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正才
目前,全世界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携带者约有3亿人,其中1亿多在中国,患慢性肝炎者我国有2 000万人,每年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有30万,大多数均由乙肝引起.因此,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应当积极地加以防治.近几年,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发展很快,新的药物不断出现,特别是核苷类药物发展迅速,大大改善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笔者把近应用于临床或即将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核苷类药物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作者:邢爱芹;李怀惠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口服头孢克肟联合三金片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口服头孢克肟(A组)和口服头孢克肟+三金片(B组)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A组与B组痊愈率分别为48.8%、69.8%;有效率分别为79.1%、95.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4.3%、9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19.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头孢克肟联合三金片是治疗尿路感染的理想方法.
作者:杜红;梁德雄;吴念宁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以本院接受超早期小骨窗开颅配合自制自动冲洗装置结合普通内窥镜(改制的膀胱内窥镜)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周密的护理并严密观察病情及前瞻性地采取预防措施.结果:治愈40例,死亡1例(<12 h入院患者),2例术后放弃治疗.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法)中Ⅰ级7例,恢复日常生活自理;Ⅱ级12例,部分恢复生活自理;Ⅲ级20例,需扶拐行走;Ⅳ级1例,完全依赖,日常生活完全需要帮助.结论:超早期实施小骨窗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同时配合周密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前瞻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汪彩莲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关系密切.胎盘早剥的真正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国内外报道中并发率为29%~6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母婴预后差,是产科急重症的主要类型.以下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的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陈敦金;余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患者男,20岁.1个月前患感冒,服用感冒药后症状减轻,但出现耳鸣,双耳听力下降,伴头晕.2005年7月26日以听力下降入住我院耳鼻喉科,7月28日作血液细胞分析时发现异常.
作者:李雪梅;王惠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YES6-N,诱导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和纯化.方法:逆转录获得SARS冠状病毒DNA片段,PCR获得核衣壳蛋白基因互相重叠的两部分片段,酶切连接成全长,在E.coli JM109中构建重组表达克隆pYES6-N,在酿酒酵母中诱导表达并纯化.结果:重组克隆pyes6-N经酶切、测序鉴定确定,插入片段大小、方向、碱基匹配与预期一致,获得一个完整的核衣壳蛋白基因,表达产物纯化后,电泳鉴定,相对分子质量近45 000.结论:成功克隆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全长,并在酿酒酵母中诱导表达成功,有助于抗SARS分子疫苗的研究.
作者:杨雷;张洪勤;吴淑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1982年由WEINSTEIN首先提出,主要表现为溶血(hemolysis)、肝酶升高(elevated liver enzymes)和血小板减少(low platelets)等,常危及母儿生命安全,及时诊断与正确处理对于改善母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小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患者男,22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口服乙酰螺旋霉素0.4g、抗病毒口服液20 mL,45 min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紫绀,血压60/30 mmHg,脉搏130次/min,神清,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30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孙乐栋;曾抗;钱芳;周再高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也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并发症.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为7%~1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管细胞因子的合成及障碍有关.
作者:陶娅玲;漆洪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治疗特点,为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肺结核病人的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与青年组对比,分析老年肺结核的X线表现、痰菌耐药情况、就诊延迟、服药依从性等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和青年组病变有3个肺野以上者各占58.9%和34.0%,有空洞者各占52.3%和35.0%,就诊延迟者各占38.3%和19.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老年组和青年组MDR-TB占培阳病人的比例各有20.4%和8.0%,不规则服药者各占62.6%和41.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病情重,耐药率高,就诊延迟者比例高,服药依从性差,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
作者:方兰君;潘绮丽;江勇;刘萍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及时了解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重症感染患者的细菌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用药.方法:对我院EICU 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重症感染阳性菌株种类、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EICU重症感染总菌株133株,痰菌株共115株,占总菌株的86%;痰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68株,占痰菌株的59%,革兰阳性球菌34株,占痰菌株的3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株数居首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杆菌属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要致病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高.结论:本EICU肺部感染居多,菌种杂多,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占优势,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要致病菌,对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高.而MRSA已跃居单菌种首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
作者:徐英;张铮;王卫文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报道2例副乳腺癌并复习文献.结果:副乳腺癌大多位于腋窝部,大体上表现为界限不清的肿块,病理类型同乳腺癌,以浸润性导管癌多见.结论:副乳腺应及早诊治,如肿物增大及固定应怀疑为癌,副乳腺癌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或化疗.
作者:罗卫民;谭丽珊;陈智慧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子痫前期/子痫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自古以来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它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分娩期及产后早期,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的紊乱,以全身抽搐为特征的子痫是疾病的终期阶段.
作者:刘慧姝;张红霞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误诊原因,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41例经手术确诊的胰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被多次误诊,被误诊为胃炎2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2例,糖尿病2例,腰椎间盘脱出2例.结论:胰腺癌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病人进行系统检查和综合分析.
作者:张国华;刘士霞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s,GLUT)的动态表达变化,初步探讨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表达变化对顿抑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手术组将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闭塞20 min,然后剪断结扎线再灌注.按缺血后再灌注4 h、1 d、3 d、7 d 4个时相进行观察,用RT-PCR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GLUT1 mRNA和GLUT4 mRNA 的相对含量.结果:心肌缺血20 min后,再灌注4 h 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相对含量均达峰值,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0.666±0.003 vs 0.509±0.002,1.190±0.007 vs 0.937±0.034,均P<0.01).GLUT1mRNA含量在再灌注7 d后仍明显升高(P<0.01),GLUT4 mRNA含量从再灌注3 d后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顿抑心肌中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表达增加,促进了缺血心肌对葡萄糖的利用,保护缺血心肌,有利于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璟;江时森;杭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总结环甲膜穿刺改善通气功能后再行气管切开术抢救急性喉梗阻的经验.方法:对16例急性喉梗阻患者行紧急环甲膜穿刺给氧,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紫绀、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并及时行气管切开术进一步改善通气,对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及后遗症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行环甲膜穿刺后给氧,呼吸困难立即明显缓解,紫绀明显减轻,血氧饱和度监测均升至90%以上.环甲膜穿刺器拔管后无声嘶、出血及喉狭窄等并发症.16例病人全部痊愈,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环甲膜穿刺快速、易行,能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紧急环甲膜穿刺后气管切开术对于抢救急性喉梗阻,提高抢救成功率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李晚泉;黄雪兰;蔡敏;李中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及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以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Western-blot测定p-ERK1/2表达.结果:Tet能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蛋白合成速率的上升;对p-ERK1/2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结论:Tet可以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降低p-ERK1/2表达有关.
作者:刘蔷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生物材料复合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含h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P-7并感染MSCs.制备新西兰大白兔桡骨1.3 cm缺损模型,修复实验分为4组,BMP-7基因转染的MSCs-PLGA复合物组(A组)、未经转染的MSCs复合PLGA修复组(B组)、单纯PLGA修复组(C组)和对照组(D组).分别于术后8、12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和组织学检测.结果:定量检测分析结果证实经转染的MSCs修复骨缺损的成骨速度和成骨量均优于未转染组,单纯PLGA组和对照组均未见骨缺损得到骨性修复.结论:hBMP-7基因转染能够提高MSCs形成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和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作者:闫露;鱼兵;范清宇;文艳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近3年来本院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属耐药性的变迁,并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临床标本经API系统鉴定,采用国际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药敏标准参考2004年NCCLS标准判断折点.用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表型并对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别如IMP、VIM、OXA-23、OXA-24进行PCR扩增.结果:不动杆菌属具有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敏感(86.3%),对阿米卡星(72.5%)、头孢哌酮/舒巴坦(72.5%)较敏感.检测到OXA-23型碳青霉烯酶,未发现金属酶.结论:本组资料对本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属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有参考价值.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作者:朱家馨;周宇麒;黄静;谈淑卿;张天托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患者女,23岁,既往体健,主因咯血1周入院.患者于2005年11月无诱因出现咯整口鲜血2口,量约100 mL,未介意,未诊治,但患者于次日再次出现咯血症状,仍为整口鲜血,10余次/d,咯血量约500mL左右,伴咳嗽症状,无发热、乏力、盗汗、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即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6×109/L,血红蛋白98 g/L,中性粒细胞0.668;胸部CT示:右肺中下叶、左下肺可见高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匀,右肺支气管较对侧狭窄,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作者:李月越;王萍;王瑞娟;霍秀青 刊期: 200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