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TXB2及6-K-PGF1α水平,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脑梗塞患者TXB2及T/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1).6-K-PGF1α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1).结论 TXB2/6-K-PGF1α代谢失调是脑梗塞重要原因之一.对其的测定可作为血小板活性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监测指标,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素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MRA对肾动脉性高血压诊断的价值.方法搜索Pub/Medline数据库,检索所有用MRA对肾动脉性高血压进行诊断的文献,提取相关文献数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3 和MT软件,进行异值性检验,得到合并的比数比(OR)值,合并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合并的阳性和阴性拟然比 (Summary Likelihood Ratio).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2篇,其中有非增强的2D,3D TOF和PC MRA技术文献34篇和动态增强MRA技术(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ngiography,DCE-MRA)文献18篇,文献质量水平为a和b级[1].利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处理,DCE-MRA技术的合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CI:95.2~98.5%)和94.8%(CI:93.4~96%),合并阳性拟然比为13.401 (CI:8.595~20.894),合并阴性拟然比为0.053(CI:0.034~0.083),合并比数比(DOR)为311.31 (CI:173.23~559.45 ),加权SROC面积(AUC)为0.9875 SE为0.0031 ,Q*值为0.9561,SE 0.0072.非增强的MRA技术的合并敏感性为92.9%(CI:90.3~95%), 特异性为87.6%(CI:86~89.2%),合并比数比(DOR)为98.411 (CI:56.781~170.56);合并阳性拟然比为7.933(CI:5.608~11.222),合并阴性拟然比为0.096(CI:0.058~0.161);加权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37,SE为0.0055,Q*值为0.9259, SE 0.0094.结论入选文献水平较高.MRA有较高的准确性,而DOR和Q*值及AUC比较显示DCE-MRA血管造影比非增强的MRA技术对肾动脉性高血压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蒲祖辉;吴育明;伍晓六;张相;刘品霓;陈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的一种常见合并症.如发展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阶段,可导致右向左分流,临床上患儿出现持续性青紫,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s syndrome)[1,2],此时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预后不佳.因此探讨先心病合并PH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儿科临床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姜兴源;张乾忠;王晓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院前心电图 QRS记分 (QRSS)与出院前活动平板心电图试验 (TET)活动耐量(ET)关系.方法选择符合WHO的AMI诊断52例患者,在出院前进行心电图和TET检查,并分析心电图QRSS与 TET关系.结果显示AMI出院前QRSS与出院前ET,呈负性相关,并显示AMI出院前 QRSS评估AMI出院前ET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均为65.4%).结论认为AMI出院前心电图 QRSS对评估AMI出院前ET和筛选高危患者,指导患者康复和评估患者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茁惠;黄贵南;马伟东;刘锦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芪参胶囊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特点.方法 60例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口服芪参胶囊4粒/1次,1日3次.连服1个月.记录患者用药前、2周及用药1个月后症状变化及心电图,包括临床症状、血压、心率、舌象、脉象、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用量变化;检测用药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芪参胶囊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扩血管药物的含服率,无明显毒副作用.从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分析,芪参胶囊改善气虚血瘀型、心肾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尤为明显,即对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阳虚患者疗效显著.结论芪参胶囊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疗效确切,且更适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阳气虚弱,瘀血阻络的冠心病患者,是临床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有效复方中药制剂.
作者:马丽红;焦增绵;曲家珍;张瑞华;张淑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派丽奥)治疗急、慢性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8颗牙周脓肿患牙,分成派丽奥实验组和常规机械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牙龈炎指数、牙周袋深度和探诊出血的变化.结果派丽奥组在用药1周和4周后,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派丽奥是一种有效的牙周局部缓释药物,能提高单纯机械洁治的疗效.
作者:唐倩;吴坚;王萍;刁惠波;梁焕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神经心理状态的改变.方法选择在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40例,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于术前1天和术后7~10天,进行下列认知功能项目的检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数字广度测验, 符号数字模式测验, 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 连线测验A型.在术前1天、术后7~10天及术后3个月,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评估抑郁和焦虑程度.结果体外循环组病人数字广度测验术后评分低于术前(P<0.05),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时间长于术前(P<0.05);非体外循环组病人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显著降低(P<0.01),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的时间长于术前(P<0.01),错说和阻塞反应的错误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体外循环组病人的数字广度测验(逆向)、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的改正反应和阻塞反应较非体外循环组病人显著减退(P<0.05).两组病人的抑郁程度在术后7~10天显著增高(P<0.01),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而体外循环组病人术后7~10天焦虑状态显著重于非体外循环组病人(P<0.05).抑郁和焦虑程度与认知功能的某些项目相关.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神经心理状态损害的发生率高于非体外循环组病人.情感状态对围术期认知功能的改变有一定影响.
作者:尹毅青;罗爱伦;郭向阳;李立环;任洪智;叶铁虎;黄宇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腘动脉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结果痊愈20例,截肢2例,慢性脊髓炎,功能障碍2例.结论对腘动脉损伤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亦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老年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病,由于年老机体多脏器功能衰退,其临床表现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并发症也更为严重.笔者对290例老年肺炎患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作者:黄海峰;游阿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晚期腘动脉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2例血管重建时间超过12h腘动脉损伤患者进行大隐静脉移植修复.结果除2例手术后截肢外,其余均保肢成功.F结论腘动脉损伤的患者可延长修复血管建立伤肢后血运循环时间,对晚期腘动脉损伤患者应争取修复以改善肢体循环.
作者:白志刚;李昶;王润生;温树正;李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自发性少儿寰枢椎半脱位比较常见,该病常继发咽后壁感染或头某一姿势过久,发病后颈部强直,旋转固定或颈部肌肉阵发性痉挛,伴头枕部疼痛.笔者自1998~2003年采用枕颌吊带卧式持续牵引逐渐复位,后期配合颈托外固定进行关节组织修复治疗,经38例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忠世;代成甫;李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异丙酚已广泛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静脉麻醉,但异丙酚镇痛效能差.为了寻找理想的配伍方式,我科试用异丙酚分别配伍芬太尼、氯胺酮两种方法,均取得较好的临床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平;钟国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随着病情的发展,SAP可引起多个并发症发生,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死率会大大增加,有关它的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及早发现、预防、治疗相当重要,现将有关观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娟;康艳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原发性胸骨肿瘤作为专题在国内报告不多.胸骨肿瘤切除后胸壁大块缺损,如何合理的修复缺损,进行胸廓重建,是胸骨肿瘤切除后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笔者自行设计一种手术方法,对2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权学良;邓永高;金峰;彭木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窒息等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及时有效的治疗HIE可预防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1月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HIE 31例,并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栾先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碘伏油纱应用于低位肛瘘术后止痛、减少渗出液、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用100例低位肛瘘切除术病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用油纱)各50例.结果用碘伏油纱换药后在减轻创面水肿渗出,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碘伏油纱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无瘢痕过度生长.
作者:梁健雄;阮国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吡喹酮作为广谱抗寄生虫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为了增加其疗效与用途,降低毒副作用,克服首过效应大,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等缺点,将其制成了脂质体、微囊等新制剂,现将新剂型的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解庆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临床上将哮喘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哮喘,在外源性哮喘中感染已成为引起哮喘发作的重要致病因素,除病毒感染能引起哮喘发作外,近年来逐渐增多的支原体感染引起哮喘发作,已引起临床关注.我们于2001~2003年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8例,经病原学检查确定为支原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旭铭;贾春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人类对缺锌的认识,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69年的细菌学家Raulin首先证明黑曲霉的生长需要锌,上世纪20年代也发现植物缺锌可导致生长迟缓,枝叶畸形,果实稀少.柑橘、葡萄、豆类、洋葱对锌特别敏感,据研究pH>7.4的碱性土壤,或土壤中含磷过高均可阻碍锌的吸收,缺锌是影响美国农业生产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因此至少有24个州规定在人工肥料中添加锌剂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作者:张传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1246例颈部淋巴清扫术后24例乳糜漏处理的临床经验总结,探讨更为有效的乳糜漏防治方法.方法 24例乳糜漏均先采用限制饮食、持续负压吸引、局部压迫保守治疗,失败者改用手术缝扎和切开填塞的方法处理.结果其中21例经保守治疗获得治愈,愈合时间4~24天.3例保守治疗7~10天无效,改为手术缝扎,其中1例成功,2例再次失败,后行切开填塞压迫获得治愈.结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绝大多数经限制饮食、持续负压吸引和局部压迫保守治疗可以治愈.无效者不主张手术缝扎,而行切开填塞压迫的方法进行处理.
作者:白希永;陆志良;李晓莉;李红文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