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痰细菌培养时标本留取方法的改进(附58例分析)

晁耀烁;许志强

关键词:痰细菌培养, 标本留取, 咳痰, 简便实用, 吸痰管, 痰标本, 输液器, 成功率, 临床, 改造, 方法, 病人
摘要:临床上对于咳痰无力或不能配合咳痰的病人,痰标本的留取是一个难题.我们用输液器改造的吸痰管留取标本,细菌培养成功率明显提高,方法简便实用,现介绍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耳鸣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耳鸣 (tinnitus)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有响声的一种主观感觉.耳鸣是一种常见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许多全身和耳部的疾病均可引起耳鸣.因为耳鸣常引起严重心烦、焦虑甚至抑郁,而长期以来临床上又无特效药物和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耳鸣成为耳科三大难症 (耳聋、耳鸣、眩晕 )之一.

    作者:王洪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桥中央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1例的护理

    目的:总结 1例脑桥中央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已出现神志不清的护理经验.方法:配合医师治疗和给予综合全面护理.结果: 38 d后病人出院时能在搀扶下比较自如地走动.结论:护理重点应做好气道、基础和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重视营养支持,预防各种并发症.

    作者:洪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不同血管吻合方式的脐旁皮瓣修复烧、创伤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

    目的:研究不同吻合血管方式的脐旁皮瓣修复严重创伤小腿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顺、逆行及桥式不同吻合血管方式的脐旁皮瓣修复烧、创伤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大 26 cm× 22 cm,小 12 cm× 10 cm,脐旁皮瓣切取面积大 28 cm× 24 cm,小 12 cm× 14 cm.结果:皮瓣完全成活 16例,部分坏死 1例.结论:顺、逆行及桥式吻合皮瓣一样可以为所携带的游离组织瓣提供充足的血液,使皮瓣成活.

    作者:张德;莫伟;梁履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腹主动脉瘤10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研究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分析 10例经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术后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随诊均良好,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及早诊断和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是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对腹主动脉瘤患者应在充分准备下积极择期手术,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和顺利康复的根本保证.

    作者:连福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鼻窥镜下微波泪囊鼻腔造孔术25例

    2002年 5月至 2004年 3月,我院五官科在鼻窥镜下使用微波进行泪囊鼻腔造孔术,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 25例,男 10例,女 15例,右眼 12例,左眼 7例,双眼 6例,年龄 28~ 68岁,平均年龄 52岁,均为鼻泪管阻塞,其中 1例为外伤所致.

    作者:陈柏华;冯万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改良侧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

    普胸手术常选用的入路是标准的后外侧或前外侧切口,但是具有切口长 (30~ 45 cm)、创伤大、术后常遗留并发症等缺点.近几年,普通开胸手术逐渐向微创发展,国内外专家已设计出多种开胸小切口,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1].从 2002年 4月至今,我们采用改良侧切口进行普通开胸手术 10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标通;龙建平;熊为民;汪更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输尿管息肉15例诊治体会

    目的 :提高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 15例输尿管息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肾、输尿管及膀胱(KUB)平片、静脉及逆行尿路造影、输尿管镜检查、 B超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15例中,3例行输尿管切开、息肉切除术,6例行息肉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行息肉切除、肾盂成形术,2例行下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行输尿管镜下息肉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9个月至 8年 3个月,症状均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 8例,消失 7例,未见息肉复发及恶变.结论 :放射学检查是诊断输尿管息肉的主要方法.确诊依赖于输尿管镜检查及活检.在治疗上应根据息肉大小、数量、部位及肾脏受累程度选择不同的术式.

    作者:韦思明;郑振洨;周剑;陈盛烨;张心男;徐金木;黄旭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青年性纤维腺瘤1例

    患者女, 13岁,右乳包块于月经来潮之前常感疼痛.查体:右侧乳头后方可触及大小约 4 cm的包块,质地偏硬,有活动;其它临床病史方面无异常特殊情况.影像分析:双乳团块型,双乳内条片状、点结状的腺体与低密度透亮的脂肪夹杂分布;右侧乳头后方椭圆形肿块,大小约 5 cm× 6 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但凹凸不平有切迹,部分边界在周围脂肪的衬托之下显示光滑锐利,并可见较细的透明晕,肿块周围未见结构紊乱;左乳内未见肿块;双侧乳头、乳晕、皮肤和腋窝前区淋巴结正常.

    作者:偰利宇;金银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对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 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 2001年 3月至今对我院 36例不同类型的颌面骨骨折病例行常规 X线检查、螺旋 CT扫描及三维重建、多平面成像技术处理,将所得结果与平片及手术结果对照研究分析.结果: 36例颌面骨骨折经螺旋 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处理后均能全部显示,特别是 16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病例,螺旋 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显示准确率明显高于 X光片,并能直观、立体显示骨折情况及颞颌关节对应关系.结论:螺旋 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各种类型骨折显示准确率高、立体感强,并可显示关节对应关系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对临床手术入路、复位及内固定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时洪;胡小新;符秋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尿道会师术后腔内放射治疗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尿道会师术后腔内放射治疗对于防止尿道狭窄发生的效果.方法:对于 18例外伤引起后尿道断裂患者采用尿道会师术,术后 1周行铱-192腔内放疗,剂量每次 300 cGy,隔日 1次,共 1 200~ 1 800 cGy.术后 4~ 6周拔除尿管.结果: 18例随访 12~ 18个月,平均 15个月,2例于拔除尿管后有排尿不畅,行 3次尿道扩张后好转.16例排尿通畅,大尿流率 12.3~ 32.5 mL/s.其中 2例于术后 3个月出现不同程度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后定期尿道扩张未见复发.结论:尿道会师术后腔内放疗有助于防止尿道狭窄的发生,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作者:杜春;杜双宽;赵洁光;程永毅;徐永刚;赵淑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脊髓栓系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20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诊治方法.方法:对 20例脊髓栓,系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尿动力学及腰骶 MRI检查,并依尿动力学结果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其中行解栓术 10例,间歇性清洁导尿 3例,膀胱扩大术 2例,尿道周围胶原注射 3例,骶神经调节 2例.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行尿动力学随访.结果: 16例获 6个月至 2年的随访,其中 12例膀胱、尿道功能明显改善,2例需一直行间歇性清洁导尿,但无上尿路恶化,2例膀胱尿道功能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87.5%.结论:对脊髓栓系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应行尿动力学与 MRI检查,并依尿动力学结果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如解栓术、间歇性清洁导尿、膀胱扩大术、尿道周围胶原注射等,效果良好.

    作者:汤平;曾健文;姜粹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尿道套入法治疗后尿道狭窄19例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是尿道修复中较棘手的问题 [1]. 1985年 6月至 2001年 9月我们采用尿道套入法治疗后尿道狭窄 19例病人,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一明;王先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 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和有关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前人资料及临床病例对 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进行总结,根据 Mirizzi综合征分类对不同类型 Mirizzi综合征的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所有病人术后都无胆漏及胆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Mirizzi综合征是可以在手术之前进行诊断的,而不同类型的 Mirizzi综合征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案,Mirizzi综合征并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作者:龙淼云;郑启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脑膜瘤是常见的脑膜肿瘤,原发于蛛网膜层的蛛网膜内皮细胞,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 15%~ 20%.其中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少数为恶性肿瘤,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但有部分脑膜瘤即使病理学特征是良性肿瘤,包膜完整,采取完全切除术后也有复发.

    作者:程宝春;万经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有限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作用

    目的:评价有限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 2000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期间随访的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术治疗的 137例腰椎管狭窄症和(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总数 137例,其中男 78例,女 59例,平均年龄 45.6岁,随访时间长 15个月,短 1个月,平均 6个月.术后腰痛改善总有效率 83%,腿痛改善总有效率 96%,仅 1例病人由于椎间盘复发行再手术椎间融合治疗.结论:有限椎板切除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能够更好地保存脊椎稳定结构而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张文捷;周跃;王敏;王建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自 1994- 2003年,我院采用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5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利昕;魏振;王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认识进展

    1 腹股沟疝治疗的历史回顾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有 100多年历史,但术后复发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美国每年有 70万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而其中有 5~ 10万例是复发性腹股沟疝.据文献报道,原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 5年复发率为 10%~ 15%,复发性腹股沟疝术后 5年复发率 >20%.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如何预防复发的措施.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冠脉介入术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冠脉介入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塑料注射器与手指压迫法止血的疗效.方法: 339例冠脉介入术病人随机分为 2组,手指压迫组 169例,注射器压迫组 170例.计算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压迫时间.结果:手指压迫组血肿发生率 8.3%(14/169),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 2.4%(4/169),注射器压迫组血肿发生率 1.2%(2/170),无迷走神经反射发生.两组间血肿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 0.01).两组均未发生假性动脉瘤.手指压迫组压迫时间(23.4± 3.8) min,注射器压迫组(17.5± 2.7) min,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应用塑料注射器压迫穿刺部位止血法,血肿发生率低,无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显著优于手指压迫法.

    作者:王效增;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佟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一体化健康教育的探讨

    目的:探讨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对 12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从手术当天至术后 4个月进行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结果: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100%为优,120例在术后 2个月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并参与部分家务及社交活动,124例术后 4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结论:一体化健康教育体现了健康教育连贯性和延续性,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问题予以纠正,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刘宴伟;杨冠波;陈月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不同病因肺动脉巨大栓塞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血栓性和肿瘤性)引起的肺动脉巨大栓塞在临床表现、 UCG、 CT、 MRI、肺动脉造影等方面的不同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 4例肺动脉巨大栓塞病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不同病因引起的肺动脉巨大栓塞,临床表现不同,血栓性栓塞表现为急性型,以急性循环衰竭为突出表现:晕厥,气促、紫绀,需要升压药维持血压.其原因除了机械作用外,还有栓塞物的反射作用和体液因素.而肿瘤性则缓慢起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进行性加重和活动后晕厥现象,并伴有右心负荷增加.不管是肿瘤性后期还是血栓性引起的肺动脉巨大栓塞,均以急性循环衰竭为突出表现.UCG、增强 CT、高速 CT、 MRI、肺动脉造影表现为主肺动脉内和(或)右室流出道的占位性病变,尤当团块随心动周期往返运动时,可确诊为肿瘤.本文中 2例血栓栓塞者因病情发展迅速,1例因循环衰竭难以纠正,在手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而死亡,另 1例经溶栓治疗,效不佳,并发脑出血死亡.2例肿瘤引起者: 1例为右室粘液瘤,经择期手术治疗,已随访达 52个月;另 1例为肺动脉肉瘤,术后 33个月因肿瘤复发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肺动脉巨大栓塞的病死率高,提高早期确诊率,应尽早采取有力的诊断手段.UCG、增强 CT、高速 CT、 MRI、肺动脉造影等均有确诊意义,应早采用,但各有自身的不足.在治疗时,肿瘤者以手术为主,恶性肿瘤需手术结合放疗、化疗;血栓者采取溶栓,手术治疗等.

    作者:叶进燕;林锡芳;陈威华;孙成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