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艳;吴大琼;郑容;王泽华
临床上静脉补钾是纠正低钾血症的常用方法,较口服补钾而言,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的特点.近年来微泵高浓度输注氯化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同时存在渗漏导致组织坏死、心脏骤停等并发症,给临床监护及并发症的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1例肝移植病人,术后输注氯化钾过程中,渗漏引起严重组织坏死.经积极保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波;凌建新;周玉坤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4月至2003年2月间用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结核患者11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局部无窦道形成,临床症状消失.3例后凸畸形患者,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7.2°,随访期间无丢失,畸形矫正满意,2例马尾神经受累病人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后外侧植骨4~6个月均融合.结论:术前、术后正规系统的抗痨治疗,术中病灶的彻底清除及有效可靠的后路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是保证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思敏;卢代刚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并完善经乳晕旁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技术.方法:对1999年以来收治的124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采用经乳晕旁切口切除,将部分技术细节进一步改进完善,扩大手术切口适用范围,局部修复以维护术后乳房外观形态,观察部分病例术后1年切口瘢痕情况.结果:所有采用该技术病例达到切除良性病变并将切口局限于乳晕旁的美容目的,远期观察多数病例切口呈线状瘢痕,约9%病例有瘢痕增生或瘢痕萎缩后增宽现象,乳房外观形态满意.结论:经乳晕旁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方法可作为一种乳腺美容性手术的常规方法.
作者:田福年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寻找快捷简便的早期防治产后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间采用宫颈钳钳夹宫颈术配合米索前列醇片治疗产后出血的38例临床资料.结果:37例获得成功,有效率97.4%.结论:应用宫颈钳钳夹宫颈术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冶疗产后出血,具有成功率高、起效快、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系统鉴定细菌;K-B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结果:在65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及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细菌分别为101株、212株和26株,总检出率分别为15.5%、32.6%、4.0%,其中阴沟肠杆菌AmpC酶检出率高,为54.5%,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高,为56.7%.产酶菌株对前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单环类抗生素氨曲南及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均高度耐药,其耐药率均高于80%,但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仍保持高度敏感性,其耐药率分别为0%和20%左右,另外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亦有一定的敏感性.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比非产酶菌株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的状况已十分突出,其多重耐药机制严重影响各类抗菌药物的治疗,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及时、准确的检测AmpC酶与ESBLs菌株,为临床提供细菌的耐药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延缓耐药的产生,控制耐药株传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邓赞章;朱红军;杨宏生;李行勇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肝外伤是腹部外伤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肝外伤的发生率在腹腔脏器创伤中仅次于脾脏和小肠外伤,位居第3位[1].肝外伤病情复杂,合并伤多,总死亡率在10%左右,而严重肝外伤常合并肝周大静脉损伤,死亡率高达50%以上[2].
作者:苏俊;廖彩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例放弃治疗后失访,余5例平均随访45.2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讨论: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相结合.
作者:黄宏明;吴佩娜;陈少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内分泌细胞(endocrine cells,EC)常见于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胚层起源的器官,在中胚层分化形成的泌尿生殖器官则极少见.
作者:卢晓晔;王自能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加强护理的经验,以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总结19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肺癌加强护理的措施和经验;同时随机抽取46例常规放射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本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经加强护理后,肿瘤局部控制16例(84.2%),感染发热1例(5.3%);放射损伤包括:放射性肺炎1例(5.3%),放射食道炎3例(15.8%),放射性纵隔炎8例(42.1%),放射性皮炎1例(5.3%).相比对照组,肿瘤局部控制率明显提高,放疗并发症减少,患者有较满意的生活质量.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措施,可在相应期间内使病情稳定,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陈画华;李惜辉;陈华铃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并视神经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8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底骨折并视神经损伤的患者资料,其中10例行额部冠状切开减压,5例行额颞部开颅清除眶骨骨折片或血肿,矫正额眶骨折错位畸形;时存在视神经管骨折者,用微钻磨开视神经管,切开视神经鞘进行减压.3例眶尖综合征者行额颞切口,经眶尖外侧壁磨开眶上裂和视神经管减压.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治疗18例,其中显效8例,占44.4%;有效7例,占38.9%;无效3例,占16.7%.结论:颅底骨折并视神经损伤外科治疗的疗效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外伤后早期经额部或额颞入路手术行视神经减压,结合术后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杨炳湖;荆国杰;李雪松;罗洪海;黄家梁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在眼窝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常规眼内容物剜除术后,环状剪除视盘,剪断视神经,剪开巩膜腔,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肌锥内,间断缝合巩膜.结果:随访3~48个月,采用此方法矫治眼窝畸形,38例(38眼)均未发生义眼座暴露、脱出等并发症,安装义眼后有良好的活动度,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羟基磷灰石是眼窝良好的填充物,此手术方法符合眼球运转功能,达到眼窝整形与美容的效果.
作者:陈嘉宁;黄巧玲;姜文浩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镇痛效应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妇科手术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左旋布比 卡因组(L组),每组35例.术毕采用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R组首剂为吗啡2 mg加0.2%罗哌卡因10 mL,L组首剂为吗啡2 mg加0.2%左旋布比卡因10mL,硬膜外自控镇痛(PCA),R组为吗啡4mg加0.2%罗哌卡因50 mL,L组为吗啡4 mg加0.2%左旋布比卡因50 mL,每小时1 mL,锁定时间为30min,每次为2 mL.观察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同时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术后两组70例病人均获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L组略低,两组48 h吗啡需求量分别为(3.2±0.6)mg和(3.4±0.7)mg,下肢运动完全恢复时间L组长于R组,术后4 h的Bromage评分分别为1.4±0.7和1.2±0.8.MAP、HR、RR、SpO2两组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肠麻痹发生率相似.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满意,同等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阻滞效果比罗哌卡因强.
作者:罗勇;崔建修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阑尾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老年人患阑尾炎却不同于一般阑尾炎患者,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的原因,心脏血管病、肾脏病、肺部慢性病、糖尿病等退化性疾病在老年人较多见,临床上将高龄阑尾炎患者列为特殊类型阑尾炎,着重讨论其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1].
作者:李馨;钟连珍;邱晓丹;陈桂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子痫前期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妊高征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主要表现为母系遗传[1].
作者:宋成文;王泽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现笔者收集近1年来T管拔除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7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陈柏庆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过手术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微小癌,32例合并有甲状腺其它良性病变,其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合并甲亢5例,合并甲瘤7例.2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随访时间6个月~8年,随访率94%,其中1例术后复发.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在临床上容易漏诊,绝大多数因为良性病变在术中、术后或者淋巴结转移而发现,甲状腺腺叶全切或次全切除治疗微小癌效果好,甲状腺微小癌的预后较好.
作者:黄尚书;吴远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行悬雍垂腭咽成形加舌骨悬吊术,探讨其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选定的重度OSAHS患者46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加舌骨悬吊术,术后随访1年,均行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测定,参照杭州会议(2002年)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术后打鼾症状明显减轻,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减少,白天嗜睡基本消失,术后1年经PSG监测,总有效率为92%.结论:此术式有效地扩大了腭咽腔的通气面积,同时可保留咽腔的正常形态,舌骨悬吊后提高了舌肌的张力,防止舌后坠,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疗效.
作者:杨长亮;姚行齐;诸勇;孙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类别、病因、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来223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组中共71例发生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其中因术后早期并发症切除移植肾的11例,死亡11例.分别占1年人/肾存活率的94.87%和90.11%.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类型多,容易导致严重后果,积极防治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对肾移植术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沈文;朱云松;胡卫列;刘俊;杨菁华;白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高频电凝固疗法对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选择佳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于小面积单纯毛细血管瘤直接采用高频电凝固疗法,对于大面积的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先采取口服甾体类激素加局部注射激素一段时间后,再辅以高频电凝固疗法.结果:小面积单纯毛细血管瘤经高频电凝固疗法治疗2~4次后完全治愈,大面积的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经注射治疗控制缩小后,再经高频电凝固疗法辅助治疗也基本控制和治愈.结论:高频电凝固疗法辅助治疗婴幼儿血管瘸有效,缩短了治愈的时间,既经济又简便.
作者:肖小娜;刘永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CMV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术后CMV肺炎的治疗经验.结果:给予患者积极的抗病毒治疗、适当减少免疫抑制药、预防和治疗二重感染、全身支持疗法、及时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54例病人中治愈36例(66.67%),好转6例,死亡8例,4例因脑水肿导致长期昏迷而放弃进一步治疗.结论:CMV肺炎是肾移植术后CMV全身感染的重症之一,确诊后应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邓素雄;李军;陈立中;费继光;王长希;邱江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