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强度聚焦超声抗大鼠早孕的形态学研究

李晓艳;吴大琼;郑容;王泽华

关键词:流产, 人工, 妊娠初期, 超声疗法, 大鼠, 形态学
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终止妊娠的可能性.方法:利用HIFU治疗机(780 kHz)6种声功率各60s体内直接照射妊娠第8天大鼠胚胎,妊娠16 d时观察各组胚胎死亡率和胎盘、子宫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胚胎总死亡率为10.31%(43/417);实验组中声功率4、8 W/cm2及≥12 W/cm2组的胚胎死亡率分别为25.35%(18/71)、72.60%(53/73)和100.00%(69/69、71/71、71/71、72/72).超声照射后8 d的改变,光镜下主要为胎盘出血、变性、坏死,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明显.结论:胎盘较子宫对HIFU更敏感,更易受损,HIFU抗早孕具有潜在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心室刀刺伤救治成功1例

    患者男,20岁,因胸部刀伤1 h急诊入院.入院查体:血压90/60 mmHg,脉搏130次/min,呼吸30次/min.面色苍白,精神紧张.

    作者:王文林;蒋仁超;李会齐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应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随访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手术效果.方法:分析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无张力组)与传统疝修补术(传统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术后疼痛、恢复日常活动时间、随访期内复发方面无张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住院时间、伤口感染、阴囊水肿、肺部感染、尿潴留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异物感、硬结无张力组较传统组重(P<0.01).结论: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何海荣;王玉坤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适体技术的特征与临床应用

    1990年,TUERK等[1]分别独立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体外筛选技术,即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用于研究小分子核酸与靶物质相结合的部位、序列及空间构像.

    作者:李卫滨;兰小鹏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男性后尿道结石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后尿道结石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临床症状严重,处理不及时极易引起尿道损伤、感染、肾积水、膀胱极度膨胀、恶性变等并发症,后果较为严重.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男性后尿道结石40例,分别应用液状石蜡加压灌注和经尿道膀胱碎石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梁敬原;林堤业;罗伟民;朱丁贤;唐春丽;骆容娣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体会

    目的:探讨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和评价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45条下肢局限性浅静脉曲张,术前应用多普勒听诊和指压检测,确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部位,采用局部麻醉、点状切口方法,切除曲张静脉和结扎交通支静脉.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有肿胀不适和沉重感症状的16条下肢中,术后12条下肢症状消失,另4条症状改善.切口皮下局限性血肿1例,无皮肤麻木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3年,其中随访1年以上者22例,未发现明显下肢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方法可行、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廖益清;何斌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术后对介入治疗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细致的观察护理.结果:本组3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5例,占16.1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 d,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规范优质、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青;黄凤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高龄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阑尾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老年人患阑尾炎却不同于一般阑尾炎患者,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的原因,心脏血管病、肾脏病、肺部慢性病、糖尿病等退化性疾病在老年人较多见,临床上将高龄阑尾炎患者列为特殊类型阑尾炎,着重讨论其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1].

    作者:李馨;钟连珍;邱晓丹;陈桂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带皮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自1991年张高孟等[1]首先报道了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以来,国内谮相继有不少学者开展了这一术式[2-3],但鲜见有带皮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我们通过对12只成人上肢标本的解剖观测,为带皮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杨晓东;鲍丰;张根福;杨锦;陈逸民;付尚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系统鉴定细菌;K-B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结果:在65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及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细菌分别为101株、212株和26株,总检出率分别为15.5%、32.6%、4.0%,其中阴沟肠杆菌AmpC酶检出率高,为54.5%,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高,为56.7%.产酶菌株对前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单环类抗生素氨曲南及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均高度耐药,其耐药率均高于80%,但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仍保持高度敏感性,其耐药率分别为0%和20%左右,另外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亦有一定的敏感性.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比非产酶菌株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的状况已十分突出,其多重耐药机制严重影响各类抗菌药物的治疗,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及时、准确的检测AmpC酶与ESBLs菌株,为临床提供细菌的耐药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延缓耐药的产生,控制耐药株传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邓赞章;朱红军;杨宏生;李行勇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子痫前期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妊高征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主要表现为母系遗传[1].

    作者:宋成文;王泽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美扶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法.方法:112例霉菌性阴道炎复发患者,观察组口服美扶,对照组克霉唑栓阴道用药.结果:美扶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总有效率97%.结论:口服美扶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疗效高,抗菌力强,顺应性好,是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作者:袁雪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探讨切开复住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按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2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住LCP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7~15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定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20例,良7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6.4%.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术中副损伤少,血运破坏小,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作者:赖欢乐;陈环球;陈理端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改良金属导尿管治疗球部尿道损伤22例

    目的:探讨用改良金属导尿管治疗球部尿道损伤的价值.方法:将普通金属导尿管改良,经尿道插入膀胱,导入导丝,引导插入Foley导尿管.结果:22例球部尿道损伤患者经常规导尿失败后改用本法,16例成功插入导尿管,随访无一例尿道狭窄.结论:改良金属导尿管治疗球部尿道损伤方法简单、有效.

    作者:陈早庆;邢发枢;郑哲明;曾晓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3例的监护与处理对策

    目的:研究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监护与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33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监护及处理.结果:先兆子痫26例,产前子痫6例,产时子痫1例.剖宫产率87.9%,新生儿窒息率41.7%,围生儿病死率8.3%.孕产妇病死率3.0%.结论: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护和药物治疗是基础,应合理、及时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作者:郑碧华;陆俏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6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例放弃治疗后失访,余5例平均随访45.2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讨论: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相结合.

    作者:黄宏明;吴佩娜;陈少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经乳晕旁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技术改进及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并完善经乳晕旁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技术.方法:对1999年以来收治的124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采用经乳晕旁切口切除,将部分技术细节进一步改进完善,扩大手术切口适用范围,局部修复以维护术后乳房外观形态,观察部分病例术后1年切口瘢痕情况.结果:所有采用该技术病例达到切除良性病变并将切口局限于乳晕旁的美容目的,远期观察多数病例切口呈线状瘢痕,约9%病例有瘢痕增生或瘢痕萎缩后增宽现象,乳房外观形态满意.结论:经乳晕旁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方法可作为一种乳腺美容性手术的常规方法.

    作者:田福年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水冲法治疗阑尾切除术后粪瘘

    我院自1990年4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粪瘘患者12例,现将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李树伟;沈建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54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CMV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术后CMV肺炎的治疗经验.结果:给予患者积极的抗病毒治疗、适当减少免疫抑制药、预防和治疗二重感染、全身支持疗法、及时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54例病人中治愈36例(66.67%),好转6例,死亡8例,4例因脑水肿导致长期昏迷而放弃进一步治疗.结论:CMV肺炎是肾移植术后CMV全身感染的重症之一,确诊后应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邓素雄;李军;陈立中;费继光;王长希;邱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肝外伤的治疗进展

    肝外伤是腹部外伤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肝外伤的发生率在腹腔脏器创伤中仅次于脾脏和小肠外伤,位居第3位[1].肝外伤病情复杂,合并伤多,总死亡率在10%左右,而严重肝外伤常合并肝周大静脉损伤,死亡率高达50%以上[2].

    作者:苏俊;廖彩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序贯治疗老年人胆石症136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序贯性诊治胆石症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序贯性诊治方案治疗老年胆石症病人13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B超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先行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及取石术,手术后1 d、7 d、3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果:EST成功率80.15%(109/136);EST联合LC成功率为94.50%(103/109).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3 d(6~23 d).结论:EST及LC序贯法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江华;简志祥;区金锐;王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