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云;高燕;王伟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舒利迭)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2例确诊为COPD的65岁以上患者,分为3组,一组吸入舒利迭,一组吸入氟替卡松(辅舒酮),一组吸入安慰剂.根据圣·乔治(St.George)呼吸疾病问卷(SGRQ)的方法对临床症状问卷调查及体征检查评分.结果: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氟替卡松组在6个月的治疗后,均使患者的SGRQ分值显著下降(P=0.000).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氟替卡松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较单用氟替卡松下降更为明显(P=0.005).与安慰剂组相比,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明显降低了每位患者每年的急性发作次数(P=0.001).氟替卡松组未见类似的作用.结论:舒利迭可辅助治疗COPD,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魏声泓;杨岚;任亚娟;徐灵彬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3组(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6例,实验组30例),3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91%利多卡因+0.17%布比卡因22 mL.对照1组行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对照2组行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5 mL,再行颈深丛神经阻滞7 mL.通过对患者行线性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请手术医师评估阻滞效果,以及监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从上述三方面进行评估,实验组的麻醉效果满意,优于两组对照组.结论: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牟虹;王光辉;殷雁斌 刊期: 2007年第20期
肱骨髁间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中较难治疗的关节骨折之一[1].近年来多数学者趋向于早期切开复位,牢固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积极的关节功能锻炼.我院2001年6月至2005年9月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兵;陶正刚;莫文海 刊期: 2007年第20期
老年人常因脑萎缩,易发生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成为治疗硬膜下积液的常用手术.回顾性总结我科近5年来手术的21例患者,在传统钻孔引流的基础上稍加改进,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作者:隋强波;宁同波;苘辉斌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56眼)行小梁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晚期青光眼病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术后用药、主要不良反应和远期随访的护理.结果:术后6~12个月56眼眼压控制在≤2.8 kPa(21 mmHg)内,术后视力提高且稳定,并发症轻而少.结论:小梁切除术后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可提高晚期青光眼病人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黄和煦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细胞芯片法在测定健康体检人群全血中CD4淋巴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细胞芯片法和经典的流式细胞法,对健康体检人群全血样品中的CD4细胞进行绝对计数.结果:细胞芯片法和流式细胞法所测定的健康体检人群的CD4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的9.85±192.80)/μL和(663.47±199.20)/μL;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5,平均检测误差为8个细胞/μL(P<0.001).CD4淋巴细胞计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结论:本细胞芯片法可准确地对健康体检人群全血中的CD4淋巴细胞进行计数测定,并具有无需借助专用仪器、试剂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的特点.
作者:周志英;金洁美;陈莉;马令宪;刘艳梅;曹波;余琛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有脾切除指征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使用超声刀施行LS,术前使血小板计数提高达30×109/L以上,术中使用高流量的人工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 mmHg之间,术后常规应用止血.结果:15例均成功完成腔镜下切脾,手术平均时间为213min,住院时间平均为5 d,血小板术后1~3 d即上升至(87~228)×109/L.结论:应用超声刀进行LS是可行的,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刘强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的特点,其测定结果与大便失禁的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方法:40例经CT及MRI证实患有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患儿,行肛门直肠测压,与30例正常儿童的测压结果相比较.测压内容包括直肠静止压、直肠敏感性、高压区压力大小、内括约肌松弛反射、松弛反射中压力下降程度与高压区的压力差、松弛反射恢复时间.大便失禁评分按Kellv's评分法.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较,40例脊髓栓系儿童中,38例儿童存在内括约肌松弛反射,2例患儿无内括约肌松弛反射,无明显高压区,肛周呈松弛状态.38例患儿在直肠敏感性、压力下降程度、松弛反射恢复时间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在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上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由于腰骶部神经受到牵拉,盆底肌、外括约肌、会阴部皮肤敏感性和肛直肠黏膜功能受损,反射下降程度较正常人低,由于神经传导速度延迟,以致反射恢复时间延长,故形成测压上的上述特点.对此类病人须尽早手术.
作者:吴燕;鲍南;施诚仁;金惠明;孙莲萍;沈涤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TIAC-Ⅰ型静脉麻醉控制系统[1]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市亿福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针对麻醉室和手术室内麻醉药品静脉给药而设计的,包括恒速输注给药和靶控输注(TCI)模式.在TCI[2-4]过程中,为了达到和维持预定的目标浓度,输入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等参数后,单片机将控制输注装置按国人静脉麻醉药代学参数给药[1,5-7].
作者:陈宇珂;谢炽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复方地芬诺酯(又名复方苯乙哌啶)是治疗急慢性腹泻的常用药,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常用来治疗腹泻病,由于剂量使用不妥或保存不当造成小儿误服易出现中毒[1].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患儿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异位心脏移植的大动物模型,以供心脏移植进行药物研究、抗排斥反应等相关研究应用.方法:6对杂种犬,其中6只供体,6只受体.将供心取出后,保留肺动脉全长至左右肺动脉分支和升主动脉,结扎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将左或右肺动脉(选长度合适者)与髂外静脉和主动脉或其分支无名动脉与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排出心腔及各血管内气体,开放阻断钳,恢复心脏供.血结果:6只犬心中5只自动复跳,1只10瓦秒电击1次后复苏,均为窦性心律,其中2只因吻合口出血在术后4 h内停跳,2只在术后第2、3天停跳,1只活到第5天,1只活到第7天.病理检查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表现为淋巴细胞聚集、心肌纤维断裂、空泡变化等.存活时间越久,排斥反应越重.结论:该模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可用于免疫反应的观察,抗排斥治疗的效果以及各种药物的研究.
作者:姬尚义;季军;刘希伶;王小雷;杨晓涵;张艳辉;姜禹慧;刘志红;杨建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能和患者术后疼痛及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24例成年患者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12)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n=12),PR组瑞芬太尼诱导时靶浓度4 ng/mL,术中维持靶浓度调节范围为2~6 ng/mL,预期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吗啡0.075 mg/kg.PS组舒芬太尼诱导时靶浓度0.5 ng/mL,术中调节范围为0.2~1 ng/mL,手术结束前30 min为0.2 ng/mL.异丙酚初始靶浓度2μg/mL,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意识消失,手术结束后停药.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麻醉恢复及术后2 h患者疼痛及镇静评分.结果: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较麻醉前降低(P<0.05),PS组睁眼时患者自主呼吸的ET-CO2值明显高于PR组(P<0.01),停药至患者自主呼吸ET-CO2降至45 mmHg以下的时间也明显长于PR组(P<0.01),术毕60、90、120 min视觉模拟(VAS)评分PS组优于PR组(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术毕靶浓度0.2 ng/mL时的术后止痛效果优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术毕前30 min静注吗啡0.075 mg/kg,但该靶浓度的舒芬太尼仍可引起CO2蓄积.
作者:赵高峰;潘飞鹏;秦凯;招伟贤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和评价胸腔镜治疗转移性肺癌的适应证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1例转移性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岁.肿瘤来源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均无其他器官合并转移.结果:41例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包括肺叶切除术27例,肺楔形切除14例.平均手术时间115 min,平均失血量150 mL,平均住院时间9 d.全组无围术期死亡.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7.8%(36/41)、64.7%(22/34)、45.5%(5/11).结论:对于疑似转移的单发性肺内结节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具有确诊和治疗双重作用,该手术安全有效,死亡率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存活率高等优点,值得在转移性肺癌的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蒋友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肝损伤在腹部各脏器损伤中极为常见,仅次于脾,且因其出血量多及胆汁溢漏、致严重休克或肝功能衰竭、腹腔感染等,处理较困难,死亡率高[1].以往采用纱布垫填塞止血,并发症多,曾报道为50%,有膈下或肝周感染、胆漏或再出血等[2].本院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肝挫裂伤患者135例,其中54例采用膈包式缝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正财;郑敏;叶兵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对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符合使用环磷腺苷葡胺适应证的心血管病人,用150 mg环磷腺苷葡胺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2周,于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分别作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心率的变异.结果:用药前后对照比较心率及心率变异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用药期间无一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结论:环磷腺苷葡胺静脉滴注对心率变异无显著影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朱雅琴;黄震华;徐济民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患者女,30岁,因停经37+4周入院,拟行剖宫产.1年前确诊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每日服用强的松50 mg,孕期尿检抗体阳性,此次入院查体:身高158cm,体重89 kg,满月脸,未发现心、肺、肝功能异常,胎音正常.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平稳,拟予硬膜外麻醉,穿刺间隙为L2~3由于患者较肥胖,穿刺困难,多次穿刺后行硬膜外置管顺利.
作者:汪玉林;聂发传;顾健腾;陶国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垂体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8例垂体瘤手术中,采用深圳安科公司的ASV610型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所有手术经鼻蝶入路,并用以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8例垂体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中定位准确,无损伤,无输血,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4例,时间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中,神经导航系统可指引手术,减少损伤,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肿瘤.
作者:邱修辉;罗毅;黄勤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及交通等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创伤的发生日益增多,皮肤撕脱伤占创伤的70%以上,其中闭合性皮肤撕脱伤占创伤的20%左右,闭合性皮肤脱套伤较易漏诊或延期诊断,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发生皮肤坏死、液化、感染、骨髓炎,甚至导致截肢,严重影响伤肢的愈合和功能康复.我院于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闭合性皮肤脱套伤30例,均予以应用闭式引流负压吸引脱套皮下积液,获得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伟富;马毅;洪正华;陈海啸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38例患者经影像学和血液生化检查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3岁.所有患者行PTCD和内支架置入术.结果:内支架置入21例23个,其中2例患者左右胆管各置入支架1个,11例置入支架同时行外引流或内外引流,4例外引流患者经介入化疗后再次置入支架成功.17例为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均明显好转,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其中胆道感染1例,一过性胆道出血2例,一过性胆汁外渗1例,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PTCD术和内支架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王书祥;王立富;孙陵;吕朋华;耿素萍;黄文诺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78例患者用腹腔镜技术完成手术,保肛率100%,手术时间(162.45±54.74)min,术中出血量(88.24±72.21)mL,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11±0.55)d,术后使用止痛剂11.5%(9/78).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具有保肛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陈景繁;朱慧如;刘远文;陈彪;易新平 刊期: 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