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四邑;肖文豪;黄华;吕路;管红斌;黄培华;桓文穆
目的:观察和评价多索茶碱疗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患者分为多索茶碱组(A组)和氨茶碱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主要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索茶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COPD的药物.
作者:刘新年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比较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上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并探讨无创通气减少较严重气道阻塞患者有创通气比率的可能性.方法:病情相似的40例COPD急性加重所致呼吸衰竭的患者,按所接受的治疗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组(BiPAP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意识、皮肤湿度、紫绀、呼吸、血压、心率及喘息等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6 h分别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其中BiPAP组还在脱机后自主呼吸情况下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1)BiPAP组应用较高的压力支持水平可使90%(18例)患者血气明显改善,PaO2升高(P<0.001),PaCO2下降(P<0.01);(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 h后BiPAP组的PaO2(P<0.05)、PaCO2(P<0.01)都显著改善.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在较高压力支持水平通气时,效果显著,可以使多数惠者避免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通气.
作者:查王健;黄茂;殷凯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治疗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73例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各,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血脂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联合应用阿魏酸钠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药物.
作者:陈伟珍;陈德君;孟小芹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梗死后第2、14天及26例健康正常人血清NSE含量.结果:3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NSE水平的变化与梗死面积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梗死发生的第2天,血清NSE水平达到峰值;第14天时明显下降,与第2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可提示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作者:杨美兰;曾莲意;黄宗青;杨来智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96例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溃疡,快速尿素酶测定证实HP阳性的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296例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A组125例,服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磷酸铝凝胶20 g,每日2次;B组106例,服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C组65例,行安慰荆治疗.上述患者同时接受抗HP治疗.结果:4周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6%,B组总有效率为68.9%,C组总有效率为30.8%,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就胃溃疡愈合及HP根除而言,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伟航;卢海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病理诊断明确,X线资料完整的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软骨母细胞瘤有其自身特点,主要发生于长骨骨骺,如股骨近端与远端或胫骨近端,具有转移倾向.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受限.主要辅助检查为X线、CT等.治疗以局部病灶清除+自体或异体植骨为主.结论:软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需结合病史、辅助检查做出正确诊断与处理,防止复发与转移.
作者:刘昆鹏;王保仓;王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五常法是现代管理的基础,起源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后期香港医院推广应用.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主要用于改善工作场所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品质,确保安全,提升形象[1].
作者:邝星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患者,43岁,因阴道流血1个月,欲行官腔镜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心电图正常,血压110/70 mmHg,心率80次/min,术前血液检查项目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截石位于手术床上,常规行血压、心率连续监测.
作者:张霞;宋军君;郭小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扬刺配合走罐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60倒).治疗组采用扬刺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拔罐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1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治愈率79.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0%,治愈率4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结论:扬刺配合走罐法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较普通针刺和拔罐的效果为优,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路;赖新生;冯淑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普米克、万托林雾化溶液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咳嗽、睡眠障碍、咳疫、两肺痰鸣音、哮鸣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81例,年龄10个月~5岁.病程10 d~2个月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症状随机分为治疗组(普米克、万托林)92例和对照组(氨溴索、利巴韦林)89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睡眠改善情况、咳痰、痰鸣音、哮鸣音等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62例(67.39%),显效16例(17.39%),好转9例(9.78%),无效5例(5.4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84.78%.对照组痊愈41例(46.07%),显效20例(22.47%),好转25例(28.09%),无效3例(3.37%),总有效率为68.54%.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咳嗽、睡眠改善情况、痰呜音及哮鸣音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发现药物不良事件.结论:普米克、万托林雾化吸入对于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咳嗽减轻或消失,改善睡眠、减少或消除咳痰、痰鸣音及哮鸣音等)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唐红玉;叶巍岭;杨代秀;徐巧岚;尹同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MSCT)和常见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效能,评价MS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方法:共收集2004-2006年问78例输尿管小结石(直径<5.0 mm)病例,均以开放性或腹腔镜手术证实.将手术结果同MSCT、腹部尿路平片(KUB)、B超等常见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三种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本组有69例行KUB检查,78例均行腹部超声(BUS)检查,57例进行MSCT检查.结果:(1)MSCT、KUB、BUS三种检查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2%、53.9%、67.8%;(2)KUB+BUS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为74.0%,低于MSCT的98.2%(P<0.05).结论:.MSCT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上优于KUB、B超及KUB+BUS,是诊断输尿管结石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汪军峰;陈邦文;樊树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神经系统中未成熟的前体细胞,NSCs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是NSCs研究的难点,神经前体细胞处于体内复杂的环境当中,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不同增殖或分化信号使它们具有不同的细胞命运,所以,如何调控NSCs分化与临床应用及中枢神经损伤治疗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NSCs分化凋节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王咏龙;蔡志友;罗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在构建巨噬细胞特异表达且带有染色质隔离子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hMMP-12)转基因表达栽体的基础上构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方法:首先通过RT-PCR方法扩增hMMP-12基因,产物亚克隆到pGEM-T栽体,测序后获得pGEM-T-hMMP-12,然后利用pJC13构建带有染色质隔离子和清道夫受体A增强子、启动子和人生长激素尾的亚克隆pJC13-SR,再利用pGEM-T-hMMP-12和pJC13-SR重组质粒,构建巨噬细胞特异性的转基因表达载体pJC13-SR-hMMP-12,后pJC13-SR-hMMP-12表达载体线性化,显微注射家免受精卵制备转基因兔,并进行PCR扩增及Southem Blot转基因效果分析鉴定.结果:(1)通过DNA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证实,hMMP-12成功克隆到所需表达载体中;(2)转基因后获得仔兔36只,以PCR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1.4%~3-4%,整合率为20%~50%;以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0.5%~2.2%,整合率为13%~17%.结论:转基因表达栽体的成功构建,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的构建和研究MMP-12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关亚群;赵学信;焦谊;范江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空洞型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提高其与肺部其他空洞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报告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转移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的特点.结果:空洞型肺转移瘤CT表现出各种空洞样,其中,小环状空洞21枚,囊样空洞3枚,不规则空洞6枚,厚壁空洞3枚,薄壁空洞伴壁结节者1枚.结论: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即空洞的混合性以及与实性瘤的并存性.
作者:吴斌;戴元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病因和预后.方法:对32例患儿的年龄、惊厥类型、病因、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32例惠儿中22例好转,10例死亡或放弃治疗.其中强直一阵孪性发作、以毒鼠药中毒等预后差.安定、鲁米那钠和氯硝基安定治疗该病疗效较理想.结论:能够引起惊厥的各种原因都可导致惊厥持续状态,其预后各有不同.惊厥患儿处理原则是维持生命功能、尽快止惊、控制发作、治疗病因及预防复发,早期有效地控制惊厥是关键.
作者:王晓榕;肖岳;李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严重受损时,糖代谢就发生障碍,导致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肝源性糖尿病[1].现将我院2000-2006年8月收治的41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礼宏;文煜明;莫文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人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CEA-rV)负荷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后能否在体外诱导人癌胚抗原(CEA)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方法:将CEA-rV负荷脐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后用于激发同源的T细胞,检测其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以及对CEA分泌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未经CEA-rV负荷的DC激发的T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经CEA-rV负荷的DC激活的T细胞时CEA分泌性肿瘤细胞具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CEA-rV负荷的DC可以诱导CEA特异性T细胞活性.
作者:钟亮星;祁岩超;杨波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人群中是否存在白细胞介素4受体α链基因上S786P住点的多态性,并测定其在正常体检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判断它的多态性是否与支气管哮喘高度相关.方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通过PCR-RFLP对S786P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分析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结果:在165例中国人中没有发现S786P的多态性,只存在S786,没有检测到S786/P786杂合子和P786/P786的纯合子.发现中国人群中不存在这个住点的多态性.结论:白细胞介素 4受体α基因S786P在中国人群中不存在多态性,表明中国人群不适合作S786P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吴晓琴;汤彦;林材元;周天鸿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9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乳头溢液者72例,占73%,肿块单发88例,多发10例,共有6例发生恶变,占6%;6例恶变者中有4例行改良根治术,2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其余92例行病变导管+乳腺区段切除或肿块+周围乳腺切除术,96例治愈,2例多发性患者术后1年复发,遂行单纯乳房切除后治愈.结论:通过乳头溢液或轻压肿块时乳头溢液和脱落细胞学、乳管造影、导管镜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愈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海洲;吴峰;孙晓东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压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勺型高血压57例,非勺型高血压63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肌酐值.结果:非勺型高血压与勺型高血压相比,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血压昼夜波动节律消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较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明显.
作者:田小园;王涓;张静;杨丽娟;杨敏静;严慧萍;周可欣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