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与治疗

龙淼云;郑启昌

关键词:肝汁淤积, 肝内, 综合征,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 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和有关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前人资料及临床病例对 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进行总结,根据 Mirizzi综合征分类对不同类型 Mirizzi综合征的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所有病人术后都无胆漏及胆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Mirizzi综合征是可以在手术之前进行诊断的,而不同类型的 Mirizzi综合征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案,Mirizzi综合征并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CE方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

    目的:研究复发性、难治性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解救治疗.方法: 20例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用 ICE方案治疗:异环磷酰胺(IFO) 1.2 g/m2静脉点滴,第 1~ 5天,足叶乙甙(VP-16) 100 mg/m2,静脉点滴,第 1~ 3天,卡铂(CBP) AUC 为 5 ,静脉点滴,第 2天,21~ 28 d为 1个周期.连用两周期评定疗效.结果:全组总有效率(CR+ PR)为 65%(13/20),完全缓解率 35%(7/20),部分缓解率为 30%(6/2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第 1周期白细胞减少ⅢⅣ级毒性发生率为 40%(8/20),第 2周期白细胞减少ⅢⅣ级毒性发生率为 45%(9/20).结论: ICE方案可作为复发性、难治性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解救方案.

    作者:林菁;张军一;李鸣芳;罗荣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冠脉介入术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冠脉介入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塑料注射器与手指压迫法止血的疗效.方法: 339例冠脉介入术病人随机分为 2组,手指压迫组 169例,注射器压迫组 170例.计算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压迫时间.结果:手指压迫组血肿发生率 8.3%(14/169),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 2.4%(4/169),注射器压迫组血肿发生率 1.2%(2/170),无迷走神经反射发生.两组间血肿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 0.01).两组均未发生假性动脉瘤.手指压迫组压迫时间(23.4± 3.8) min,注射器压迫组(17.5± 2.7) min,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应用塑料注射器压迫穿刺部位止血法,血肿发生率低,无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显著优于手指压迫法.

    作者:王效增;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佟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术中在皮质和深部脑电图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及术式选择.方法: 38例患者根据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和术中皮质及深部电极的监测,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式:(1)单纯致痫灶切除 2例;(2)多软膜下横切术(multiple subpial transection ,MST) 8例;(3)致痫灶切除+ MST 18例;(4)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 5例,神经导航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 1例;(5)胼胝体切开+ MST+皮质热灼 4例.结果: 38例患者经 3~ 30个月的随访,满意 12例(31.6%),显著改善 10例(26.3%),良好 6例(15.8%),效差 4例(10.5%),无改善 6例(15.8%).总有效率 73.7%,治愈率达 31.6%.无一例致残或死亡.结论:术中在皮质和深部脑电图监测下,对致痫灶准确的定位和采用不同的术式切除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有效途径.

    作者:潘进钱;张晓微;周盛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一体化健康教育的探讨

    目的:探讨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对 12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从手术当天至术后 4个月进行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结果: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100%为优,120例在术后 2个月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并参与部分家务及社交活动,124例术后 4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结论:一体化健康教育体现了健康教育连贯性和延续性,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问题予以纠正,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刘宴伟;杨冠波;陈月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议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

    病历是对患者进行的医疗活动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经医务人员、医疗信息管理人员收集、整理、加工后形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真实性的医疗文书.因此,病历是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的依据,是医学科学的教学和科研的第一手资料;一旦产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病历又是解决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判断医务人员过错和医疗活动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证据.电子病历是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病历,是医院应用信息技术的产物,由于具有优化医院工作流程、提高医院工作效率、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有效控制不合理药费开支等优点 [1],在全国各大医院及部队医院得到了快速推广和应用.电子病历的广泛应用无疑会促成病历管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但它需要在法制化的框架内健康、有序地发展,而且有关其法律效应的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赵育新;王琳;杜进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梅尼埃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梅尼埃病 (meniere's disease, MD) 是特发性内耳病,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伴耳鸣、耳闷感,间歇期无眩晕,可持续耳鸣.有关梅尼埃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众说纷纭,在过去的 100多年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但目前仍不清楚,尚无一种权威性理论.研究主要基于内淋巴循环的纵流和幅流学说上进行研究,即内淋巴液由耳蜗血管纹及前庭暗细胞产生,经内淋巴管向内淋巴囊 (endolymphatic sac,ES)流动,终在 ES被吸收,由此维持其容量、成份的稳定.目前一致认为内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可形成内淋巴积水,但出现吸收与分泌障碍的病因不清.现将常见的几种学说综述如下.

    作者:冯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止痛泵镇痛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止痛泵镇痛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的产妇 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对照组 50例,两组均为持续硬膜外麻醉,穿刺点选择 L1~ 3,麻醉药为 2%利多卡因 15~ 20 mL,在手术结束时,实验组带持续自控止痛泵,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观察两组产妇术后 3 d内生命体征的变化、镇痛情况和产后出血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镇痛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 0.01),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止痛泵镇痛能够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对母婴无任何不良影响,而且不增加产后出血量,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马俊如;王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三房心37例的病理解剖和外科治疗

    目的 : 探讨三房心的病理解剖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 回顾性分析 1979年 1月至 2003年 5月间我院外科治疗的 37例三房心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21例,女 16例,年龄 0.6~ 35岁,平均年龄(9.8± 8.6)岁.16例病人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导管检查确诊,21例术中探查确诊.其中 32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手术经右房切口进入左房,完整切除左心房内隔膜,同期处理合并畸形.结果 :全组患者早期死亡 3例 ,死亡率 8.11% ,长期随访 32例(94%),随访 3个月至 15年,疗效满意 ,心功能恢复Ⅰ级 23例,Ⅱ级 8例,Ⅲ级 1例.结论 : 三房心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多合并各种心内畸形,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三房心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手术切除左心房内隔膜并同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宏光;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王辉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轻微外伤所致血肿的外科临床处理对策

    目的:通过对轻微外伤所致血肿诊断和处理的分析,避免遗漏或延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例轻微外伤后血肿形成患儿,分别位于颈部及腹部各 2例.均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手术.结果:完整切除颈部血肿及周围淋巴结 2例,病理结果为恶性淋巴瘤.1例行胰体尾血肿和脾切除,病理为胰腺实体-囊性假乳头状瘤.1例为左肾母细胞瘤破裂出血.结论:轻微外伤后血肿形成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须考虑肿瘤存在的可能.应手术清除血肿,术中病理明确有无肿瘤存在.肿瘤早期发现完整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王俊;施诚仁;张驰;陈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鼻部手术与操作中患者晕厥的预防和护理

    晕厥在鼻部手术的操作中常出现,我院 1998年 1月至 2004年 1月在鼻部手术和操作中出现晕厥 52例,现就其发生原因、特点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国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概况

    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聋人恢复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近十几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技术水平日臻完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我国曾于 80年代研制单通道人工耳蜗装置,但由于信息技术与封装工艺上的缺陷而一度停顿, 1995年引进国际先进的多导人工耳蜗技术以来,我国人工耳蜗植入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2],越来越多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得以重新参与社会生活.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已经开展了此项手术,受益患者已达千余人 [3]. 2003年 9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人工耳蜗专题学术会议,会上通过了我国第一个人工耳蜗工作指南,标志着我国的人工耳蜗工作进入了更加规范化的新阶段.本文将对我国多导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应用及术后康复情况做一概述.

    作者:郗昕;韩东一;冀飞;洪梦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45例经检查确诊为 BRVO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给以胰激肽释放酶片、肠溶阿斯匹林片口服,ATP、辅酶 A、维生素 C静滴,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注射液 ,治疗 1个月后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 28只眼,总有效率 71.43%;对照组 27只眼,无显效病例,总有效率 40.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治疗 BRVO疗效较明显.

    作者:余静;杨金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异位甲状腺肿瘤2例

    异位甲状腺癌发生少见,我院发现 2例异位甲状腺癌,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 1,女, 21岁,因颈前肿块 1月余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前正中舌骨下方可及一囊性肿块, 4 cm× 3 cm 大小,随伸缩舌上下活动,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入院诊断:甲状舌骨囊肿.经术前准备,于 2004年 7月 1日行肿块切除术,术中所见:颈前正中舌骨下方可及一 4 cm× 3 cm 大小囊性肿块.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

    作者:马建青;李明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空、回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诊治

    目的 :探讨空、回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 对我院 1995-2004年收治的 18 例空、回肠平滑肌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18 例平滑肌肉瘤中 ,11例原发患者,行根治性手术 8例 ,行姑息性切除术 3例.7例为术后复发者,复发时间术后半个月至 4年,多为腹腔多发病灶,再次手术仅能行姑息性切除术.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或盆腔肿块、消化道出血、腹痛,影像学检查阳性率 88.9%.结论 : 要提高空、回肠平滑肌肉瘤的认识,确诊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手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术后易复发.

    作者:于东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总结 35例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的有单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 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随访 6个月至 5年.优 25例(70.6%),良 7例(20%),好转 2例,差 1例.其优良率达 90.6%.结论:与后路椎板全切除或半切除相比 ,该术式减少了手术损伤风险,保持了脊椎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林平信;刘利国;刘旭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青年性纤维腺瘤1例

    患者女, 13岁,右乳包块于月经来潮之前常感疼痛.查体:右侧乳头后方可触及大小约 4 cm的包块,质地偏硬,有活动;其它临床病史方面无异常特殊情况.影像分析:双乳团块型,双乳内条片状、点结状的腺体与低密度透亮的脂肪夹杂分布;右侧乳头后方椭圆形肿块,大小约 5 cm× 6 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但凹凸不平有切迹,部分边界在周围脂肪的衬托之下显示光滑锐利,并可见较细的透明晕,肿块周围未见结构紊乱;左乳内未见肿块;双侧乳头、乳晕、皮肤和腋窝前区淋巴结正常.

    作者:偰利宇;金银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有排卵性不孕症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有排卵性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76例有排卵性不孕症的妇女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诊治,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随访妊娠情况.结果: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有排卵性不孕病因诊断的正确率及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两镜单独检查,手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等优点.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应作为诊治有排卵性不孕症的首选方法.

    作者:夏敏;杨菁;徐望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认识进展

    1 腹股沟疝治疗的历史回顾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有 100多年历史,但术后复发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美国每年有 70万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而其中有 5~ 10万例是复发性腹股沟疝.据文献报道,原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 5年复发率为 10%~ 15%,复发性腹股沟疝术后 5年复发率 >20%.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如何预防复发的措施.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输尿管息肉15例诊治体会

    目的 :提高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 15例输尿管息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肾、输尿管及膀胱(KUB)平片、静脉及逆行尿路造影、输尿管镜检查、 B超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15例中,3例行输尿管切开、息肉切除术,6例行息肉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行息肉切除、肾盂成形术,2例行下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行输尿管镜下息肉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9个月至 8年 3个月,症状均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 8例,消失 7例,未见息肉复发及恶变.结论 :放射学检查是诊断输尿管息肉的主要方法.确诊依赖于输尿管镜检查及活检.在治疗上应根据息肉大小、数量、部位及肾脏受累程度选择不同的术式.

    作者:韦思明;郑振洨;周剑;陈盛烨;张心男;徐金木;黄旭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食管胸膜破裂1例

    患者,女, 60岁,以胸痛胸闷喘憋 2 h 于 1997年 5月 31日下午入院.患者 2 h 前突发胸痛胸闷,伴喘憋、乏力、大汗、不能平卧.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检:体温 36.3 ℃、脉搏 100 次 /min、呼吸 35 次 /min、血压 12/8 kPa,呼吸急促,痛苦面容;右肺呼吸音低,左肺散在湿罗音;心率 100 次 /min,律整,心音模糊;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V1~ V6T波例置.胸部透视示:右侧液气胸占 30%.治疗经过:入院后给持续吸氧、镇静止痛及抗菌止喘药等治疗未见好转,且感到喘憋加重,头晕、大汗、濒死感觉.遂给予胸腔穿刺抽液,取右侧腋后线第 8肋间,局麻后以 30 mL 针管共抽出淡红色混浊液体 200 mL,但患者喘憋仍未减轻.后追问病史,患者有反酸及在饮食中呛咳病史,即给予 2 mL 美蓝稀释后口服,抽出胸水即变蓝色,遂考虑食管胸膜破裂致液气胸.急转外科手术治疗.后因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未能手术,给予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胃肠减压后,病情未见好转,于发病 24 h 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作者:潘卫中;丛继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