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双歧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58例

吴桂云;高燕;王伟

关键词:金双歧, 枸橼酸莫沙比利, 治疗, 老年人, 功能性便秘, 便秘患者, 运动功能障碍, 排便困难, 现报告如下, 消化不良, 排便次数, 症候群, 大肠癌, 主诉, 痔疮, 症状, 应用, 疗效, 肛裂, 粪便
摘要: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是一组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为主诉的症候群[1].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感受各异,长期便秘可导致消化不良、痔疮、肛裂以及大肠癌等.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肠运动功能障碍为其重要病因[2].近年来,笔者将金双歧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应用于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红斑狼疮病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感染1例

    患者女,30岁,因停经37+4周入院,拟行剖宫产.1年前确诊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每日服用强的松50 mg,孕期尿检抗体阳性,此次入院查体:身高158cm,体重89 kg,满月脸,未发现心、肺、肝功能异常,胎音正常.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平稳,拟予硬膜外麻醉,穿刺间隙为L2~3由于患者较肥胖,穿刺困难,多次穿刺后行硬膜外置管顺利.

    作者:汪玉林;聂发传;顾健腾;陶国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护理程序管理

    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1],病房主管护士应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全面评估,迅速果断,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步骤,运用系统理论知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我科在近10年护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注重积极协调,管理规范,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汪莉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Tolosa-Hunt综合征1例

    Tolosa-Hunt综合征(Tolosa-Hunt syndrome,THS),是一种原因尚不很清楚的少见的具有临床特殊表现的疾病.因海绵窦和蝶骨嵴的硬脑膜有非特异性炎症肉芽组织,并延伸至眶上裂,引起眼眶疼痛并出现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1支功能障碍[1-3].笔者近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小鹏;张静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小儿胃镜检查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小儿胃镜检查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观察异丙酚诱导下胃镜检查治疗的150例患儿的置镜反应,操作前及操作后1、5、10、15 min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上消化道蠕动程度、胃镜操作时间,并记录患儿异丙酚诱导后入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坐起时间.结果:3例患儿异丙酚诱导后1 min出现SpO2<90%,经鼻导管给氧后30 min恢复至98%,其余患儿均诱导后1~2 min心率、呼吸、血压、SpO2较诱导前降低(P<0.05),4~5 min后恢复正常,无需处理.93例3岁以上患儿中有2例(2.2%)术后出现眩晕.行走不稳,持续20~30 min后消失,卧床休息20~30 min眩晕可减轻.所有病例中有8例(5.3%)患儿胃镜检查后12~24 h出现全身皮肤潮红、低热,考虑为阿托品化反应,嘱多饮水后48 h内消失.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小儿胃镜检查治疗时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副作用小,常规处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增华;李香莲;刘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喉上神经阻滞在减轻清醒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中的作用

    近年来,对喉结高位、颈项短粗、颈部肿块、气管移位,行气管内麻醉的特殊病例,选择了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为减轻喉镜暴露和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笔者采用喉上神经阻滞下气管插管术,减轻了心血管反应,效果良好,现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金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60例疗效观察

    澳能皮肤膏是0.05%卤米松乳膏(halometasone cream)的商品名,是目前强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之一,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增生、止痒、起效快等特点,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我科从2003年采用澳能皮肤膏治疗皮炎湿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钟灵;李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吸入百草枯中毒10例临床分析

    百草枯是近几年国内流行的除草剂.百草枯对人有很强的毒性,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1-3].国内所有报道都为口服中毒,中毒后病死率极高.我院于2006年7月23-27日收治10例吸入百草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玉琼;荣冬靖;常艳萍;陈波;邱敏;周玉芬;梅家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先天性肠闭锁盲袋神经肌肉接头分布的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接头在先天性肠闭锁近端肠管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先天性肠闭锁近端肠管突触导素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进行检测.结果:先天性肠闭锁盲袋肠壁突触导素染色阳性突触显著减少,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染色阳性纤维增加.结论:先天性肠闭锁盲袋肠壁的神经肌肉接头分布可能是导致先天性肠闭锁术后合并近端肠管运动障碍的原因之一.

    作者:余世耀;杜勇;施诚仁;王捍平;沈涤华;奚政君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基于嵌入式系统核心技术的静脉麻醉控制系统的开发

    随着微电子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已广泛渗透到科学研究、工程、军事、医疗设备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设备升级改造通过嵌入式技术的应用可更加智能化.以往静脉麻醉常采用分次静注或恒速滴注,血药浓度、麻醉深度很难控制,TIAC-Ⅰ型静脉麻醉控制仪[1]就是为了克服以上两种静脉麻醉方法的缺点,通过以控制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按药代动力学参数给药,通过调节血浆或效应室目标药物浓度控制麻醉深度[2-4].

    作者:陈宇珂;谢炽明;卢育华;张兴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利多卡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58岁,农民,2006年12月29日,因右膝肿痛6个月加重20 d,查右膝肿胀穿刺液常规检查脓球(++),以右膝关节滑囊炎收入住院.

    作者:陈永茂;陈莉;沈朝东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局部解剖及远端切缘的定位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局部解剖及远端切缘定位的手术技巧.方法:58例直肠癌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结果:本组5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6年.2例分别于术后3、4年死于肿瘤转移,1例于术后死于脑出血,1例发生套管孔肿瘤种植,其余均健在,未发现吻合口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局部解剖及远端切缘的良好掌握,能提高病人的保肛率,对手术的成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米连;林祖朝;陈光;屈统红;王先法;虞哲科;朱乃标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进展期胃上部癌联合脾脏切除术后4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联合脾脏切除术后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4年1月收住我科手术治疗的45例胃上部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其分成切脾组和保脾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脾脏切除不能提高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作者:吕银祥;周建炜;洪堂灿;章宏欣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围手术期处理对鼻内镜手术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对鼻内镜手术中出血、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经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确诊20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内患者,分为围手术期处理组(n=112)与围手术期未处理组(n=97),并对两组患者在鼻内镜手术中出血、并发症及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围手术期处理组患者术中出血及发生并发症者明显少于围手术期未处理组,手术疗效优于围手术期未处理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时,制订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唐永杰;龚政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银汞桩核及铸造分体桩核用于磨牙修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银汞桩核及铸造分体桩核用于磨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银汞桩核及35例铸造分体桩核修复的磨牙进行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是否有桩核折断、修复体松动脱落和根管折断.结果:所有磨牙均未发现桩核折断和修复体松动脱落,1例银汞桩核修复磨牙及2例分体铸造桩核修复磨牙发生根管折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缺损面积大的磨牙残冠残根,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银汞桩核及铸造分体桩核修复都可以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作者:赖汉标;刘奕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四种复合镇痛药物用于患者自控全凭静脉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初步观察比较几种镇痛药物在患者自控全凭静脉术后镇痛(PCIA)的作用.方法: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92例,ASA Ⅰ~Ⅱ级,年龄18~63岁,术后均于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92例患者均分为4组行PCIA术后镇痛,药液总量120 mL,背景量2.5 mL/h,一次按压量0.5 mL,间隔为15 min.各组采用的PCIA药物配伍方案为A组芬太尼1 mg+氟哌啶5 mg,B组丁丙诺菲1.8 mg+氟哌啶5 mg,C组曲马多50 mg+芬太尼0.8 mg+氟哌啶5 mg,D组芬太尼0.8 mg+氟哌啶5 mg,且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微球50 mg.采用双盲法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各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PCIA术后24 h VAS评分与A组比较,B组差异无显著性;C组与D组在术后8、12、24 h差异有显著性;4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C组稍高于其他3组.结论:应用丁丙诺菲作为术后PCIA的药物,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和作用.如何发挥氟比洛芬酯微球在术后PCIA中的靶向镇痛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

    作者:赵晖;杨永惠;姚立农;孙绪德;柴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超声刀联合高频电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刀与高频电刀联合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7例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术中采用超声刀联合高频电刀,B组术中完全使用超声刀.比较两组行LC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87例均完成胆囊切除术.其中A组有3例、B组有2例因为胆囊周围广泛较致密粘连且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而中转开腹;A组术中出血量为(8.16±1.85)mL,B组为(7.67±1.62)mL;A组术后住院时间为(2.25±1.18)d,B组为(230±132)d,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手术时间为(38.13±4.35)min,B组为(32.52±3.27)min;A组术中胆囊破裂4例,B组12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B两组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刀切割精确,凝血功能强,组织损伤小,术中视野清楚.如果术中合理联合应用高频电刀,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胆囊术中破裂率,而并不增加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作者:代明盛;吴志明;娄建平;董文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金双歧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58例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是一组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为主诉的症候群[1].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感受各异,长期便秘可导致消化不良、痔疮、肛裂以及大肠癌等.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肠运动功能障碍为其重要病因[2].近年来,笔者将金双歧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应用于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桂云;高燕;王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方法:35例肾移植前供体肾脏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获得图像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对肾动、静脉血管进行多种方法重建,了解供体及肾脏血管解剖结构.结果:35例亲体肾移植供肾者,肾动脉显示81支.27例双肾均由单支动脉供血,5例一侧肾均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例肾见2支副肾动脉,1例双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侧肾动脉狭窄,共发现肾囊肿7个,肾结石3枚.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可以基本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移植前亲者供体肾脏的血管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孙志强;李国雄;陈信坚;黄文才;曾晓华;金德勤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环磷腺苷葡胺在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中的疗效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期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喘憋明显,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1],治疗困难.我科自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其中40例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兆敏;杨泽凯;邹永蓉;王成林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不同途径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B组经患侧股动脉置管抗凝溶栓,C组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给予尿激酶500 U/(kg·h),肝素钠10 U/(kg·h),微量泵持续24 h,分别于给药前,给药4、8、12、16、20、24 h测定血浆DD值.24 h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结果:A、B、C组在给药后DD水平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在12 h达到高峰,24 h后恢复至溶栓前水平,B、C组均在20 h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24 h后仍明显高于溶栓前水平.3组在治疗前DD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4、8、12、20、24 h与B、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B、C两组在各相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造影,A组在24 h后造影全部通畅,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为50%,C组有效率为58%,A组与B组或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腘静脉导管直接抗凝、溶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及经股动脉置管溶栓;动态观察DD变化可以作为抗凝、溶栓的给药指导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作者:余超;吴性江;韩建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