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春;花瞻;张震生
手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是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以往采用剪除皮下组织游离植皮的方式进行修复,存在皮肤坏死及功能欠佳等特点.我科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手掌侧缘及腕横纹区存在供给吻合的浅静脉,吻合后可使逆行撕脱的皮肤得以成活,采用本方法18例,取得满意疗效.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体会到手术的成功与术后护理是分不开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淑梅;潘风雨;钟立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0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治疗、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术前明确诊断并予以分型,8例手术矫正复位,术后12~24月复查,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扩张明显减轻,肾功能良好,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对不明原因的右肾及上段输尿管积水扩张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顺、逆行造影是主要诊断依据,输尿管复位矫形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黄庭芳;刘为安;李毅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风疹的病原体是风疹病毒,经医学研究证明,风疹对胎儿危害极大.它可使孕妇发生死胎、流产、先天性胎儿畸形.
作者:徐桂仙;吴明霄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按照学术界公认的MorrisF.Collen所给的定义,应该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Patient Care Information)和行政管理信息(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的收集(Collect)、存储(Store)、处理(Process)、提取(Retrieve)和数据交换(Communicate)的能力并满足所有用户(Authorized Users)的功能需求.它包括多种系统功能模块:入院登记子系统、住院划价子系统、出院结算子系统、中西药库子系统、住院药房子系统、门诊中/西药房子系统、院长查询子系统、大厅查询子系统、医嘱管理子系统等.
作者:何忠芳;陈岚;张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小儿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也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首位,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4.5%~65.2%[1],尤其婴幼儿常见,这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在小儿肺炎的护理过程中应从整体出发综合实施,完善的护理,积极相应的控制炎症,可降低死亡率,防止发生窒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魏艳萍;马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疼痛诊疗现已成为麻醉学科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在临床诊疗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失误,如诊断、用药及治疗操作方面的失误常有发生.故在进行疼痛诊疗时,应提高警惕、慎防失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当今麻醉医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就疼痛诊疗工作中常发生的失误作一概述.
作者:肖晓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在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创建文明单位工作中,医院服务窗口人员文明礼貌用语使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优劣.因此,现代医院管理对服务窗口人员的服务言语水平要求更高,要使病人各方面都感到满意,必须提高服务质量,讲究言语艺术.本文就医院服务窗口人员如何使用言语艺术谈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作者:李桃春;徐志庆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几年来,随着女性支原体性阴道炎发病率上升及检测手段的提高,其诊出率越来越高.如何简便而有效地治疗该病,成为众多皮肤病科及妇科医师的探索目标之一.我站自2001年起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性阴道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成科;惠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有一过性血镁的降低和尿镁的排出减少,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时,血尿镁降低更明显,本研究是在AMI发病后1周内,静点硫酸镁治疗与常规AMI治疗组对比,观察其对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其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程月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了法制轨道,人们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常识.特别是举证责任倒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作为弱势群体得到了法律有力的保护.面对当前形势,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来规范护士的行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就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红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它主要包括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其较为重要的并发症,临床分为隐性出血及显性出血,又以慢性隐性出血及慢性显性出血[1]较常见.由于消化道出血可导致休克甚至救治不当可致死亡,为此迅速止血是一个重要的抢救步骤.1994年1月~2002年1月我院应用云南白药、胶体果胶铋治疗30例消化道溃疡出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士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物理方法治疗宫颈糜烂在临床上已较普遍,方法简便,疗效好,已被广大妇女所接受.红外光疗法(光疗)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宫颈糜烂的物理方法.但是光疗后的恢复需要经过渗液、脱痂等过程,这些局部反应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为减少症状,缩短愈合时间,我们对光疗后的49名妇女给予相应的干预,提高了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抗快速心律失常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稳心颗粒的治疗组,分别观察治疗4周前后Q-T间期离散度和心律失常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明显减少(P<0.01).Q-T间期离散度显著减少(P<0.01).结论稳心颗粒显著影响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并有明显抗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晶;张桂霞;黄亚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16基因变异在胰腺癌的发生、增殖、分化、侵袭以及转移进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6基因在34例胰腺癌、5例胰腺囊腺瘤、5例胰腺囊肿和2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癌中的p16阳性表达水平(64.7%)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良性病变(100%)(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p1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P<0.05);随TNM分期增高,p16表达阳性率降低(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p16表达阳性者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p16表达阳性者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p16基因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胰腺癌形成的晚发分子事件,并且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恶性和侵袭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远春;花瞻;张震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大都发生于35~45岁的中年妇女.现将中年女性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伟;崔宝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月行平板运动试验并冠状动脉造影的51例患者出现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原因.结果 51例患者中,男18例,占35%;女33例,占65%.临床后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5例,X综合征5例,冠状动脉肌桥2例,高血压5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6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2例,其他(心率改变、电极等因素)3例.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与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X综合征、冠状动脉肌桥、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正确分析平板运动试验的假阳性原因,对提高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确诊率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艳;史冬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对急性胰腺炎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人们观察到胰腺的出血坏死并非完全因为胰酶的组织溶解作用,其他的机制还包括了以缺血为特征的胰腺微循环障碍.且胰腺微循环障碍既是启动因子,又是引起胰腺出血、坏死等严重病变的促进因子.这为我们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说改善胰腺微循环灌注将是非手术治疗的关键[1].
作者:王云帆;陈瑞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包虫病是人体常见的寄生虫病,多分布于我国西部,其中肝包虫占70%,肺包虫约占20%~30%,其他脏器均可发生.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措施,但较棘手的问题是术后易并发复发转移、残腔积液、胆汁瘘、过敏反应等.我科自1995年起运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包虫病,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铭杰;柴宗寿;黄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意识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可被解释为感觉、注意力、记忆、清醒程度等,麻醉状态下的意识更加难以确定.从1846年乙醚用于全身麻醉开始, 麻醉中意识的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麻醉临床中一般通过对语言指令有明确反应并能做出应答的水平判断意识情况,但自应用肌肉松弛药后,这一方法就不再可靠.因此迫切要求一种不需要病人活动就能观察意识水平的方法.听觉稳态反应(40Hz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 )便是这样一种临床监护方法[1],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
作者:盛开花;张炳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电刺激盆底肌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30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30例,治疗后观察评定尿失禁改善情况,对照分析实验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均有显著的效果,但实验组较常规组效果显著(P<0.01).结论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解除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好.
作者:严凤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