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华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浓度血红蛋白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引起临床上对妊娠期高浓度血红蛋白的重视.方法:选择2003年1-12月间在北京妇产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于妊娠28周后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共687例进行研究.结果:孕早期高浓度血红蛋白组糖代谢异常情况与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孕中期和孕晚期高浓度血红蛋白组和正常高限血红蛋白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糖代谢异常、妊娠性高血压(PIH)、国产儿缺氧、分娩小于胎龄儿(SGA)、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红蛋白组、正常低限血红蛋白组.结论:高浓度血红蛋白可增加糖代谢异常、PIH、围产儿缺氧、SGA、早产的发生率.高浓度血红蛋白与血液稀释不良、血液黏稠度增加有关.
作者:孙晓燕;黄醒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组各选择12例全麻手术病人,采用配时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复合异丙酚与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时,具有相似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但舒芬太尼麻醉效果略深,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血压升高效果更好.结论:在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较芬太尼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表现.
作者:万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经皮肝沸生理盐水注入法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个病灶直径<5.0 cm,或病灶数≤3个且直径≤3.0 cm的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18例,共23个结节,先行TACE 1~2次,间隔1~2个月后在CT导引下行经皮肝沸生理盐水注射1~3次,每次注射15~50 mL.并监测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影像学复查和临床随访18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的肝功能明显改善,AFP明显下降,11例AFP正常.CT复查示23个病灶碘油沉积良好15个,较好5个,差3个.所有病灶均有缩小,缩小20%者7个,缩小50%者12个,缩小80%者4个.随访6个月生存率100%(18/18),12个月生存率94%(17/18),18个月生存率83%(15/18).结论:TACE联合经皮肝沸生理盐水注入治疗肝癌的疗效肯定,尤其适用于不愿手术的患者.
作者:李建一;翁卿吉;冯文明;陶玉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肝组织纤维增生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166例为实验组,乙肝病毒携带者36例为对照组,均经肝组织病理确诊.检测血浆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实验组PLT随纤维化进展逐步下降,二者呈负相关(rs=-0.835,P<0.001),各分期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MPV、PDW均与纤维化分期相关(rs=0.436、0.231),MPV均高于对照组,在S1、S2、S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DW仅S4高于时照组,与S1、S2、S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PLT<150×109/L,存在明显纤维化,PLT低于正常存在早期肝硬化.MPV、PDW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
作者:赵兵;杨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前公认包皮过长尤其是包茎引起的长期包皮垢及炎症刺激是阴茎癌致病的重要原因,而包茎继发阴茎癌常因隐蔽而使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早期正确诊断包茎继发阴茎癌,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我们门诊近因包皮过长行包皮环切而发现阴茎癌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雄杰;湛海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总结环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环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52例,按Edward分类,A型31例,B型16例(其中Ⅰ型9例,Ⅱ型7例),C型5例.结果:52例均获随访6~12个月,全部临床愈合.3例出现内固定松脱,辅助外固定后治愈.结论:环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操作方便、固定牢靠的优点,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刘强;李文锐;李文虎;陈锐雄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突聋组)和13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中Hcy水平,同时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1)突聋组Hcy水平为(18.2±5.2)μmol/L,对照组为(11.4±3.9)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突聋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12.2±4.0)μmol/L及(316.5±117.6)μmol/L,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13.7±2.5)μmol/L及(350.1±153.0)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测定血浆Hcy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对突发性耳聋诊断有一定帮助,可作为突发性耳聋循环病因学说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
作者:程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肺结核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为肺结核主要死因之一.本文分析近年来我院肺结核呼吸衰竭45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
作者:宋于康;姜爱国;董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肉毒素-A(BTX-A)用于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效果明显.在治疗过程中,其麻醉处理有别于一般门诊无痛诊疗的麻醉要求.本研究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行BTX-A局部注射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患儿160例,就其麻醉处理进行总结,以供行此类治疗者商榷与参考.
作者:李凤仙;陈茵;徐世元;曾繁荣;梁启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应用颅盆环牵引及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78例病人均采用颅盆环牵引及后路脊柱侧弯板棍系统(PRSS)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78例病人术前平均角130.3°,术后矫正为58.1°,平均矫正率55.4%,身高平均增高6.8 cm,脊柱畸形及骨盆倾斜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并发轻度腹胀12例,无瘫痪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重度脊柱侧弯,采用颅盆环牵引及后路PRSS内固定技术治疗可增强矫形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庞晓东;匡正达;纪慧茹;叶启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异丙酚静脉麻醉对止血带引起的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6例术中使用止血带的全麻患者,ASA Ⅰ~Ⅱ级,常规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分为两组,每组惠者各18例,A组静脉注入异丙酚8~12 mg/kg;B组吸入异氟醚1%~2%维持麻醉.分别于止血带充气前,止血带放气前,止血带放气后5、10、20 min静脉抽血,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与止血带充气前比较,A组患者止血带放气前LDH水平轻度增高,在放气后5 min显著增高(P<0.05),10、20 min LDH水平降低,与充气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各时点LDH水平均显著增高,且在放气后10、20 min高于A组相应时间点LDH水平(P<0.05).血浆MDA水平变化趋势同LDH,两组在放气后1O、20 min MDA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放气后SOD含量显著增加(P<0.05),B组患者放气后SOD含量轻度增加(P<0.05),且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A组SOD含量(P<0.05).结论:临床剂量(8~12 mg/kg)的异丙酚能够显著降低止血带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于很大程度上抑制肢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晓勇;孙金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thalidomide)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6例难治性MM患者,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100 mg/d,每周增加剂量100 mg/d至不能耐受,应用10~32周,同时每月联合MP或COMP方案化疗,观察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2例获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38%.副作用为便秘、乏力、嗜睡,均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MP或COMP方案治疗难治性MM有一定疗效,且副作用小,给药方便,为难活性MM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群;陈曙平;祝焱;肖希斌;程英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食管癌的外科术式.方法:17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肋间隙切口入路行食管癌切除,将残胃及脾胰尾转移入胸腔,主动脉弓上或弓下行食管残胃端侧手工吻合术.结果:出现吻合口瘘1例,无手术近期死亡,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该术式简单,较符合消化道生理,并发症少.
作者:陈仕学;李伟明;廖少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手部电烧伤及热压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特殊,对于清创后手指骨、肌腱及血管等组织裸露或缺失的创面,处理比较棘手,为恢复或部分恢复手的功能,常需要以皮瓣修复,我院从2002-2006年,采用以掌背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电烧伤或热压伤后手指背侧皮肤缺损15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朱莉莉;郑金满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超声刀在开放和内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在39例开放和10例内镜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进行操作,测量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病灶的局部切除、甲状腺腺叶全切、双侧次全切以及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等.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声音嘶哑、低沉,饮水呛咳等喉返、喉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无手足抽搐等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发生,无术后出血、血肿发生.颈部开放切口的超声刀甲状腺手术时间40~120 min,术中出血5~30 mL,内镜甲状腺手术时间70~180 min,术中出血5~20 mL.结论:无论是在开放式还是在内镜甲状腺手术,超声刀都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良好的组织切割能力.较传统电刀而言,使用超声刀可显著缩短甲状腺手术时间,减少线结的异物残留.掌握正确的超声刀使用方法与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可靠保证.
作者:王中林;蒋平;于永洋;俞耀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高眼压使眼动脉血管阻力上升,血流速度下降,使组织供血减少,终导致视神经视野损害,视力下降.
作者:王学峰;孙增礼;刘美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Ki6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OX-2和Ki67在46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喉癌组)和17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Ki67在喉癌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COX-2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在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与喉癌组织的病理分级有关,而Ki67与喉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及T分期有关(P<0.05),且COX-2和Ki67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39,P<0.01)结论:COX-2和Ki67均可作为反映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它们参与了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和分化过程.
作者:黄穗华;汪蔚文;陈晓鸿;吴思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男,25岁,因车祸伤及右下肢而入院,X线片示右股骨干骨折,伴骨盆骨折,拟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干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术.
作者:荣伟;赛海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研究全麻药氯胺酮对人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氯胺酮作用的敏感脑区,为进一步阐明全麻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0名,每名志愿者分别做3次PET扫描,采用Philips CPET Plus扫描仪及18FDG标记技术测定脑葡萄糖代谢(CMGlu),第1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对照,第2、3次分别在氯胺酮血浆药物浓度为0.2μg/mL(镇静状态)和1.1 μg/mL(意识消失)时进行扫描.结果:(1)与清醒状态时比较,镇静状态下除惊觉/镇静评分明显降低(P<0.05)外,MAP、RR、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指标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2)镇静状态下全脑CMGlu降低了12.7%,CMGlu降低在丘脑、海马、额叶、枕叶和颞叶区域为明显(P<0.05);在意识消失状态下全脑CMGlu降低了18.5%(P<0.05),其中丘脑、海马、颞叶、枕叶和额叶降低更为显著(P<0.05);其他区域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氯胺酮低剂量时首先影响皮层区,较高剂量时不仅影响皮层区域的能量代谢,也影响皮层下结构,特别是丘脑和海马等区域,这些区域可能是氯胺酮麻醉作用的关键靶位.
作者:孙绪德;陈蕾;徐礼鲜;张惠;柴伟;张贵和;高昌俊;韩丽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CT、MRI检查眼部占位性病变,探讨眼球恶性肿瘤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特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探头频率7.5~10 MHz)、CT、MRI对30例(33只眼)眼球恶性肿瘤进行检查,现察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眼球恶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各有优缺点,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可以清楚显示瘤体内的钙化及血流分布情况,CT能够显示肿瘤向眼眶及颅内侵犯程度,MRI在显示肿瘤继发的眼内损害(如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出血等),以及向眼外浸润方面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眼球肿瘤方面各有优缺点,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提高肿瘤的定性诊断率.
作者:魏炜;艾红;金晨望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