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善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的药物研究

王云帆;陈瑞芬

关键词:
摘要: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对急性胰腺炎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人们观察到胰腺的出血坏死并非完全因为胰酶的组织溶解作用,其他的机制还包括了以缺血为特征的胰腺微循环障碍.且胰腺微循环障碍既是启动因子,又是引起胰腺出血、坏死等严重病变的促进因子.这为我们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说改善胰腺微循环灌注将是非手术治疗的关键[1].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疗效观察

    2001年5月~2002年7月我院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5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培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

    笔者在临床应用中药穴位外敷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洪雷;李春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谈药师在药学咨询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人民医院是农村一级甲等医院,药学咨询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来自城镇和农村的病人,还有一些是初级保健医生和本院医师.由于药师所面对的对象不同,所以在咨询工作中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作用.目的是帮助病人合理用药,发挥药物的大效用,从而大限度地降低不恰当用药引起的副作用.

    作者:贺伯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笔者在手术室工作多年,体验到凡进手术室做手术的病人,其内心均十分恐惧,精神压力极大.笔者针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尝试,现将过程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庄淑梅;刘金平;袁广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小儿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也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首位,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4.5%~65.2%[1],尤其婴幼儿常见,这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在小儿肺炎的护理过程中应从整体出发综合实施,完善的护理,积极相应的控制炎症,可降低死亡率,防止发生窒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魏艳萍;马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飞行员高血压行非药物性干预的观察

    高血压是常见的疾病,一旦服药便需要终身治疗,对飞行员来说,确诊高血压后,会严重影响飞行.为此我们对43例初期高血压飞行员进行18个月非药物干预治疗,并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青青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下腹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69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下腹横切口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下腹纵切口子宫全切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将本院2002年1月~2003年6月施行的全子宫切除术共152例,随机分成横切口组69例(观察组),纵切口组83例(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术后病率、术后疼痛、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采用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肠功能恢复快,切口愈合好,较传统纵切口子宫切除术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王荣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体外震波碎石术后中西药排石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体外震波碎石(ESWL)术后中西药结合对结石排出是否有明显作用.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药结合排石)49例及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排石)47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结合对ESWL后结石排出疗效确切,明显降低复碎率.

    作者:李雄英;姚永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肝炎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肝炎住院患者失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问卷调查我科共160例肝炎住院病人的失眠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失眠,失眠率为30%.结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排除影响失眠的因素,是积极的护理措施.

    作者:廖红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上呼吸道肿瘤误诊支气管哮喘3例分析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是肺科领域常见疾病,但有时也把症状性哮喘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症.气喘伴有咳嗽时被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近年我们遇到3例上呼吸道肿瘤被长期误诊,兹报告如下.

    作者:慕建法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外周血异常细胞的检查

    现在一般市级以上医院的血常规检查多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出现了检验人员完全依靠仪器,忽视了对外周血涂片染色镜检,对一些在外周血中应该发现的异常细胞,不能及时报告给临床医生而增加了漏诊的机会.在某些病毒感染、类白血病反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转移癌及骨髓坏死等病人的外周血中可以发现一些异常细胞.

    作者:程茂玲;丁建娥;孙锡亮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刺激盆底肌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30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30例,治疗后观察评定尿失禁改善情况,对照分析实验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均有显著的效果,但实验组较常规组效果显著(P<0.01).结论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解除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好.

    作者:严凤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全拇指脱套性离断的再植与护理

    整个手指脱套性离断是手指离断伤中严重的一种,临床病例少见,而且主要发生在拇指,由于皮肤、血管、神经明显牵拉及碾挫性损伤,大部分情况下被放弃再植或改用拇甲瓣等方式进行修复,即使再植,成活率也比较低,我们于1991年7月~2000年12月共收治此类损伤患者15例,再植成活14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立国;陆媛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观察

    自2003年3~8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金涛;黄曼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肌酸激酶测定的临床结果分析

    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以及心电图的变化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指标.尤其在心电图变化及胸痛不明显时,血清CK活性变化是一项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诊断指标.但是我们通过对近百例多种疾病患者的CK活性测定,认为CK测定不仅对急性心肌梗死有特异性、敏感性高的诊断意义,而且对它们的诊断有很大帮助.下面对我科近几年来所测定的各种病人的CK活性变化总结如下.

    作者:段宇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低分子量肝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的作用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改善的直接证据.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形成SAP模型,治疗组用LMWH 100IU/kg皮下注射,每12h 1次;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4h后,两组行胰腺微血管铸型电镜下观察、照像.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胰腺微血管病变有所改善.结论 LMWH通过改善SAPT微循环障碍而对SAP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李介秋;张开诚;吕新生;李汉军;徐文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抗快速心律失常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稳心颗粒的治疗组,分别观察治疗4周前后Q-T间期离散度和心律失常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明显减少(P<0.01).Q-T间期离散度显著减少(P<0.01).结论稳心颗粒显著影响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并有明显抗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晶;张桂霞;黄亚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香柴消核汤治疗乳癖60例临床观察

    乳癖是以乳房部位出现肿块、痛或不痛为主症,以冲任失调,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痰凝结聚,阻于乳络为病机.笔者自1995~2002年,采用自拟中药香柴消核汤加减,给以调理冲任、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与消核片治疗乳癖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和民;唐廷汉;杨小兵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医院成本核算研究

    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必须要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将总体目标分解,依靠于计算机网络对所需要资料进行收集,按照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者:王新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老年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51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月行平板运动试验并冠状动脉造影的51例患者出现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原因.结果 51例患者中,男18例,占35%;女33例,占65%.临床后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5例,X综合征5例,冠状动脉肌桥2例,高血压5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6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2例,其他(心率改变、电极等因素)3例.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与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X综合征、冠状动脉肌桥、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正确分析平板运动试验的假阳性原因,对提高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确诊率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艳;史冬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