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王蕾

关键词:
摘要:眼科医师应战眼病的两大基本手段是手术和用药,即使是手术治疗,同样也需要适时用药.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应用于眼科药物的研究领域,促使眼科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在不断革新,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面对如此繁多的药物,如何更好地应用就成了比较重要的问题.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12例观察

    目的运用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治疗,观察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消退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治疗,对腹水常规检查排除自发性腹膜炎及癌性腹水的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治疗.结果治疗组腹水明显消退,且1个月内无反复.结论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唐甦;李元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粒细胞输注与rhG-CSF联合治疗难治性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目的探讨粒细胞输注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应用于难治性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化疗方案:难治急淋,VILP诱导、CAT+HD-MTX+IT巩固、VILP+VM26-AraC强化、XH-88维持;难治性急非淋以IA或AMSA/Mito+AraC,或DA+VM26诱导.化疗结束后24~48h起给予rhG-CSF,直至白细胞升高至≥3×109/L.观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仍<0.5×109/L,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抗生素治疗48~72h无效时每天或隔日输注粒细胞2~3×1010/(m2*d),直至临床改善.对照组不予粒细胞输注治疗.观察发热持续时间和感染治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温持续≥38.5℃的时间明显缩短(5.21±2.14天,t=5.83,P<0.01)、感染治愈率上升(96.2%,t=6.21,P<0.01);死亡率下降(t=6.5, P<0.01).结论粒细胞输注与rhG-CSF联合治疗难治性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缩短发热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波;卢成瑜;关镜明;钟帼钰;叶铁真;陈福雄;吴梓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连续内翻缝合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影响尿道下裂一期治愈率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治愈率的手术方法.方法从1999年1月~2002年12月,总结80例尿道下裂患儿手术资料,对带蒂皮瓣尿道成形吻合方法进行改良.提出连续内翻缝合、使皮瓣两侧的皮肤及皮下对合,并对术后处理方法给予改进.结果采用连续内翻缝合尿道成形术尿道瘘的发生率5.2%,尿道狭窄发生率为零.常规缝合方法其尿道瘘发生率14.3%,尿道狭窄发生率4.8%.结论该方法能提高皮瓣切口的愈合能力,减少尿道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赵成辉;商国志;杨永静;翟成琦;李守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及相关处理.方法分析12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中除8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均顺利完成LC手术,全组无胆漏及肝外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是可行的,适应证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成功的关键是具备熟练的镜下操作技巧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必要时果断中转开腹.

    作者:胡明;华沪玮;黄炯强;范慧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左房心律11例分析

    左房心律是一种节律规则、心率正常、异位节律点位于左心房的较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现将我们所遇11例左房心律的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金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骨化性肌炎1例诊治体会

    骨化性肌炎并不少见,但易误诊误治,笔者遇到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曹全德;朱遵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治疗急、慢性牙周脓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派丽奥)治疗急、慢性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8颗牙周脓肿患牙,分成派丽奥实验组和常规机械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牙龈炎指数、牙周袋深度和探诊出血的变化.结果派丽奥组在用药1周和4周后,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派丽奥是一种有效的牙周局部缓释药物,能提高单纯机械洁治的疗效.

    作者:唐倩;吴坚;王萍;刁惠波;梁焕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老年肺炎的特点与分析

    老年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病,由于年老机体多脏器功能衰退,其临床表现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并发症也更为严重.笔者对290例老年肺炎患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作者:黄海峰;游阿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神经母细胞瘤骨髓浸润的形态学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血象、骨髓象及形态特点.对其形态学特征有其认识.方法常规血象及骨髓象分析.结果 3例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血象均呈类白血病反应.2例4次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1例3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减低,其中1例伴有骨髓坏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既有呈单一弥散分布,也可发现花环状瘤细胞团及神经纤维突穿连的瘤细胞团.结论神经母细胞瘤骨髓浸润有其特殊的形态学特点,但仍易与白血病细胞混淆,尤其应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

    作者:黄志新;杜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的初步探讨(附46例临床分析)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的一种常见合并症.如发展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阶段,可导致右向左分流,临床上患儿出现持续性青紫,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s syndrome)[1,2],此时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预后不佳.因此探讨先心病合并PH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儿科临床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姜兴源;张乾忠;王晓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应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复合骨折的体会

    面中部骨折在颌面部骨折中是比较常见的.由于面中部诸骨形态不规则,骨质薄弱、骨缝多,当遇到较大的暴力作用时,常发生严重移位的多处骨折,导致面部明显畸形及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1].传统的面部小切口手术治疗时,由于切口小,术野暴露不清,常导致复位不准确,固定不可靠,且术后面部遗留疤痕影响美观,疗效不满意.我科从1997年开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多处骨折1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博;陈世润;朱伟;王强;邴宇庆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异丙酚不同配伍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比较

    异丙酚已广泛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静脉麻醉,但异丙酚镇痛效能差.为了寻找理想的配伍方式,我科试用异丙酚分别配伍芬太尼、氯胺酮两种方法,均取得较好的临床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平;钟国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晚期腘动脉损伤的治疗

    目的总结晚期腘动脉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2例血管重建时间超过12h腘动脉损伤患者进行大隐静脉移植修复.结果除2例手术后截肢外,其余均保肢成功.F结论腘动脉损伤的患者可延长修复血管建立伤肢后血运循环时间,对晚期腘动脉损伤患者应争取修复以改善肢体循环.

    作者:白志刚;李昶;王润生;温树正;李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前列腺癌间的关系分析

    PSA是一种主要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蛋白分解酶,正常情况下被分泌入前列腺液或精液中,以有活性的游离形式(f-PSA)存在,血清中的PSA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通常以f-PSA与结合PSA的和即总PSA(t-PSA)代表血清总的PSA水平.血清PSA测定精确度性高、稳定、重复性好,而且是无创的,有助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监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也可用于高危人群(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普查.

    作者:班贵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氯普鲁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1例报告

    氯普鲁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在临床麻醉中未有广泛应用.现将氯普鲁卡因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1例体会如下.

    作者:罗水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正常人和部分高血压患者的CGRP ADM测定比较分析

    目的通过测定部分正常人和部分高血压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肾上腺髓质素(ADM)含量,了解正常人与高血压病患者CGRP、ADM浓度的变化及GRP、ADM在高血压病发病中的作用;对治疗和疗效的观察起到一定的监测作用.方法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均抽空腹晨血注入到特殊抗凝管内,分离血浆后待测.CGRP、ADM的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40例正常人血浆CGRP含量为65.96±25.08ng/L;28例高血压患者CGRP含量为54.58±17.32ng/L;高血压组与正常人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40例正常人血浆ADM含量为34.49±11.42ng/L,28例高血压患者ADM含量为47.69±7.12ng/L,正常人与高血压组比较,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患者CGRP的降低是因为不能拮抗内皮素的增高,同时也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而ADM的增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平衡的反应;CGRP、ADM浓度可随着病程的发展而进一步变化.

    作者:陈少珠;谢蓉星;陈文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活动平板实验QTc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活动平板心电图试验 (TET)和 (QTcd) 离散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AMI 患者和28例对照组分别用活动平板实验QTc离散度检测运动前后的改变.结果两组年龄、运动前收缩压、运动后即刻收缩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AMI组QTc离散度各时相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后即刻、2min和4min QTcd均比运动前明显升高(P<0.01);AMI组运动试验QTc离散度较ST段阳性人数明显升高;QTc离散度对AMI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预测准确性均高于ST段(P<0.05).结论 QTc离散度对AMI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茁惠;黄贵南;陈妙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随着病情的发展,SAP可引起多个并发症发生,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死率会大大增加,有关它的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及早发现、预防、治疗相当重要,现将有关观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娟;康艳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糖尿病并发骨折的机制与临床防治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骨折的原因,骨折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86例糖尿病并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神经病变者骨折发生率高,糖尿病者病程越长,血糖越高,骨折发生率越高.结论,糖尿病患者由于多种因素易发生骨折.围手术期中控制血糖在7.25~8.34mmol/L,无酮症及酸中毒为安全范围.

    作者:樊一钢;王景叶;董艳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单纯性泌尿系感染的疗程比较

    根据近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阿莫维酸钾作为首选药物治疗单纯性泌尿系感染,通过对3天、7天和14天的疗程比较发现, 只要病人的临床症状分类为痊愈,那么就可以安全地停药,而无需考虑病人的疗程长短.同时,对单纯性泌尿系感染的病人,若临床用药7天后,病人的临床症状仍无好转,则需要更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有无其它的病因.

    作者:李明;李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