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止痛泵镇痛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马俊如;王静

关键词:剖宫产术, 麻醉, 硬膜外, 出血, 产后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止痛泵镇痛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的产妇 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对照组 50例,两组均为持续硬膜外麻醉,穿刺点选择 L1~ 3,麻醉药为 2%利多卡因 15~ 20 mL,在手术结束时,实验组带持续自控止痛泵,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观察两组产妇术后 3 d内生命体征的变化、镇痛情况和产后出血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镇痛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 0.01),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止痛泵镇痛能够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对母婴无任何不良影响,而且不增加产后出血量,是安全可行的.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延髓出血1例

    原发性延髓出血( PMH)临床极为少见.一般认为 PMH病情凶险,预后极差,需通过手术和尸解才能确诊. MRI问世后,使 PMH诊断准确性达 100%,现结合文献报告及我院发现 1例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彭玉华;庞善军;史美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异位妊娠28例临床分析

    输卵管结扎术是国内应用为广泛的女性绝育术,具有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长效等特点.现将我院 1993年 1月至 2002年 12月收治的 28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异位妊娠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王良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临床分析

    髋臼骨折是髋关节受高能暴力打击所致,伤情常极为复杂.目前髋臼骨折脱位的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我院自 1990年 7月至 2003年 7月共收治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 38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对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 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 2001年 3月至今对我院 36例不同类型的颌面骨骨折病例行常规 X线检查、螺旋 CT扫描及三维重建、多平面成像技术处理,将所得结果与平片及手术结果对照研究分析.结果: 36例颌面骨骨折经螺旋 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处理后均能全部显示,特别是 16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病例,螺旋 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显示准确率明显高于 X光片,并能直观、立体显示骨折情况及颞颌关节对应关系.结论:螺旋 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各种类型骨折显示准确率高、立体感强,并可显示关节对应关系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对临床手术入路、复位及内固定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时洪;胡小新;符秋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8例

    乳糜尿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自 2002年 7月至 2004年 3月采用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 8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兵;马成民;马克;张超;孙建刚;李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一体化健康教育的探讨

    目的:探讨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对 12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从手术当天至术后 4个月进行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结果: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100%为优,120例在术后 2个月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并参与部分家务及社交活动,124例术后 4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结论:一体化健康教育体现了健康教育连贯性和延续性,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问题予以纠正,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刘宴伟;杨冠波;陈月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认识进展

    1 腹股沟疝治疗的历史回顾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有 100多年历史,但术后复发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美国每年有 70万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而其中有 5~ 10万例是复发性腹股沟疝.据文献报道,原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 5年复发率为 10%~ 15%,复发性腹股沟疝术后 5年复发率 >20%.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如何预防复发的措施.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 1992年 3月至 2004年 3月收治的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患者 27例.结果:再入院原因为膀胱颈部挛缩 10例,继发出血 6例,尿道狭窄 4例,腺体残留 3例,尿路感染 2例,再发前列腺癌 1例,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 1例.结论:膀胱颈部挛缩、继发出血、尿道狭窄、腺体残留是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与控制感染、合理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术后再入院率.

    作者:杨金校;林考兴;阮绍坤;陈群阳;宋启哲;李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鼻部手术与操作中患者晕厥的预防和护理

    晕厥在鼻部手术的操作中常出现,我院 1998年 1月至 2004年 1月在鼻部手术和操作中出现晕厥 52例,现就其发生原因、特点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尿道会师术后腔内放射治疗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尿道会师术后腔内放射治疗对于防止尿道狭窄发生的效果.方法:对于 18例外伤引起后尿道断裂患者采用尿道会师术,术后 1周行铱-192腔内放疗,剂量每次 300 cGy,隔日 1次,共 1 200~ 1 800 cGy.术后 4~ 6周拔除尿管.结果: 18例随访 12~ 18个月,平均 15个月,2例于拔除尿管后有排尿不畅,行 3次尿道扩张后好转.16例排尿通畅,大尿流率 12.3~ 32.5 mL/s.其中 2例于术后 3个月出现不同程度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后定期尿道扩张未见复发.结论:尿道会师术后腔内放疗有助于防止尿道狭窄的发生,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作者:杜春;杜双宽;赵洁光;程永毅;徐永刚;赵淑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手术治疗84例报告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的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 1991年 1月至 2004年 1月共治疗 84例乳腺癌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全部治愈,半年、 1年、 3年、 5年、 10年存活率分别为 100%、 91%、 85%、 83%和 81%.结论:对临床Ⅱ、Ⅲ期行乳腺癌根治术和Ⅰ期或Ⅱ期肿块 < 3 cm者行改良根治术加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郭盖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轻微外伤所致血肿的外科临床处理对策

    目的:通过对轻微外伤所致血肿诊断和处理的分析,避免遗漏或延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例轻微外伤后血肿形成患儿,分别位于颈部及腹部各 2例.均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手术.结果:完整切除颈部血肿及周围淋巴结 2例,病理结果为恶性淋巴瘤.1例行胰体尾血肿和脾切除,病理为胰腺实体-囊性假乳头状瘤.1例为左肾母细胞瘤破裂出血.结论:轻微外伤后血肿形成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须考虑肿瘤存在的可能.应手术清除血肿,术中病理明确有无肿瘤存在.肿瘤早期发现完整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王俊;施诚仁;张驰;陈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青年性纤维腺瘤1例

    患者女, 13岁,右乳包块于月经来潮之前常感疼痛.查体:右侧乳头后方可触及大小约 4 cm的包块,质地偏硬,有活动;其它临床病史方面无异常特殊情况.影像分析:双乳团块型,双乳内条片状、点结状的腺体与低密度透亮的脂肪夹杂分布;右侧乳头后方椭圆形肿块,大小约 5 cm× 6 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但凹凸不平有切迹,部分边界在周围脂肪的衬托之下显示光滑锐利,并可见较细的透明晕,肿块周围未见结构紊乱;左乳内未见肿块;双侧乳头、乳晕、皮肤和腋窝前区淋巴结正常.

    作者:偰利宇;金银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有排卵性不孕症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有排卵性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76例有排卵性不孕症的妇女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诊治,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随访妊娠情况.结果: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有排卵性不孕病因诊断的正确率及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两镜单独检查,手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等优点.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应作为诊治有排卵性不孕症的首选方法.

    作者:夏敏;杨菁;徐望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鞘内吗啡镇痛研究

    目的:明确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方法:选择经腹腔子宫切除、剖宫产、前列腺切除,ASA 1-3级,无严重器质性病变的病人 793例,其中采用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 383例:吗啡 0.5 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 0.5 mL,腰麻病人伴以 0.5 %布比卡因 2~ 2.5 mL一起注入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吗啡镇痛组 410例:首剂量吗啡 1.5 mg,维持量吗啡 80~ 100 μ g/h.观察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例数.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组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分别为 286、 211、 8例;硬膜外吗啡镇痛组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分别为 139、 131、 3例,P< 0.05.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组副作用发生率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吗啡不适用于术后镇痛,但可用于晚期癌痛治疗.

    作者:于卫;王春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再手术31例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开腹胆囊切除术(OC)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早期再手术的 31例病例.结果: 31例中胆总管损伤 13例,副肝管损伤 3例,胆总管残余结石 4例,肝内残余结石 3例,胆囊管残余结石 1例,胆囊管残端漏 2例 ,腹腔出血 2例,术后遗留小胆囊 1例,胆囊癌和肝癌漏诊各 1例.结论:恰当的术前检查及病史、适当的 LC中转指征、规范的术中操作、术中 B超和造影的应用等措施可减少和避免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和早期再手术.

    作者:黄小兵;杨彤翰;粱平;李靖;刘锡能;王细文;左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右下腹直肌鞘横切口阑尾切除术103例

    目的:探讨经右下腹直肌鞘横切口行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优点.方法:自 2000年 1月至 2004年 1月收治阑尾炎病例 20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 103例采用经右下腹直肌鞘横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对照组 103例,采用传统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对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治愈,无相关并发症,观察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1).结论:经右下腹直肌鞘横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暴露好,切口延长方便,术后切口疼痛轻微,恢复快,且切口外形美观的特点,可作为一种常规切口加以推广.

    作者:赵伟军;吴慧潮;付文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不同血管吻合方式的脐旁皮瓣修复烧、创伤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

    目的:研究不同吻合血管方式的脐旁皮瓣修复严重创伤小腿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顺、逆行及桥式不同吻合血管方式的脐旁皮瓣修复烧、创伤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大 26 cm× 22 cm,小 12 cm× 10 cm,脐旁皮瓣切取面积大 28 cm× 24 cm,小 12 cm× 14 cm.结果:皮瓣完全成活 16例,部分坏死 1例.结论:顺、逆行及桥式吻合皮瓣一样可以为所携带的游离组织瓣提供充足的血液,使皮瓣成活.

    作者:张德;莫伟;梁履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手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26例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2- 2003年手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 26例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结果:治愈 23例,其中非手术治愈 17例,手术治愈 6例;死亡 3例.术后并发腹部切口裂开 8例,盲肠缺血坏死 1例.结论:高龄、心肺功能不全等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手术期及围手术期积极治疗伴发病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并发症和伴发病是造成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邢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急诊和亚急诊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总结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 2002年 10月至 2004年 6月,采用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 61例 VSD+ PH的婴儿,其中男 48例,女 13例,年龄 27 d至 1岁,平均(5.44± 2.82)个月.体重 3.0~ 8 kg,平均(5.12± 1.17)kg.分析术中术后麻醉处理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结论:术中良好的呼吸管理,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中术后重视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防治,可使 VSD+ PH婴儿安全渡过手术期.

    作者:胡华琨;谢维炎;黄芳;万智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