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岳
目的:探讨手足多汗症行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997年3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微型胸腔镜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足多汗症52例.手术在双腔插管全麻下进行,5 mm微型胸腔镜直视下应用2 mm抓钳和2 mm电凝钩切除第2、3肋间胸交感神经节,术中监测双侧手掌皮温.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双手立即干燥、红润,术后10、30 min双侧手掌的皮温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手术时间平均27min,住院时间平均3.8 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9年,偶见有躯干代偿性多汗,手足掌干燥感但症状轻微,患者无心理负担.结论:微型胸腔镜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安全可行,是治疗手足多汗症微创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光生;陈小伍;戎祯祥;剧永乐;伍锦浩;朱达坚;张才铭;耿岩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当今,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已成为全冠修复的主要修复形式.但人们为其美观考虑,将烤瓷修复的龈边缘放入龈沟过深,而忽视了由于修复不当引起牙周损害的严重后果.笔者选取了同一患者的左右对称位置的62颗后牙,进行不同龈上和龈下肩台烤瓷修复,追踪观察2年,观察修复体对牙周的影响.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时淑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vmal stem cells,BMSCs)是当前骨折修复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种子细胞.国内外对骨折修复的研究,主要是利用BMSCs能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特性,通过向骨折部位注射,或通过组织工程方法将BMSCs引入损伤局部,这些研究均从各个方面进一步证明了BMSCs在骨骼修复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作者:陈伟;陈建梅;徐皓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1],病房主管护士应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全面评估,迅速果断,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步骤,运用系统理论知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我科在近10年护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注重积极协调,管理规范,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汪莉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患儿男,2岁,间断发热3 d,伴呕吐、昏迷、颅压增高,体温39℃,双侧瞳孔约5 μm,对光反射消失,呼吸频率52次/min,节律齐,心率180次/min.
作者:王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有脾切除指征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使用超声刀施行LS,术前使血小板计数提高达30×109/L以上,术中使用高流量的人工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 mmHg之间,术后常规应用止血.结果:15例均成功完成腔镜下切脾,手术平均时间为213min,住院时间平均为5 d,血小板术后1~3 d即上升至(87~228)×109/L.结论:应用超声刀进行LS是可行的,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刘强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舒利迭)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2例确诊为COPD的65岁以上患者,分为3组,一组吸入舒利迭,一组吸入氟替卡松(辅舒酮),一组吸入安慰剂.根据圣·乔治(St.George)呼吸疾病问卷(SGRQ)的方法对临床症状问卷调查及体征检查评分.结果: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氟替卡松组在6个月的治疗后,均使患者的SGRQ分值显著下降(P=0.000).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氟替卡松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较单用氟替卡松下降更为明显(P=0.005).与安慰剂组相比,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明显降低了每位患者每年的急性发作次数(P=0.001).氟替卡松组未见类似的作用.结论:舒利迭可辅助治疗COPD,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魏声泓;杨岚;任亚娟;徐灵彬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联合脾脏切除术后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4年1月收住我科手术治疗的45例胃上部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其分成切脾组和保脾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脾脏切除不能提高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作者:吕银祥;周建炜;洪堂灿;章宏欣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婴幼儿慢性腹泻可导致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婴幼儿脂肪泻更易引起维生素K缺乏,重者可引起出血,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本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12例婴幼儿脂肪泻合并出血症病例,现就其发病机制初步分析如下.
作者:刘飞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ved graft function,DGF)是尸体肾移植中常见的一种临床过程[1],发生率高达10.0%~60.0%[2],主要表现为肾移植术后即无尿,或有尿后逐渐少尿和无尿,血肌酐不下降或反而升高.我中心自2002年4月至2006年7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289例,其中尸体肾移植235例,术后发生DGF者共35例,发生率为15%.我们回顾性总结了35例病例,通过分析其发生原因,就护理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金辉;龚丽娜;段斌炜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Bcl-2蛋白在前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中的变化,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后1、3、6、12、24、48 h组.大鼠断头处死后,解剖取材,固定、包埋、切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海马的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前脑缺血再灌注1、3 h海马区未见凋亡细胞出现,6 h开始出现,2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Bcl-2阳性表达在前脑缺血再灌注1 h即出现,12 h达高峰,之后下降至低水平.结论:Bcl-2蛋白表达在海马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志鹏;黎红华;陈文军;武强;崔敏;严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百草枯是近几年国内流行的除草剂.百草枯对人有很强的毒性,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1-3].国内所有报道都为口服中毒,中毒后病死率极高.我院于2006年7月23-27日收治10例吸入百草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玉琼;荣冬靖;常艳萍;陈波;邱敏;周玉芬;梅家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检查对跟腱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跟腱断裂患者进行纵向和横向扫查和动态探测.结果:21例均经手术证实,术中所见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与超声诊断相符.结论:超声能直接显示跟腱的结构变化并提供丰富的信息,能辅助提高对跟腱断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志杰;王海;高伟阳;杨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神经干细胞,建立能稳定表达BDNF的神经干细胞系,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提供材料.方法:(1)分离SD大鼠胎鼠的间脑,加入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克隆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离的神经干细胞.(2)用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神经干细胞,并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外源性BDNF基因的表达.结果:(1)分离培养出了大量具有不断增殖能力、表达神经巢蛋白的神经干细胞,并能经过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2)60%~70%的神经干细胞感染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Western-blot及RT-PCR实验显示BDNF大量表达.结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能长期稳定表达BDNF的神经干细胞系.
作者:冯力;王峻;曾亮;雷霆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的特点,其测定结果与大便失禁的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方法:40例经CT及MRI证实患有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患儿,行肛门直肠测压,与30例正常儿童的测压结果相比较.测压内容包括直肠静止压、直肠敏感性、高压区压力大小、内括约肌松弛反射、松弛反射中压力下降程度与高压区的压力差、松弛反射恢复时间.大便失禁评分按Kellv's评分法.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较,40例脊髓栓系儿童中,38例儿童存在内括约肌松弛反射,2例患儿无内括约肌松弛反射,无明显高压区,肛周呈松弛状态.38例患儿在直肠敏感性、压力下降程度、松弛反射恢复时间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在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上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由于腰骶部神经受到牵拉,盆底肌、外括约肌、会阴部皮肤敏感性和肛直肠黏膜功能受损,反射下降程度较正常人低,由于神经传导速度延迟,以致反射恢复时间延长,故形成测压上的上述特点.对此类病人须尽早手术.
作者:吴燕;鲍南;施诚仁;金惠明;孙莲萍;沈涤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32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病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E组)和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组),每组各16例.GE组于T8-9间隙硬膜外穿刺后注入1%利多卡因8~10 mL,麻醉平面满意后开始全麻诱导.全麻诱导均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 μg/mL.分别监测和记录入室后(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及插管后3 min(t4)时的MAP及HR,记录病人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部位浓度.结果:GE组MAP、HR较G组稳定,t1时GE组MAP下降明显,t2时两组MAP和HR均明显降低,t3时G组MAP和HR有明显升高,而GE组较平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E组病人意识消失所需的时间明显比G组短,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也明显比G组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病人全麻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不良应激反应,能维持循环功能相对稳定.
作者:过伟;胡毅平;吴硕雄;刘林汉;顾正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总结187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自1986年1月至2006年12月,187例病人接受了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心脏停跳118例,心脏不停跳69例.其中二尖瓣置换165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双瓣膜和三瓣膜置换13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4.2%),随访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再次换瓣手术应恰当掌握手术时机,可应用传统的心脏停跳法及不停跳法,手术疗效确切.围术期的心功能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决定因素.
作者:裴家强;肖颖彬;王学锋;陈林;钟前进;陈柏成;郝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澳能皮肤膏是0.05%卤米松乳膏(halometasone cream)的商品名,是目前强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之一,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增生、止痒、起效快等特点,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我科从2003年采用澳能皮肤膏治疗皮炎湿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钟灵;李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细胞芯片法在测定健康体检人群全血中CD4淋巴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细胞芯片法和经典的流式细胞法,对健康体检人群全血样品中的CD4细胞进行绝对计数.结果:细胞芯片法和流式细胞法所测定的健康体检人群的CD4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的9.85±192.80)/μL和(663.47±199.20)/μL;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5,平均检测误差为8个细胞/μL(P<0.001).CD4淋巴细胞计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结论:本细胞芯片法可准确地对健康体检人群全血中的CD4淋巴细胞进行计数测定,并具有无需借助专用仪器、试剂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的特点.
作者:周志英;金洁美;陈莉;马令宪;刘艳梅;曹波;余琛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及交通等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创伤的发生日益增多,皮肤撕脱伤占创伤的70%以上,其中闭合性皮肤撕脱伤占创伤的20%左右,闭合性皮肤脱套伤较易漏诊或延期诊断,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发生皮肤坏死、液化、感染、骨髓炎,甚至导致截肢,严重影响伤肢的愈合和功能康复.我院于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闭合性皮肤脱套伤30例,均予以应用闭式引流负压吸引脱套皮下积液,获得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伟富;马毅;洪正华;陈海啸 刊期: 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