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飞
耳鸣 (tinnitus)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有响声的一种主观感觉.耳鸣是一种常见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许多全身和耳部的疾病均可引起耳鸣.因为耳鸣常引起严重心烦、焦虑甚至抑郁,而长期以来临床上又无特效药物和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耳鸣成为耳科三大难症 (耳聋、耳鸣、眩晕 )之一.
作者:王洪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病人血压调控的临床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病人 35例.采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以异丙酚 4~ 10 mg/(kg· h)的静脉输注速率维持麻醉.术中收缩压(SBP)维持在 150~ 170 mmHg之间为满意.当 SBP >170 mmHg时,增快异丙酚输注速率至 0.5 mg/(kg· min),SBP降至上述范围时,调整异丙酚输注速率.当 SBP< 150 mmHg时,停用异丙酚,6 min内 SBP升至满意时,调整异丙酚输注速率.6 min后 SBP仍未升至满意时,加快输液速度,静输多巴胺 10~ 20 μ g/(kg· min)升压到满意.结果: 35例术中 SBP >170 mmHg的次数共为 8次,增加异丙酚静输速率后,SBP均在 1~ 2 min后降至满意水平(100%).麻醉中 SBP< 150 mmHg的次数共为 82次,其中 49次停用异丙酚 5~ 6 min后 SBP升至满意水平(60%),其余 33次在静输多巴胺 1~ 3 min后 SBP升至满意水平(40%).结论:异丙酚在满足全身麻醉深度的情况下,调控血压的效果确切、迅速、可控性强.合适的异丙酚静输速率是维持血压稳定的关键.停用异丙酚 6 min后血压未恢复满意时多为血容量不足,应及时纠正.
作者:叶晓斌;杨晓峰;王铁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并发症处理.方法:对 1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症状、体征、 X线表现、超声、 ECT、 CT、生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术中所见、冰冻切片检查、石蜡切片检查,得出正确诊断.10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9例病人血钙为 3.2~ 3.75 mmol/L;碱性磷酸酶(AKP): 9例病人明显高于正常,高达 1404 IU/L,1例正常.甲状旁腺素(PTH): 6例病人检查均高于正常值 5.3 pmol/L.9例病人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1例诊断甲状旁腺腺癌.其中 1例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病人,随访 2年再手术诊断为甲状旁腺癌.术中单侧探查均能找到病灶并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是低血钙血症.所有病人术后随访未见有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表现.结论: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对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以及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病变甲状旁腺是可靠的治疗方法.随访可以发现甲状旁腺恶变病人.
作者:潘运龙;李文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血栓性和肿瘤性)引起的肺动脉巨大栓塞在临床表现、 UCG、 CT、 MRI、肺动脉造影等方面的不同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 4例肺动脉巨大栓塞病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不同病因引起的肺动脉巨大栓塞,临床表现不同,血栓性栓塞表现为急性型,以急性循环衰竭为突出表现:晕厥,气促、紫绀,需要升压药维持血压.其原因除了机械作用外,还有栓塞物的反射作用和体液因素.而肿瘤性则缓慢起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进行性加重和活动后晕厥现象,并伴有右心负荷增加.不管是肿瘤性后期还是血栓性引起的肺动脉巨大栓塞,均以急性循环衰竭为突出表现.UCG、增强 CT、高速 CT、 MRI、肺动脉造影表现为主肺动脉内和(或)右室流出道的占位性病变,尤当团块随心动周期往返运动时,可确诊为肿瘤.本文中 2例血栓栓塞者因病情发展迅速,1例因循环衰竭难以纠正,在手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而死亡,另 1例经溶栓治疗,效不佳,并发脑出血死亡.2例肿瘤引起者: 1例为右室粘液瘤,经择期手术治疗,已随访达 52个月;另 1例为肺动脉肉瘤,术后 33个月因肿瘤复发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肺动脉巨大栓塞的病死率高,提高早期确诊率,应尽早采取有力的诊断手段.UCG、增强 CT、高速 CT、 MRI、肺动脉造影等均有确诊意义,应早采用,但各有自身的不足.在治疗时,肿瘤者以手术为主,恶性肿瘤需手术结合放疗、化疗;血栓者采取溶栓,手术治疗等.
作者:叶进燕;林锡芳;陈威华;孙成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静脉尿路造影(IVU)在上尿路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回顾分析 34例上尿路梗阻的住院患者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 IVU在梗阻的部位、病因及输尿管、肾盂和肾盏的扩张程度以及对肾功能的评价.结果: IVU对梗阻的部位、梗阻的病因诊断方面有较大优势,并能清晰地显示出肾盏、肾盂及输尿管的扩张程度.而肾动态显像对肾功能的反映有明显优势.结论:对上尿路梗阻的患者,将以形态、结构显像为主的 IVU和以功能显像为主的 SPECT肾动态显像结合起来分析,不仅可对梗阻部位、程度、病因做出准确判断,还可准确了解到患肾的功能,对治疗的决策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峰;李娟;刘保军;何丽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女, 13岁,右乳包块于月经来潮之前常感疼痛.查体:右侧乳头后方可触及大小约 4 cm的包块,质地偏硬,有活动;其它临床病史方面无异常特殊情况.影像分析:双乳团块型,双乳内条片状、点结状的腺体与低密度透亮的脂肪夹杂分布;右侧乳头后方椭圆形肿块,大小约 5 cm× 6 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但凹凸不平有切迹,部分边界在周围脂肪的衬托之下显示光滑锐利,并可见较细的透明晕,肿块周围未见结构紊乱;左乳内未见肿块;双侧乳头、乳晕、皮肤和腋窝前区淋巴结正常.
作者:偰利宇;金银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是尿道修复中较棘手的问题 [1]. 1985年 6月至 2001年 9月我们采用尿道套入法治疗后尿道狭窄 19例病人,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一明;王先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尿道会师术后腔内放射治疗对于防止尿道狭窄发生的效果.方法:对于 18例外伤引起后尿道断裂患者采用尿道会师术,术后 1周行铱-192腔内放疗,剂量每次 300 cGy,隔日 1次,共 1 200~ 1 800 cGy.术后 4~ 6周拔除尿管.结果: 18例随访 12~ 18个月,平均 15个月,2例于拔除尿管后有排尿不畅,行 3次尿道扩张后好转.16例排尿通畅,大尿流率 12.3~ 32.5 mL/s.其中 2例于术后 3个月出现不同程度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后定期尿道扩张未见复发.结论:尿道会师术后腔内放疗有助于防止尿道狭窄的发生,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作者:杜春;杜双宽;赵洁光;程永毅;徐永刚;赵淑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 1例脑桥中央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已出现神志不清的护理经验.方法:配合医师治疗和给予综合全面护理.结果: 38 d后病人出院时能在搀扶下比较自如地走动.结论:护理重点应做好气道、基础和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重视营养支持,预防各种并发症.
作者:洪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微创胸部切口对主动脉瓣的显露效果.方法:在 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不同部位的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对在各种切口中主动脉瓣的显露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下缘至第 2肋间才可显露主动脉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上缘到第 3肋间水平才可显露主动脉瓣.右侧胸骨旁切口或者第 3肋间的右前外侧小切口对主动脉瓣显露较满意.正中小切口中,第 2、 3肋间水平的切口显露效果较理想.左侧胸骨旁切口和左前外侧小切口可显露主动脉瓣,但不适于手术.结论:右侧胸部微创切口可用于主动脉瓣的手术,但需要较好的牵引.左侧胸壁切口不适于主动脉瓣手术.正中部位微创切口是比较理想的主动脉瓣手术切口.
作者:郑奇志;王文林;蔡开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女, 60岁,以胸痛胸闷喘憋 2 h 于 1997年 5月 31日下午入院.患者 2 h 前突发胸痛胸闷,伴喘憋、乏力、大汗、不能平卧.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检:体温 36.3 ℃、脉搏 100 次 /min、呼吸 35 次 /min、血压 12/8 kPa,呼吸急促,痛苦面容;右肺呼吸音低,左肺散在湿罗音;心率 100 次 /min,律整,心音模糊;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V1~ V6T波例置.胸部透视示:右侧液气胸占 30%.治疗经过:入院后给持续吸氧、镇静止痛及抗菌止喘药等治疗未见好转,且感到喘憋加重,头晕、大汗、濒死感觉.遂给予胸腔穿刺抽液,取右侧腋后线第 8肋间,局麻后以 30 mL 针管共抽出淡红色混浊液体 200 mL,但患者喘憋仍未减轻.后追问病史,患者有反酸及在饮食中呛咳病史,即给予 2 mL 美蓝稀释后口服,抽出胸水即变蓝色,遂考虑食管胸膜破裂致液气胸.急转外科手术治疗.后因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未能手术,给予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胃肠减压后,病情未见好转,于发病 24 h 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作者:潘卫中;丛继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一种经典手术,但该手术有许多并发症,如术后低眼压、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眼内炎、低眼压性黄斑变性等 [1].为避免或减少这些并发症,我院自 2000年 3月以来开展了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黏弹剂 schlemm管切开术治疗青光眼 15例( 21眼),报告如下.
作者:杨咏;金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45例经检查确诊为 BRVO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给以胰激肽释放酶片、肠溶阿斯匹林片口服,ATP、辅酶 A、维生素 C静滴,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注射液 ,治疗 1个月后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 28只眼,总有效率 71.43%;对照组 27只眼,无显效病例,总有效率 40.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治疗 BRVO疗效较明显.
作者:余静;杨金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晕厥在鼻部手术的操作中常出现,我院 1998年 1月至 2004年 1月在鼻部手术和操作中出现晕厥 52例,现就其发生原因、特点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腹股沟疝治疗的历史回顾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有 100多年历史,但术后复发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美国每年有 70万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而其中有 5~ 10万例是复发性腹股沟疝.据文献报道,原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 5年复发率为 10%~ 15%,复发性腹股沟疝术后 5年复发率 >20%.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如何预防复发的措施.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空、回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 对我院 1995-2004年收治的 18 例空、回肠平滑肌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18 例平滑肌肉瘤中 ,11例原发患者,行根治性手术 8例 ,行姑息性切除术 3例.7例为术后复发者,复发时间术后半个月至 4年,多为腹腔多发病灶,再次手术仅能行姑息性切除术.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或盆腔肿块、消化道出血、腹痛,影像学检查阳性率 88.9%.结论 : 要提高空、回肠平滑肌肉瘤的认识,确诊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手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术后易复发.
作者:于东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乳糜尿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自 2002年 7月至 2004年 3月采用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 8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兵;马成民;马克;张超;孙建刚;李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酸蚀过程中玻璃离子护髓与否对光固化楔缺治疗后牙髓刺激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 300颗牙本质中、浅层楔缺牙齿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酸蚀过程中进行玻璃离子牙髓保护.光固化治疗 1周、 1个月后我们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冷热刺激症状及补物触痛的统计,并用配对 t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周后未用玻璃离子护髓的牙齿光固化治疗后冷热刺激症状及补物触痛的比例分别高出玻璃离子护髓组 10%、 4.7%.选择 1个月后复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浅度楔缺牙酸蚀过程对牙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光固化治疗后牙髓刺激症状及补物触痛(这种情况是可逆的,大部分牙髓可在 2~ 3周内恢复正常).玻璃离子护髓可减少 10%上述症状产生的可能,减少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作者:谷无畏;王小芳;姜卓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有限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 2000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期间随访的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术治疗的 137例腰椎管狭窄症和(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总数 137例,其中男 78例,女 59例,平均年龄 45.6岁,随访时间长 15个月,短 1个月,平均 6个月.术后腰痛改善总有效率 83%,腿痛改善总有效率 96%,仅 1例病人由于椎间盘复发行再手术椎间融合治疗.结论:有限椎板切除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能够更好地保存脊椎稳定结构而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张文捷;周跃;王敏;王建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轻微外伤所致血肿诊断和处理的分析,避免遗漏或延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例轻微外伤后血肿形成患儿,分别位于颈部及腹部各 2例.均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手术.结果:完整切除颈部血肿及周围淋巴结 2例,病理结果为恶性淋巴瘤.1例行胰体尾血肿和脾切除,病理为胰腺实体-囊性假乳头状瘤.1例为左肾母细胞瘤破裂出血.结论:轻微外伤后血肿形成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须考虑肿瘤存在的可能.应手术清除血肿,术中病理明确有无肿瘤存在.肿瘤早期发现完整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王俊;施诚仁;张驰;陈戟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