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艳;吴大琼;郑容;王泽华
目的:通过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纤维胆道镜液电碎石术治疗各种胆道结石,寻求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对48例各种胆道结石患者行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纤维胆道镜液电碎石术治疗,其中胆总管、肝总管结石6例,左肝管结石11例,右肝管结石9例,左右肝管结石12例,左右肝管、胆总管结石10例.并通过术中B超、术后T管逆行造影、胆道镜检查对完全清除胆道结石的患者进行效果测定.结果:48例患者中,一次性直接取净胆道结石45例(93.8%),余3例(6.3%)仍残留少量结石,手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净残余结石.胆道出血8例(16.7%),无胆道穿孔,无胆漏,无手术死亡.结论: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液电碎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各种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疗效突出.
作者:李俊;谭忆广;钟国英;陈秋琴;廖荣容;池宇明;李紫尹;周志涛;王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例放弃治疗后失访,余5例平均随访45.2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讨论: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相结合.
作者:黄宏明;吴佩娜;陈少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过手术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微小癌,32例合并有甲状腺其它良性病变,其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合并甲亢5例,合并甲瘤7例.2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随访时间6个月~8年,随访率94%,其中1例术后复发.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在临床上容易漏诊,绝大多数因为良性病变在术中、术后或者淋巴结转移而发现,甲状腺腺叶全切或次全切除治疗微小癌效果好,甲状腺微小癌的预后较好.
作者:黄尚书;吴远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寻找快捷简便的早期防治产后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间采用宫颈钳钳夹宫颈术配合米索前列醇片治疗产后出血的38例临床资料.结果:37例获得成功,有效率97.4%.结论:应用宫颈钳钳夹宫颈术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冶疗产后出血,具有成功率高、起效快、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开展产褥期母婴家庭保健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460例,其中剖宫产296例(有2例为双胎妊娠),顺产164例,随机分为保健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230例,新生儿231例,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在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保健组的产褥感染、产褥中暑、产后出血、乳腺炎及乳头皲裂的发生率(9/230,3.91%)明显低于对照组(42/230,18.26%);保健组的新生儿脐部感染、皮肤感染、肺炎、黄疸及喂养不当的发生率(10/231,4.33%)明显低于对照组(41/231,17.75%),P<0.01.结论:开展产褥期母婴家庭保健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王善林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17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行毕Ⅰ式吻合术者3例,行毕Ⅱ式吻合术者14例.胃瘫综合征发病时间平均为术后7 d,首发症状为上腹痛和恶心呕吐.10例病人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行胃镜检查,均可明确胃瘫的诊断.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再次胃肠道减压,全肠道外营养,应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感染等手段.全部患者胃瘫均获恢复,平均恢复时间18 d,短14 d,长31 d.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为功能性改变,发病因素多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有一定的影响.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有确诊价值.保守治疗一般效果良好,无须再次手术.
作者:古荣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阑尾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老年人患阑尾炎却不同于一般阑尾炎患者,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的原因,心脏血管病、肾脏病、肺部慢性病、糖尿病等退化性疾病在老年人较多见,临床上将高龄阑尾炎患者列为特殊类型阑尾炎,着重讨论其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1].
作者:李馨;钟连珍;邱晓丹;陈桂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加强护理的经验,以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总结19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肺癌加强护理的措施和经验;同时随机抽取46例常规放射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本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经加强护理后,肿瘤局部控制16例(84.2%),感染发热1例(5.3%);放射损伤包括:放射性肺炎1例(5.3%),放射食道炎3例(15.8%),放射性纵隔炎8例(42.1%),放射性皮炎1例(5.3%).相比对照组,肿瘤局部控制率明显提高,放疗并发症减少,患者有较满意的生活质量.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措施,可在相应期间内使病情稳定,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陈画华;李惜辉;陈华铃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及肝病患者不同临床类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株的基因型.方法:用反向点杂交技术(RDB)对109例HCV RNA阳性的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09例HCV RNA阳性血清中,其中单一型感染者98例(89.91%),混合型感染11例(10.09%),单一型感染者中以1b型占绝对优势,共90例(82.57%),2a/2c及6a型分别为2例和3例,另有3例1b+2a/2c和8例1b+6a混合型;HCV 1b型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均占绝对优势,其余有少量2a/2c、6a及某些混合感染型.结论:厦门地区HCV感染者中,以HCV 1b基因型为主,其次为HCV 6a,另有少数2a/2c型.不同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类型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
作者:黄革玲;陈长荣;杨天赐;李基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妊娠期的特殊生理变化使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易复发,且难以根治,在临床治疗中更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我院门诊应用达克宁栓治疗孕妇念珠菌性阴道炎6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四肢恶性骨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50例四肢恶性骨肿瘤病人,根据病理、化疗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化疗药物进行术前、术后规范化疗、保肢手术、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总结5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4例未作足量化疗和生物治疗,效果不佳,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综合保肢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效果良好.
作者:何智勇;廖威明;刘康;李青;曾毅军;余新平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对用磺胺嘧啶银的治疗组(20例病人25处压疮),与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对照组(18例病人21处压疮)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且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采用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具有操作简便、疗程短、疗效显著、治愈率高的优点.
作者:丘宇茹;王吉文;谭秀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后尿道结石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临床症状严重,处理不及时极易引起尿道损伤、感染、肾积水、膀胱极度膨胀、恶性变等并发症,后果较为严重.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男性后尿道结石40例,分别应用液状石蜡加压灌注和经尿道膀胱碎石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梁敬原;林堤业;罗伟民;朱丁贤;唐春丽;骆容娣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鼻后滴漏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以鼻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而并发慢性咳嗽的鼻-鼻窦疾病病人的资料,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本组病人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平均咳嗽时间达9个月.虽然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胃检查均无明显病变,但鼻-鼻窦则均存在相关性原发疾病,包括慢性化脓性鼻窦炎36例(50.0%)、变应性鼻炎20例(27.8%)、慢性鼻炎13例(18.1%)、鼻腔乳头状瘤3例(4.2%).经过积极的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48例(66.7%)咳嗽症状消失,24例(33.3%)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以鼻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的鼻-鼻窦疾病可以并发慢性咳嗽,且可以此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却不表现典型、明确的鼻-鼻窦疾病症状.积极治疗鼻-鼻窦疾病,可以有效地消除继发性肺部症状.
作者:方朝新;甄少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院自1996年至今,对52例单纯膀胱结石、膀胱异物患者行膀胱切开取石、取异物手术、术后给予放置Fr-22三腔气囊导尿管,而未放置膀胱造瘘管,术后多饮水,间断酌情行膀胱冲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忠勇;丁定全;张海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骨瓣翻转法在颅骨凹陷性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8例应用骨瓣翻转法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感染,切口甲级愈合,且外观塑形良好.结论:骨瓣翻转法有安全简便、骨瓣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等优点,可适用于有适应证的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治疗.
作者:杨本生;赵鹏洲;欧英雄;谭社练;方胜;赵伯端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应用高速涡轮机切割技术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门诊426例442颗下颌阻生智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高速涡轮钻去除牙和骨阻力,拔除中低位近中阻生智齿98颗,近中水平阻生智齿76颗.对照组用传统的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268颗.两组术后牙槽窝内均未放入任何药物,术后常规用消炎及止痛药,拔牙术后5~7 d复诊1次,并记录相应症状.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反应较轻,拔牙时间缩短,干槽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凿骨劈冠法.结论:应用该技术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创伤小、时间短、术后反应较轻微,干槽症的发生率较低,患者乐意接受,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项拔牙手术.
作者:王秀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法.方法:112例霉菌性阴道炎复发患者,观察组口服美扶,对照组克霉唑栓阴道用药.结果:美扶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总有效率97%.结论:口服美扶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疗效高,抗菌力强,顺应性好,是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作者:袁雪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系统鉴定细菌;K-B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结果:在65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及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细菌分别为101株、212株和26株,总检出率分别为15.5%、32.6%、4.0%,其中阴沟肠杆菌AmpC酶检出率高,为54.5%,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高,为56.7%.产酶菌株对前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单环类抗生素氨曲南及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均高度耐药,其耐药率均高于80%,但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仍保持高度敏感性,其耐药率分别为0%和20%左右,另外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亦有一定的敏感性.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比非产酶菌株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的状况已十分突出,其多重耐药机制严重影响各类抗菌药物的治疗,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及时、准确的检测AmpC酶与ESBLs菌株,为临床提供细菌的耐药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延缓耐药的产生,控制耐药株传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邓赞章;朱红军;杨宏生;李行勇 刊期: 2006年第14期
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现笔者收集近1年来T管拔除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7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陈柏庆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