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咏;金姬
临床上对于咳痰无力或不能配合咳痰的病人,痰标本的留取是一个难题.我们用输液器改造的吸痰管留取标本,细菌培养成功率明显提高,方法简便实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晁耀烁;许志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并发症处理.方法:对 1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症状、体征、 X线表现、超声、 ECT、 CT、生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术中所见、冰冻切片检查、石蜡切片检查,得出正确诊断.10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9例病人血钙为 3.2~ 3.75 mmol/L;碱性磷酸酶(AKP): 9例病人明显高于正常,高达 1404 IU/L,1例正常.甲状旁腺素(PTH): 6例病人检查均高于正常值 5.3 pmol/L.9例病人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1例诊断甲状旁腺腺癌.其中 1例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病人,随访 2年再手术诊断为甲状旁腺癌.术中单侧探查均能找到病灶并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是低血钙血症.所有病人术后随访未见有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表现.结论: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对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以及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病变甲状旁腺是可靠的治疗方法.随访可以发现甲状旁腺恶变病人.
作者:潘运龙;李文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静脉尿路造影(IVU)在上尿路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回顾分析 34例上尿路梗阻的住院患者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 IVU在梗阻的部位、病因及输尿管、肾盂和肾盏的扩张程度以及对肾功能的评价.结果: IVU对梗阻的部位、梗阻的病因诊断方面有较大优势,并能清晰地显示出肾盏、肾盂及输尿管的扩张程度.而肾动态显像对肾功能的反映有明显优势.结论:对上尿路梗阻的患者,将以形态、结构显像为主的 IVU和以功能显像为主的 SPECT肾动态显像结合起来分析,不仅可对梗阻部位、程度、病因做出准确判断,还可准确了解到患肾的功能,对治疗的决策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峰;李娟;刘保军;何丽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 1997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收治腹部刀刺伤患者 60例,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53例,女 7例;年龄 16~ 55岁,平均 29岁.
作者:于锋;郑榜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有限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 2000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期间随访的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术治疗的 137例腰椎管狭窄症和(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总数 137例,其中男 78例,女 59例,平均年龄 45.6岁,随访时间长 15个月,短 1个月,平均 6个月.术后腰痛改善总有效率 83%,腿痛改善总有效率 96%,仅 1例病人由于椎间盘复发行再手术椎间融合治疗.结论:有限椎板切除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能够更好地保存脊椎稳定结构而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张文捷;周跃;王敏;王建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女, 13岁,右乳包块于月经来潮之前常感疼痛.查体:右侧乳头后方可触及大小约 4 cm的包块,质地偏硬,有活动;其它临床病史方面无异常特殊情况.影像分析:双乳团块型,双乳内条片状、点结状的腺体与低密度透亮的脂肪夹杂分布;右侧乳头后方椭圆形肿块,大小约 5 cm× 6 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但凹凸不平有切迹,部分边界在周围脂肪的衬托之下显示光滑锐利,并可见较细的透明晕,肿块周围未见结构紊乱;左乳内未见肿块;双侧乳头、乳晕、皮肤和腋窝前区淋巴结正常.
作者:偰利宇;金银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普胸手术常选用的入路是标准的后外侧或前外侧切口,但是具有切口长 (30~ 45 cm)、创伤大、术后常遗留并发症等缺点.近几年,普通开胸手术逐渐向微创发展,国内外专家已设计出多种开胸小切口,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1].从 2002年 4月至今,我们采用改良侧切口进行普通开胸手术 10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标通;龙建平;熊为民;汪更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复发性、难治性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解救治疗.方法: 20例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用 ICE方案治疗:异环磷酰胺(IFO) 1.2 g/m2静脉点滴,第 1~ 5天,足叶乙甙(VP-16) 100 mg/m2,静脉点滴,第 1~ 3天,卡铂(CBP) AUC 为 5 ,静脉点滴,第 2天,21~ 28 d为 1个周期.连用两周期评定疗效.结果:全组总有效率(CR+ PR)为 65%(13/20),完全缓解率 35%(7/20),部分缓解率为 30%(6/2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第 1周期白细胞减少ⅢⅣ级毒性发生率为 40%(8/20),第 2周期白细胞减少ⅢⅣ级毒性发生率为 45%(9/20).结论: ICE方案可作为复发性、难治性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解救方案.
作者:林菁;张军一;李鸣芳;罗荣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病人血压调控的临床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病人 35例.采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以异丙酚 4~ 10 mg/(kg· h)的静脉输注速率维持麻醉.术中收缩压(SBP)维持在 150~ 170 mmHg之间为满意.当 SBP >170 mmHg时,增快异丙酚输注速率至 0.5 mg/(kg· min),SBP降至上述范围时,调整异丙酚输注速率.当 SBP< 150 mmHg时,停用异丙酚,6 min内 SBP升至满意时,调整异丙酚输注速率.6 min后 SBP仍未升至满意时,加快输液速度,静输多巴胺 10~ 20 μ g/(kg· min)升压到满意.结果: 35例术中 SBP >170 mmHg的次数共为 8次,增加异丙酚静输速率后,SBP均在 1~ 2 min后降至满意水平(100%).麻醉中 SBP< 150 mmHg的次数共为 82次,其中 49次停用异丙酚 5~ 6 min后 SBP升至满意水平(60%),其余 33次在静输多巴胺 1~ 3 min后 SBP升至满意水平(40%).结论:异丙酚在满足全身麻醉深度的情况下,调控血压的效果确切、迅速、可控性强.合适的异丙酚静输速率是维持血压稳定的关键.停用异丙酚 6 min后血压未恢复满意时多为血容量不足,应及时纠正.
作者:叶晓斌;杨晓峰;王铁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对 12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从手术当天至术后 4个月进行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结果: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100%为优,120例在术后 2个月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并参与部分家务及社交活动,124例术后 4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结论:一体化健康教育体现了健康教育连贯性和延续性,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问题予以纠正,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刘宴伟;杨冠波;陈月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腹股沟疝治疗的历史回顾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有 100多年历史,但术后复发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美国每年有 70万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而其中有 5~ 10万例是复发性腹股沟疝.据文献报道,原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 5年复发率为 10%~ 15%,复发性腹股沟疝术后 5年复发率 >20%.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如何预防复发的措施.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异位甲状腺癌发生少见,我院发现 2例异位甲状腺癌,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 1,女, 21岁,因颈前肿块 1月余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前正中舌骨下方可及一囊性肿块, 4 cm× 3 cm 大小,随伸缩舌上下活动,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入院诊断:甲状舌骨囊肿.经术前准备,于 2004年 7月 1日行肿块切除术,术中所见:颈前正中舌骨下方可及一 4 cm× 3 cm 大小囊性肿块.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
作者:马建青;李明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螺旋 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 2001年 3月至今对我院 36例不同类型的颌面骨骨折病例行常规 X线检查、螺旋 CT扫描及三维重建、多平面成像技术处理,将所得结果与平片及手术结果对照研究分析.结果: 36例颌面骨骨折经螺旋 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处理后均能全部显示,特别是 16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病例,螺旋 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显示准确率明显高于 X光片,并能直观、立体显示骨折情况及颞颌关节对应关系.结论:螺旋 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各种类型骨折显示准确率高、立体感强,并可显示关节对应关系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对临床手术入路、复位及内固定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时洪;胡小新;符秋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尿道狭窄或闭锁者共 118例,其中前尿道狭窄或闭锁 47例,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81例;病因为外伤性的 70例、医源性 36例、感染性 12例.结果: 47例前尿道狭窄或闭锁者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均成功; 81例后尿道狭窄或闭锁者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成功 71例,10例需改为开放手术治疗; 118例中 112例获随访 6个月~ 3.5年,其中 104例排尿通畅,8例排尿困难或不能排尿,尿道造影显示尿道狭窄.结论: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黎伟龙;胡建波;陈业辉;杨柳平;周一南;魏鸿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45例经检查确诊为 BRVO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给以胰激肽释放酶片、肠溶阿斯匹林片口服,ATP、辅酶 A、维生素 C静滴,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注射液 ,治疗 1个月后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 28只眼,总有效率 71.43%;对照组 27只眼,无显效病例,总有效率 40.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治疗 BRVO疗效较明显.
作者:余静;杨金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是尿道修复中较棘手的问题 [1]. 1985年 6月至 2001年 9月我们采用尿道套入法治疗后尿道狭窄 19例病人,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一明;王先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开腹胆囊切除术(OC)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早期再手术的 31例病例.结果: 31例中胆总管损伤 13例,副肝管损伤 3例,胆总管残余结石 4例,肝内残余结石 3例,胆囊管残余结石 1例,胆囊管残端漏 2例 ,腹腔出血 2例,术后遗留小胆囊 1例,胆囊癌和肝癌漏诊各 1例.结论:恰当的术前检查及病史、适当的 LC中转指征、规范的术中操作、术中 B超和造影的应用等措施可减少和避免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和早期再手术.
作者:黄小兵;杨彤翰;粱平;李靖;刘锡能;王细文;左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存代谢综合征的髋部骨折并发症,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 1997年 6月到 2002年 6月 5年间,365例髋部骨折患者中 56例并存代谢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防治、疗效.结果:并发症的发生与并存症的存在与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并存代谢综合征的髋部骨折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及时有效地治疗并存症,加强各系统的观察、护理,早期离床活动,是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时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 1例脑桥中央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已出现神志不清的护理经验.方法:配合医师治疗和给予综合全面护理.结果: 38 d后病人出院时能在搀扶下比较自如地走动.结论:护理重点应做好气道、基础和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重视营养支持,预防各种并发症.
作者:洪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 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和有关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前人资料及临床病例对 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进行总结,根据 Mirizzi综合征分类对不同类型 Mirizzi综合征的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所有病人术后都无胆漏及胆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Mirizzi综合征是可以在手术之前进行诊断的,而不同类型的 Mirizzi综合征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案,Mirizzi综合征并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作者:龙淼云;郑启昌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