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莹杰;高光洁;张铁铮;宋丹丹;王凤学;刘晓江
目前,全世界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携带者约有3亿人,其中1亿多在中国,患慢性肝炎者我国有2 000万人,每年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有30万,大多数均由乙肝引起.因此,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应当积极地加以防治.近几年,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发展很快,新的药物不断出现,特别是核苷类药物发展迅速,大大改善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笔者把近应用于临床或即将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核苷类药物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作者:邢爱芹;李怀惠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7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长托宁治疗组和阿托品治疗组,阿托品治疗组常规使用阿托品、复能剂等药物治疗;长托宁治疗组用长托宁替代阿托品,其他治疗不变.比较两组患者中间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长托宁治疗组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阿托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有确切的防治作用.
作者:陈雪峰;李小民;刘克喜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危重症患儿气管插管导致的喉头水肿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因呼吸衰竭在我院PICU进行机械通气,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气管插管致喉头水肿的13例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并与应用传统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和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的12例患儿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喘鸣或声嘶、气促)改善天数和血气改变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可以有效地治疗危重症患儿气管插管导致的喉头水肿.
作者:张远清;何颜霞;林荣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评价微波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8例经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慢性咽炎患者采用微波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78例随访3个月,治愈率8.97%,有效率48.72%,无效率51.28%;随访6个月,治愈率1.28%,有效率15.38%,无效率84.62%.出现萎缩性咽炎28例,咽干51例,咽部不适49例.结论:慢性咽炎病因复杂,微波对慢性咽炎的治疗并不能针对病因,近期对部分病例可暂时缓解症状,但可延误恶性肿瘤的诊断;远期疗效差并可产生各种并发症或加剧症状.因此,微波并不能治愈慢性咽炎.对慢性咽炎的治疗必须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作者:楼正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系统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58例IBS患者分为两组,系统干预配合药物治疗组(A组)使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系统干预半年,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不采用系统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分级指数及抑郁、焦虑状态改善程度.结果:A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分级指数及抑郁、焦虑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或P<0.01),且临床症状分级指数及焦虑的改善较B组明显(P<0.05).结论:系统干预配合药物治疗IBS有效.
作者:吴秋香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生物材料复合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含h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P-7并感染MSCs.制备新西兰大白兔桡骨1.3 cm缺损模型,修复实验分为4组,BMP-7基因转染的MSCs-PLGA复合物组(A组)、未经转染的MSCs复合PLGA修复组(B组)、单纯PLGA修复组(C组)和对照组(D组).分别于术后8、12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和组织学检测.结果:定量检测分析结果证实经转染的MSCs修复骨缺损的成骨速度和成骨量均优于未转染组,单纯PLGA组和对照组均未见骨缺损得到骨性修复.结论:hBMP-7基因转染能够提高MSCs形成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和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作者:闫露;鱼兵;范清宇;文艳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凯时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76例DPN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凯时联合弥可保和弥可保治疗,共3周,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DPN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凯时与弥可保合用可明显改善DPN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涵涛;王昉;付红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总结环甲膜穿刺改善通气功能后再行气管切开术抢救急性喉梗阻的经验.方法:对16例急性喉梗阻患者行紧急环甲膜穿刺给氧,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紫绀、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并及时行气管切开术进一步改善通气,对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及后遗症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行环甲膜穿刺后给氧,呼吸困难立即明显缓解,紫绀明显减轻,血氧饱和度监测均升至90%以上.环甲膜穿刺器拔管后无声嘶、出血及喉狭窄等并发症.16例病人全部痊愈,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环甲膜穿刺快速、易行,能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紧急环甲膜穿刺后气管切开术对于抢救急性喉梗阻,提高抢救成功率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李晚泉;黄雪兰;蔡敏;李中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对照比较研究苦参素联合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患者的治疗作用,观察其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V-DNA阴转率的变化,并与干扰素进行对比.方法:选择58例近6个月内未接受过抗病毒或其他免疫调节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组(治疗组)和干扰素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苦参素胶囊(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生产)0.2 g口服,每日3次;胸腺肽肠溶片15 mg,每目3次.对照组28例,干扰素500万U,隔日1次肌注,分别观察治疗3、6个月后肝功能指标、HBeAg、HBV-DNA阴转率的变化,结果:治疗3及6个月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恢复均较好,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较好,与干扰素一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
作者:张小玉;王雷;钟备;魏强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肾脏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缺氧/复氧组(B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C组).采用抗原竞争ELISA法检测大鼠肾组织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黄嘌呤氧化酶化学发光测定法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缺氧复氧后,B组肾组织中8-iso-PGF2α水平明显升高,而SOD的活性则明显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C组与B组相比,8-iso-PGF2α水平明显下降,而SOD活性明显上升,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能明显降低缺氧/复氧后肾组织的8-iso-PGF2α水平,提高SOD活性,从而增强机体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提示其对大鼠肾脏缺氧/复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莹杰;高光洁;张铁铮;宋丹丹;王凤学;刘晓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磷对体外培养的牛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及其分泌护骨素(OPG)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磷浓度(1.4~2.0 mmol/L)的培养基体外培养牛血管平滑肌细胞,观察细胞钙沉积及骨桥素的表达.用甲σ-酚肽络合酮法测定钙化量,BCA法测蛋白含量,并以细胞蛋白含量标化钙化量.Western blot法测定OPG蛋白表达.结果:(1)培养基磷浓度1.4 mmol/L组细胞仅有少量钙沉积,培养基磷浓度增高及培养时间延长,细胞钙沉积增加,第9天时,培养基磷浓度2.0 mmol/L组与培养基磷浓度1.4 mmol/L组钙沉积差异有显著性[(138.00±12.53)μg/mg protein vs(22.67±2.52)μg/mg protein,P<0.05].(2)随着培养基磷浓度增加,OPG蛋白表达量亦相应增加.结论:高磷培养基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钙化和OPG表达,且与磷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作者:李占园;刘毅;徐玉兰;毛朝鸣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心得安、泰胃美、麦滋林-S颗粒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方法:将74例经胃镜确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分为两组,药物联合治疗组56例,采用心得安10 mg/次,3次/d(具体剂量根据心率而定);麦滋林-S颗粒0.67g/次,3次/d;泰胃美0.67 g/次,3次/d治疗.对照组20例不用治疗组药物组合,仅给予常规的对症处理.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完成治疗后胃镜复查.结果:药物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5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心得安、泰胃美、麦滋林-S颗粒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有良好的疗效,能预防断流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朱为群;朱郇容;胡中伟;郭家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及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以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Western-blot测定p-ERK1/2表达.结果:Tet能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蛋白合成速率的上升;对p-ERK1/2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结论:Tet可以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降低p-ERK1/2表达有关.
作者:刘蔷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患者男,22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口服乙酰螺旋霉素0.4g、抗病毒口服液20 mL,45 min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紫绀,血压60/30 mmHg,脉搏130次/min,神清,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30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孙乐栋;曾抗;钱芳;周再高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亚砷酸对化疗后复发恶性淋巴瘤治疗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9例化疗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采用亚砷酸治疗,至少2个周期.结果:1例达到CR,3例PR,4例SD,仅1例PD.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的骨髓抑制、纳差、乏力、轻度肝功能损害、心悸和皮疹.结论:亚砷酸可作为化疗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的一种治疗选择,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周京旭;林丽珠;张恩欣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误诊原因,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41例经手术确诊的胰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被多次误诊,被误诊为胃炎2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2例,糖尿病2例,腰椎间盘脱出2例.结论:胰腺癌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病人进行系统检查和综合分析.
作者:张国华;刘士霞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s,GLUT)的动态表达变化,初步探讨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表达变化对顿抑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手术组将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闭塞20 min,然后剪断结扎线再灌注.按缺血后再灌注4 h、1 d、3 d、7 d 4个时相进行观察,用RT-PCR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GLUT1 mRNA和GLUT4 mRNA 的相对含量.结果:心肌缺血20 min后,再灌注4 h 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相对含量均达峰值,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0.666±0.003 vs 0.509±0.002,1.190±0.007 vs 0.937±0.034,均P<0.01).GLUT1mRNA含量在再灌注7 d后仍明显升高(P<0.01),GLUT4 mRNA含量从再灌注3 d后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顿抑心肌中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表达增加,促进了缺血心肌对葡萄糖的利用,保护缺血心肌,有利于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璟;江时森;杭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的培养,以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分离嗜血杆菌的方法,为临床提供诊断及用药依据.方法:利用嗜血杆菌分离专用巧克力平板对痰标本进行嗜血杆菌的分离,用HTM平板作药敏试验,用β-内酰胺酶纸片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在分离出的236株嗜血杆菌中,流感嗜血杆菌有124株,占52.5%,副流感嗜血杆菌112株,占47.5%,其中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以Ⅰ型(50.8%)、Ⅲ型(29.8%)为主,Ⅳ、Ⅷ型各占9.7%;副流感嗜血杆菌以Ⅰ型(61.6%)、Ⅱ型(25.0%)为主,Ⅲ型占13.4%.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2.7%,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率较高.结论:用嗜血杆菌专用巧克力平板分离嗜血杆菌,方法简便、实用,效果较好,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蒲海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以本院接受超早期小骨窗开颅配合自制自动冲洗装置结合普通内窥镜(改制的膀胱内窥镜)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周密的护理并严密观察病情及前瞻性地采取预防措施.结果:治愈40例,死亡1例(<12 h入院患者),2例术后放弃治疗.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法)中Ⅰ级7例,恢复日常生活自理;Ⅱ级12例,部分恢复生活自理;Ⅲ级20例,需扶拐行走;Ⅳ级1例,完全依赖,日常生活完全需要帮助.结论:超早期实施小骨窗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同时配合周密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前瞻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汪彩莲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体重新生儿出生后3 d内微量血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微量血糖测定仪测定我院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58例和正常体重新生儿80例于出生后1、12、24、48、72 h的微量血糖水平.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1、12、24、48 h的微量血糖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新生儿(均P<0.05),其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结论:低出生体重儿较正常体重新生儿更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应定期监测微量血糖,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哈杰昕;孙悦生;李文珊 刊期: 200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