,而坡型图明显少于非梗阻组.结论:RUPP指标反映了BPH引起后尿道结构的改变,与BOO有关联,对BPH致BOO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何有华;陈映鹤;竺海波;张磊;陈志勇;杨世坤;饶大庞;虞海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总结环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环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52例,按Edward分类,A型31例,B型16例(其中Ⅰ型9例,Ⅱ型7例),C型5例.结果:52例均获随访6~12个月,全部临床愈合.3例出现内固定松脱,辅助外固定后治愈.结论:环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操作方便、固定牢靠的优点,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刘强;李文锐;李文虎;陈锐雄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男,25岁,因车祸伤及右下肢而入院,X线片示右股骨干骨折,伴骨盆骨折,拟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干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术.
作者:荣伟;赛海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女,58岁,因恶心、胃痛、腹泻半天来诊,查体:T 37℃,P 84次/min,R 16次/min,BP 120/80 mmHg,神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反跳痛,肠鸣音5次/min,便常规:WBC 2~3/UP,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作者:韩锡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全肺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31例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31例患者术前均通过手术安全性评估,但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再次插管者7例,其中右全肺切除5例,左全肺切除2例;术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者9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频繁室性心律失常2例;术后早期出现心功能衰竭者3例,所有患者经正规围手术期处理后无一例死亡.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术后早期易出现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强调积极地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彭明;蒋仁超;曾伟生;刘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在局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镇静止痛中瑞芬太尼与哌替啶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的区别.方法:40例拟在局麻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年龄18~40岁.入手术室后输液、吸氧并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ECG和呼吸频率.根据术中选用的镇静止痛药不同将病人分成两组.瑞芬太尼组(20例),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然后慢速注射咪唑安定50 μg/kg,3 min后观察病人是否出现Verril's体征.等病人入睡后,手术医师常规消毒并注射1%利多卡因,5 min后测试局麻效果,必要时追加局麻药,手术结束后停止输注瑞芬太尼,送病人入麻醉恢复室.哌替啶组(20例),基本步骤同瑞芬太尼组,在手术开始前,用哌替啶25 mg分2次静脉注射代替瑞芬太尼输注,然后立即给予咪唑安定50 μg/kg,术中和术后的管理同瑞芬太尼组.在手术医师进入手术室之前,微量泵持续输注生理盐水.在手术结束后10 min内手术医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对术中病人的镇静质量进行评价.在离开麻醉恢复室前和术后24 h,病人用同样的方法对自己的镇静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心率、平均血压、恢复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病人和手术医师的满意率较哌替啶组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峰值和收缩压峰值瑞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哌替啶组(P<0.05).结论:在局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镇静止痛中,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比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可以明显地降低心率和收缩压峰值,对于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是有利的.
作者:张宗旺;刘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唐力)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方法:共4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试验前未用过其他降糖药.唐力组22例,使用唐力片60~120 mg,每天3次,餐前即刻或15 min内服用;诺和龙组21例,使用诺和龙片1~2 mg,每天3次,餐前15 min服用;未达标者,第5周开始加用二甲双胍片500 mg,每天3次,共12周.结果:唐力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平均下降4.57 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下降5.89 mmol/L、HbA1c平均下降1.73%,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诺和龙组相比,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唐力组单药达标率50%以上,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那格列奈(唐力)降糖效果确切,对早期2型糖尿病疗效满意,其120 mg与瑞格列奈(诺和龙)2 mg效果相当;与二甲双胍合用,达标率明显增加.
作者:詹伟彬;黄公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应用颅盆环牵引及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78例病人均采用颅盆环牵引及后路脊柱侧弯板棍系统(PRSS)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78例病人术前平均角130.3°,术后矫正为58.1°,平均矫正率55.4%,身高平均增高6.8 cm,脊柱畸形及骨盆倾斜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并发轻度腹胀12例,无瘫痪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重度脊柱侧弯,采用颅盆环牵引及后路PRSS内固定技术治疗可增强矫形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庞晓东;匡正达;纪慧茹;叶启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1 420例(研究组),对于药物流产不全或5 h不成功者,采用按时加服米索前列醇、按时B超复查、按时主动清宫术的方法,当日内完成药物流产过程.并与传统药物流产500例对照.结果:研究组清宫率为8.3%,对照组为8.0%;研究组当日药流成功率、流产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出血率、盆腔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药物流产不全或5 h内孕囊未排出,加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再4 h内仍来排出者B超复查,确认药流失败者,当日行主动清宫术,有利于降低药物流产并发症.
作者:李法升;韦枝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产后膀胱破裂临床少见,11年来我院收治了2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1,女,23岁,初产妇,产后2 d,小便不畅,下腹胀痛,4 h前起床哺乳,突感下腹剧痛,查体:T 36.5℃,P 100次/min,R 22次/min,BP 100/62 mmHg,下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导出血性尿液20mL,B超示腹腔大量积液,膀胱空虚.
作者:骆成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评估依替米星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6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78例因前列腺液培养致病菌株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而使用依替米星0.2 g/d,连续给药4周.治疗中共有144例患者接受肾功能和听力水平监测,并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对照组108例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但拒绝使用该药,给予对症处理.两组同时口服α1受体阻滞剂,辅助前列腺热疗、前列腺按摩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4.3%,较对照组的58.3%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耳、肾毒性等.结论:依替米星治疗敏感致病菌导致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建华;周辉;余滋中;钟文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肺结核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为肺结核主要死因之一.本文分析近年来我院肺结核呼吸衰竭45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
作者:宋于康;姜爱国;董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挤压瘤体及周围平滑肌组织后行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挤压瘤体及周围平滑肌组织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肌瘤剔除组)的资料,并与同期4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单纯剖宫产组)对照.结果: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肌瘤剔除组较单纯剖宫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按摩挤压瘤体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刘世英;李增艳;赵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