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耀忠;韩月明;郭跃明;何汉辉;邹勇根;王志远;汪启筹
目的:探讨钬激光腔内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采用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36例,其中输尿管结石28例,膀胱结石8例.对钬激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6例中33例单次手术碎石成功,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达92%(33/36).2例结石在钬激光碎石过程中移位于肾盏,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1例因输尿管狭窄进镜失败改为开放手术.结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合并息肉形成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气压弹道碎石法.
作者:郑凯;徐延昭;谭建明;吴卫真;杨顺良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重症心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的各种综合治疗经验.方法:行瓣膜置换术的68例病人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17~72岁,平均(42.6±13.3)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6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并大动脉炎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双瓣置换术26例,二尖瓣置换术34例,主动脉置换术7例,三尖瓣置换1例.二次手术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46例,Ⅳ级22例.结果:本组早期死亡2例(3%),低心排综合征20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血液透析1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心功能恢复Ⅰ~Ⅱ级60例,Ⅲ级3例.结论:重症心瓣膜病围手术期需合理的综合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恰当的手术处理技巧及灵活的综合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忠民;肖学钧;霍保善;胡旭东;梁爱霞;张武;莫兴环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采用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9例,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经锁孔入路治疗垂体腺瘤,骨窗小,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打击小,术后恢复快,是比较好的手术途径.
作者:郑玉远;周毅;胡克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7例肩周炎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注射治疗术,观察治疗后各个阶段的症状缓解、超声图像变化及AESE评分情况,并分别与术前比较.结果:治疗后2~6个月的ASE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自觉症状缓解者占78%,超声图像改善者占74%.结论:超声引导下治疗肩周炎是一种有效、安全、简洁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能得到缓解.
作者:韩久海;杜金英;邹重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1],系外界刺激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风沙等作用于结膜下的胶原纤维,使之变性,损伤角膜前弹力层,继发上皮变性,结缔组织增生,长入变性的角膜而形成,因形似昆虫翅膀而得名[2].它多发生于内外眦部角膜缘,轻者影响容貌,引起眼涩等刺激症状,累及瞳孔区时可以严重影响视力,严重的可引起睑球粘连、结膜穹窿部变窄、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并发症.
作者:于松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子宫广泛性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导致尿潴留的原因和护理.方法:对83例我科实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术后尿潴留进行分析.结果:尿潴留与术前放化疗情况、手术范围等有关.结论: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次广泛子宫切除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潘丽玲;廖兵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采用相差显微镜测量细胞大小,测定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TSN能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增大,使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的显著降低(P<0.05)、心肌细胞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其效果与Ang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valsartan)相似.结论:TS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可能与其同时抑制了心肌细胞的凋亡有关.
作者:周玮;梁黔生;冯俊;郑智 刊期: 2007年第14期
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外伤性中颅窝底硬膜外血肿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汉民;王文鑫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e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D-二聚体变化(D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9例确诊C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Fine危险分层,将CAP患者分为两组[重症CAP组(n=28)和普通CAP组(n=51)].采用免疫浊度法定量测定DD,寻找CAP患者与对照组的区别,并探讨DD与肺炎严重性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的关系及DD在不同影像学及临床过程的变化.结果:重症CAP患者血浆DD为(0.909±0.475)mg/L,普通CAP组DD为(0.370±0.104)mg/L,对照组为(0.069±0.055)mg/L.与对照组相比,普通CAP组及重症CAP组血浆DD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重症CAP组DD水平高于普通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我们还发现升高的血浆DD与PSI密切相关(r=0.55,P<0.01),与胸片肺部受累范围及CRP有相关性.机械通气组DD高于非机械通气组(P<0.001).结论:血浆DD水平随CAP的严重程度而显著增高.
作者:骆文玲;刘国田;延峰;崔荣;王瑞芹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总结严重闭合性胸腹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及教训,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严重闭合性胸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车祸伤31例,高处坠落伤13例,斗殴伤2例.46例中休克21例,多发肋骨骨折36例,存在反常呼吸而需肋骨悬吊固定者8例,双侧肋骨悬吊1例,血气胸44例,气胸1例,血胸1例,肺挫伤或肺挫裂伤24例,膈肌破裂3例,合并脾破裂13例,肝破裂8例,小肠、结肠及系膜损伤8例,肾挫裂伤6例,胰腺断裂2例,腹膜后血肿11例,颅脑损伤6例,脊柱及四肢、骨盆骨折8例,颌面部损伤8例.开胸手术6例,剖腹手术42例.痊愈41例,占89%,死亡5例,占11%,其中术前死亡3例,术后死亡2例.结论:正确及时的诊断是救治的前提.术前应明确有无胸腹多发伤,及时纠正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胸腔一次引流血液超过800 mL、引流后多于400 mL/h及引流后肺复张不全者应开胸探查.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对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兆者,应及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下行冲洗或吸取血性痰块.
作者:于树青;李新辉;徐飞;杜同海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方法、效果及临床观察和护理评价.方法:分析28例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及护理特点及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护理成功.结论: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操作简便、疗效好等优点.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术中的配合,出院的随访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减轻病人不必要的恐惧心理,保证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顺利完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郑彩银;史文静;宋绿茵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诊断糖尿病高血糖危象并发急性胰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1例糖尿病高血糖危象并发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4%的病例在初诊时血清淀粉酶并不升高,但动态观察均进行性升高;所有病例均有一过性高甘油三酯血症;45%的病例存在胆道疾病.结论:对高血糖危象患者,尤其是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胆道痰病时,应密切注意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可能,需动态监测各项相关指标.
作者:黄东瑾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回顾我科2例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例1于入院后第2天行T8全椎板椎管内血肿清除术.例2入院后急行C3~7单开门+T1、2全椎板切除+血肿清除术.结果:例1术后次日疼痛症状明显消退,复查胸椎MR见血肿已清除.例2术后第3天出现排痰困难,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周后脱离呼吸机.结论:影响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预后的主要因素是从发病到手术减压之间的时间间隔.术前快速确诊以及尽可能缩短手术与发病时间之间的间隔十分重要.
作者:廖穗祥;王善琛;夏虹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显像对老年冠心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6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人进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和导管法冠状动造影检查,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而言,MSCT显示冠状动脉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和97.8%(x2=284.25,P=0.000);显示冠状动脉高度狭窄(≥75%)或完全闭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和993%(x2=320.03,P=0.000).结论:MSCT对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具有优良诊断价值.
作者:何明文;毛拥军;冯卫华;徐庆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成人中耳积液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3例261耳中耳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治愈205耳,治愈率78.5%.其中,144耳经单纯鼓膜穿刺抽液治愈,58耳经穿刺治疗无效后改行鼓膜置管后治愈,2耳经耳内镜下鼓室探查术后治愈,1例经乳突根治术后治愈.结论:成人中耳积液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是基本和重要的因素.对成人中耳积液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是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积极治疗鼻、咽原发疾病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耳内镜下鼓室探查术对治疗顽固性成人中耳积液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探索.
作者:邝梓兴;虞幼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采用不同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表面进行处理,联合GBR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进行重建,筛选出临床成骨效果良好的表面处理技术.方法:拔除4只Beagle犬双侧下颌前磨牙植入2种不同表面的种植体,建立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各种种植系统分别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翻瓣刮治;Bio-Oss组翻瓣刮治,骨缺损区充填Bio-Oss,覆盖BME胶原膜;OAM组共4颗种植体,翻瓣刮治,骨缺损区充OAM,覆盖BME胶原膜.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每颗种植体近中、远中、颊侧、舌侧4个视野的种植体冠部到骨缺损底部的垂直距离(DD值)、缺损牙槽骨的冠方顶点到种植体表面的水平距离(DW值)、牙槽嵴冠方顶点到种植体冠部的垂直距离(BL值)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所有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水平接近30%.而经过不同治疗后,各组之间骨的再生不一,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Bio-Oss、OAM两组在治疗前后DD值、DW值、BL值均接近,说明两者的成骨效能相近.由于存在分组变量表面(MTS表面、HA表面)之分和处理(空白对照组、Bio-Oss组、OAM组)之分,两种变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均显著.Bio-Oss和OAM对骨重建的骨量的增加效果较明显.
作者:张爱华;黄建生;章锦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评价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颗根尖周病变暗影范围在5 mm以内的慢性根尖周炎磨牙分为两组,分别为ProTaper镍钛根管锉机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试验组),K型不锈钢根管锉手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时照组),评价ProTaper机动预备与K型不锈钢根管锉手动预备对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试验组术后3 d疼痛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的疼痛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根管治疗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根管治疗中的远期疗效与K-file器械相当,但具有省时高效的优点,并能减少术后疼痛反应.
作者:罗荣;周少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患者,男,45岁,因右下腹疼痛伴进行性消瘦2+个月,于2006年8月7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并感右股部疼痛,并呈逐渐加重,食欲明显下降,睡眠不佳,体重2个月来下降21 kg,辗转多家医院均未确诊.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查体:舟状腹,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轻压痛,右股三角区处有明显触痛,右臀部后外侧中部触痛,Howship-Romberg征(+),直肠指检时右前壁触痛,似有包块.血常规正常,腹部平片正常,胃、肠镜检查正常.
作者:刘林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头位妊娠脐带绕颈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及胎儿窘迫时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方法:对590例头位妊娠脐带绕颈者及780例胎儿脐带无绕颈者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对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分娩胎儿窘迫时阴道顺产、产钳助产和急诊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胎儿脐带绕颈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胎儿脐带无绕颈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阴道试产中阴道顺产率71.9%.头位分娩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急诊剖宫产组低,急诊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急诊剖宫产组与产钳助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阴道顺产组与产钳助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可引起胎儿窘迫,但对无产科剖宫产指征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产妇可给予阴道试产机会,当出现胎儿窘迫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极为重要,原则上应使胎儿尽快脱离母体,不宜强行阴道助产.
作者:陈文殊;徐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在诊断宫角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宫角妊娠患者的二维图像、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角妊娠的声像图表现分为孕囊型(12例)、不均质包块型(7例)和破裂型(7例)三种类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0%,诊断宫角妊娠21例,3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结论: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欢;柯楚真;黄蓉;赵勤 刊期: 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